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茶品名虽然很多,如炒青、烘青、晒青以及丰富多彩的地方名茶,但在制茶原理上却是大同小异的。我国生产的绿茶主要是炒青和烘青。炒青毛茶是眉茶的原料,烘青毛茶一般作窨制花茶的茶坯。炒青与烘青的工艺差别,前者是在捻揉后进行烘炒结合,形成紧结匀整的条形茶,其色绿润,香味浓醇;后者是在揉捻后直接烘干,其茶条紧直而有锋苗,色泽墨绿油润,香味清正醇和,叶底黄绿明亮,叶片完整。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品质风格。  相似文献   

2.
绿茶初制一般是杀青、揉捻、干燥三个工序。锅炒杀青绿茶由于干燥方法不同,分为炒青、烘青和晒青三类。在炒青中又因不同方法制出的外形,分为长炒青,园炒青和扁炒青三种。长炒青产区分布很广,是精制眉茶的原料,在我国出口绿茶中数量最大。其外形要求条索紧直、园润、匀整;内质要求清香持久,滋味浓醇,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黄绿显翠。它的外形对提高眉茶精制率,充分发挥毛茶的经济价值关系极大。因此,在茶叶生产实践中,如何尽量使长炒青毛茶的外形达到紧、直、园、整,克服松、弯、扁、碎,是很值得我们重视的  相似文献   

3.
眉茶(即炒青绿茶)是绿茶类之一。为了出口需要,寿宁县于一九七九年由烘录改制眉茶。眉茶初制工艺的杀青和揉捻两道工序与烘绿相同,所不同的是干燥工序,它以炒干方法而制成。眉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表面光滑,条索圆紧而弯曲,毫芽不显露而呈银灰色,滋味比烘青浓厚。这些品质特点主要是通过炒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用炒青绿茶、烘青绿茶、红茶和乌龙茶作为茶坯窨制柚花茶,分析其化学成分和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四种不同类型的茶坯中茶多酚含量均呈下降的变化;游离氨基酸总量在炒青绿茶、红茶的处理中呈下降趋势,而乌龙茶、烘青绿茶的则呈上升趋势;咖啡碱性质较为稳定,在柚花茶窨制过程中变化不大。感官品质分析表明,烘青绿茶最适合窨制柚花茶,乌龙茶、炒青绿茶次之,红茶适制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福云6号不同加工工艺试制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福云6号春茶标准一芽二叶、一芽三叶鲜叶原料分别进行炒青、烘青、烘青加团揉三个不同加工工艺的试制。结果表明,同一原料加工成不同形状的茶叶间品质差异较大力 一芽二顺鲜叶原料加工的眉茶型品质最优,毛峰型决之,卷曲型较差;一芽三叶鲜叶原料的眉茶型最优,卷曲型次之,毛峰型较差。分析说明:福云茶区可适当加大炒青名茶制作 ,大宗绿茶生产可推广卷曲型茶加工工艺,改善干茶条索,以进一步提高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6.
第一讲绿茶精制的基本原理杨伟丽(湖南农业大学长沙410128)鲜叶加工成绿毛茶,因制法不同,可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炒青依形状不同,又可分为长炒青、圆炒青和扁炒青等。长炒青和圆炒青分别主制出口眉茶和珠茶;扁炒青由于采制均较精细,只需稍加整理即可...  相似文献   

7.
烘青、炒青是绿茶中两大类,两者各有特色及相应的市场。我县以生产炒青绿茶为主,加工工艺独特,品质优良。自年以来,武平炒绿1986多次获省名优茶奖,是省八大名茶之一,产品深受本县及客家籍地区消费者欢迎,但产品市场局限于炒青市场,很难打入烘青的市场;反之生产烘青的茶区,其产品市场也一样。如能找到两者兼顾,又能降低成本,提高茶价的办法,便能占领茶叶市场,获得更高的利润。多年来,我县桃溪镇几个茶厂试着把武平炒绿品质形成的部分工艺与烘青工艺相结合,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一套半炒烘绿茶加工方法。生产的茶叶似烘青绿茶…  相似文献   

8.
此文从眉茶精制探讨经济效益的一个侧面,揭示出加工标准,品质系数等方面一些不合理规定,导致眉茶加工多出雨茶多产低档花色有利等不正常倾向。如何保持与发扬我国珍眉绿茶品质优良传统。如何巩固与发展我国珍眉绿茶的外销市场?刊出此文,供有关部门和读者参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绿茶市场的好转,长炒青的产量有所增加,产区亦有扩大。现在,湖南、贵州、四川、江苏等省炒青茶的产量上升很快,且能提供另立编(?)的部分出口眉茶。外销绿茶除苛求内质外,对外形的条索、净度和色泽亦十分讲究。从制茶角度讲,选好制茶机种并合理配套,再配合恰当的工艺,对改进长炒青外形的效果非常显著。现就如何改进长炒青的外形从制茶技巧上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0.
提高“湘绿”(炒青)品质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绿茶是我省主产茶类之一,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20—25%。其中炒青绿茶占多数,它是出口眉茶的原料,其品质好坏,影响经济价值的发挥。由于我省绿茶加工工艺缺少锅炒作业,品质欠全面,加工成眉茶还难于达到出口茶的要求。为此,我们研究提高湘绿的品质,实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我国茶叶初制机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了很大进步,基本上能够满足茶叶初制机械化生产的要求,炒青和烘青绿茶已实现了机械化加工.但是,目前绿茶初制机械,型号繁多、规格不一、性能各异,合理选型显得特别重要,直接关系到茶叶品质和初制茶厂的经济效益,同时,茶机的选型也是初制茶厂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当前我国炒青绿茶和烘青绿茶品质上存在外形松、扁、碎、曲,内质有烟焦味和红梗红叶等弊病还相当普遍,产生这些品质问题的原因,除了采制技术不当之外,茶机的选型不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此,笔者就绿茶初制机械的选型问题谈些浅识,仅供参考.一、制茶机械选型的基本原则制茶机械的选型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强而又十分复杂的工作,选型时可根据以下原则进行.1.制茶性能要好 这是选择制茶机械的首要条件.要选制茶性能符合制茶工艺要求,并能根据需要进行调节,能够适应高、中、低档原料制作,性能稳定,操作方便的机型.  相似文献   

12.
我省外销绿茶以眉茶为主,其主要原料是湘绿炒青。眉茶精制加工的独特工艺是车色,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细嫩匀齐,显锋苗,色泽绿润起霜,香气鲜嫩高锐,滋味浓厚,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匀亮,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三年来,我省绿毛茶原料在品质上逐步地改进了过去外形条索松、弯、扁的状况,这  相似文献   

13.
戴志宏 《中国茶叶》1991,13(1):17-18
屯炒青是我国传统绿茶,也是出口眉茶的加工原料,向以品质优良著称于世。改革开放以来,屯炒青产量增长很快,但是,由于市场放开后缺乏宏观调控,屯炒青品质上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值得引起重视。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屯绿是安徽省外销茶的主要茶类。据《皖南茶叶概述》记载,屯绿外销始于太平天国(公元1851——1864年)时期,距今有100多年历史。屯绿主要是指毛茶集中在屯溪、歙县、宁国等地精制加工的大宗炒青绿茶的总称,是眉茶的骨干品种。屯绿历来采摘细嫩,加工精细,外形条索紧结,匀整壮实,色  相似文献   

15.
眉茶,特别是外销眉茶,是我国重要的大宗茶类,也是我国出口绿茶中的重要品种。此茶不仅要有香气清高、滋味甘醇爽口、汤色绿明的内质,而且还要有条索紧结光滑平伏、色泽绿明起霜的美观外形。现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眉茶品质包括外形条索和色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进一步做好眉茶的外形条索和色泽已是当前眉茶精制上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现就眉茶精制中与茶叶条索和色泽最有关系的两道工序——滚条和车色的技术处理作一浅述。  相似文献   

16.
《茶叶》1983,(1)
我省是绿茶生产的主要省份。绿茶产量占全省茶叶总产量90%以上,占全国绿茶总产量的40%以上。供应出口量占全国出口绿茶总量60%左右,其中眉茶供应出口量占全国出口眉茶总量50%左右,是我国外销茶叶中的“拳头”产品,在外销上居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我国炒青绿茶生产历史恁久,具有独特的品质风格,在国内销售量大。经再加工后即成为眉茶,是我国主要出口绿茶之一,在国际市场特别是西、北非地区素享盛誉。当前,国内外绿茶市场衰而复兴,产销两旺,一些产茶国(如印度、印尼)也相继仿制我  相似文献   

18.
眉茶是我国主要出口茶类,年外销量约150万担。近年来国际市场需求殷切,价格亦较坚挺。出口眉茶主产于浙、皖、赣,现在,四川、湖南等省也有所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茶厂,眉茶生产发展更快。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为了配合外销眉茶生产的需要,拟在1988年12月13~23日举办“外销眉茶加工技术培训班”。学习内容: 1.眉茶精制技木; 2.眉茶(长炒青)初制技木; 3.眉茶拼配实习; 4.眉茶初、精制茶机性能与组  相似文献   

19.
将同一批紫娟鲜叶原料分别加工成烘青、炒青、晒青和蒸青4种绿茶,分别测定它们的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儿茶素等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及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紫芽蒸青绿茶总抗氧化能力高于晒青、炒青和烘青绿茶。蒸青绿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最强,烘青绿茶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最强。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花青素中的Pt、Pg、黄酮类中My和Qu,以及可溶性糖和没食子酸等与4项抗氧化活性均正相关,茶多酚与总抗氧化能力极显著正相关,但与超氧阴离子清除率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晒青茶与烘青茶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普洱茶原料(晒青茶)的常见四种制作工艺制样与烘青绿茶进行品质比较,通过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晒青茶色泽较烘青绿茶黄且偏暗,香气低,冲泡后叶底绿黄、稍泛灰白,不如烘青茶明亮;香型不同于烘青茶,呈清香或酸甜香,滋味更为醇和,这与晒干样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含量均比烘青绿茶偏低相一致;在晒青茶的制作过程中闷堆工序使儿茶素含量减少、咖啡碱和黄酮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