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一、“模特法”。在各个生产线上对人的动作进行研究改进,达到减人增产、提高质量、增收节支的目的。二、“企业经济效益保证法”。按一定时期内所能达到的最佳效益目标,实行生产经营各环节的超前控制。三、“规范化工作法”。增强职工的时间、标准、程序和竞争意识,解决同岗、同责不同酬的问题。四、“责任价格控制法”。  相似文献   

2.
“隔”,在园林布置中,特别是在我国的园林布置中,是一种常用的基本手法。有了“隔”就有“不隔”,要恰当地处理“隔”与“不隔”的关系,才能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隔”这一手法,也应用于艺术的其他方面,我国唐朝的诗人白居易所作的长诗“琵琶行”中,曾用“犹抱琵琶半遮面”,来描写我国古代妇女见到生人时,那种含羞  相似文献   

3.
桉树引种实践对林木引种理论的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候相似论”及由此发展应用的“生态综合分析法”、“生境因子分析法”、“地理生态生物学特性综合分析法”等,是林木引种的主要理论,较适合于桉树引种,米丘林“果树逐级北移驯化法”、“专属引种法”对桉树引种的实践意义不大;“生态历史分析法”、“栽培植物起源中心”等原理,对桉树引种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面积的测量是森林调查设计工作中的重要项目之一。多年来 ,设计部门一直采用罗盘仪闭合导线测量、手工制图、求积仪求积的方法来确定测量面积 ,这种方法称为“手工制图求积法”。由于这种方法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多种误差 ,因此 ,面积精度很难达到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我们研究出一种新的方法———“圆心制图求积法” ,用此方法可提高求积精度。“圆心制图求积法”的原理是 :利用CASIOfx - 480 0p型 (CASIOfx - 450 0p型 )计算器的坐标转换功能和编程序功能 ,编制一个综合程序。通过罗盘测量数据的输入 ,将各点的方位、距离值转换成…  相似文献   

5.
木制中药枕及其制作方法专利号:94112564.5中药木枕是根据“脑为元神之府”的中医理论。及“头寒足热”的养生保健古训,为把头部医疗保健法应用于人生有三分之一时间与枕相伴过程中,达到“内病外治”,“末病先防”的目的,对历代宫廷御枕及民间药枕秘方探讨...  相似文献   

6.
红脂大小蠹饲养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红脂大小蠹饲养观察中的“伐桩罩笼法”、“试管法”、“玻璃夹板法”、“培养皿法”、“段木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伐桩罩笼法”、“段木法”观察各虫态发生期及年发生代数,效果较好,观察卵、幼虫、蛹的发育过程及历期较为困难。可用于各虫态发生期及年发生代数的观察。“试管法”既能较好的观察卵、幼虫、蛹的发育过程及历期,又能较好的观察各虫态发生期及年发生代数。可用于生活史及卵、幼虫、蛹发育过程的观察。“玻璃夹板法”观察幼虫、蛹发育过程及历期效果较好,可用于幼虫、蛹发育过程及历期的观察,也可用于年发生代数的辅助观察。“培养皿法”在卵期观察中,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油茶优良无性系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从生产实际出发,应用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通过“四法分批催芽”盖砂与“温水调控芽砧”、嫁接工序“流水作业”、“改嫁接后两次移栽为一次进圃”、“小罩改大罩”等新技术解决了油茶嫁接繁殖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等问题,能达到大批量生产的目的。七年来共繁育优良无性系芽苗砧苗木55167万株,造林3338亩。在栽植技术上,采取分层紧土的方法,解决了油茶嫁接苗造林成活率低的技术难题,对实现油茶良种繁育与造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森林资源清查中,生长量调查常用的临时标准地“解析木法”和“样木直径砍口法”已被一次性的森林资源调查广泛采用,然而在少林地区则难以实施。我市几个少林的丘陵县,林分主要树种为马尾松、杉木人工林和少量阔叶树,这些林分均属建国后的第二代林,龄组为中、幼林,年龄值较为清楚,根据上述特点。本人试图在这些地区结合抽样调查,“采用样木年龄法”调查生长量,并以此样木作为编制一元材积的样木。这样,不仅达到了样木双重利用的  相似文献   

9.
鞠长山  郝军 《林业科技》1992,17(5):41-41
在林业生产中,木材的发运是很重要的环节,而提高车皮载量和合理利用车皮空间是提高木材发运效率和增加经济收益的必要手段。本文试从改进传统的装车方法,介绍一种提高装车载量的新方法——“边三里四”法,以达到提高车皮利用率、合理使用运载空间、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1 装车方法“边三里四”装车法,是里面装4节,平箱后在立柱两侧用稍头较细的3m原木排  相似文献   

10.
一种简易预测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测是各个部门制订工作计划的一项基本工作 ,是指对未来活动的科学推测。预测的正确与否取决于对预测模型的分析。而预测的方法有“最小二乘法”、“卡尔曼滤波法”、“最小方差预测法”、“指数平滑法”等等 ,但是以上方法的特点是模型复杂 ,计算工作量大。据此介绍了两种比较简单的预测模型即“灰色预测模型”及“递推及残差识别预测模型” ,其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单元考核法”“双元考核法”“三元考核法”三种考核制度利弊,论述“三元考核法”的优点,认为这种考核方法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文检课”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12.
几年来,我省认真贯彻“完善平原,主攻山区”的方针,紧紧围绕“增资源、增效益、增活力”的目标,造林绿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八五”期间,全省林业生产基本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同步发展。目前,全省林木覆盖率达到16.35%,比“七五”末提高了1.55个百分点;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17亿立方米,比“七五”末增了2596万立方米。  相似文献   

13.
对“平膜打孔法”、“直播平膜法”、“大田播种”三种育苗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平膜打孔法”对苗木生产量提高幅度较大,大面积推广应用,可提前一年达标出圃.“平膜打孔法”在播种育苗生产实践中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4.
丁柏群  吕岩峰 《森林工程》2014,(1):141-145,149
根据哈尔滨市公交企业的特点和调研数据,按照平衡计分卡的“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公交企业规模划分标准;应用模糊物元法建立评价模型,对典型的国营和民营公交企业运营管理水平进行评价;采用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降低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评价对象的运营管理均达到“良好”水平.  相似文献   

15.
“定角扇形样地”调查法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森林调查工作中,以保证调查精度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外、内业操作程序,我们提出“定角扇形样地”调查法。经过试验结果表明,用该法所测得的林分蓄积量、株数、采伐蓄积量等项因子,精度均达到规定的标准。定角扇形样地具有操作简便、精度可靠、省工省时等特点,可做为森林调查中的一种方法。现将试验情况简介于后: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顺义区的园林绿化工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顺义区林地面积达到了54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了36%,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3.3%。先后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造林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全国“关注森林奖”。城区被评为北京市“园林式城镇”,212个社会庭院单位被评为花园式单位,19个乡镇全部实现绿化达标。林业局连续6年被顺义区委、区政府评为政绩突出单位。顺义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林业局局长孙绍洲.也因此荣获“全国绿化奖章”,并多次被评为市、区先进工作者和“人民满意公务员”。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生态公益林管理模式与经营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不同所有制类型的公益林 ,分别采取“营林事业单位”“混合经营”“全额事业单位管理”“企业化核算”“集体生态公益型林场”等管理模式。公益林类型不同 ,经营技术体系各异 ,根据公益林经营类型的特点和培育目标的不同 ,分别采用“自然演替经营法”“仿自然经营法”“森林美化经营法”“高度集约经营法” ,并采用森林经营类型设计表的形式落实到山头地块。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从生产实际出发,应用油茶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通过“四法分批催芽”盖砂与“温水调控芽砧”、嫁接工序“流水作业”、“改嫁接后两次移栽为一次进圃”,“小罩改大置”等新技术解决了油茶嫁接繁殖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等问题,能达到大批量生产的目的,七年来共繁育优良无性系芽苗碱苗木55167万株,造林3338亩,在栽植枝术上,采取分层紧土的方法,解决了油茶嫁接苗造林成活率低的技术难题,对实现油茶良种繁育与造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树木高接 ,是指把原来树冠上的枝条或部分枝条剪去 ,用其他接穗嫁接。因嫁接部位较高 ,故称之为高接。在园林生产中 ,高接可以达到特殊的、理想的效果。1 变劣果为佳果有的农户有一些毛桃、山桃、杜梨、软枣、酸枣等野生果树 ,或者在果园中 ,也会混栽一些品质差、产量低或商品价值不高的品种。用高接法将树冠改换为品质优、产量高的树种或品种 ,可以有效地提高其经济效益。这在果树栽培上称之为“高接换种”。高接后 2年~3年结果 ,4年~ 5年达到丰产。2 使果树多结果果树开花不结果或结果寥寥 ,叫做“不结实性”或“少结实性”,群众俗称…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控制森林资源的消耗,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首先必须了解系统的状态,为此,就要对系统的数量特征进行量测,这是可观测性问题。当我们知道了系统的状态,那么,对系统状态施行控制,就能使系统按人的意图运行,实现“永续利用”的目标,这是可控性问题。若是系统既是可观测的又是可控的,那么,这个系统能否保持常久“永续利用”状态,这是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作者运用现代控制理论,来判别系统的可观测性和可控制性。利用李亚普诺夫第二法(直接法)来判断系统是否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