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文丘里泵对剩余污泥重力浓缩效率的影响.[方法]将移动式板箱放入重力浓缩池的污泥中,利用文丘里泵进行负压抽水,用空气压缩机逆向吹脱板箱外面的泥饼,测量浓缩后的污泥含水率.[结果]文丘里泵对移动式板箱的单次抽吸最佳时间为6min,压力为-0.08 MPa;空气压缩机逆向吹脱移动式板箱外泥饼的最佳输出压力是0.4 MPa,通气时间是8s.负压抽吸和逆向吹脱轮流进行,可以使重力浓缩池的停留时间缩短至60 min,比传统方法所用时间缩短91.7%,浓缩后污泥的最终含水率可降低到96.3%.[结论]文丘里泵和移动式板箱组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污泥重力浓缩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郦汇源  王晓  张会来  武倩倩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955-2956,2959
[目的]降低污泥农用后对土壤和农作物的危害,降低污泥脱水处理成本。[方法]利用聚丙烯酰胺(PAM)作为絮凝剂、经硫酸改性的粉煤灰(MFS)作为助凝剂,分别进行单独投加PAM和联合投加PAM、MFS的污泥脱水试验。[结果]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从100 ml污泥干重的1%降到0.5%,减少50%,而脱水后泥饼含水率从83.56%(单投PAM1%)降到77.43%,泥饼体积减小约17%。[结论]加入0.1 gMFS做助凝剂后,可明显改善污泥脱水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不同操作条件对吸附分离辅助电渗透脱水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经重力浓缩、絮凝和离心脱水后的污泥为试材,研究初始电压梯度对电渗透脱水效果、对电渗透脱水能耗的影响以及对电渗透脱水最大电流密度的影响,探讨电渗透脱水时间的优化方法。[结果]在12~24 V/cm电压梯度作用下,脱水10 min时,污泥含水率由79.9%脱水至64.7%~52.5%,同时污泥电渗透脱水能耗随脱水时间呈指数型增长。通过优化得到,在污泥电渗透脱水电压梯度为16 V/cm,脱水8 min时,污泥含水率从79.9%降到61.8%,脱水能耗为0.076 kWh/kg.H2O。[结论]增加电压梯度有利于污泥电渗透脱水,但电压梯度越高脱水能耗及极板所承受的电流密度越大。综合考虑,电压梯度应选择16 V/cm,污泥电渗透脱水时间以8 min为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降低污泥农用后对土壤和农作物的危害,降低污泥脱水处理成本.[方法]利用聚丙烯酰胺(PAM)作为絮凝剂、经硫酸改性的粉煤灰(MFS)作为助凝剂,分别进行单独投加PAM和联合投加PAM、MFS的污泥脱水试验.[结果]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从100 ml污泥干重的1%降到0.5%,减少50%,而脱水后泥饼含水率从83.56%(单投PAM1%)降到77.43%,泥饼体积减小约17%.[结论]加入0.1 gMFS做助凝剂后,可明显改善污泥脱水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聚合硫酸铁(PFS)对浓缩污泥的脱水效果,为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PFS作为调理剂,对浓缩池污泥进行调理,以污泥比阻为主要指标,研究了投药量、调理剂浓度、p H和搅拌强度对污泥过滤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PFS的投加量为1 m L,浓度为6%,p H为7(未调节),快速搅拌速度为120 r/min,慢速搅拌速度为50 r/min的条件下,污泥由较难过滤转变为易过滤,污泥经过沉淀后上清液浊度减小。[结论]PFS对浓缩污泥具有较好的调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污泥对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气效率的影响。[方法]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接种量相同的条件下,研究了4种不同来源污泥对玉米秸秆厌氧发酵日产气量和累积产气量的影响。[结果]4种不同来源污泥的累积产气量依次为颗粒状污泥>河底污泥>浓缩污泥>压滤泥饼。采用颗粒状污泥为接种物的日均产气量和累积产气量最高,分别为3.73 L/kg VS和56.29 L/kg VS。[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充分利用秸秆原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污泥对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气效率的影响。[方法]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接种量相同的条件下,研究了4种不同来源污泥对玉米秸秆厌氧发酵日产气量和累积产气量的影响。[结果]4种不同来源污泥的累积产气量依次为颗粒状污泥>河底污泥>浓缩污泥>压滤泥饼。采用颗粒状污泥为接种物的日均产气量和累积产气量最高,分别为3.73和56.29L/kgVS。[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充分利用秸秆原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杨瑞洪  刘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15-17016
[目的]确定污泥最佳絮凝剂种类及其最佳的投加量和脱水工艺参数。[方法]针对石化企业污泥脱水工艺中存在的问题,以污泥沉降性能、污泥比阻和滤饼含水率为指标筛选出最佳絮凝剂,并通过正交试验对污泥脱水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各因素对滤饼含水率的影响顺序为:搅拌水平〉投加量〉抽滤压力〉絮凝剂。最佳操作条件为絮凝剂K6728投加量2.0ml;搅拌水平150r/min 10s,50r/min 10min:过滤压力0.05MPa。各因素对污泥比阻的影响顺序为:搅拌水平〉抽滤压力〉投加量〉絮凝剂。最佳操作条件为絮凝剂K6728投加量2.5ml;搅拌水平150r/min 10s,50r/min 10min;过滤压力0.03MPa。综合分析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为:K6728絮凝剂投加量2.0ml;搅拌水平150r/min 10s,50r/min 10min;过滤压力0.03MPa。此时,污泥脱水效果最佳。[结论]优化了石化污泥脱水工艺。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污泥热解工艺条件及增强污泥热解残渣对小分子的吸附性能。[方法]设置不同的温度、保温时间及含水率条件,对污泥进行热解,测定不同条件下得到的热解残渣的失重率、热值、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等指标。[结果]污泥中有机质发生热解反应的主要温度为350~550℃;温度越高,热解剩余残渣率和残渣热值越低,污泥热解越充分;在450℃时,污泥热解残渣的吸附性能最好。当保温时间延长到60 min以后,对热解结果的影响不大,从节能的角度考虑,保温时间应设定为60 min。当含水率增加到50%以后,对热解结果的影响不大,从节能的角度考虑,应将污泥含水率控制在50%之内。[结论]该研究为污泥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月香  廖瑛  丁建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991-10993
[目的]了解固化污泥基质体中固化反应程度。[方法]采用新型固化剂固化污泥,通过含水率的变化,研究不同水泥掺量比、石粉掺量比对不同龄期的固化污泥基质体固化反应程度的影响。[结果]固化污泥基质体中的含水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固化剂的掺入量越大,含水率越低;固化反应主要发生在前7 d;固化后污泥基质体的相对含水率随时间而变大;固化剂掺入量的增加对固化反应有推动作用,但也与固化剂的类型有关。[结论]可以用含水率的变化来反映和了解固化反应进行程度,基于相对含水率估算固化反应程度的预测公式适用于固化污泥等固化污染土。  相似文献   

11.
祁小丹  周丽丽  周迟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90-4791,4815
[目的]利用微波改性方法对起泡性能进行研究,以改善污泥提取蛋白的功能特性。[方法]以啤酒厂经过脱水压滤后的泥饼为剩余污泥样品,采用微波技术对污泥提取蛋白进行物理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和蛋白质量分数对污泥蛋白起泡性的影响,得出最佳影响范围,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得出微波提高污泥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正交试验方差分析表明,各因素对污泥蛋白起泡性的影响依次为蛋白质量分数>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微波提高污泥蛋白的最佳条件为:微波时间3 min、微波功率540 W、蛋白质量分数5%。在此条件下,污泥提取蛋白的起泡性能和起泡稳定性分别提高53.8%和76%。[结论]改性后的污泥蛋白液在起泡性和起泡稳定性方面均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获得滇池蓝藻泥氮磷含量比变化规律.[方法]对2011年滇池不同方式、不同时间打捞的藻泥含氮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方式打捞的蓝藻泥氮磷含量高度相关,氮磷含量比相对稳定.移动式的藻泥氮磷含量比平均为10.5(8.6 ~12.3),固定式的为8.7(6.9~10.0);移动式的蓝藻泥氮磷含量比始终高于固定式的,最高为1.49倍,最低1.07倍,平均1.22倍.[结论]移动式、固定式两种不同方式下打捞的蓝藻泥的氮磷含量比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3.
糜奕  徐文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343-19346
[目的]探讨甲酸钠在促进蔗糖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方面的可行性。[方法]接种污泥取自上海市某污水厂浓缩池,密封一个星期后使用,实验废水采用自配蔗糖废水,实验分为两个阶段:污泥驯化阶段和负荷提高阶段。采用PCR-DGGE技术对各系统中的污泥样品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添加甲酸钠可以促进蔗糖废水厌氧生物系统的启动,提高COD去除率以及系统所能承受的容积负荷,且甲酸钠浓度越高,其促进作用越明显;添加甲酸钠可改善污泥沉降性,增加污泥中的微生物浓度,提高污泥活性,从而提高COD去除率;添加甲酸钠会改变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群,提高生物多样性,由此也能提高COD去除率。[结论]甲酸钠在促进蔗糖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万小娇  柴晓利  牛静  赵由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325-19327
[目的]研究化学混凝沉淀-吹脱-Fenton氧化法对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的处理效果。[方法]以上海某填埋场生活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为研究对象,研究混凝沉淀-吹脱-Fenton氧化协同处理工艺对有机物和NH3-N的去除,考察混凝剂种类、投加量、吹脱温度、空气流量、吹脱pH和H2O2浓度、Fe2+浓度、氧化pH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结果]混凝沉淀中,添加6 g/L MgO和2 g/L Ca(OH)2混凝沉淀效果最佳。最佳吹脱试验条件确定为pH 11.0~11.5,温度≥30℃,吹脱时间为4.5~5.0 h,空气流量为6 L/(min.L),吹脱效率大于80%。Fenton氧化的最优化条件为H2O2 750 mmol/L,Fe2+28 mmol/L,反应时间45 min,pH 3。整个工艺对COD去除率达93.4%,对NH3-N去除率达95.7%。[结论]化学混凝沉淀-吹脱-Fenton氧化法对垃圾渗滤液膜滤浓缩液的处理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速冻工艺和真空负压对油炸薯条品质的影响。[方法]以5个不同品种的马铃薯为试验材料,制定薯条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技术参数,讨论影响真空油炸薯条产品品质的主要因素。[结果]结果表明,护色液1.50‰~2.00‰NaCl+0.20‰~0.30‰NaH-SO3+0.20‰~0.25‰柠檬酸、处理时间20~30 min,速冻中心温度-20℃、速冻时间40 min,解冻温度45℃、解冻时间25 min;油炸真空负压参数-0.075~-0.080 MPa、脱油时间3 min(离心机转速500 r/min)时,可生产出符合有关食品卫生标准的真空油炸薯条。[结论]该研究对马铃薯的加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曹雨平  朱维廷  邓阳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866-10867,10874
[目的]优化污泥脱水工艺。[方法]以某石化企业水厂污泥为材料,以污泥沉降性能、比阻和滤饼含水率为指标从6种不同型号的絮凝剂(Z10、Z20、Z40、Z50、Z80、Z90)中筛选调理效果最好的絮凝剂,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污泥脱水的最佳工艺。[结果]最佳絮凝剂为Z50;污泥脱水的最佳工艺参数为Z50投加量2ml/100ml,搅拌水平150r/min10s、50r/min10min,过滤压力0.04MPa;污泥浓度与药剂最佳投加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该关系有望改变现有的人工加药方式,实现加药自动化控制,提高絮凝剂的使用效率。[结论]该研究筛选出了污泥脱水的最佳絮凝剂和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7.
SBR工艺处理高浓度粪便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厉建苗  刘志强  李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481-20483
[目的]探讨采用好氧SBR工艺处理高浓度粪便污水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SBR反应器,接种污泥进行活性污泥的驯化,通过调整出水回流、添加氨氮吹脱技术,处理化粪池中高浓度粪便污水。[结果]SBR反应器运行稳定,对COD、总氮、氨氮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在原水氨吹脱50%,且出水100%回流的条件下,出水COD浓度有80%可达150 mg/L以下,总氮的去除率可达到60%~70%,氨氮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0%以上,出水浓度可稳定达到25 mg/L以下,出水SS含量低于200 mg/L。[结论]整个SBR运行过程中,活性污泥的性状保持良好,活性污泥指数保持在100左右,沉降性能良好,出水中的悬浮物含量都低于200 mg/L,达到预期目标。MLSS/MLVSS值保持在0.65~0.70,污泥的活性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8.
孙玉琦  罗阳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69-17371
[目的]探讨超声波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方法]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对超声波处理时间和声能密度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超声波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机理。[结果]随着超声波处理时间的增加,污泥颗粒粒径逐渐变小,污泥CST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当超声时间为8s时达最小值(75.7s),污泥滤液COD值呈明显上升趋势;随着声能密度的增大,污泥颗粒粒径逐渐变小。但超声时间过长和声能密度过大均可导致污泥脱水性能变差。超声波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可能是由于超声波通过调整污泥结构,促使污泥结构重组,改变污泥中水的存在形态,使污泥中难去除的结合水释出,从而转化成易脱的自由水所致。[结论]该研究可为超声波的工业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污水处理厂的浓缩污泥中筛选出1株高效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MN2,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并将其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作为污泥絮凝脱水剂对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进行调理。试验结果表明,MN2产生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是: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为7,发酵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36 h,摇床转速为140 r/min。对剩余污泥进行调理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微生物絮凝剂的最佳投加体积比为3%,浓度为1%的CaCl2溶液的最佳投加体积比为4%,最适pH值为7.0,调理后污泥饼的含水率由原先的97%降到88.4%。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牟氏角毛藻经浓缩运输和冷藏保存后再作藻种和饵料的可行性效果。[方法]通过离心和低温冷藏2种方法处理牟氏角毛藻,然后再继续进行再培养,以此来延长牟氏角毛藻的储存时间并减小运输量。[结果]试验表明,经不同离心速度和不同离心时间处理后的角毛藻进行再培养,生长速率不同。在3000r/min的转速下离心7min的角毛藻再培养效果最好,最大生长率可达0.83,并且在此离心条件下的藻泥静置5d之内再添加培养基进行培养仍生长良好。但是经4℃冷藏后的角毛藻常温下再培养效果不好。[结论]低温冷藏会影响藻细胞的正常生长,而且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细胞再培养愈来愈困难。因此,建议科研及生产中不采用此种方法作为保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