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黑龙江绥棱和内蒙古磴口试验区对13个大果沙棘品种的生长性状及其与产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果沙棘的叶片长度在不同试验点间差异不明显,磴口试验点的叶片宽度不同程度地比绥棱试验点小,同一试验点不同品种的叶片长度与宽度亦存在一定差异;中国沙棘叶片长度明显小于引进大果沙棘品种,宽度与引进品种相近;磴口试验点叶片长宽比明显高于绥棱,叶片长宽比的大小可作为衡量品种抗逆性或者适应性的一个指标.(2)不同大果沙棘品种的枝刺数具有很大的不同,且同一品种在不同试验点的枝刺数并不完全一致,在磴口试验点,许多品种的枝刺数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这可能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或反应;中国沙棘枝刺数量多,为长期适应干旱瘠薄环境的结果.(3)大多数大果沙棘品种在磴口试验点的株高、地径及冠径均低于绥棱试验点,中国沙棘生长旺盛,其株高、地径及冠径均明显大于大果沙棘.(4)品种不同丰产性也不同,而且产量的年度稳定性相差很大,在试验林进入盛果期后,一些大果沙棘品种产量可达到10000kg·hm-2.(5)不同试验点不同品种的生长指标与产量的线性相关性强弱不一致;从生长指标的大小可对产量进行有效预测,而准确的预测还需要进行连续的生长观测和产量测定,以建立完善的沙棘产量预测体系.  相似文献   

2.
不同品种大果沙棘种子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黑龙江绥棱和内蒙古磴口试验区对俄罗斯11个大果沙棘品种和蒙古1个大果沙棘品种的种子特性进行了探讨,结果如下:(1)中国沙棘种子千粒质量、种子特征值明显低于引进大果沙棘品种.绥棱试验点供试的11个引进品种千粒质量及种子特征值均比磴口试验点高;根据种子长宽比及形状,对中国沙棘与大果沙棘进行了初步的划分.(2)大部分品种种子的宽度及长度在遗传和对环境适应上具有紧密相关性,种子厚度的遗传比较稳定,对环境的变化不敏感.(3)种子特征指标,如种子长度、宽度、长宽比3个指标与千粒质量呈极显著相关,特别是种子长度;千粒质量与百果质量呈现极显著线性相关.(4)发芽初期,中国沙棘的发芽率较引进品种高;发芽第14天时,所有供试品种的发芽率均达到了最大,发芽率高的品种有乌兰格木、丰产、巨人、绥棘1号、卡图尼礼品,发芽率≥67%.(5)不同大果沙棘种子的总黄酮、维生素E含量均具明显差异;引进品种的饱和脂肪酸显著高于中国沙棘;不同大果沙棘品种的饱和脂肪酸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3.
大果沙棘不同品种果实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黑龙江绥棱和内蒙磴口试验区对俄罗斯11个大果沙棘品种和蒙古1个大果沙棘品种的果实特性进行了比 较研究,结果表明:(1)黑龙江绥棱试验点百果质量在38.33-67.59 g之间,磴口试验点为32.87-63.85 g。在供 试的品种中除卡图尼在2个试验点百果质量一致外,其余品种百果质量在磴口试验点均比绥棱试验点有不同程度 的下降。引进品种除阿尔泰新闻外,其余品种的百果质量均显著低于原产地俄罗斯,反映出百果质量随纬度下降而 下降的趋势。(2)不同品种果实横径与纵径呈紧密线性相关,即随着果实纵径的增大横径随之增大。(3)果实纵 径、横径、长宽比三个指标与百果质量均达到极显著线性相关,因此可根据果实形状指标对百果质量进行预测。 (4)供试的11个大果沙棘品种果汁Vc含量在342.6-1770.3 mg·kg-1之间,与俄罗斯原产地Vc含量(470- 3300mg·kg-1)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5)供试大果沙棘品种浆果果汁中VE含量在4-29 mg·kg-1之间。 总黄酮在36-429 mg·kg-1之间,其中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分别为21.9-310.8 mg·kg-1、1.0-9.8 mg· kg-1和13.1-133.8 mg·kg-1,很明显总黄酮主要由槲皮素和异鼠李素组成,而且二者的含量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4.
国外生态经济树种沙棘引种驯化及早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丰富我国高寒地区生态经济林树种遗传多样性,促进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遵循供种区与引种区环境条件相似的原则,根据引种区气候、土壤、植被分布、地形地貌及地理位置等主要环境条件,确定与之相适宜俄罗斯为供种区。以6个俄罗斯大果沙棘优良品种为引种对象,在引种驯化及区域试验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与评价子代生态适应性、生长表现及果实品质,确定YSH和HJN为高寒地区引种栽培的适宜品种,且品种内家系间数量性状变异较小,生长稳定,具广泛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大果沙棘研究情况及品种资源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调查,初步摸清了大果沙棘国内外及山东省的研究情况,同时,对山东盐碱地区引种栽培的大果沙棘资源品种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无刺大果沙棘引种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无刺大果沙棘引种技术 ,介绍了所引进的无刺大果沙棘各个品种在克什克腾旗热水林场的生长表现和结实情况 ,选出了在赤峰地区生长表现良好、结实量高、抗性强的丘依斯克、乌兰格木、乌兰莎林、新疆中亚沙棘等优良品种 ,为今后建立高世代种子园和高产栽培基地提供了适宜的选育材料和栽培品种。  相似文献   

7.
在兰州市七里河牟家大山和榆中马家洼进行甜樱桃引种试验,包括红灯、早大果、先锋、甜心4个品种,通过幼树存活和生长状况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榆中马家洼不适宜栽植4个甜樱品种;在七里河牟家大山试验点,先锋品种不适宜,早大果、红灯2个品种比较适宜该地栽植,甜心较早大果与红灯2个品种表现略差一些.  相似文献   

8.
《沙棘》2003,16(3)
在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鼓舞下 ,甘肃源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过了调查论证 ,从 2 0 0 0年开始进行大果沙棘的引种快繁和栽培示范工作 ,经过 4年的努力 ,已引进国内外大果沙棘品种近 30个 ,建成年产优质苗木 30 0多万株的快繁基地两处 ,建立的品种示范园 ,已大量结果 ,初步显示了大果沙棘在甘肃省生态建设和经济开发中的价值 ,现将工作情况简介如下 :1 引种快繁2 0 0 0年以来 ,我公司先后从国内外引进大果沙棘品种 2 8个 ,苗木 1 0万余株。这些品种包括齐齐哈尔市从前苏联引进 ,经过多年观察的品种和我国近年选出的大果沙棘新品种 ,以…  相似文献   

9.
天水地区大果沙棘两个品种幼树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天水地区两个品种大果沙棘的保存率、生长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楚伊、霞光4~6月份为速生期,属前期生长型树种,三年生平均树高141 cm、146 cm,地径2.5 cm、2.9 cm,冠幅123 cm,136 cm,保存率83.6%、94.0%,均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霞光总体生长表现优于楚伊.  相似文献   

10.
云南小粒咖啡优良品种比较试验及丰产栽培示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咖啡种质库选出的13个小粒咖啡品种为材料,在云南省4个不同的生态类型区建立咖啡优良品种比较试验区和丰产栽培试验区,以验证各品种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等优良特性,和在不同生态类型区的稳定性,试验结果筛选出CIFC7963、28号可在云南适宜植区大规模种植;T8667、T5175、CatimorP88、CatimorP128等4个品种可以扩大种植。景洪试验点年均气温高(22.4℃),超过小粒种咖啡对最适年均温(19~21℃)的要求,不适宜种植小粒种咖啡。  相似文献   

11.
沙棘种源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磴口河套地区4a灌溉试验表明:(1)采用目前生产上的15000-22500m^3/(hm^2.a)灌溉量,使土壤表层的含盐量由灌溉前的0.5g/kg上升到1.0g/kg以上。(2)按合理灌水定额公式计算,年灌溉量以7500m^3/hm^2为宜;最佳含水率下限19.99%;在灌水期地下水位为1.97-3.02m,变幅1m左右(3)年灌水次数应控制在8-12次。  相似文献   

13.
南亚热带6种人工林凋落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在广西凭祥市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伏波实验场,采用塑料网框收集法对米老排、西南桦、红椎、火力楠、马尾松、杉木6种人工林分凋落物的凋落量及凋落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林分凋落物的动态变化规律不同,凋落量也各异.在6种林分中,叶、杂物的凋落量以米老排最高,分别达4 748.23、1 881.07 kg·hm-2·a-1,西南桦最低,分别为2 641.32、153.88 kg·hm-2·a-1;枝凋落量以马尾松最高,达902.94 kg·hm-2·a-1,杉木最低,仅149.93 kg·hm-2·a-1.林分的年总凋落量也以米老排最高,达7 095.76kg·hm-2·a-1,西南桦最低,仅3 309.05 kg·hm-2·a-1,米老排林分的年总凋落量是西南桦的2.14倍,而红椎、杉木、马尾松、火力楠4种林分的年总凋落量比较相近,为5 555.61~5 864.87 kg·hm-2·a-1,相差不足6%.6种林分年总凋落量的差异极显著,多重比较显示,米老排与另外5个树种比较都达到了极显著差异,红椎和杉木与西南桦、火力楠、马尾松比较达极显著差异;火力楠、马尾松与西南桦比较达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From 2002 to 2003,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sample plots and stem analysis of remained plantation communities in the areas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in the 1980s in Datong County, Qinghai Province, this paper studies tree productivity and moistur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six types of plantations on the land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such as green poplar (Populus cathayana Rehd.) and shrub mixed forest, Asia white birch (Betula platyphylla) and China spruce (Picea asperata) mixed forest, Dahurian larch (Larix gmelinii) pure forest, China spruce pure forest and Asia white birch pure forest and so 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sub-humid region of Loess Plateau, 3 000 trees per hm2 is a proper standard of planting density. Under current condition, the productivity index of green poplar and shrub mixed forest, Asia white birch pure forest, China spruce pure forest, and Asia white birch and China spruce mixed forest with the density of 2 100–3 333 trees per hm2 can serve as potential productivity standard of actual biomass of arbor established forest. In sub-humid area, Thornthwaite Model is adopted to estimate plant climat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which is about 8 462 kg•hm–2•a–1. The actual potential water productive efficiency of Purplecone spruce (Picea purpurea) and Asia white birch pure established forest are 17.22 and 22.14 kg•mm–1•hm–2•a–1 respectively, and that of green poplar and shrub mixed established forest, and Asia white birch and China spruce mixed established forest are 21.14 and 19.09 kg•mm–1•hm–2•a–1 respectively. Th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green poplar and shrub mixed forest, Asia white birch and China spruce mixed forest, China spruce pure forest and Asia white birch pure forest which have grown into forest with the density of 3 000 trees per hm2 have attained or been close to that of local climax community, which is local maximum tree productivity at present. These types of forestation models are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the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project.  相似文献   

15.
尾叶桉纸浆林造林密度控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 5 9年生尾叶桉纸浆林生长分析表明 :(1)密度与树高、胸径呈反比。 3种密度的树高、胸径大小均为密度B >C >D。两配置树高、胸径也以配置B >A。 (2 )密度对单株材积的影响与对胸径影响的规律一致。 5 9年生时单株材积生长量以密度B最高 ,达到 0 0 85 33m3·株 - 1,是最低单株材积密度D的 2 0 4倍。两配置单株材积以配置B >A。 (3) 4 7年生时单位面积蓄积量大小为密度B >C>D ,密度B达到 94 185m3·hm- 2 ,是最低D处理蓄积量的 1 15倍 ;5 9年生时蓄积量最大者为密度C ,达到 12 7 6 0m3·hm- 2 ,是最低蓄积密度D的 1 17倍。随着时间的变化 ,密度控制尤为重要。 4 7、5 9年生时单位面积蓄积均以配置B >A ,配置B分别比配置A高 2 4 82 %、2 3 5 3%。 (4)对胸径D和冠幅CW 值用方程进行回归拟合 ,结果以乘幂CW=a×Db 拟合最好。方程表达式为CW=0 4 72 4×D0 6 715。 (5 )编制的经营密度表反映出 ,随着胸径D的递增 ,基本经营密度N0 逐渐下降 ;当D≥ 18cm时 ,N0 的下降趋势渐趋平缓  相似文献   

16.
杉木人工林水土流失及养分损耗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4~1996年在江西分宜县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3个林场,分别对杉木人工林幼龄林、中龄林及近熟林进行了8组水土保持及养分循环方面多点的试验观测,对杉木人工林水土流失及养分损耗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水土流失以幼林阶段为最大,其次中龄林阶段,最小是近熟林阶段。幼龄林地表迳流量为546.0m^3.hm^-2,土壤侵蚀总量为1050.0kg.hm^-2,土壤侵蚀量尤为明显;中龄林地表迳流量为506.98m^3.hm^-2;而近熟林地表迳流量为477.25m^3.hm^-2,土壤侵蚀量可略而不计。幼龄林流失有机质50.049kg.hm^-2,养分为31.508kg.hm^-2;中龄林流失有机质为6.080kg.hm^-2,养分流失量为2.096kg.hm^-2,而近熟林养分流失量为10.784kg.  相似文献   

17.
武定狮子山公园引种牡丹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中地区引种牡丹主要受夏秋多雨和冬季温和两个生态因子的制约,通过对武定狮子山公园从山东引种的5个牡丹品种的栽培试验,研究其生长发育的综合适应表现,并对它们的异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引种的成功取决于品种的抗性和成花能力。测试的5个品种中,脂红适应性最好,乌龙捧盛适应性最差。  相似文献   

18.
人工毛竹林水文生态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2009年3—10月对浙江庙山坞自然保护区人工毛竹林的水文生态特征进行了定位样地和径流场观测研究,以探讨其林内降水分配规律和水土保持功能。结果表明:(1)观测期内,林外总降水量达1 220.8 mm,穿透雨量、茎流量、林冠截留量分别占总降水量的78.2%、7.3%和14.5%。随着林外降水量的增加,穿透雨量、茎流量呈线性增加,而林冠截留量先是迅速增加,当林外降水量达10 mm后增速减缓,并趋于稳定(5 - 6 mm)。(2)人工毛竹林林地凋落物现存量平均为4.37 t·hm-2,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