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县是自治区桑蚕茧生产基地县之一,1988年至1992年间,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和产值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1989年桑园面积304公顷,养蚕1.6万张,产茧325吨,1990年桑园面积561.6公顷,养蚕28440张,产茧696.1吨。1991年桑园765.8公顷,养蚕37611张,产茧812吨。1992年桑园890公顷,养蚕43.194张,产茧1047.7吨。这几年间养蚕收入超万元的农  相似文献   

2.
朱德高 《四川蚕业》2020,48(1):17-19
蚕桑是富顺县传统特色优势产业。截止2019年底,全县有桑园面积2.4万亩(1600hm2),其中果叶兼用桑0.3万亩(200hm2),栽桑养蚕镇乡14个。年养蚕1.5万张,蚕茧单产达到39kg/张,蚕茧综合均价为41元/kg,张种养蚕收入1600元,蚕农售茧收入2400万。我县自贡裕民蚕种场年生产蚕种10万张,居全省普种生产第三位,蚕种产值550万元。  相似文献   

3.
平南县大成乡河口村大塘二队陈达祥、陈克文、陈来学、陈达庆、陈开文、陈柱文等6户,1990年共有桑园1.45公顷全年养蚕236.5张共产茧6586kg,平均公顷桑产茧4560kg,最高户陈达祥户,公顷桑产茧4823kg,公顷桑产值42045元,纯收入2272元,为本年度高产增收尖子,现将调查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淳安县浪川乡洪家村徐国良,夫妻两人于1997年承包集体0.8 hm2桑园,一心一意开始了种桑养蚕致富之路.如今拥有桑园面积2.13 hm2,其中成林桑园1.5 hm2.2004年共饲养蚕种90张,产茧3.8 t,平均张产茧达40多kg,蚕茧收入达到6.5万余元,667 m2(亩)桑产值达3 000元,同2003年相比,蚕种增加27张,产茧增加1.3 t左右,蚕茧产值增2.3万余元.养蚕纯收入达4万元,真正成为我县种桑养蚕的专业户,致富的"领头雁".总结其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5.
河口大队是我县种桑养蚕老区,近几年来年产茧都在千担以上,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种桑养蚕责任制到户,调动了蚕农的积极性,全队的蚕茧产量连年超二千担.该队1983年有桑圆714亩,比1982年增加47亩,养蚕6008.1张,比1982年多养189.1张,总产茧225454斤,平均亩桑产茧315.7斤,总产值369794.56元,平均亩桑产值517.84元.其中最高产的塘坪队,全队21户共有桑园25.3亩,养蚕303.6张,总产茧12453斤,平均亩桑产茧492.2斤,总产值22854.48元,平均亩桑产值903.33元.在户中最高产的是加勉队陈干新户,有桑园1.1亩,全年养蚕14.5张,总产茧841斤,平均亩桑产茧764.5斤,总产值1684.69元,  相似文献   

6.
1999年底,我区桑园累计达4800公顷,约4000多万株,其中,田埂桑占总数的87%,成片桑园占总数的13%,发种2.7万张,产茧70万公斤.由于桑园立地条件差,科管水平低,平均1/15公顷桑养蚕不到0.5张,产茧10多公斤,产值仅140元左右,蚕桑生产效益相对较低,严重挫伤了蚕农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因此,如何提高田埂桑的产叶量,提高单位面积桑产值,对发展"两高一优"蚕业,迎接南蚕北移及我区蚕桑生产新高潮的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县是自治区15个蚕茧商品生产基地县之一。1989年全县有桑园4560亩,饲养蚕种1.6万张,产茧325吨,收购(即丝茧和原种茧)255吨。桑园比上年增加1960亩,养蚕种增加1倍,收购量增1.42倍,并出现有常乐平心、阳月、火星三个村公所年产茧超50吨;有莲北村新联队,火星村苫西头队,阳月村西头队三个生产队养蚕户均收入超4000元,人均收入近千元,有王瑞辉等19户养蚕收入超万元;有新联队大面积186.4亩亩产茧143.25公斤;有王瑞奎等7户亩桑产茧超200公斤,其中:王瑞奎种桑3.8亩,亩桑产茧234.4公斤。  相似文献   

8.
黄广才是江西省全南县金龙镇水西村村干部 ,他从 1988年开始种桑养蚕 ,至今已发展到 7亩桑园。 2 0 0 2年养蚕 2 6 5张种 ,产茧 980kg ,种桑养蚕收入 10 780元 ,亩桑产茧 14 0kg,亩桑收入 15 4 0元。在他的带领下 ,全村 2 10户农户已有 5 3户种桑养蚕 ,杂交桑园面积达到 2 31亩 ,其中连片种植 30亩以上的基地有 5个 ,种桑 5亩以上的大户有 2 0户 ,10亩以上的专业户有 2户。 2 0 0 2年全村养蚕 80 5张 ,产茧 2 8175kg,种桑养蚕收入达到 30 9万元 ,占全村农业总收入 10 5 8万元(不含工副业收入 )的 2 9 2 %。在 2 0 0 2年蚕茧价格偏低的情…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业生产开始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桑蚕生产原有的那种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在这方面,我县相邸镇郑家相邸村养蚕大户郑成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型。他承包桑园2.67hm~2(其中一龄桑1.07hm~2,二龄桑1.6hm~2),通过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专业化指导,积极推广科学管桑养蚕新技术,全年养蚕90张,产茧3467.6kg,张产茧38.5kg,蚕茧收入5万元;冬季利用大棚养鸡2万只,获利3万元,综合收入8万元,每  相似文献   

10.
一、历史的回顾 如皋土质气候适宜栽桑养蚕,自元朝便有"澶卤尽桑麻,闾阎皆货殖"之说,只是一直未成规模,到1949年全县桑园1公顷多,产茧500多kg。解放后,从1950年到1978年的近三十年间,蚕桑生产实现了蚕种改良、桑树品种改良,大大提高了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推广杂交种"华九×瀛汗"取代了长期以来蚕农自留自养的土种,投资兴建如皋县蚕种场,彻底改变了过去"南种北调"的状况,引进推广湖桑品种和嫁接技术,确立了以湖桑30号为全县桑园当家品种,在蚕种服务上组织蚕种催青和小蚕共育,到1978年,全县共有桑园2218.7公顷,年养蚕78165张,张产达到22.95kg,1/15公顷产茧53.84kg。  相似文献   

11.
<正> 东党乡尧村有村民310户,1982年在坡地搞粮桑间作,由于管理粗放和茧价偏低等原因,经济效益不显著。1985年后逐步改实生桑为良桑密植,1989年有200亩桑园投产,养蚕农家达145户,占总农户47%。1990年共养蚕180张,产茧6000公斤,收入6万余元。其中,村民张苏梅家有桑园1.2亩,年养蚕2.7张,蚕茧收入1040元;村会计李德寿家有桑园1.0亩,年养蚕2.5张,收入880元;村支书王朱娃家有桑园0.7亩,年养蚕2.75张,收入940元。  相似文献   

12.
周学珍 《蚕学通讯》2003,23(4):58-60
1 我县蚕业现状我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 ,这一古老而传统的产业为我县城乡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初步统计 ,自 1 983年组建县丝绸公司至今 ,全县累计养蚕 83.74万张 ,收茧1 6 2 7.89万kg ,蚕农收入茧款 1 3587.89万元。 1 995年是 2 0世纪蚕桑生产发展的鼎盛时期 ,养蚕 7.6 6万张 ,产茧 1 4 5万kg ,农民茧款收入 1 336万元。但近年来 ,我县蚕桑生产逐渐萎缩 ,2 0 0 2年发种 2 .3万张 ,产茧 6 0万kg ,蚕农茧款收入 6 0 0万元 ,分别是最高年景的 30 %、4 1 .3%、4 5% ,蚕业的发展步入困境。1 .1 产业模式落后嫘祖教民养蚕的传说 ,说明…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县在1989~1992年期间大力发展栽桑养蚕,全县栽植桑园5万亩,大部分分布于丘陵河滩地区,多为成片桑园,如止戈镇的安宁、马河、余坪、中何镇、天池、联合、中山、新庙乡均为比较集中的成片桑园,季养蚕均在1000张以上。桑树栽植密度每亩为1333株或1200株,剪伐形式为春成,树型为15—20厘米高的低于桑。几年中使我县由年养蚕不足3000张,产茧1000来担的小县,发展到养蚕11万多张,产茧6万担的蚕桑基地县,对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 1990年冬白蒲镇引进桑树新品种育71—1,栽植0.8公顷(12亩),其中有一块0.74公顷的连片桑园。此桑园1992年全年养蚕36.125张,每公顷平均饲养蚕种45.16张(亩平养种3.3张)、产茧1235.7公斤,产值13086.55元,每公顷产茧1545公斤,产值16358元,(亩平产茧111.6公斤,亩平产值达1181.10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通过两年的调查和观察,我们发现育71—1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强的特点,主要生产指标均优于目前的当家品种湖桑32号。白蒲镇文峰村4组徐汉壁家一块0.033公顷(0.5亩)的桑园,此桑园于1990年冬分别栽植湖桑32号和育71—1各300株,两品  相似文献   

15.
今年以来,由于丝绸市场的急剧变化,蚕农的收益大幅度减小,不少地区出现了毁桑现象.但是,素有“茧都”之称的富安镇却是另一番景象:该镇今年共发蚕种89255张,产茧21.617吨,创产值2951.58万元,户均蚕茧产值2270元,亩均养蚕收入1283元.蚕农情绪稳定,全镇1733.33公顷桑园管理得井井有条.  相似文献   

16.
方小友 《蚕学通讯》2004,24(3):58-58
淳安县威坪镇林兴村村民钱有法,是淳安县的种桑养蚕大户.全家有6口人,其中劳动力3个,现有山地桑园面积0.4hm2.2003年共饲养蚕种14.75张,产茧618.5kg,产值1.22万元,平均张产42kg,667m2(即1亩)桑产茧103kg,667m2桑产值2 033元,蚕茧收入占其家庭经济总收入的86%,成为远近闻名的养蚕能手,山地桑园高产的典范.为何山地桑园也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效益呢?综观他的种桑养蚕过程,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17.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桑蚕生产自1969年开始。至今已有23年历史,在1969年~1980年的生产队集体经营时期。桑蚕生产发展缓慢。1980年桑园面积27.2公顷,养蚕610张,产茧9.25吨,产值2.6万元。1981年~1992年农村转为家庭经营,杂交桑园面积逐年扩大,普及科学养蚕技术,使桑蚕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1992年全县桑园面积623.3公顷,养蚕30700张,产鲜茧575吨左右,产值达500多万元,平均蚕户年收入700多元。桑蚕生产成为我县广大农村脱贫的一条好门路,去冬今春,在茧价格下浮,蚕农养蚕积极性受到挫折的情况下,我县桑蚕生  相似文献   

18.
<正> 我们县功公社桃园大队是我县发展蚕桑生产较早的大队之一,已有十五年历史,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获得了连续七年平均亩产茧上百斤。全队现有50.9亩桑园.其中12-14年生的桑园22.9亩,5年生的低杆密植桑园8亩,新栽坡地一年生桑园20亩.去年投入养蚕采叶的桑园30.9亩。总产桑叶80200斤。分五期养蚕77张,实用叶76978斤,共产茧4767斤,茧产值8899.34元。平均斤茧用桑量16.1斤,亩产茧153.8斤,亩产值288.30元.每斤茧生产时间为3.9小时。养蚕工日值5.66元。嫁接良桑12万株,成活率70%,  相似文献   

19.
浅谈提高蚕桑生产综合竞争力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城市现有桑园1.65万公顷,2003年全市共饲养蚕种58.6万张,产茧2.3万t,每公顷饲养蚕种42.3张,每公顷桑产茧收入2.85万元,全市蚕茧产值4.5亿元.亩平饲养量、亩产茧量、蚕茧质量和亩桑收益处于全省乃至全国一流水平.但是与近几年快速发展的第三产业、养殖业、特经业和大棚蔬菜业比较,有着明显的效益差异.由于经济利益和投入产出的影响,导致我市从事蚕桑生产的劳动力转移、劳动人员老龄化、劳动力缺乏、新技术难推广、措施难到位和有桑不养蚕等矛盾已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20.
<正>海安县西场镇石桥村8组养蚕户陈广银是全镇闻名的养蚕大户,陈广银今年56岁,全家6口人,从事栽桑养蚕劳力2个,2010年有桑园面积7.5亩,全年养蚕26张,年产茧1 040kg,张产量是全镇平均水平;茧收入3.7万元,加上小蚕共育收入1 040元,全年养蚕收入3.8万元,劳均养蚕收入1.9万元,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