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调整和优化农田种植结构 ,面向国内外市场 ,着力改善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 ,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1 996~ 1 999年度 ,我所在四川省农业厅支持下 ,开展以鲜食甜糯玉米超常早播为中心的“冬小麦套作鲜食甜糯玉米连作优质水稻”稻田改制试验示范 ,4年平均产小麦 382 0kg/hm2 ,鲜食甜糯玉米穗 1 480 0 .4kg/hm2 ,优质杂交稻谷76 5 4.5kg/hm2 ,年产值达 2 .97万元 /hm2 。较原主要种植模式油 -稻增加经济收入 1 .73万元 /hm2 ,原投入产出比 1∶1 .71 ,新增投入产出比1∶2 .2 5 ,取得增产增效的极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黑糯鲜食玉米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经济效益很好。为提高经济效益和满足市场的需求 ,2 0 0 1年秋 ,我们在驻马店进行了黑糯玉米秋播试验 ,目的是了解和探讨黑糯玉米秋播的可行性。1 材料与方法以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黑糯玉米杂交种为秋播试验材料。在驻马店市农科所农试场和平舆张庙试验站两点进行试验。播种前 ,施尿素 3 75kg/hm2 ,磷酸二铵 3 0 0kg/hm2 ,氯化钾 1 50kg/hm2 。试验分别于 8月 2日和 8月 8日人工开沟点播 ,等行种植 ,行距60cm ,株距 2 5cm ,每试点小区面积 1 3 3 .4m2 ,两点分别于 8月 …  相似文献   

3.
玉米软盘覆膜育苗移栽是集玉米直播栽培、地膜覆盖栽培、育苗移栽于一体的高产栽培技术 ,是玉米栽培技术的一大改革。对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复种指数、缓解前后作物季节矛盾、抗御不良环境条件、减轻病虫害、确保玉米全苗壮苗、提高玉米产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997年在我县田庄乡试验示范6.7hm2 ,一举获得成功。 1 998~ 2 0 0 0年三年示范推广 1 .0 3 8万hm2 ,总产 5 940 .0 2万kg ,平均单产 5 72 2 .5kg/hm2 ,比地膜覆盖栽培的玉米增产 1 0 0 4.5 5kg/hm2 ,共增产 1 0 42 .75万kg ,新增产值 1 45 9.86万元 ,节约…  相似文献   

4.
小麦秸秆覆盖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索小麦桔秆覆盖的效果,三镇开展了小麦秸秆覆盖玉米的试验。1 耕作与方法1.1 供试土壤及品种土壤为酸性黄壤,肥力中等,前作为小麦分带种植,麦带宽66.7cm,预留带宽100cm。玉米品种为安单136,4月12日播种,4月30日移栽于预留行内,按(100 66.7)cm×26cm的宽窄地形式种植,种植3000株/667m2。1.2 处理设计设4处理:(1)小麦秸秆直接覆盖还土(250kg/667m2) 常规施肥;(2)小麦秸秆覆盖后接种酵素菌还土(250kg/667m2) 常规施肥;(3)小麦秸秆接种酵素菌堆腐10d后覆盖还土(250kg/667m2) 常规施肥;(4)小麦秸秆未覆盖 常规施肥(c…  相似文献   

5.
西南丘陵区稻田2熟变3熟高产高效耕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整和优化农田种植结构,面向国内外市场,着力改善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1996~1999年度,在四川省农业厅支持下,开展以鲜食甜糯玉米超常早播为中心的“冬小麦套作鲜食甜糯玉米连作优质水稻”稻田改制试验示范,4年平均产小麦3820.5kg/hm2,鲜食甜糯玉米穗14800.4kg/hm2,优质杂稻谷7654.5kg/hm2,每年产值达2.97万元/hm2。较原主要栽培模式油—稻增加经济收入1.73万元,原投入产出比1∶1.71,新增投入产出比1∶2.25,取得增产增效的极显著效果。该栽培模式适合于稻田2熟和3熟制地区推…  相似文献   

6.
潍麦 7号小麦新品种是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以临 550作母本 ,钱尼×中引 2号作父本 ,杂交选育而成 ,2 0 0 1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1 998~ 2 0 0 0年两年省区试平均 80 0 4kg hm2 ,比对照鲁麦 1 4增产 3 .79% ,产量居省高肥区试乙组第一位。 2 0 0 0~ 2 0 0 1年生产试验平均9775kg hm2 ,比对照平均增产 6.0 %。本院试验场高产攻关试验平均 90 0 0kg hm2 以上。通过鉴定、品比、鲁东片和省区试、高产攻关等多点试验证明 ,潍麦 7号具有稳产 750 0kg hm2 、高产 1 0 50 0kg hm2 的丰产潜力…  相似文献   

7.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晋单 43原名春早单 2号 ,是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所 ,1 997年用自选系太早 95 0 2 /太早95 0 4为亲本育成的特早熟单交种。 1 997年春播鉴定试验 ,单产 63 75 .0kg/hm2 ,比对照冀承单 3号增产 1 4.9% ,各项选育指标符合育种要求定名春早单 2号。 1 998~ 1 999年参加本所夏播品比试验 ,1 999~ 2 0 0 0年参加山西省特早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 ,2 0 0 0年参加山西省特早熟玉米品种生产试验 ,均表现高产、稳产、抗病、耐旱。 2 0 0 0年 1 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并命名为晋单 43。2 产量表现1 998年…  相似文献   

8.
豫玉 3 0是河南省农科院育成的玉米杂交种 ,组合为 4关 -2 61×P1 0 6A。该品种夏播生育期 1 0 0d,属中熟品种。 1 994~ 1 998年各类产量试验和示范推广中该品种表现高产、稳产、品质优良 ,抗逆性强 ;适宜黄淮海地区夏直播或套种。种植密度 5万~ 5 .2 5万株 /hm2 为宜。制种时父本浸种 1 2h后与母本 4关 -2 61同期播种 ,行比以 1∶4为宜。1 选育经过豫玉 3 0是河南省农科院 1 992年以自选系P1 0 6A为父本、4关 -2 61为母本杂交而成。1 994年参加河南省预试平均单产 793 7kg/hm2 ,较对照豫玉 1 2增产 2 5 .6% ,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优质晚粳糯稻品种绍糯9714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绍糯 971 4 (见封面图片 )是浙江省绍兴市农科所以 (绍紫 90 1 2 /绍糯 45//绍间 9)F1 为母本 ,绍糯 1 1 9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晚粳糯新品种。该品种于 2 0 0 2年 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1 999、2 0 0 0年参加浙江省连作晚稻品种区域试验 ,平均产量为 62 0 0 .9kg/hm2 ,较晚粳对照品种秀水 63增产 0 .85% ;2 0 0 1年参加浙江省连作晚稻品种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为 6951kg/hm2 ,较对照秀水 63增产 0 .2 8%。 2 0 0 1年 ,上虞市种子公司作连作晚稻试种示范 7.3 3hm2 ,平均产量 63 46.5kg/hm2 ;2 0 0 0…  相似文献   

10.
豫麦 57是河南省漯河市农科所培育的半冬性高产小麦新品种 ,1 99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0 0 0年国家黄淮区试结果 ,平均单产 83 1 1 .5kg/hm2 ,增产极显著 ,现已参加国家生产试验 ,在豫、皖、苏、陕四省示范种植。豫麦 57品种的突出特点是矮秆 (株高75~ 80cm)、中大穗 (穗长 9~ 1 2cm)、产量三要素协调 (穗数 570万~ 675万 /hm2 、粒数 3 4~42粒、千粒重 3 8~ 45g)、茎秆坚韧抗倒伏、既高产又稳产 ,适宜黄淮南片麦区种植。根据豫麦57的生理特性 ,经多年试验和生产示范 ,总结出一套“足墒下种低播量 ,前…  相似文献   

11.
晋单 (糯 ) 4 1 (原名鲜糯 1号 ) 1 996年由山西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杂交选育而成 ,2 0 0 1年 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高产、稳产 晋单 (糯 ) 4 1果穗长筒型 ,大小均匀 ,商品性好 ,商品穗率高。穗长 2 2cm ,穗粗 4 .8cm ,1 6~1 8行 ,排列整齐 ,秃尖少。单穗鲜重 330 g ,穗粒干重1 90 g ,千粒重 2 60 g。 1 997年山西省农科院玉米所试验场正反交各种 33m2 ,平均产鲜果穗 1 5 2 5 5kg/hm2 ,较垦粘 1号增产 2 3.3%。 1 998年在忻州、朔州、阳泉进行生产试验 ,平均产鲜穗 1 4 35 9kg/hm2 ,较对照垦粘 1号增产…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是我国粮食主产省份 ,小麦、玉米、稻谷等粮食的丰歉对全国的农业生产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也决定了发展粮食生产在河南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但是生产中存在三大问题 ,即优质与高产、优质与高效、高产与高效的矛盾更加突出。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改进耕作制度 ,进行高效种植 ,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农技推广部门进行了小麦→旱稻∥玉米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成效显著。 2 0 0 1年应用面积达 0 .6 7万hm2 ,平均小麦单产 4 5 0kg/ 6 6 7m2 ,产值 5 81元 ,玉米 4 4 0kg/6 6 7m2 ,…  相似文献   

13.
濮单 4号是濮阳农科所 1 995年育成的中熟玉米杂交种。在 1 995~ 2 0 0 0年各级产量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多抗且粮饲兼用 ,该品种适宜在我国黄淮玉米产区夏播种植 ,种植密度以 5.2 5万株 /hm2 为宜 ,高产攻关田可种植到 6万~ 6.75万株 /hm2 。1 选育经过濮单 4号 (濮 781 2 )是濮阳农科所 1 995年用自选系 940 1作母本 ,自选系 92 1 2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于 1 995~ 1 996年参加所内初级试验。 1 997~ 2 0 0 0年参加河南省玉米杂交种套种组预备区试、区试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濮单 4号是一个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14.
小麦玉米带田高产平衡施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根据土壤养分亏缺状况,平衡微量元素后确定氮磷钾的适宜用量,研究小麦玉米带田的平衡施肥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平衡施用改善了小麦、玉米的经济性状,提高了小麦千粒重、玉米的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平衡微量元素后带田中限制小麦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氮、磷,限制玉米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氮、磷、钾;平衡施肥处理的产量、产值与纯收入均增加,其中处理N2P2K2的产值与纯收入最高,分别为17085元/hm2和15240元/hm2。综合分析结果说明,小麦玉米带田高产平衡施肥配方应为N2P2K2。  相似文献   

15.
通育 98是通化市农科院 1 995年以自选系通LH1为母本 ,吉 853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中熟高产玉米新品种 ,2 0 0 1年 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选育过程  1 995年配制组合 ,1 996~ 1 997年进行院内两年品比试验 ,1 998年参加省中熟组预备试验 ,1 999~ 2 0 0 0年参加省中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产量表现  1 998年参加预备试验 ,产量为1 0 96 7.5kg/hm2 ,比对照四单 1 9增产 1 6 .7% ,1 999、2 0 0 0年参加区域试验 ,产量为 96 76 .5kg/hm2 ,比对照四单 1 9增产 1 2 .5% ,2 0 0 0年参加生产试验 ,产量为 8784.5kg/…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是六盘水市四大粮食作物之一 ,常年播种面积 4万hm2 。长期以来 ,由于品种退化 ,施肥水平低 ,管理环节薄弱等因素的制约 ,马铃薯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 ,单产在10 0 0kg/6 6 7m2 左右 (净作 )徘徊。为此 ,2 0 0 0年在水城县杨梅乡进行了脱毒马铃薯的配套栽培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品种脱毒马铃薯会 2 ,由我市农科所提供。1.2 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是水城县杨梅乡锅厂村庆牛组张清文的承包地 ,海拔 2 10 0m ,沙质壤土 ,肥力中等偏上 ,前作马铃薯—玉米—绿肥分带轮作。1.3 试验方法1.3.1 施肥水平试验设 4个施肥水平 ,各…  相似文献   

17.
龙粳 1 0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1 989年以龙花 84-1 0 6为母本 ,以藤系1 38为父本 ,进行第一次人工杂交 ,1 990年又以其F1 为母本 ,以雪光为父本 ,进行第二次人工杂交 ,1 991年接种其三交F1 花药 ,进行离体培养选育而成。 2 0 0 0年 2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同年获得国家“九五”科技攻关后补助一等奖。1 产量表现1 995年经所内产量鉴定试验 ,平均产量75 0 0kg/hm2 ,比对照增产 8.7% ,1 996年平均产量 7888.9kg/hm2 ,比对照增产 1 2 .9%。同年异地鉴定平均产量 7784.5kg/hm2 ,比对照增产 1 …  相似文献   

18.
该模式是以冬小麦为前茬作物的套种技术,同时又在朝天椒中间作大穗型玉米。根据小麦、朝天椒、玉米三作物的生育特点、经济性状表现及生育进程等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调整时间差有效地利用生育季节和作物边际优势,使之产量提高,效益增加。1材料和方法1.1供试作物品种小麦品种选用新麦18号,属于半冬性优质强筋小麦,是目前豫北地区的主打品种;朝天椒品种为日本三樱椒,是目前黄淮地区推广种植的高产抗病品种;玉米品种则选用高产优质大穗玉米新品种安玉13号。1.2种植方法及管理试验设在内黄县楚旺镇北街,试验地为砂壤土,设四个处理:①小麦套朝天椒;…  相似文献   

19.
灌溉与供磷对复合群体作物根系的调控及其产量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大田和管栽试验结合的方法,选择小麦/玉米/马铃薯和小麦/玉米两种间作模式,对灌溉与供磷条件下间作群体中作物根系时空分布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下扎和产量的提高,严重干旱大大地降低了带田小麦和玉米的根量和产量;供磷促进根系的下扎,增加根重。供磷与不供磷相比,在小麦拔节期(玉米三叶期)小麦总根量平均高出94.66%,玉米高出67.67%;小麦灌浆期(玉米大喇叭口期)小麦高出42.08%,玉米高出124.13%;小麦收获后(玉米灌浆期) 小麦高出82.58%,玉米高出61.61%。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经济产量以中灌(1050 m3 /hm2·次)和高磷(150 kg纯P2O5/hm2)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20.
小麦,烤烟,晚稻间套轮作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烤烟、晚稻间套轮作栽培技术⒇杨国胜(湖南省新晃县农业局419200)在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中稻区,推广麦田套种烤烟,收烟后再插晚稻的一年三熟轮作模式,经几年的试验推广,小麦产量3210~3690kg/hm2,烤烟3375~378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