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油菜氮肥的轻简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油菜氮肥的轻简施用技术,包括适宜的施用方式、用量和缓释比例(即缓释氮肥用量占总氮肥用量的比例),及其在直播和移栽油菜间的差异。试验1中设不施肥、普通氮肥撒施、条施(穴施)、撒施翻盖、四次施肥、三次施肥、两次施肥、一次施肥及一次施缓释肥等处理;试验2中设一次施肥各施氮0、90、180、270和360kg/hm2共5个处理,普通氮肥和缓释氮肥两种类型;试验3中设一次性施肥各0、25%、50%、75%和100%共5种缓释比例及不施氮处理;全部试验分直播和移栽两种种植模式。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一次性施用缓释氮肥产量高于常规氮肥,且移栽油菜产量高于直播油菜;常规氮肥和缓释氮肥的最佳产量的施氮量,直播油菜分别是245.9kg/hm2和242.2kg/hm2,移栽油菜分别是225.0kg/hm2和239.6kg/hm2;高比例缓释氮肥更有利于直播油菜生长和氮肥利用效率提高,直播油菜氮肥最佳缓释比例为78.8%~80.8%,移栽油菜氮肥最佳缓释比例为25.0%。试验还表明,一次性施氮条件下,条施处理或穴施处理的油菜产量最高,撒施翻盖处理次之,撒施处理效果最差;在同等施肥水平下,增加氮肥的施用次数可以提高直播油菜的产量,对移栽油菜也表现相似的结果。分析认为,不同油菜产区可以根据劳动力状况、机械化水平、经济条件和习惯种植模式等选择适宜的氮肥轻简施用技术;一次性施氮条件下,选用普通氮肥可以适度增加用量以获得传统多次施肥的产量,选用缓释氮肥用量可以适当降低;对直播油菜而言,可以施用更高比例缓释氮肥以达到增加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超级杂交中稻Y两优1号最佳缓释氮肥用量与密度配置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缓释氮肥用量、移栽密度对超级杂交中稻新组合Y两优1号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了产量与施氮量和密度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施氮量、移栽密度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均显著地影响水稻产量;氮肥用量和密度分别为189.5 kg/hm2(折纯N)和20.8万穴/hm2时产量最高(10.608 t/hm2),最佳经济施氮量和最佳密度分别为189.0 kg/hm2和20.7万穴/hm2,此时最佳经济产量为10.069 t/hm2。  相似文献   

3.
在优化栽培和常规栽培条件下,以硫包衣尿素(SCU)为供试氮肥,研究了节氮栽培对超级杂交早稻株两优02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节氮20%(纯氮用量142.5 kg/hm^2)基本不影响水稻干物质生产,与不节氮对照(纯氮用量180.0kg/hm^2)产量差异不显著;节氮40%(纯氮用量105.0 kg/hm^2)在优化栽培条件下,对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在常规栽培条件下,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均下降,减产显著。节氮栽培技术应主攻有效穗数,兼顾每穗实粒数。  相似文献   

4.
施氮量对大豆抗旱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不同施氮量下大豆光合生理指标、抗旱生理指标、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试验设定的三个施氮量中,光合生理指标以施氮量72 kg/hm2处理最高;抗旱生理指标除叶片相对含水量是以施氮量72 kg/hm2处理最高之外,其他如叶绿素含量及脯氨酸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叶片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为施氮量72 kg/hm2处理最高,其次为施氮量117 g/hm2处理,以施氮量27 kg/hm2处理最低,施氮量72 kg/hm2处理比施氮量27 kg/hm2处理增产24.41%,叶片水分利用效率、耕层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及降水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27 kg/hm2处理提高6.22%、24.26%及24.29%;随着施氮量增加,大豆籽粒粗蛋白含量下降、磷含量、粗脂肪含量增加,117 g/hm2处理的粗蛋白含量比27kg/hm2处理降低9.34%,磷含量及粗脂肪含量比27 kg/hm2处理提高29.25%及23.49%.总之,适当增施氮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干旱胁迫对植株生长发育及代谢活性所造成的伤害,明显改善大豆的光合特性,提高了大豆的抗旱能力,进而提高了大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并提高大豆籽粒的粗脂肪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豆的品质,但施氮量不宜过高,否则对大豆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高产栽培下施氮水平对春玉米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张玉芹  高聚林 《玉米科学》2011,19(3):121-125
以金山27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高产栽培下施氮水平对春玉米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植株体内的氮含量总体上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氮的累积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在300 kg/hm2施氮水平下,生物产量、子粒产量和子粒中氮的分配比例均最大。氮生理效率以增氮(390 kg/hm2施氮处理)最低,氮素利用效率以减氮(210 kg/hm2施氮处理)最高,氮收获指数以300 kg/hm2施氮处理最大。与300 kg/hm2施氮处理相比,390 kg/hm2施氮处理导致氮生理利用率、氮肥效率和氮肥吸收效率下降;210 kg/hm2施氮处理的氮生理利用率、氮肥效率和氮肥吸收效率升高。氮肥利用率以施氮300 kg/hm2处理最高,增氮(390 kg/hm2处理)和农户传统高产施氮(270 kg/hm2施氮处理)均相对较低。在研究地区,高产玉米栽培适宜的施氮量为300 kg/hm2,其种肥、拔节肥、大喇叭口肥的比例为1∶3∶6。  相似文献   

6.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仁秆两用型花生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荚果与花生秆产量随着施N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分别在施N肥300kg/hm2处理时产量达到最高,其中花生荚果产量比对照增产2.2%,但差异不显著;花生秆产量比对照增产86.0%,达极显著水平.对不同施氮量下花生光合特性的研究表明,花生功能叶片的光合速率随着氮肥用量的加大出现升高再下降的趋势,在施N肥300kg/hm2达到最高,随着氮肥用量的加大,花生功能叶片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品质方面随施氮量的增加,花生秆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提高,但较高的氮肥施用量虽然可提高花生秆的营养品质,却降低了花生荚果和花生秆的产量.综合评价认为,在本试验条件下,在施N量300kg/hm2时花生荚果及花生秆产量最高,花生秆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7.
缓释氮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缓释氮肥对棉花单株生物量及产量的效应,以期为棉花节本增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湘杂棉8号F1为材料,进行了常规氮肥和缓释氮肥不同施氮量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缓释氮肥处理的棉花株高、果枝数、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较常规氮肥具有优势。缓释氮肥处理的棉花产量均高于常规氮肥,并以施氮量240kg·hm-2的产量最高,达到4047.03kg·hm-2;480kg·hm-2施氮量次之,产量为4040.60kg·hm-2;较之等氮量常规氮肥分别增产10.18%、9.76%。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高肖贤  张华芳  马文奇  魏静 《玉米科学》2014,22(1):121-126,131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夏玉米产量先增加后降低,符合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合理施氮量显著提高子粒产量;收获指数和氮收获指数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施氮量为189 kg/hm2和178 kg/hm2收获指数和氮素收获指数较高;过量施氮会降低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平均较施氮量为189 kg/hm2和178 kg/hm2降低29~55个百分点和32~64 kg/kg;农学效率和生理利用率随施氮量先增加后降低,施氮量为200 kg/hm2左右时最高。当施氮量超过200 kg/hm2时,成熟期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氮肥表观损失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夏玉米氮肥推荐用量应控制在200 kg/hm2以内。  相似文献   

9.
氮肥运筹对中筋小麦品种徐麦29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徐麦2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肥运筹对中筋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磷、钾保持适当用量,施氮量按基追比7:3的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和粗蛋白含量。在施氮量为300 kg/hm2时徐麦29产量达到了8403 kg/hm2,比不施氮肥时的产量6660 kg/hm2增长了1743 kg/hm2;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面筋指数、粗蛋白含量均得到改善,但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吸水率、评价值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0.
施氮量对花生叶片蔗糖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花生品种花育17为材料,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花生叶片蔗糖代谢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对花生叶片蔗糖合成具有调节作用,适量施氮有利于提高磷酸蔗糖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促进叶片蔗糖合成;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增加氮肥用量,能提高花生产量各构成因素的水平,从而提高荚果产量。但过量施氮,产量各构成因素水平下降,经济系数显著降低,荚果产量降低。由本文得知:花生高产的最适施氮量为157.8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1.
氮肥运筹模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给小麦高产、高效、无污染及可持续生产提供合理的氮肥运筹技术和理论依据, 以烟农19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基追比例对土壤小麦系统氮素积累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提高0~100 cm土体内的全氮含量。在小麦越冬前, 0~40 cm土层中NO3-N含量随氮肥用量和基肥比例的增加显著增加;起身期到拔节期,施氮量为180和240 kg·hm-2且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5∶2处理的0~40 cm土层内NO3-N含量下降,而施氮量为240 kg·hm-2且基肥∶拔节肥为7∶3和5∶5的处理及施氮量为300 kg·hm-2且基肥∶拔节肥为7∶3的处理则显著增加;拔节期到成熟期,随施氮量的增加,0~60 cm土层速效氮增加幅度有所提高。孕穗肥可明显提高灌浆期的植株全氮含量。因此,在240 kg·hm-2 施氮水平、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3∶5∶2条件下,施氮既能减少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又能有效降低土壤硝态氮污染地下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灌溉模式与施氮量互作对水稻茎蘖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灌溉模式与施氮量及其互作对水稻根系形态、茎蘖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水稻绿色生产及水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以两优287为材料,设置浸润式灌溉(W1)、常规灌溉(W2)和淹水灌溉(W3)三种灌水模式,不施氮(N0,0 kg/hm2)、常规施氮(N1,165.0 kg/hm2)和高氮...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不同氮肥运筹处理对华北平原限水灌溉条件下冬小麦产量、水分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在中国农业大学吴桥试验站限水灌溉(播种前灌充足底墒水,春浇拔节水和开花水)条件下,开展了6个不同氮肥运筹处理(157.5 kg N/ha全部做基肥;基肥88.5 kg N/ha 追肥69 kg N/ha;基肥157.5 kg N/ha 追肥69 kg N/ha;基施88.5 kg N/ha 追施138 kg/ha;226.5 kg N/ha全部做基肥;基肥157.5 kg N/ha 追肥138 kg N/ha)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限水灌溉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处理的冬小麦经济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间无显著差异。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1.78~1.87 kg/m3)和氮素生理利用效率(39.65~44.42 kg/kgN)随氮肥施用量加大呈下降趋势,而氮肥生产力则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降低。冬小麦氮素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均表现为叶片>茎鞘>穗颖。氮肥一次性基施处理的氮素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在各氮肥运筹处理中均较高。在华北平原地区,施氮水平在157.5 kg N/ha且一次性基施,是限水灌溉冬小麦高产、高效、简化的适宜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解决水稻土壤保肥能力较弱,水稻产量较低,氮肥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方法】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水稻田设置氮肥水平与栽植密度双因素大田试验,设4个施氮量水平,即无氮(N1,0 kg/hm2)、低氮(N2,216 kg/hm2)、中氮(N3,288 kg/hm2)和高氮(N4,360 kg/hm2);栽植密度设3个梯度,即低密度(24万穴/hm2)、中密度(27万穴/hm2)和高密度(30万穴/hm2)。以探究不同氮肥水平和栽植密度下水稻成熟期土壤养分含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随着土层加深,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均明显下降。其中D3N4处理碱解氮含量下降了60.8%,D3N3处理速效磷含量降低了72.7%。随着施氮量增加,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速效钾含量升高,肥料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降低,产量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栽植密度增加,土壤pH值与速效磷含量有所下降,表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略有升高,有机质含量与产量及肥料偏生产力均先升高后降低,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降低。【结论】当栽植密度为27万穴/hm2时,氮肥用量288 kg/hm2,水稻产量最高,为14 615.3 kg/hm2;相同密度下氮肥按照216 kg/hm2施用,水稻产量、氮肥农学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均较高。研究结果可在实际生产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解决水稻土壤保肥能力较弱,水稻产量较低,氮肥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方法】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水稻田设置氮肥水平与栽植密度双因素大田试验,设4个施氮量水平,即无氮(N1,0 kg/hm2)、低氮(N2,216 kg/hm2)、中氮(N3,288 kg/hm2)和高氮(N4,360 kg/hm2);栽植密度设3个梯度,即低密度(24万穴/hm2)、中密度(27万穴/hm2)和高密度(30万穴/hm2)。以探究不同氮肥水平和栽植密度下水稻成熟期土壤养分含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随着土层加深,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均明显下降。其中D3N4处理碱解氮含量下降了60.8%,D3N3处理速效磷含量降低了72.7%。随着施氮量增加,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速效钾含量升高,肥料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降低,产量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栽植密度增加,土壤pH值与速效磷含量有所下降,表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略有升高,有机质含量与产量及肥料偏生产力均先升高后降低,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降低。【结论】当栽植密度为27万穴/hm2时,氮肥用量288 kg/hm2,水稻产量最高,为14 615.3 kg/hm2;相同密度下氮肥按照216 kg/hm2施用,水稻产量、氮肥农学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均较高。研究结果可在实际生产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氮肥减量和替代确保水稻稳产,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双重目的。试验设计不施氮(N0)、3种减氮配施生物有机肥和3种减氮配施钮翠绿有机复合液肥施肥模式,以当地施肥水平为对照,研究生物有机肥或钮翠绿有机复合液肥配施及不同减氮比例处理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配施模式平均减氮30%的情况下,早、晚稻的平均产量略低于常规施肥模式,钮翠绿有机复合液肥配施模式表现出类似的趋势;与常规施肥模式相比,生物有机肥或钮翠绿有机复合液肥配施平均减氮30%的情况下,氮肥偏生产力平均提高了34. 3%,表明通过施用生物有机肥或钮翠绿有机复合液肥配施减量化肥是可行的,是一条化肥减量和水稻稳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给长江中下游稻麦轮作区小麦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扬麦10号为材料,设置0、93.75、168.75和243.75 kg/ha四个氮肥处理水平(分别用N0、N1、N2和N3表示),研究了施氮对小麦地上器官干物质及氮素累积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提高了小麦群体叶面积指数,N3处理与N2处理差别不大,增施氮肥不影响叶面积指数的动态变化规律.干物质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营养器官转运率以不施氮(N0)处理最大,对籽粒的贡献率以N2处理最大.增加施氮量提高了小麦各个生长时期氮素累积量,N3处理在收获时茎秆中有较高的氮素残留,降低了氮肥利用效率.增施氮肥提高了小麦产量,N2处理与N3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氮肥生理效率以N1最高,氮肥利用效率和农学效率均以N2最高.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黄淮冬麦区小麦测墒补灌条件下氮肥的适宜施用量,在田间测墒补灌条件下,以小麦品种济麦22为试验材料,设置每公顷0kg(N0)、150kg(N1)、210kg(N2)和270kg(N3)4个施氮量处理,研究测墒补灌条件下施氮水平对小麦开花后叶绿素荧光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7、14、21d,N2、N3处理的小麦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均高于N1和N0处理;花后28、35d,N2处理高于N3处理。花后7、14、21、28、35d,N2处理的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 Ⅱ))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花后28、35d,N2处理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高于N3和N1处理。灌浆前期,籽粒灌浆速率在N2和N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N1和N0处理;灌浆中后期N2处理的灌浆速率最高。N2处理的籽粒产量和氮肥农学效率均最高,与N3、N1和N0处理相比,N2处理分别增产6.29%、13.15%和25.79%。综合考虑籽粒产量、氮肥农学效率和荧光特性,在本试验条件下210kg·hm~(-2)施氮量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冀东平原强筋小麦适宜的氮肥施用模式,选用2个强筋小麦品种(津农7号和中麦998),在总施氮量为210 kg·hm-2的前提下设置4种施氮模式(CK:底肥50%+拔节肥50%;N1:底肥30%+起身肥20%+拔节肥50%;N2:底肥50%+拔节肥30%+孕穗肥20%;N3:底肥30%+拔节肥50%+孕穗肥20%),研究了不同施氮模式对强筋小麦氮素积累、转运、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N2和N3处理提高了强筋小麦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植株花前氮素积累量及其转运量。花前氮素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因品种和处理而异,津农7号花前氮素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以CK最高,中麦998花前氮素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以N2处理最高。与CK相比,N2和N3处理显著增加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提高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2个强筋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均以N2处理较高。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总施氮量的20%后移至孕穗期可提高强筋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促进花前积累氮素向籽粒转移,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N2处理可使津农7号获得最高的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中麦998在N2处理下籽粒产量最高,N3处理下蛋白质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测墒补灌节水条件下实现小麦高产和氮素高效利用的最优施氮量,以小麦品种烟农1212为材料,在拔节期和开花期将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补灌至70%条件下,设置0、120、180和240 kg·hm-2施氮量处理(分别用N0、N1、N2和N3代表),分析施氮量对测墒补灌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2处理下小麦花后7~28 d旗叶光合性能显著高于N0和N1处理,但施氮量增至N3时光合性能无显著变化。N2处理的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干物质在花后向籽粒的转运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花后光合同化物积累量显著高于N0和N1处理,但与N3处理无显著差异。成熟期N2处理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比例较N0和N1处理分别高5.00和2.86个百分点。N2处理的籽粒灌浆持续时间和活跃灌浆期长,最大灌浆速率下粒重高,籽粒产量较N0和N1处理分别高41.01%和22.44%,且氮肥农学效率最高,氮肥偏生产力较高。综合考虑,180 kg·hm-2施氮量为测墒补灌节水条件下最佳施氮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