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大都市森林和绿地是一个与城市体系紧密联系的,综合体现自然生态、人工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和谐统一的庞杂的生物体系。它们既有共同之处又各具特点,相互关联,相互补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由于大都市森林和绿地监测管理长期处于分治,作为监测前提的区划也分开进行,区划体系不一致,所获取的森林及绿地资源数据不能全面反映生态环境状况。针对以上问题,以协同学理论为基础,对森林及绿地区划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森林及绿地区划信息协同框架,提出了协同区划的关键技术并进行了实现。协同信息区划的实现为森林及绿地资源监测协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城市森林协同治理体系决定着一个市域的城市森林治理主体要素和非主体要素在非线性相互作用下实现城市森林效益最优的协同程度,其对加速城市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市森林科学发展,实现城市生态文明起着重要作用。其协同度是核心,协同度决定着协同效应、协同绩效。本文以系统协同分析为基础,建构了城市森林治理体系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以青岛城市森林协同治理体系2009~2013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城市森林协同治理体系协同度自2010年开始呈直线上升态势,2010~2011年处于不协同形态,2012年处于弱协同形态,2013年仅处于一般协同形态,这与实际情况相符。要达到高效协同形态,还需进一步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3.
黄才  康树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428-18429
森林作为陆地的最大生态系统,是游憩娱乐场所、宜人生态环境的提供者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缓解城市环境危机,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具有重要影响。笔者从森林的生态、视觉等研究出发,阐述了森林和景观的密切联系,使森林的生态价值、美学价值以及可持续价值得到最大发挥并形成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4.
城市森林,特别是城市建成区的森林对城市的环境、美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出将WebGIS技术应用在城市建成区的森林管理系统中,以实现城市森林的精细化管理.该系统按照分布、功能对城市建成区森林进行分类,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了城市森林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提高了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5.
宜昌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宜昌市自然、社会和经济等信息源入手,按照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人口流相互联系的规律,运用城市复合生态观、城市景观生态学等方法,开展城市园林绿地景观类型及空间布局、城市森林水文效益、城市不同绿地类型环境效应等的定性与定量的研究,并通过对宜昌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辩识、诊断、调整与重构等过程,建立一个以成片森林为主,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合森林生态系统,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支持城市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城市森林,特别是城市建成区的森林对城市的环境、美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提出将webGIS技术应用在城市建成区的森林管理系统中,以实现城市森林的精细化管理。该系统按照分布、功能对城市建成区森林进行分类,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了城市森林资源的有效整合与_共享,提高了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7.
作为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基础资源之一,森林资源一直都备受关注。现阶段我国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严峻。植树造林技术的推广,促使我国植被覆盖率正在逐年增加,而森林经营管护措施的实行也会为森林价值的实现提供基础,对优化森林资源、保护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植树造林技术、森林经营与管护管理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林业资源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林业部门需要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及森林防火管理。 基于此,本文从林业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入手,介绍了三种林业资源保护措施,然后提出了森林防 火管理的有效措施,以期为林业部门开展林业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保障林业资 源重要作用的发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岳阳市道路绿地系统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森林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整个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岳阳市的主道路绿地和街头绿地为例,对岳阳市道路绿地系统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城市森林生态效益及环境适宜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城市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森林建设的宗旨就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和居住环境。正确认识和评价城市森林的价值与效益是管理好城市森林的基础。城市森林创造的价值包括林产品价值和城市森林为城市居民提供服务的功能。前者如增加美学价值,减少噪音和降低污染,增加生物多样性;后者如提高房地产的价值,降低居民供暖和降温费、改善小气候等价值。城市森林的效益及价值是随着不同时空条件下城市环境、城市居民及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森林资源动态变化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科学地进行湖北省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的监测,合理地评价和经营森林资源,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提供的中国自然资源数据,以及湖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多次对湖北省森林资源清查的数据,从森林资源面积、蓄积量、组成结构等方面总结分析了34年来森林资源动态变化的原因。研究表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林业用地面积和蓄积均呈下降趋势,其后,由于湖北省政府及林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实施一系列林业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工程,如"十年绿化湖北"、国家"长防林工程"、"平原绿化工程"等,湖北省森林资源自1985年以来持续稳定增长,为湖北省生态安全的构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大,加之环境的不断恶化,导致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更加重要。林业资源保护和森林防火管理对整个森林资源发展至关重要,需要各个林业资源管理部门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3.
森林资源变化遥感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森林资源的变化对于全球碳循环、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及时、准确地获取森林资源变化信息,对于森林经营科学决策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森林资源变化遥感监测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与分析,指出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对影响森林资源变化遥感监测结果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资源调查与监测是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立非木材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预警机制是资源监测最有效手段和方法。利用MapObjects 2.2和ASA 7.0开发出非木材森林资源监测与预警系统,包括了非木材森林资源数据库建立,产量、质量等的相关监测指标和预警指标、预警模型,能实现监测数据的输入、存储、显示、查询、分析,以及发布预警信号和提供辅助决策等功能。系统除了能对非木材森林资源状态进行的测定、观察、记载、分析和评价外,还能揭示区域资源演变轨迹和变化趋势,满足国家对资源评价的需要,为合理管理非木材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森林资源是保证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关键,在过去的人类发展中,由于缺乏对森林资源的 正确认识,导致对森林资源的过分开发,为人类的健康长远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各个 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都开始开展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工作。在植树造林方面,越来越多的造林方法 和营林生产管理方法被研发出来,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方法开展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 已成为保障营造林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三明林产业发展基础好,但发展仍处于自发的无序状态,各产业发展不平衡,给资源带来较大的浪费、给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林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资源的合理配置至关重要。林业大系统中各产业层的资源具有不同的应用特点,三明市可根据自身林产业状况,着力构建产业协同型林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模式,挖掘资源优势,促进资源利用模式的改革,切实提升资源利用效益,实现林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联系环境与发展的重要纽带。文中在分析了中国森林、林业的现状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问题与困难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对策。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基本的要求、任务和途径分别是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并不断扩大新的森林资源和实验森林的分类经营。为了促进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实施,当前紧要的任务是建立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支撑体系,这些体系包括森林资源与环境的监测体系,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体系,林业生态保障体系,森林资源规划与管理体系,森林与林业政策、法规的保证体系,以及加强公众在实施森林可持续经营过程的参与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森林资源是我国的重要资源,森林可以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应该加大对森林资源保护 的力度,时常对森林资源进行调查监控,不断地完善调查制度和调查技术,使得我国的森林资源 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森林旅游环境资源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森林旅游环境资源在发展森林旅游业中的重要意义,总结了森林生态环境的多种功能以及木材生产、开发建设、游人活动对森林旅游环境资源的影响,提出了营造风景林为主体的森林旅游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