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口林区的原始阔叶红松林是地带性顶极群落,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大。由于长期的过量采伐与严重破坏,形成了大面积低,中密度的杨、桦、柞、杂木天然次生林,趋向中性和耐荫的硬阔叶林阶段,并顽强的、缓慢地向阔叶红松林方向发展。目前仍处在原始阔叶红松林的弹性极限之内,在天然次生林下和林间空隙小生境,最适宜红松的更新与生长。当前次生林中缺少红松种源,只要在空白生态位人工栽植红松壮苗,保留天然叶树,并适时  相似文献   

2.
就天然次生林冠下人工更新红松的生长及单株树干、枝、叶、根生物量分布情况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旨在为辽东山区现有天然次生林林分结构调整及低产、低质林改造林,冠下人工更新红松诱导阔叶红松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阔叶红松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典型地带性顶极群落,红松则是阔叶红松林中的优势树种和建群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阔叶红松林严重退化,建群种红松消失,并逐渐被次生林生态系统(包含次生林及镶嵌其中的人工林)所取代。由于次生林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服务功能等远低于原始林(阔叶红松林),因此,促进次生林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恢复其固有结构和生态功能已成为东北林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如何促进红松在次生林生态系统内的更新是实现阔叶红松林恢复的关键。已有研究表明,阔叶次生林冠下人工栽植红松是将次生林定向恢复为阔叶红松林的可行途径;而在此过程中,光是影响冠下红松更新成功与否的最关键环境要素。该文综述了以往红松对光环境响应的研究结果,旨在为通过调整次生林林分结构促进次生林冠下红松更新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选取帽儿山地区阔叶红松林、红松人工林和水曲柳天然次生林3种典型群落,基于方差均值比、L函数和角尺度方法比较研究各群落乔灌层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空间关系。结果表明,帽儿山典型森林群落优势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呈聚集分布或随机分布。阔叶红松林乔木优势种呈随机分布或不显著聚集分布;红松人工林中红松呈随机分布;水曲柳次生林乔木优势种主要呈随机分布。各群落灌木优势种均呈聚集分布。帽儿山典型森林群落中各乔木优势种间主要呈空间正关联或无空间关联,红松与阔叶树小尺度无关联,大尺度正关联,阔叶树种间主要呈正关联。红松人工林与水曲柳天然次生林乔木优势种间均呈正关联。帽儿山典型森林群落优势种空间关系良好,空间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5.
从1984年开始进行天然次生林冠下营造红松林试验,2005年8月对试验林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次生林冠下营造红松林,无论是林木生长、结实,还是生态效益均好于红松纯林。  相似文献   

6.
一、红松的生物学特性 红松是长白山植物区系的主要树种,阔叶红松林是长白山植被演替中相对稳定的顶极群落。红松的生物学特性是幼龄时期有较强的耐阴性,同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与适应性,这是次生林培育诱导冠下红松造林的重要依据。另外,红松较其它一般树种寿命长,具有长期、持续稳定的生长期,尤其在幼龄时期生长较缓慢,且有比较突出的耐阴性,能在次生林冠下生长发育,所以红松在次生林碰下成活率及保存率相对较高,这是次生林冠下红松造林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林分结构与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Pinus koraiensis)是地带性顶极植被.本文以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林分类型分布的斑块和年龄特征、垂直分布特征,论证郁闭度对红松群落数量、幼林生长群落的影响,阐述不同林分类型对红松天然更新的影响、上层林冠抚育对红松幼树的影响、上层林冠抚育强度对红松生长的影响.结果证明:透光抚育为红松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空间,上层抚育可显著提高林冠下红松幼树的高生长、地径生长和保存率,提出了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生态修复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不同红松林型下土壤理化性质差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低产次生林经过人工择伐改造后林冠下更新红松所形成的异龄阔叶红松林后的生态效益,分别对异龄阔叶红松林、红松纯林以及杂木林3种不同林分类型内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异龄阔叶红松林不仅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提高了土壤的蓄水能力,而且使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P、速效K含量显著提高,对提高土壤肥力和生态效益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红松直播造林与植苗更新的对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红松直播造林与植苗更新的试验方法。通过直播与植苗两种造林方式的对照分析,得出在天然次生林下直播红松是顺应自然的一种更新造林方法,它具有抗性强、免抚易管理的优点,与红松植苗相比既可做到免抚,又能降低生产成本,是加快恢复小兴安岭森林顶极群落--阔叶红松林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辽东山区阔叶红松林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恢复阔叶红松林是目前辽东山区科学经营次生林面临的首要任务。本项技术是经过30多年来对低产、低质、低效次生林改造,人工更新红松的定位试验与调查研究,总结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阔叶红松林恢复技术措施。包括次生林改造方法;幼林抚育、透光抚育及上层抚育的时间和方法;适宜针阔比例;抚育间伐间隔期、间伐强度、间伐木选择方法等主要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