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国土整治"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途径,其本质就是可以有效提高耕地质量。从自然质量、经济质量和生态质量3个方面构建了综合国土整治项目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将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多因素综合指数评价的方法和评价模型,以重庆市璧山县大路镇综合国土整治项目为例进行了耕地质量的评价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整治后各村镇耕地自然质量分、经济质量分和生态质量分等3大质量分均呈现出增加趋势;(2)耕地经济质量分提高的数值及幅度都明显高于各自的自然质量与生态质量,说明当前综合国土整治在改善耕地经济质量方面的效果最明显;(3)综合国土整治后耕地质量总得分的提高幅度为33.25%,可见通过综合国土整治,研究区的耕地综合质量可以得到比较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张玲玲 《乡村科技》2023,(7):141-143
国土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在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助力扶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为例,总结当地国土整治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并分析其在项目管理、土地利用、生态修复、公众参与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提出增强项目设计系统性、加强项目后期管护、统筹规划用地布局及健全公众参与机制等提升国土整治成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为科学编制镇级国土整治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国土整治规划必须贯彻一体化管理思想;提出一体化管理国土整治规划思想的含义、特征及辩证关系。研究结论:一体化管理的国土整治规划思想是指导镇级国土整治行动及规划编制行之有效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以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南方丘陵地区土地整理模式与方法,结果表明,土地整理在南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占有重要地位。南方丘陵地区地貌类型复杂,经济社会基础薄弱,土地利用程度和效益低,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不协调,土地整理势在珏行且任务艰巨。广西武鸣县双桥镇的土地整理示范项目为同类地区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规划的编制、技术队伍的培养、政策法规的制定和项目实施效益的评价体系的形成等,对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全域旅游是丘陵地区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在分析全域旅游内涵基础上,对丘陵地区全域旅游发展优势和瓶颈进行了分析,论述了丘陵地区全域旅游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以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为例,提出了加快丘陵地区全域旅游发展对策建议,认为关键是通过科学规划、文化挖掘、农旅结合、机制创新、项目引领等,着力解决丘陵地区全域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整合项目建设生产基地武冈市捆绑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国家商品粮基地、小农水建设、财政支农等项目资金3300万元,集中投入以邓元泰、龙田、湾头桥等乡镇为中心的高档优质稻生产基地,修建排灌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项目区新增耕地的质量状况,以实地调查耕地状况以及项目实施的规划方案作为主要数据来源,基于地块尺度的基础,分别对影响贵州喀斯特丘陵地区新增耕地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区耕地质量总体不高,1级耕地面积为10.5 hm2,仅占新增耕地面积的8.21%;状况好的1、2级耕地仅分布在项目区中部,自然环境条件好,地势平坦,土壤质地良好,有机质含量高,裸岩率低,且地块临近道路和蓄水池;质量稍差的3、4级耕地多位于坡度大、裸岩率高,且地块离道路和水池的距离都在200 m之外.研究证明了GIS支持下喀斯特丘陵地区小尺度新增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的可行性,为GIS技术在小尺度新增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对丁旗镇耕地质量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四川丘陵地区干旱发生频率高,研究稻田供水与耗水情况对水稻节水抗旱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控制性田间试验,研究了四川丘陵地区水稻田间水分供需平衡关系.结果表明,丘陵地区降水3611.10 m3/hm2,灌溉用水6299.25 m3/hm2;水稻腾发6424.95 m3/hm2,深层渗漏2459.55 m3/hm2,漫田溢出1026.00 m3/hm2.水稻生产全程耗水8884.50 m3/hm2,其中水分利用效率为0.99 kg/m3,灌溉水利用效率为1.40 kg/m3.在四川丘陵地区,进一步协调稻田供水与耗水,从而实现抗旱节水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镇江丘陵地区自然生态条件下饲养徐淮山羊,对母羊生产性能和羔羊早期生长状况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徐淮山羊在丘陵地区有良好的适应性;与波尔山羊杂交后,母羊生产性能有一定提高,但不明显;杂一代羔羊初生、1月龄、断奶的体重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正> 最近,省科委、科协在滁县地区召开了皖东丘陵地区技术经济论文讨论会,我们参加了讨论,同部分农业科技人员进行了交谈,研究了有关资料,对皖东丘陵地区农业发展战略问题有了一些看法和认识.现提出来供研究参考. 一、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确立农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对处于丘陵地区的薛埠镇果树景观效果和产果的经济效益进行观察和研究,得出丘陵地区果树既能收获果产品增加经济效益。又具有良好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2.
农业机械总动力结构是农业机械项目发展水平高低的具体体现,合理配置农业机械总动力,可有序地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从动力源和农业机械项目两方面划分农业机械总动力结构的基础上,依据经济计量学理论,以丘陵地区为背景,构造了农业机械总动力及其结构配置影响关系,建立了具有多重检验反馈机制的动力结构综合分析预测数学模型,并在实际中加以应用,可得到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阐述油菜机械化直播的主要优势,并对其直播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以句容丘陵地区与的油菜机械化种植技术推广为例展示机械化直播技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成都丘陵地区核桃嫁接成活率,分别以漾濞、云新7926和新疆早实核桃3个优良核桃品种为接穗进行嫁接试验,研究不同核桃品种对高接的影响。结果表明:成都地区适宜采用漾濞核桃品种进行高接。  相似文献   

15.
土地平整工程是土地整理项目的核心内容,但是,南方丘陵地区土地平整中出现不科学的工程措施导致的表土破坏的潜在问题却一直没有引起重视。在此,针对南方丘陵地区土地整理中土地平整工程的特点及现状,总结土地平整从规划设计到项目实施表土保护问题并进行分析,提出加强表土保护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6.
彭劲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255-3257,3263
通过对湖北科技学院中心校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地域文化和植物应用的现状分析,以生态自然观的视野探究校园园林的生态设计原则和具体方法,探讨了大学校园生态环境与文化氛围的有机关系,并针对江南丘陵地区植物景观的营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南方丘陵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途径,我们与湖北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合作,从1980年开始进行《水稻生产过程机械化经济效果的分析》这一课题的研究。研究的目的,是在当前选择性机械化的条件下,根据不同地区的水稻耕作制,选择经济效果最优的机械化项目与机型,确定合理可行的机、畜、劳综合配备系统。一九八○至一九八一年第一阶段研究任务是:以双季稻为主体,以无土肥水育秧中苗机插和收割以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7):120-122
以丘陵县(区)统计数据为研究基础,以农民收入结构为主要视角,研究四川省丘陵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研究表明,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仍占主体地位,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已超越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稳中有升,财产性收入逐渐成为农民增收亮点。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物流体系不健全、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城市化进程缓慢等因素制约农民收入增长。提出了四川丘陵地区农民增收的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9.
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是国家生态保护和国土整治的根本出路和首要任务.今后一个时期内,保护、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总体思路是,以分类经营为基础,以整合后的六大工程为切入点,以调动全社会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积极性为核心,最终实现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户参与到土地整理各个阶段,会对土地整理工程产生影响,定量分析农户参与和非参与条件下不同土地整理工程数量变化及其效果的差异,为今后土地整理工程更好发挥农户参与的优势,优化土地整理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本文选取农户参与组与非农户参与组6个丘陵地区土地整理项目为实证,从道路工程、农田水利、土地平整3个方面,分析农户参与条件下的土地整理工程数量和效果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丘陵地区农户参与条件下更重视生产路、排水沟建设,倾向于山坪塘维修;而田间道、坡改梯和蓄水池建设增加比例低于非农户参与组.2)就其变化产生效果而言,农户参与条件下生产路优化效果最好,生产路和排水沟对水田产生的影响效果最明显.这表明农户参与使生产路布局更优化,水田生产保障性更强,更切合丘陵地区农户耕作特性;3)农户参与下田间道密度、辐射增加幅度和坡改梯比重低于非农户参与,这表明受到补偿、监督机制不完善以及农户个体利益和某些顾虑影响,农户对这些工程不支持甚至反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