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SSR标记对小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丽侠  程须珍  王素华  梁辉  赵丹  徐宁 《作物学报》2009,35(10):1858-1865
利用24对SSR引物对158份栽培小豆及18份野生小豆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栽培小豆的遗传变异水平显著低于野生小豆,其中18对引物在栽培小豆中能检测到多态性,平均等位变异数为3.0个,21对引物在野生小豆中能检测到多态性,平均等位变异数为2.6个。栽培小豆种质间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724,野生小豆间为0.605。基于类平均法的聚类分析可以将栽培小豆和野生小豆区分开,这与主坐标分析的结果基本吻合。不同来源的栽培小豆群体间也有一定的遗传分化。SSR分析不仅验证了小豆品种间的遗传背景与其系谱来源相吻合,而且揭示了同名种质天津红小豆之间的遗传差异。本研究为我国小豆种质资源育种及SSR标记在小豆多样性分析、基因标记、品种鉴定等工作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2.
利用SSR标记分析野生小豆及其近缘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8对SSR引物对96份野生小豆资源、小豆近缘野生植物及栽培小豆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25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对SSR引物9.10个,多态信息含量的变异范围从0.374到0.865,平均为0.722。野生小豆材料和近缘植物Vigna minima遗传变异丰富。来自不同地域的野生小豆材料具有大量特异等位变异,基于非加权成组配对算术平均法的聚类分析可将不同地理来源的野生小豆单独分群,且与主坐标分析的结果相一致。4份栽培小豆材料与日本野生小豆遗传距离较近,表明目前国内小豆育种中较多使用了含有日本血缘的小豆材料,以及国内野生小豆资源的搜集和利用工作落后于日本。本研究对国内野生小豆资源的搜集和保存具有指导意义,并可以为这些资源的评价、利用和优异基因的发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应用RAPD标记检测小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检测野生型、半野生型及栽培型小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进一步探讨小豆的起源地、品种分化和传播途径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本研究用RAPD标记方法对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不丹、尼泊尔、越南等6国99份小豆种质资源DN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7个引物共检测到102条带,具有多态性的谱带100条,其中7条带仅存在于单个材料  相似文献   

4.
牡丹是毛茛科芍药属落叶灌木.我国是芍药属牡丹组的分布、起源、演化的中心,早在宋代就达到了很高的园艺水平,现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品种群.中国牡丹品种根据野生原种和栽培地区的不同,可分为 4个品种群,即中原品种群、江南品种群、西南品种群和西北品种群.从历史发展上看,中国牡丹园艺品种体系发展主线应是中原品种群,副线即西北品种群、江南品种群和西南品种群等.  相似文献   

5.
截至1996年底收集的中国小豆种质有4053份,其中栽培种3993份,野生种60份。地方农家品种占栽培种的97.4%,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和中部生态区。1986~1995年间对这些资源进行农艺性状和特性鉴定评价。筛选出一批矮秆,直立,早熟,大粒,种子高蛋白、高淀粉含量,抗旱,抗寒,耐盐和抗病虫的种质。  相似文献   

6.
野生小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6份不同来源地的野生小豆种质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25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240个DNA片段,其中197条谱带表现出多态性。对基于数字化处理后的多态性谱带进行聚类,16个野生小豆种质可划分为4个类群:日本类群、中国类群、不丹类群和尼泊尔类群,材料的归组与其来源地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小豆是中国重要的食用豆类作物,建立小豆品种鉴定体系有助于品种测试、种子市场监管等工作。本研究选择不同地理来源、表型性状差异较大的12个小豆品种为实验材料,筛选出59对扩增稳定、多态性较高的初选核心引物,在5’端进行荧光标记后,另选择96份小豆品种进行复筛,进一步决选出28对核心引物,构建了182个小豆品种的DNA指纹库。这些引物共检测到245个等位变异,等位变异数范围为2~20个,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8.75个等位变异;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27~0.89,平均为0.62;PIC值在0.246~0.877之间,平均为0.583。对核心引物未能区分开的品种进行1个生长周期田间种植对比鉴定,表明分子指纹聚类结果与基于表型的分类结果相同。本研究建立的基于毛细管电泳平台的小豆SSR分子标记品种鉴定体系,可用于小豆种质资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DUS测试辅助筛选近似品种、品种真实性鉴定等工作。  相似文献   

8.
小豆农艺性状遗传参数估计值的波动程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北方小豆地方品种资源群体中随机样本的农艺性状遗传参数进行了估计. 结果表明: (1) 农艺性状观察值在品种间均达显著差异, 农艺性状的平均值()、遗传变异系数(gcv)、遗传力(h2)、相对遗传进度(RGS)等遗传参数估计值在不同年份间有很大波动; (2) 各种遗传参数估计值的波动程度不一致, CVRGS>CVgcv>CVh2>CVx, 即群体农  相似文献   

9.
小豆种质资源群体百粒重及淀粉粒大小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来源于我国主产区的446份、日本26份和韩国2份小豆种质资源的百粒重及淀粉粒大小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我国小豆种质资源群体平均百粒重为11.63 g,变幅为5.28~24.47 g,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筛选出百粒重大于17 g的大粒和特大粒种质资源7份;474份小豆子粒的淀粉粒大小平均为57.71μm,变幅为46.21~83.46μm,广义遗传力(h2)为58.99%,属中等遗传力;小豆淀粉粒的大小(y)与子粒百粒重(x)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y=38.076 17 1.770 62x。  相似文献   

10.
小豆种子活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早熟、丰产、抗逆性强的小豆新品种的选育以及大田生产中选用优质小豆种子均需要了解种子的活力水平。本研究选用3个小豆品种的新、陈种子,应用电导率法和发芽法进行种子活力测定,结果表明:小豆种子试样间在电导率、发芽势、发芽率、幼苗生长量和活力指数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不同品种间种子活力水平表现为红小豆LSH1>绿小豆>红小豆8937;同一品种的活力水平表现为新种子>陈种子;电导率值与种子活力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8667)。本研究认为,电导率法是测定小豆种子活力的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应用RAMP分子标记分析小豆栽培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42对引物组合,对93份小豆栽培型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了RAMP分析,得到308条扩增谱带,其中297条(96.43%)具有多态性,每对引物组合可扩增出3~17条多态性谱带,平均7.1条,总遗传多样性指数或平均期望杂合度(Ht)达0.693,表明小豆栽培型种质资源内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小豆种质间遗传距离变异幅度为0.066~0.494,平均值为0.281,表明来源于不同生态区的小豆栽培型种质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利用RAMP扩增谱带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可将93份小豆栽培型种质材料中的91份区分开,并划分为5个类群;其RAMP分子标记表现出明显的生育特性和生长习性趋同性,及一定的地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小豆原产我国,在我国的喜马拉雅山山区一带,尚有野生种和半野生种存在。据考证,我国栽培小豆至少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世界上小豆的栽培以亚洲为主,我国最多。黑龙江省是我国小豆主产区之一。现将我省163份小豆资源的生态类型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microRNA(miRNA)是一种非编码的小RNA分子, 对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miRNA系统鉴定对于研究其功能及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别以栽培小豆京农6号(JN6)和野生小豆CWA108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深度miRNA测序。系统鉴定和注释这2个物种的miRNA,并分析了其miRNA种类的异同、表达量的差异和靶基因在功能富集上的差别。鉴定出了JN6和CWA108共有和特有的miRNA,明确了它们之间差异表达的miRNA,以及这些特有和差异miRNA的靶基因在功能富集上的差异,发现可能和抗病与抗逆途径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植密度对3个小豆品种植株形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直立型小豆品种冀红20、冀红21和唐红201602为材料,分析6个种植密度对不同小豆品种植株形态特征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和种植密度对小豆形态特征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较大;底荚高度和第一节间长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单株结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相同品种不同种植密度间和相同种植密度不同品种间的产量差异极显著(F值分别为49.36、99.35),品种与种植密度互作对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F=3.91)。种植密度与株高、底荚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第一节间长呈正相关,与茎粗、主茎分枝数和主茎节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增加种植密度可增加小豆株高、底荚高度和第一节间长,有效减少主茎分枝数,有利于机械化收获。  相似文献   

15.
小豆种质资源子粒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来源于我国主产区小豆种质资源子粒百粒重、种皮色泽、出沙率、淀粉含量及淀粉粒大小等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小豆子粒百粒重平均为11.63 g,变幅5.28~24.47 g;小豆淀粉粒几何平均值为57.71 μm,变幅46.21~83.46 μm;红小豆粒色红度值(a*)平均为19.71,变幅13.0~26.0;黄度值(b*)平均为9.58,变幅5.2~16.8;亮度值(L*)平均为26.47,变幅18.1~34.0;出沙率平均为68.08%,变幅61.90%~75.98%;总淀粉含量平均为57.06%,变幅44.79%~67.44%;支链淀粉相对含量平均为82.24%,变幅62.61%~98.94%;以上8个子粒品质性状品种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小豆子粒百粒重、a*、b*、L*、总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相对含量6个性状的遗传力值较高,淀粉粒几何平均值和出沙率2个性状的遗传力值相对较低;8个品质性状均有较高的选择潜力。筛选出一批优异种质资源可应用于小豆品质育种。  相似文献   

16.
以广西地方品种为对照(CK),对27个小豆品种(系)进行连续2年筛选试验,综合评价各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抗性及一些主要的质量性状,筛选出适宜广西地区春播的小豆优质品种(系),为广西发展小豆生产提供优良品种(系)参考。试验结果表明:27个小豆品种(系),均属于直立、无裂荚、高矮适中、生育期较短、结荚性较好,子粒大小达中大粒标准,综合抗性亦较强的品种(系)。综合2年试验结果,唐红2009-73、保9326-16和冀红9301子粒平均产量均比对照增产40%以上,产量较高且稳定,结荚性好,子粒较大,综合抗性较好,较适宜在广西地区春季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表明,我国北方不同区域内的小豆地方品种群体农艺性状在南京的平均表现及遗传变异度是不同的,系统选育新品种时应根据各区内农艺性状的特点及遗传潜力的大小分区进行。  相似文献   

18.
小豆遗传差异、群体结构和连锁不平衡水平的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57对小豆SSR标记和31对绿豆SSR标记,用5份日本材料作对照,对249份中国小豆种质进行遗传差异、群体结构和连锁不平衡(LD)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630个等位变异,SSR位点等位变异数在2~17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024~0.898,平均为0.574。15个不同地理来源群体间表现出显著的遗传多样性差异,其中中国云南最高,河北、天津最低。聚类分析将254份材料划分为3个类群,在一定程度上和地理生态环境相关。LD分析显示和其他作物相比,小豆LD衰减距离较短,最大衰减距离为5.8 cM (R2>0.1),基因组LD平均衰减距离小于1 cM (R2>0.1,P<0.001)。  相似文献   

19.
间作栽培模式下不同小豆品种的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个小豆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间作栽培条件下不同小豆品种花荚期的光合特征参数及其产量经济性状变化,旨在为山西中部科学选择适应性强、光利用效率高的小豆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花荚期阶段,在小豆/玉米间作模式下,小豆上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远低于对照(无遮阴),中红10号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最高,中红6号次之;无遮阴条件下,各个小豆品种的Pn高于遮阴条件下的Pn,晋小豆5号Pn最高,中红6号次之。收获后,不同小豆品种的产量与净光合速率的高低相对应。研究结果表明,中红6号是一个在山西中部适应性和光利用能力较强的小豆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为了鉴定评价出小豆资源抗氧化性高的品种,通过测定小豆的总抗氧化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颜色的181个小豆品种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粒色,百粒重和所在地区对小豆抗氧化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最终得出,绿色小豆总抗氧化性最高,黄白颜色次之,红色最低;百粒重与抗氧化性成反比,百粒重越大,抗氧化能力越弱,反之则越大;对其中156个红小豆品种进行比较,东北辽宁地区的红小豆品种总抗氧化能力最高,日本最低,但日本品种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