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疫情报告2005年4月1日三监区发生疫情,有6头架子猪发病后急性死亡。发病猪表现为卧地不起、呼吸急促、皮肤发紫等。其中下午发病的3头猪体温分别为40.5℃、41.2℃、41.5℃,兽医采取肌注柴胡、快克、庆大霉素治疗无效,病猪很快死亡。4月2日上午,又有10头猪发病,症状如上。二、疫情调查1.猪场基本情况经了解,该猪场共有445头猪,其中生产母猪  相似文献   

2.
邢兰君 《农技服务》2006,(10):38-39
(一)发病情况田某饲养104头猪,其中,母猪20头、种公猪3头、育肥猪62头,其余的为幼猪。2006年2月2日猪群突然发病,幼猪发病率高,并有个别猪死亡,症状也比较严重,其次是怀孕后期的母猪和产后哺乳母猪,全场共发病78头,发病率为65.4%,死亡8头,死亡率为7.7%。当地兽医认为是猪患感冒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19头长梅杂种母猪(长白猪×梅山猪)和18头汉梅杂种母猪(汉普夏猪 ×梅山猪)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长梅和汉梅母猪的发情征兆不及地方猪种 明显.长梅和汉梅母猪发情持续期为4天左右,性欲维持2天左右;初配和第二 胎发情配种,情期受胎率分别为93.2%和97.l%;头胎和第二胎,窝平产仔数 分别为11.9头和14.3头,活产仔数分别为7.6头和13.4头; 40日龄断奶窝重分 别为58.00kg和103.02kg。梅山二元杂种母猪保持了梅山猪的高繁殖力特点.  相似文献   

4.
2011年10月七师兽医站接诊了一起奎屯地区某猪场以高热,严重的耳朵发绀,仔猪背部和下腹部有出血点,母猪流产为主要症状的疫病,经综合治疗得到控制,现将这起疫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奎屯地区某猪场饲养母猪18头,仔猪及育肥猪131头。自2011年10月15日以来,该猪场有8头母猪,31头仔猪相继发病,到19日已有3头母猪流产,7头仔猪育肥猪死亡。发病猪多为断奶40~60d的50kg体重以上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5.
澧县职业中专学校良种猪场,曾有4头母猪食欲废绝,高热不退,后又有11头母猪和19头架子猪相继停食,且高烧不退。通过治疗,根据其发病史、临床症状、药物诊断,初步诊断为弓形体病。病母猪主要表现为不食或少食,体温41℃~41.5℃,个别猪可高达42℃,越接近临产的母猪病情越严重。重症母猪两耳发紫、气喘。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早产并产下弱仔、死胎。发病商品猪食量逐渐减少,部分猪突然不食,体温高达41.5℃~42℃。病情严重者全身灰白色,两眼周围发青,即出现黑色“眼圈”,眼结膜苍白,特别是后腿内侧及后腹部出现点状灰色坏死点,随着病情加重,灰色坏…  相似文献   

6.
1典型病例1.1病例一。某养猪场自繁自养100头猪,50日龄发病,发病7日内,30多头死亡,2头曾用过咳喘吉利咳克、罗老师1号,疗效不明显,来我站就诊为附红细胞体病。1.2病例二。某小型养殖户:母猪存栏19多头,一母猪产下10头小猪,3头死胎,2头健康,5头临床表现为皮肤发红震颤明显,2天后  相似文献   

7.
母猪哺乳期每带仔1头所需日粮消化能,不同饲养标准差距甚大.如《猪的营养需要量试行标准》(1978年)中每增减1头仔猪消化能增减1250大卡;《全国猪饲养标准修订草案》(1980年)中哺乳母猪每带仔1头日粮消化能为1095大卡;《太湖猪饲养标准草案》(1980年)中哺乳母猪的生产营养需要,每带仔1头日给1000大卡可消化能.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是除江苏省外苏钟猪推广数量最多的省份,本调查摸清了苏钟猪在云南引种、利用、分布及在当地的生产性能情况.据对832头母猪统计可知,有效乳头为(14.77±1.03)个,363窝初产仔(10.68±2.04)头,产活仔(9.68±1.90)头;247窝经产仔(11.97±2.16)头,产活仔(11.31±2.22)头;苏钟猪与法系大约克杂交生产的二元杂交母猪,其产仔数为12.2头,发情明显,易配种,再与杜洛克杂交生产的三元杂交猪达90kg体重(150日龄),饲料报酬2.8∶1,日增重830 g,胴体瘦肉率64.5%.  相似文献   

9.
1998年1月信阳地区农科所畜禽公司猪场饲养的325头猪(其中母猪38头,仔猪227头,育肥猪60头),3天内相继发病,发病率100%;14日龄内的仔猪发病急,死亡快,13天内共死亡108头,仔猪死亡率为48%;母猪、育肥猪呈良性经过。根据发病情况调...  相似文献   

10.
<正>1基本情况2009年4月19日在兰坪县金顶镇某户阉割1窝11头3月龄的汉普夏杂交猪。其中1头20kg体重,母性特征明显,当时视它为正常小母猪。猪阴户下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绝大多数母猪饲养户采用仔猪45~60日龄断奶的方法,母猪平均年产仔1.5窝。实践证明,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使母猪两年产崽5窝,这样每头母猪每年可多产崽5~10头,增收效果十分明显。1.理论依据。母猪的妊娠期为114天。若母猪产崽后40天内发情并配种,则1头母猪的生产周期为154天,1年两个生产周期需要308天,两年生产4窝猪崽后共余114  相似文献   

12.
氟烷阴性母猪的测交及其后代经济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8头SJ系氟烷阴性母猪用阳性公猪(nn)进行测交,对产出的20窝计208头后代仔猪进行氟烷测验,共检出4窝中的21头为氟烷阳性猪,4窝的阳性率分别为5/10,5/11,5/11和6/12证明4头母猪为杂合子,对这4头母猪的43头阳,阴性后代进行有性能和胴体,肉质性状的测定。结果显示阳性猪的膘厚和大理石纹评分低于阴性猪,日增重,饲料报酬,胴体长,肉色评分以及pH值显著低于阴性猪(P〈0.01或0.  相似文献   

13.
2011年9月14日,宁蒗县蝉战河乡蝉战河村委会大石洞村民小组发生了以猪腹泻、呕吐及脱水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全村存栏猪329头,有能繁母猪33头,育肥猪94头,架子猪124头,仔猪78头,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猪发病63头,死亡21头,发病猪有不同的年龄段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猪附红细胞体病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005年8月,山东省烟台市某猪场的病死猪经诊断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现将该病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2005年8月3日,烟台市某猪场的5头母猪突然不食,精神沉郁,体温41.5℃,乳房水肿,其中2头口中  相似文献   

15.
为了测定三系配套母猪的配合力,在华农温氏皇宫猪场,对5种组合W211、W212、W362、W351和W352的杂交母猪生长发育性能进行对比;用S121系公猪与上述5种杂交母猪配种,生产商品肉猪,比较不同杂交母猪的生长性能、胴体性能、体型外貌和繁殖性能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杂交母猪的体型外貌有一定差异,其中,W211系猪乳头数偏少、体长偏短;W212系猪有效乳头数较多、体长中等;W362系猪有效乳头数偏少、体长短;W351系猪有效乳头数偏少、体长较长;W352系猪有效乳头数较多、体长最长。W352系母猪在产仔性能和配种分娩率方面都比W211系母猪要好,其中,一胎猪胎均总仔高0.7头,胎均活仔高0.6头,胎均健仔高0.5头;经产猪的胎均总仔高0.7头,胎均活仔高0.9头,胎均健仔高0.8头。W352系猪生长速度快、背膘稍偏厚。不同杂交母猪都有一定的杂交优势,但W352系母猪在产仔数方面的杂交优势率较明显(大于5%)。W352系猪体型高长、繁殖性能优势明显;三系母猪因杂交优势、高产纳入利用,平均每头出栏肉猪新增获利达13.9元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一、猪群 1.年初头数:种公猪1头,成年母猪11头,后备母猪12头,哺乳仔猪11头,小克郎12头,中克郎3头,合计50头。 2.计划发展指标:为坚决完成上级党委提出的每两户一头队养母猪和每户一头队养肥猪的任务,以及本场猪群淘汰与更新的需要,1976年度按种公猪1头,种母猪30  相似文献   

17.
小梅山猪生长发育性状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于2003~2006年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小梅山猪育种中心进行,对小梅山猪的生长发育性状进行观察分析。试验分析了120头公猪和280头母猪的生长发育记录,结果表明:小梅山猪体重体尺变化,公母猪间比较和生长各时期间比较,与其他地方猪种的发育规律基本一致。公母猪体尺和体重指标在180~360日龄期间的增长幅度均显著高于360日龄以后(P<0.05);180日龄时除体高外其他体尺母猪超过了公猪(P<0.05),360日龄时体重和体尺公母猪之间比较除管围外,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360日龄后体增重母猪为40.07kg,显著低于公猪的49.79kg(P<0.05),360日龄后体尺增长公猪显著快于母猪(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18.
1发病情况 2005年9月该场饲养的20日龄太湖猪和长白猪二元杂交的一窝13头哺乳仔猪先后发病,9日内陆续死亡3头.哺乳母猪未见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2011年5月:商水县杨某饲养二元母猪25头,育肥猪180头。其中体重70千克576头,20~70千克102头,具户主讲,从4月底猪群陆续发病,首先从70千克体重猪群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每圈猪均有数头表现为食欲减退,毛长、弓背、磨牙,时有呕吐现象,部分猪出现咳嗽、喘,经体温测量多处在39.8~40.5℃之间,对发病猪群使用清热解毒,青链霉素常规治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母猪防御攻击性对仔猪争斗行为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民猪、大白猪为研究对象,通过行为评定将母猪分为强防御攻击性组(HMDS)和弱防御攻击性组(LMDS),比较不同品种、不同组别仔猪哺乳期和保育期行为及生长性能差异。选取民猪泌乳母猪15头及其仔猪115头,大白猪泌乳母猪15头及其仔猪134头,断奶后将体重相近仔猪随机混群,每栏8头,其中HMDS组仔猪4头,LMDS组仔猪4头。采用全事件记录法,观察和记录仔猪哺乳期和保育期争斗行为及生产性能。结果表明,民猪母猪防御攻击性极显著高于大白母猪(P0.01),民猪仔猪争斗行为强度显著低于大白仔猪(P0.05);HMDS组仔猪争斗行为表现显著低于LMDS组仔猪(P0.05),HMDS组仔猪社会秩序形成所需时间及皮肤损伤程度低于LMDS组仔猪,HMDS组仔猪断奶混群后社会等级、日增重、相对生长速率显著高于LMDS组仔猪(P0.05)。由此可见,民猪母猪防御攻击性强,民猪仔猪争斗行为强度较弱;防御攻击性强的母猪对应仔猪在哺乳期和断奶后争斗行为强度较弱,社会秩序形成早,争斗激烈程度弱、皮肤损伤程度低,生长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