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粗毒素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玉米弯孢叶斑病菌毒素的研究表明,利用甲醇沉淀毒素培养液得到蛋白和非蛋白部分,其中非蛋白部分对寄主具有生物活性;毒素培养液中的活性成分是一类极性较大的物质,而且溶于甲醇。各种生物测定方法中,针刺法方便、快捷,可作为检验该毒素生物活性的测定方法。可以利用甲醇沉淀、氯仿和甲醇混合提取制备粗毒素。  相似文献   

2.
采用液体震荡培养结合硫酸铵分级沉淀法获取蛋白类粗毒素研究暗孢节菱孢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 (corda) M.B.Ellis)产毒条件.经浸渍法生物活性检测并以杂交竹病情指数为评价标准,结果表明Fries培养液为最优产毒基质,病情指数达70.67%.不同培养时间、温度对该菌产毒量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异孢镰孢毒素的提取方法和影响毒素活性的因素,采用叶碟法研究异孢镰孢粗毒素的生物活性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用正丁醇提取和活性炭吸附法获得的粗毒素生物活性最高,空心莲子草叶碟的病情指数分别达78.57%和76.19%,与去菌的全毒素滤液相比,相对活性指数分别达86.84%、84.21%,用石油醚提取的粗毒素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4.
灰葡萄孢蛋白质毒素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葡萄孢是一种危害较大的植物病原菌,为了解灰葡萄孢致病因子和其毒素的寄主选择性,以分离于番茄灰葡萄孢分泌的蛋白质毒素为侵染源,对16科23种供试植物叶片和7种供试植物种子进行致病性和寄主专化性测定。结果发现,灰葡萄孢分泌的蛋白质毒素能侵染17种植物叶片,占全部供试植物的73.91%。对石蒜科朱顶红、茄科辣椒叶片的致病性最强,7 d后的病斑面积分别为(2.18±0.44)、(0.81±0.33)cm~2,其次分别是五加科的花叶鸭脚木、菊科的菊花和莴苣、茄科的番茄和烟草、豆科的蚕豆和豌豆。灰葡萄孢分泌的蛋白质毒素能明显抑制十字花科的大白菜、豆科的蚕豆和豌豆、茄科的番茄等7种供试植物种子的萌发和胚芽生长。综上,灰葡萄孢寄主范围广,其分泌的蛋白质毒素有毒性,且为非寄主专化性毒素。  相似文献   

5.
泽兰尾孢菌的产毒培养与毒素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培养基质、培养时间、培养初始pH值、振荡培养、光照等进行研究,探索泽兰尾孢菌的产毒条件.结果表明:泽兰尾孢菌的最佳产毒条件是在PD培养液中调节初始pH值为中性、采用自然昼夜交替的光照条件全振荡发酵8 d.通过5种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提取毒素物质,并进行生物检测,结果显示:毒素易溶于大极性有机溶剂,且甲醇能够充分提取毒素.  相似文献   

6.
胶孢炭疽菌菟丝子专化型可产生有致病力的外毒素 ,毒素引起菟丝子产生类似于接种分生孢子所引起的症状。菟丝子蔗糖培养液、改良的Czapek Dox培养液和摇瓶液体发酵培养基均可产毒。毒素经 10 0℃水浴 30min后仍保持较高的致病率 ,而 5mol/L盐酸水解处理 4h后致病率明显下降。初提纯毒素液的 pH值对毒素影响较小。毒素易溶于水 ,难溶于多种有机溶剂 ,透析实验结果表明毒素为大分子物质 ,推测毒素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聚糖类物质  相似文献   

7.
苜蓿镰孢菌根腐病病原致病性和毒素化学型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苜蓿镰孢菌根腐病病原的致病性差异和致病机制,本研究对分离自河北省黄骅市和张家口市宣化区部分苜蓿种植地苜蓿根腐病样品的150株镰孢菌(Fusariumspp.)(2015年分离获得72株,2016年分离获得78株),采用平皿法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所分离获得的镰孢菌菌株是否具有产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雪腐镰刀菌烯醇(NIV)毒素的潜力进行了检测,并对获得的粗毒素进行了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镰孢菌对萌发的苜蓿种子均具有致病性,但致病性强弱存在差别,除三线镰孢(F.tricinctum)和大部分木贼镰孢(F.equiseti)菌株致病性较弱外,大多数镰孢菌菌株表现出较强致病性;在所获得镰孢菌菌株中,菌株KD3(F.oxysporum)、菌株QD3-2(F.oxysporum)、菌株N6-1(F.equiseti)、菌株N9-2(F.acuminatum)、菌株NT1-1(F.acuminatum)和菌株QD10-1(F.acuminatum)共6株镰孢菌具有产NIV毒素潜力,未发现具有产DON毒素潜力的菌株;将NIV毒素化学型菌株QD3-2发酵培养后经有机溶剂萃取获得粗毒素,对其进行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粗毒素对苜蓿种子的萌发具有较强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探讨苜蓿镰孢菌根腐病致病机理、有效防治苜蓿根腐病和保障苜蓿安全生产提供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尖孢镰刀菌毒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引起大豆根腐病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不同菌株产毒量不同,毒素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用两种方法提取毒素,结果表明用炭吸附法提取的毒素量多于乙酸乙酯萃取法。生物活性测定表明:该毒素对大豆胚根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豆一出复叶期幼苗有致萎作用。尖孢镰刀菌毒素不仅对大豆种子萌发、胚根生长有抑制作用,对其它作物种子萌发、胚根生长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玉米穗,茎腐病禾谷镰孢菌和串珠镰孢菌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沈阳、河北、吉林、北京等地区玉米穗、茎腐病禾谷镰孢菌和串珠镰孢菌进行了可溶性蛋白和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研究玉米穗、茎腐病同种镰孢菌是否存在寄生专化性或生理分化现象。结果表明:各地区的玉米穗、茎腐病串珠镰孢菌同源性高,亲缘关系近,相似性系数在0.86~0.98之间,菌株间差异仅表现为个体间多样性。而两种病害禾谷镰孢菌亲缘关系困地区不同而有差异,河北、吉林两地区穗、茎腐禾谷镰孢菌间均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相似性系数在0.93以上;但沈阳地区禾谷镰孢菌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相似性系数仅为0.65~0.67。  相似文献   

10.
对大豆疫霉根腐病原菌的主要致病因子之一—毒素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用抗感不同大豆品种的切根苗进行了毒素生物活性及最佳浓度的测定、筛选。结果表明:毒素的提取采取弱极性的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比较理想,尤其是用乙醚萃取;用稀释100×浓度的毒素处理抗感不同的大豆品种的切根苗可以产生与病原菌下胚轴接种法相同的症状,同时也证明该毒素是一种非寄主专化性毒素  相似文献   

11.
辣椒褐斑病菌粗毒素的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辣椒褐斑病病原菌(Cecospora capsici Heald.et Wolf)毒素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极性大的有机溶剂萃取效果最好,萃取产生沉淀,分别对上清液和沉淀进行生物测定,具有致病作用的物质基本都在上清液中,说明辣椒褐斑病菌在液体培养基中所产生的具有致病作用的物质属于小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猪殃殃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抗白血病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国庆  赵文恩  王永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49-12150
[目的]比较猪殃殃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的抗白血病活性。[方法]采用95%乙醇对猪殃殃进行回流提取,得到浸膏再进行索氏极性梯度分级,经白血病K562细胞体外抗癌活性检验,以确定猪殃殃不同极性部位和生物活性的关系。[结果]猪殃殃各极性部位正丁醇部位得率最高,其次是二氯甲烷;浸膏和各极性部位对K562细胞的生长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各部位抑制活性均优于浸膏。其中乙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部位抑制活性较强且相差不大,正丁醇部位抑制作用较弱。[结论]猪殃殃提取物含有潜在的抗癌活性成分,可用于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13.
A potent, dialyzable toxin (atelopidtoxin) occurs in the skin of frogs of the genus Atelopus. A concentrate of atelopidtoxin from Atelopus zeteki has an LD(50) in mice of 16 micrograms per kilogram. It differs from batrachotoxin, tetrodotoxin, and saxitoxin, the only known nonprotein substances of greater toxicity, as well as from all toxins previously isolated from amphibia.  相似文献   

14.
用不同浓度的禾谷镰刀菌毒素对离体培养的小麦花药进行胁迫。结果表明,在低浓度(质量浓度)时毒素具有类激素活性效应,能够促进小麦花药组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高浓度时毒素表现毒害作用,抑制花药的脱分化和愈伤组织的形成。当毒素质量浓度大于0.5g/L时,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毒素的毒害作用增强,小麦花药的脱分化和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迅速下降,表现在降低花药反应率和愈伤组织诱导率2个方面。同时毒素的这种效应,因供试材料基因背景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异。比较而言,含感病基因的杂种花药对毒素敏感。  相似文献   

15.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ompsition and structure of herbicidal component of Pythium aphanidermatum,the isolation and structural indentification were researched.The culture filtrate was extracted by ethyl acetate,petroleum,and chloroform with the same volume respectively and the activity of the crude toxin was bioassayed.The toxin was separat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then the main fraction was separated by HPLC,and the structure was analyzed by the sepctrum of IR,13C-NMR and 1HNM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thyl acetate extracts had the strongest herbicidal activity.Using the method of TLC,the bioassa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tracts with Rf 0.19 had the strongest effect on weeds and the inhibition to Digitaria sanguinalis and Amaranthus retroflexus reached five levels,and the component was proved to be dimethyl o-phthalate from the spectrum of IR,13C-NMR and 1HNMR,which was one of the components from the toxin,and it had herbicid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16.
以杂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阻为指标,测定了玉米弯孢叶斑病菌毒素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毒素对马唐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可达100%,但对稗草、狗尾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小.在供试植物出苗3 d后喷施毒素,发现对马唐幼苗有致萎活性,但对出苗7 d的幼苗没有作用;对稗草、狗尾草幼苗无毒杀作用.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芸薹根肿菌的致病作用、采用水培法研究根肿菌毒素对油菜胚根和胚芽生长尧幼苗致萎性尧细胞 膜透性尧叶绿素含量尧根系活力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院根肿菌毒素具有明显的生物活性、能够抑制油菜胚根 和胚芽的生长、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和处理浓度的增加、幼苗萎蔫级数逐渐增加。毒素的作用可使油菜细胞膜透性 增加、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下降、其中叶绿素b 的含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仍低于 对照。油菜幼苗的株高和主根长随毒素浓度的提高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85%和100%毒素浓度胁迫下、油菜幼苗 株高及主根长均显著低于对照、说明植株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8.
辫根七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辫根七为原料,经过回流提取、系统溶剂萃取,采用小叶碟添加法对各供试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辫根七中极性成分和非极性成分均有较强的生物活性,但以极性成分稍强.杀虫活性物质主要是生物碱.经柱层析获得5种物质,有2种物质对3龄粘虫具有较高的拒食活性,1种物质对粘虫具有诱食活性.这种既具有高拒食活性成分,又含有诱食活性成分的物质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杂交竹梢枯病菌毒素蛋白的质膜结合位点及在不同品种的结合活性,在低压层析分离纯化毒素蛋白的基础上,以该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毒素特异性抗血清,并将该蛋白用不同浓度的抗体吸附后处理杂交竹幼嫩枝条。结果表明:毒素所引起的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说明所制备的抗体在与毒素发生特异性免疫学反应的同时,可部分封闭毒素分子上与毒素受体结合的位点;利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杂交竹嫩枝的质膜制剂与毒素蛋白的结合活性显示,质膜制剂与毒素结合后能部分阻断毒素与其抗体的免疫学反应,即质膜制剂中含有毒素的结合位点,且不同品种的结合活性有差异;用胰蛋白酶或加热处理质膜制剂后,质膜制剂对毒素与其抗体反应的抑制作用消失,证实质膜制剂中与毒素结合的是蛋白类物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明确瓜果腐霉在液体培养基中所产生粗毒素的具有除草活性成分的组成及结构,本研究对具有除草活性毒素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瓜果腐霉培养滤液分别用乙酸乙酯、石油醚、三氯甲烷等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制备粗毒素,用薄层层析法对粗毒素进行分离,再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制备得到除草活性成分,通过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结构解析。【结果】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的粗毒素活性最高;以Rf值为0.19的物质除草活性最强,对马唐的生长抑制作用达到5级;通过化学信息分析表明该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结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是瓜果腐霉在液体培养过程中所产生的组分之一,具有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