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靖江市属沿江单季晚粳稻区,水稻面积31.93万亩,其中抛栽稻面积达25.82万亩.三化螟自八十年代末暴发以来,一直是我市水稻主要害虫.常年发生三代,近几年随抛栽稻的大面积推广,一、二代的发生受到抑制,但三代发生和危害仍却很严重.  相似文献   

2.
稻水象甲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给水稻生产和制种带来很大威胁,一般产量损失二至三成,严重的五至六成,甚至绝收。该虫2011年5月12日在四川省首次发现,16日在泸县首次发现。我县是水稻生产和制种大县,常年水稻面积56万亩,蓄留再生稻40~45万亩,制种面积0.75万亩。为有效控  相似文献   

3.
<正>再生稻是中稻收割后利用其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使之发苗成穗,再收一季稻谷的作物。再生稻生产具有时间短、投资投劳少、经济效益高、米质优、口感比头季稻更好等优点。目前,富顺县再生稻总产量已超过6万吨,中稻—再生稻生产已成为富顺县的一种比较稳固的稻田耕作制度。富顺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属浅丘地区,常年种植水稻面积47万亩左右,再生稻有收面积稳定在35万亩以上。2013年再生稻有收面积达40.16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4.
尤溪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是国家和福建省商品粮基地县之一,每年可提供商品粮3万多吨。近年来,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37.3万亩,其中早稻6.8万亩,再生稻10万亩,中稻10.5万亩,烟后稻3万亩,连作稻7万亩。  相似文献   

5.
杂交中稻——再生稻两季高产栽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10年来,广西再生稻面积逐年扩大,1995年发展到48.65万亩,平均单产141.9公斤,最高亩产达323.2公斤,双季平均亩产1031.7公斤,构成再生稻产量的亩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作用的比率依次为1.00:0.6:0.42:0.22。再生稻高产要急取头季有更多的稻桩,活桩和活率,栽培技术要采取以养根,壮秆,活芽,壮苗,多苗为中心环节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稻纵卷叶螟在山区水稻连续大发生,尤其是2004、2005年,未治田的稻纵卷叶螟2代、3代为害白叶率达100%.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必须科学防治。  相似文献   

7.
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褐鞘病是再生稻生产中最重要的病虫害。水稻二化螟主要由2代和3代重叠危害,可同时造成枯心、枯孕穗、白穗、虫伤,严重时螟害率达30%,产量损失达20%~30%;褐鞘病在再生稻生产中重于中稻,造成剑叶叶鞘大部或全部变褐,严重时谷粒染病形成褐斑,造成再生稻空秕率高,结实率低,稻谷品质变差。2011年在泸县再生稻上试验表明:福戈(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爱苗(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组合药剂能有效控制再生稻螟虫、褐鞘病,明显提高了再生稻产量。  相似文献   

8.
2012年自贡市蓄留再生稻面积75万亩左右,由于气候条件适宜,以水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等为主的病虫偏重发生。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大力开展再生稻病虫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全市再生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25.64万亩,再生稻病虫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再生稻处于灌浆期,长势较好,丰收在望。  相似文献   

9.
稻曲病是70年代末才在宁南县发现的,其危害面积由当初的年发生0.1万亩,损失稻谷6万kg到现在年发生2.2万亩,损失稻谷100多万kg。不同水稻品种(系)稻曲病发病程度不同,当前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是D优527。田间药剂防治试验表明,在水稻孕穗末期至始穗期喷施井冈霉素两次,防治稻曲病效果达90.5%,对水稻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10.
<正>再生稻是中稻收割后利用其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使之发苗成穗,再收一季稻谷的作物。再生稻生产具有时间短、投资投劳少、经济效益高、米质优、口感比头季稻更好等优点。目前富顺县再生稻总产量已超过6万吨。中稻-再生稻生产已成为富顺县的一种比较稳固的稻田耕作制度。富顺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属浅丘地区,常年种植水稻面积47万亩左右,再生稻有收面积稳定在35万亩以上。2013年再生稻有收面积达40.16万  相似文献   

11.
一、巴州区水稻生产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巴州区位于四川东北部,地处大巴山南麓,属丘陵山区,幅员面积2562km^2,总耕地74.6万亩,水稻播种面积47万亩,其中冬水田3万亩,稻-麦(油)两季田44万亩,年均温17℃,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正常年具有冬暖、春干、夏旱、秋雨等特点,且以夏旱、伏旱发生的频率最高,分别达76%和82%。特别是2006年遭遇特大旱灾,导致大部分水稻减产,部分水稻绝收,绝收面积达30%,水稻平均亩产只有300多kg。  相似文献   

12.
不同播期、播量对直播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直播水稻省力、省工、节本、高效,近年来在本地区发展较快,2003年全市直播水稻面积达6.72万亩,平均单产较常规移栽稻增6%左右,效益较常规移栽稻亩增100元左右。为明确直播水稻的适宜播期和播量,特设置本试验。  相似文献   

13.
昭平县地处桂东山区,属桂东双季稻作区,20世纪90年代水稻复种面积34万亩。近年来随着人口迅猛增长以及工业化、城镇化的提速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水稻播种面积迅速减少,2009年水稻复种面积下降到30.5万亩,减幅达10.3%。如何在有限的耕地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直播稻风险大于优势(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关于直播水稻的应用情况 近几年江苏省水稻播栽方式应用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直播水稻。从近几年的发展来看,直播水稻应用表现为三个特点:一是面积快速扩大。2007年全省直播稻786万亩,较上年增长338万卣,增幅75%,是2002年110万亩的6倍,苏州、泰州、镇江二三市直播稻面积已占全市水稻总面积的50%以上。二是范围较为广泛.直播水稻应用范围已从过去的太湖稻区、沿海农场等50万亩左右.迅速向西、向北扩展到除陇海线沿线县(市、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面积最大的是泰州市.达159万亩,占全市水稻面积51%,其次是扬州91.7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29%。  相似文献   

15.
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纵卷叶螟(Cnaphalorocis medinalis Guenee)是一种迁入性害虫,虫害发生后,造成水稻叶片纵卷束叶,严重时田间出现成片白叶,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最终导致水稻减产。2003年,稻纵卷叶螟受迁入量、适宜作物生育期以及气候条件等综合影响,引起了害虫暴发。全县发生面积2.10万hm^2,其中二代幼虫造成水稻白叶率24.7%,严重田块81.0%;三代幼虫造成白叶率平均36.7%, 71.0%;四  相似文献   

16.
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雁荡镇位于乐清市东北部,属山区、半山区,农田面积12300亩,其中常年种植水稻9000多亩,以单季中稻和连晚为主。水稻黑条矮缩病每年都有发生,2002年以前丛发病率在2%以下,不是主要病害,对产量影响较小,2002年以来,病情逐年加重,发病面积不断增加。2002年发病300多亩;2003年达到500多亩,平均丛发病率17%,最重的达33%,主要品种为协优9308,对产量影响较大,农户反应强烈;2004年协优9308种植占全镇78.3%,达到7000多亩,全镇共发病2200多亩,平均丛病率22%,个别严重田块达70%以上,产量损失大,平均亩产只有340kg。而种粮大户占国庆农场,种植180多亩,经综合防治后,发病面积30多亩,平均丛病率8%,平均亩产467.5kg,效果非常显著。现总结该病防治心得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直播稻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新北区直播稻面积已达8.8万亩,占水稻面积的46.8%,累计推广面积已达20.33万亩,其中水直播9.99万亩,旱直播9.41万亩,麦套稻0.93万亩。经过几年来的研究与推广,2004年全区直播稻平均亩产达617.8kg.涌现出了一批亩产超650kg的示范方典型。  相似文献   

18.
《新农业》2012,(13)
据越南当地多个省份报道,该国的水稻粮仓湄公河三角洲超过5.3万亩水稻被褐飞虱蚕食,每平方米害虫密度1000~2000头;同时,超过14.25万亩水稻感染了水稻稻瘟病。KienGiang省150万亩水稻有5.7万亩遭受病虫害侵袭,包括褐色稻飞虱和小型卷叶蛾,稻瘟病和谷粒褪色病。在紧邻省的褐色稻飞虱已经造成几个地方的水稻产量下降30%~50%。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闵行区水稻生产通过最近3年的挖潜扩种,面积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生产规模稳定在1.6万亩左右,其中1万亩设施粮田已建成,亩产量在550kg左右。2007年水稻种植面积为1.66万亩,良种覆盖率达100%,杂优化率为73.7%;种植规模上,19家300亩以上的本地人规模经营面积达1:24万亩,规模经营比重达74.7%,其余0.42万亩水稻由1847产中、小散户经营,户均面积为2.27亩。  相似文献   

20.
建湖县地处里下河腹部,以生产粮食为主,常年稻、麦两熟,水稻种植面积60万亩左右,水稻生产水平在江苏省名列前茅。据建湖气象台1959~2000年气象资料分析,水稻生长后期遭遇台风暴雨年份占40%~50%,常造成水稻倒伏,对水稻的灌浆结实带来很大影响,且给收割脱粒带来不便,出现落粒、穗芽现象。2001年9月1日,在我县大面积杂交水稻处于成熟初期时,遇强台风袭击,风力达10级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