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中国耕地质量状况分析   总被引:55,自引:2,他引:53  
 耕地质量是耕地土壤质量、耕地环境质量、耕地管理质量和耕地经济质量的总和。中国耕地质量总体偏低,中等和低等地共占耕地总面积的2/3以上。中国耕地质量变化态势如何,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中国耕地质量总体水平趋于下降,但农田土壤监测结果表明中国耕地土壤肥力指标总体上呈稳中有升的趋势。论文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耕地质量总体上向好的方向发展,但耕地部分质量要素和局部区域耕地质量恶化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2.
耕地质量是耕地土壤质量、耕地环境质量、耕地管理质量和耕地经济质量的总和。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农业基层建设,切实提高耕地质量,表明在重视耕地数量的同时,要更加关注耕地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此,笔者最近对泸州市江阳区耕地质量现状和保护工作进行了调查。一、江阳区耕地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1.耕地区域分布及特点江阳区耕  相似文献   

3.
运用因素法计算出耕地质量等别,利用对比分析法比较耕地自然、经济属性和耕地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掌握耕地质量与数量现状及变化状况,找出影响耕地质量的主要因素因子,发现耕地质量与耕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有很强的相关性:地形地貌决定耕地自然质量的高低;作物种植结构的科学性、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程度影响耕地利用质量;耕地区位决定耕地经济质量。  相似文献   

4.
程柱 《安徽农业科学》2015,(36):315-317
为保持现有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现势性,湖南省于2014年开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形成2013年度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该研究以湘潭县2013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及2010年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成果为基础,运用ArcGIS软件,对2011~2013年新增、减少的耕地及质量建设耕地做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形成2013年度湘潭县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并对年度内耕地的数量、质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湘潭县耕地总体质量与2010年基本持平,新增耕地506.68 hm2,减少耕地273.37 hm2,质量建设耕地面积10 513.30hm2.新增耕地质量等别相对偏低,减少耕地质量比新增耕地质量好,质量建设后耕地质量比建设前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5.
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是耕地保护工作的基础,为耕地保护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支撑依据。在分析耕地保护形势的基础上,对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在耕地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探讨,并从完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管理的法律保障体系、强化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数据质量、加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科学研究及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CiteSpace的耕地质量内涵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要素,耕地质量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我国耕地质量总体水平偏低,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进行耕地质量建设工作,基于CNKI数据库,运用CiteSpace可视化技术与文献分析法,建立耕地质量内涵关键词共现图谱与耕地质量影响因素时区图,分析了近28年(1990—2017年)耕地质量内涵的演变及发展方向,探讨研究了耕地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耕地质量内涵包括了本底质量、社会经济质量、生态质量、管理质量4个方面,还在不断丰富中;(2)耕地质量影响因素包括了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土壤质量、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源状况,人文因素包括政策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若要提高耕地质量,重点在人文因素,核心在政策因素,土地整理是最有效的手段。最后根据近几年社会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提出耕地景观功能、生态功能等多功能性的开发,并提出耕地生态质量、景观质量与健康质量,以期为耕地质量的提升与耕地多功能性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于农户决策行为的耕地质量评价理论与方法构建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研究农户决策行为与耕地质量评价和保护之间的规律,提出基于农户决策行为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和耕地质量保护对策势在必行.在对国内外农户耕地利用决策、耕地质量评价进行回顾总结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基于农户决策行为的耕地质量评价研究是未来耕地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为此从耕地质量评价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农户决策行为的耕地质量评价的相关理论、指标体系构建及其相关研究方法.在理论研究方面,重点研究农户耕地利用目标差异性及其时间空间变化规律,分析农户在不同耕地利用强度下的耕地质量影响过程及其效应,分析这种影响效应的自然过程与农户耕地利用之间的协调和复合关系.在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面,要构建基于农户决策行为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并从农户对于耕地质量评价要素的影响关系出发,构建合适的耕地质量评价要素的分值体系,以分析由于农户决策行为差异性造成耕地质量空间变异性的特征规律.在耕地质量评价研究方法方面,不仅要借助传统的学科方法,还要引进遥感信息识别技术、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空间尺度分析技术,以提升基于农户决策行为的耕地质量评价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8.
百色市耕地质量现状分析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百色市辖区中、低产耕地面积广、耕地土壤酸化严重、工矿污染逐年加重、抵御化解自然风险能力弱等耕地质量现状,深入分析耕地质量保护难点与不利因素,提出保护提升耕地质量的对策:提高耕地质量保护认识;建立耕地质量保护长效机制;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网络;加强耕地质量保护技术开发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耕地质量状况关系耕地产能与粮食安全问题,耕地质量研究是土地学科研究的重点。利用CiteSpace对1998—2018年的996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研究中心词及突现词信息、研究热点及演化趋势,得到当前国内耕地质量研究的知识图谱。结果表明,国内耕地质量研究可划分为4个时段,2007年以后发文量激增,"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是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方向;耕地质量研究主题总体上围绕不同时期国家政策开展,当前研究热点是耕地质量"空间差异、补充耕地和时空格局";耕地质量研究趋势呈现出明显的连通性,耕地综合质量观逐渐被应用于当前研究中。建议今后加强耕地质量基础理论研究,识别出耕地质量关键要素,重视尺度对耕地质量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耕地质量与监控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耕地质量与监控研究进展的系统总结和梳理,提出耕地质量与监控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为我国耕地质量提升与管理提供支撑。研究采用文献综合法和总结归纳法。结果表明:耕地质量与监控研究必须加强与耕地资源多功能需求、耕地生产能力、耕地生态效应和现代信息技术等学科的融合;围绕耕地质量因素与过程、耕地质量调查与监测、耕地多功能诊断与评价、耕地质量与产能提升及基本农田质量保护与管理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以常州市新北区为例,从耕地保护角度出发,通过对耕地综合质量的评价来划定耕地空间红线。针对耕地红线划定要求,从耕地土壤质量、基础设施条件、区位条件和空间形态4个方面选取耕地综合质量评价的相关指标,构建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分别评价了耕地质量各准则层,并利用指数法计算了耕地综合质量分值。在此基础上,根据最大相似原理将常州市新北区现有耕地划分为4个等级,通过分析各类耕地的综合质量特征,确定将一、二和三等耕地划入到耕地红线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以常州市新北区为例,从耕地保护角度出发,通过对耕地综合质量的评价来划定耕地空间红线。针对耕地红线划定要求,从耕地土壤质量、基础设施条件、区位条件和空间形态4个方面选取耕地综合质量评价的相关指标,构建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分别评价了耕地质量各准则层,并利用指数法计算了耕地综合质量分值。在此基础上,根据最大相似原理将常州市新北区现有耕地划分为4个等级,通过分析各类耕地的综合质量特征,确定将一、二和三等耕地划入到耕地红线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以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为基础,从耕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出发,选取新疆阿勒泰市为研究示例,参照农用地分等定级和土壤监测评价方法,建立指标体系分析影响区域耕地质量变化因素,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模型评价耕地质量等别和综合水平,同时描述多时段内区域耕地质量动态变化情况,揭示耕地质量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变化趋势和规律。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结果表明阿勒泰市耕地整体质量呈上升趋势,其中自然等别变化平缓,利用和经济等别波动性较大;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得出区域耕地质量综合指数波动幅度较小,变化趋势与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耕地质量,提高耕地质量建设的针对性,通过从土壤固有肥力条件、耕地立地条件及耕地防护条件三方面选取耕地质量评价指标,对东港市耕地质量进行科学评价,并以评价结果为依据通过对东港市耕地质量限制因素性质以及个数进行整理,最终将东港市耕地质量限制因素组合类型划分为土壤肥力限制类、田块路网限制类、灌溉水源限制类、耕地防护能力限制类以及综合限制类5类。该方法对于提高区域耕地质量,弄清耕地质量影响限制因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耕地产能预警系统对区域耕地质量状况实行临界警戒,提供耕地产能下降的早期预警。采用负数原则法划分警情阈值,建立多种模型分别计算了新增、减少耕地面积变化带来的产能变化,新增、减少耕地质量不同带来的产能变化,质量建设带来的产能变化。研究发现,耕地面积的增、减对区域耕地质量和产能的影响方向不同。受新增、减少耕地质量等别的影响,耕地面积的增减与区域耕地质量的变化关系是非正向关系,但耕地面积的增减与耕地产能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受造成耕地质量升、降原因影响的不同,区域耕地质量升、降与产能的变化不是正比关系,耕地产能更能体现区域耕地保护的健康状况。耕地质量建设可以在耕地面积无法平衡的情况下提升区域耕地质量和产能。对耕地预警结果和原因的分析可以为区域耕地保护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措施。研究得出,耕地产能可以作为区域耕地质量的预警指标。耕地质量预警结果可避免区域耕地质量状况的严重恶化,为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管理提供实时服务,对耕地的粮食生产有一定的预见性,有助于可持续发展下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安全。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盐城市进行耕地质量建设的必要性,回顾了耕地质量建设的现状,分析了耕地质量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对策建议:要抓好测土配方施肥、高标准粮田建设、有机肥推广应用、耕地质量监测和耕地质量管理效能,全力推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7.
如何提高耕地质量一直是农业工作的重点。在谈论如何提高耕地质量之前,必须弄清楚耕地质量的状况。该文简要分析了肥东县的耕地质量现状及提高耕地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贺州市2020年耕地质量定点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全市耕地pH值及养分状况以及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耕地质量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利用耕地资源,提升农业产业效益,加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山西省榆社县为例,研究耕地资源禀赋,优化农业产业空间的使用效率与布局秩序。明确耕地资源禀赋状况,包括旱地、水浇地耕地资源、乡镇耕地资源以及地形部位耕地资源现状;利用耕地质量评价结果划分"四等地、五等地-六等地、七等地-八等地、九等地-十等地"4个组合耕地质量等级,研究耕地质量总体、旱地与水浇地耕地质量、各乡镇耕地质量及地形部位耕地质量空间分布;根据耕地质量分布规划"优先划入-优质集群"、"整治调控-特色改良"以及"缩减退出-生态恢复"三大农业产业空间优化布局区域。耕地资源禀赋影响农业产业发展,耕地质量反映耕地生产能力的高低,依据耕地质量划分农业产业布局,能够提高耕地利用率,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向优质、高产、高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强化耕地质量建设 实施藏粮于地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耕地质量的地位作用、我国耕地质量的总体情况以及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的工作进展、主要成效,分析了我国耕地质量存在的四大问题和耕地质量问题较为突出的四大区域,提出了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