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桉树对青枯病抗性与过氧化物酶及同工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7个具有不同青枯病抗性的桉树品系的叶部和根部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对同工酶进行了电泳分析。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桉树各品系叶部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根部。对青枯病具有不同抗性的7个桉树品系,其叶部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存在着显著差异。对青枯病抗性较弱的F11和E13品系体内的过氧化物酶显著比其它抗性品系体内的酶活性低。同工酶电泳分析表明,桉树对青枯病不同抗病性品系之间的同工酶谱带,在条带数和各条  相似文献   

2.
毛白杨抗虫、感虫无性系树皮内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4年生抗虫、感虫毛白杨无性系树皮内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酶活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抗、感虫无性系间树皮内多酚氧化酶的酶活力差异显著,抗虫无性系大于感虫无性系;而感虫无性系内的过氧化物酶的酶活力大于抗虫无性系,但二者差异不显著,多酚氧化酶的酶活性与抗虫性有一定的关系,是造成抗性差异的原因之一,可以将多酚氧化酶活性作为毛白杨抗性育种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在健叶(果皮)上,多酚氧化酶活性、比活性均不反映品种间抗病性的规律性变化,但病叶(果皮)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比活性都是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高;分析了离病斑不同距离组织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及比活性,发现抗病品种在病斑近处酶活、比活大幅度提高,但波及范围较窄,感病品种在病斑近处酶活、比活提高幅度较小,但影响范围较广;病叶多酚氧化酶同工酶抗病品种为2—3条谱带,感病品种仅为1条谱带。  相似文献   

4.
水杨酸诱导桉树抗青枯病的作用及相关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毒性测定中,1~20mmol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桉树青枯病菌的生长无抑制作用。通过淋根,1~5mmol的SA可以诱导桉树苗显著地增强对青枯病的抗性,但以5mmol最佳。过氧化物酶(POX)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在0.1~5mmol SA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升高相应增强;SA淋根3~9d后挑战接种青枯病菌均能诱导桉树显著地提高对青枯病的抗性,但以间隔5~7d效果最好,且POX和PPO的酶活性与抗病性的变化趋势相符,均在第7天升至最高值,分别比对照高2倍和1倍。POX酶灵敏快速,更能准确地反映植株抗病性的变化;叶片注射SA不能诱导桉树抗青枯病。  相似文献   

5.
杉木抗炭疽病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方法研究杉木抗炭疽病的机制,结果表明,正常生长的各杉木无性系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酶谱的差异,与其抗病性无相关性;经接种后,抗病无性系的PPO谱带在6—18天内有所增加,酶活性也增强,酶谱第一区域保持稳定,POD酶带无明显减弱或减少。而感病无性系则相反。实验证明,20号无性系确属抗炭疽病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青枯菌无毒菌株AXY22和苯并噻二唑(BTH)诱导、接种和诱导再接种试验,研究处理后的桉树抗青枯病相关酶即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物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诱接处理后桉树叶中这4种酶活性提高最大,在高峰时分别高于对照75%,85%,17%,21.6%,而MDA的含量一直在降低,5d后达到最小值,比对照低33%;诱导和接种处理后酶活性也显著提高,均高于对照;表明POD,PPO,SOD,PAL酶活性与桉树对青枯病的抗性呈正相关,而MDA呈负相关。诱导再接种处理后能够显著提高桉树对桉树青枯病的诱抗作用,这为将诱导抗性应用于桉树青枯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桉树无性系抗青枯病性能的测选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莫非  莫晓勇 《热带林业》2003,31(3):11-12
用WFT接种技术对47个桉树无性系进行了对青枯病的抗性测定 ,通过青枯病株率计算和逐步聚类分析 ,认为31个无性系是抗病品系 ,10个无性系是感病品系 ,6个无性系是高感品系。在31个无性系抗病品系中 ,经生产实践证明 ,其中MLA、ZU6、W5、LH1、LH2、LH3、SH1、M1等8个无性系显示出很强的抗病性 ,至今未发生青枯病株。大面积推广应用优良抗病无性系造林 ,防治桉树青枯病的大面积发生 ,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8.
采用菌液浸泡法、顶尖接种法对不同的桉树无性系盆栽苗和生根组培苗进行抗青枯病性能测定,并结合林间调查筛选桉树抗青枯病树种和无性系,并从根系分泌物和组织研磨液的角度研究其对桉树青枯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探索不同抗性桉树无性系抗病性强弱与其根系分泌物和组织研磨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的18个桉树无性系中,bd1、bd2、赤桉和南宁巨尾桉为抗病无性系;U6、南宁尾叶桉、雷9、钦32-29为中抗无性系;DH32-27、钦9、南宁广9、钦8、邓恩桉、钦32-22、雷2、巨桉、尾叶桉和钦广9为感病无性系。不同抗性桉树无性系根系分泌物和组织研磨液对青枯菌没有直接拮抗作用,但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青枯病菌在抗病性强的无性系的根系分泌物及组织液中的增殖显著低于感病无性系,验证通过茎段浸泡接种筛选出的桉树无性系的准确性,同时表明根系分泌物和组织研磨液可以反映桉树不同无性系的抗病性强弱。  相似文献   

9.
莫非  莫晓勇 《热带林业》2003,31(3):11-12,10
用WFT接种技术对47个桉树无性系进行了对青枯病的抗性测定,通过青枯病株率计算和逐步聚类分析,认为31个无性系是抗病品系,10个无性系是感病品系,6个无性系是高感品系。在31个无性系抗病品系中,经生产实践证明,其中MLA、ZU6、W5、LHl、LH2、LH3、SHl、M1等8个无性系显示出很强的抗病性,至今未发生青枯病株。大面积推广应用优良抗病无性系造林,防治桉树青枯病的大面积发生,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0.
尾叶桉MLA无性系 (简称MLA)是扦插难生根无性系 ,尾叶桉U6 无性系 (简称U6 )和刚果 12号桉W5无性系 (简称W5)是相对易生根无性系。分别用吲哚乙酸 (IAA)、吲哚丁酸 (IBA)、萘乙酸 (NAA)处理MLA、U6 和W5插条后 ,各无性系插条体内的过氧化物酶 (POD)、多酚氧化酶 (PPO)、吲哚乙酸氧化酶 (IAAO)活性呈现规律性的升高。在生根过程的不同时期 ,各酶的活性差异极显著 ,表明桉树插条的不定根发生和发展与POD、PPO、IAAO活性有密切联系。而IAA、IBA、NAA对不同无性系和不同的氧化酶活性的促进效果也有显著差异。讨论了生长素促进桉树插条氧化酶活性和不定根发生与发展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