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树干注射化学药剂防治松纵坑切梢小蠹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甲胺磷乳油两种内吸性杀虫剂树干注射防治松纵坑切梢小蠹的表明:树干注射化学药剂对防治蛀梢期小蠹成虫有较好的效果。两种药剂平均杀虫效率均70%以上,50%甲胺磷的效果略高于40%氧化乐果。药剂对云南松树梢和针叶均无不良影响。以8月采取每孔注射1.5mL的40%氧化乐果乳油或50%甲胺磷乳油的防治效果最佳,杀虫率达到87%以上。  相似文献   

2.
月季叶蜂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月季叶蜂在余姚市每年发生3-4代,以老熟幼虫于土中结茧越冬、幼虫期喷洒80%敌敌畏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50%甲胺磷乳油及2.5%溴氰菊酯,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舞毒蛾是世界性害虫。用2.5%溴氰菊酯乳剂、40%久效磷乳油和40%氧化乐果乳油,对舞毒蛾幼虫进行喷杀试验,平均死亡率分别为99.4%、98.25%及88.25%。用2.5%溴氰菊酯乳油制成毒绳,对舞毒蛾2~3龄虫和4~5龄幼虫进行扎毒绳试验,平均死亡率分别为96.7%及76.6%。扎毒绳田间防治示范,平均杀虫效果达91.3%。  相似文献   

4.
选用5种化学药剂3%苯氧威、氧乐菊酯、40%氧化乐果、2.5%溴氰菊酯、50%甲胺磷进行树干插瓶防治蛀干天牛——光肩性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Motschulsky)]和黄斑性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试验。结果表明:施药15d后,平均杀虫率均在60%以上,毒杀效果最好的是50%甲胺磷乳油,幼虫死亡率达92.58%,其次为40%氧化乐果、氧乐菊酯、2.5%溴氰菊酯、3%苯氧威。  相似文献   

5.
1993年3月在玉环县楚北塘等地木麻黄防护林内采用不同浓度的6种农药对木麻黄星天牛大龄幼虫进行虫孔注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应选用内吸性农药40%氧化乐果乳油、40%“851”乳油、40%久效磷乳油进行防治效果好,用药量每虫孔5ml,防治效果达91%~100%。  相似文献   

6.
1990~1994年在对杨潜叶叶蜂室内饲养、室外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了防治试验,认为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甲胺磷乳油,50%久效磷乳油原液或2倍液在干防治效果最好,其幼虫死亡率分别高达95.6%,96%,98.3%。  相似文献   

7.
采用树干注射要注射40%氧化乐果,80%敌敌畏乳油,40%水胺硫磷乳油,50%甲胺磷乳油,50%对硫磷乳油的50倍液防治美国白蛾,其中,注射50%甲胺磷防治幼虫,3d的死亡率达100%,并且注射速度最快,其他药剂的防治效果也都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防治效果,1999年4月在浙江省武义县后陈等地黑杨林内,采用不同浓度的7种农药对黑杨桑天牛幼虫进行虫孔注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选用内吸性农药40%氧化乐果乳油和50%甲胺磷乳油,每虫也用量4ml,防治效果90-100%。  相似文献   

9.
根据桑天牛的发生规律,采用捕捉成虫、灭卵、药剂注射及生物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可控制其危害。药剂注射以80%敌敌畏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稀释500倍,40%氧化乐果乳油稀释300~500倍,用注射器注入桑天牛排粪孔(或侵入孔)或蘸在棉花球上塞入虫孔内,防治效果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打孔注药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技术改进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打孔注药法防治光肩星天牛技术改进试验结果表明,在初夏,寄主皮下及边材中光肩星天牛当代幼虫在其世代和种群中均占有最大比例,采用电钻在树干基部打下斜侧孔至边材与心材分界处,按每cm 胸径1.5m l施入氧化乐果原液,可使该部位的当代幼虫校正死亡率接近或达100% ;如在当代幼虫侵入心材之前施药,则可杀死全部当代幼虫,并可使种群校正死亡率达50% 以上,若经连续两年防治,则可杀灭防治区的天牛种群。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黄褐天幕毛虫的为害,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自然控制力,于1996年利用氟幼灵胶悬剂和灭幼脲Ⅲ号胶悬剂对幼虫和卵进行了杀虫效果试验。取食50~100μg/g灭幼脲Ⅲ号和20~100μg/g氟幼灵处理过的食物,2龄幼虫的平均校正死亡率达91%~100%,相当于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的杀虫效果。这两种药剂也有一定的杀卵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2.5%功夫乳油防治马尾松毛虫的室内、林间试验显示其杀虫效果良好,使用2.5mg/kg的浓度施药48h后,马尾松毛虫校正死亡率达93.1%以上。  相似文献   

13.
黑星天牛是板栗的一种主要害虫。采用 6种农药对板栗黑星天牛幼虫进行虫孔注射防治试验。结果显示 ,40 %氧化乐果乳油 30 0~ 5 0 0倍液虫孔注药防治效果好 ,用药量每虫孔 6ml,防治效果达 97.6 %~ 10 0 %。  相似文献   

14.
青杨楔天牛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对不同杨树品种间的抗性、不同林分的被害情况以及青杨楔天牛Saperda populnea的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杨树品种间的被害率存在明显差异,小黑杨、银中杨和小叶杨被害率较低,在青杨楔天牛幼虫期采用40%氧化乐果乳油、36%虫杀星乳油涂干或36%虫杀星点涂虫瘿,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7.15%,47.32%和87.53%。利用吡虫啉、乙酰甲胺磷原粉和大力士10倍液涂抹2 a生杨树主干,其幼虫死亡率分别为84.59%,78.52%和77.82%。  相似文献   

15.
虫孔注药法防治红脂大小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红脂大小蠹主要在距地面50cm以下的主干上侵入的特点,采用20%高渗甲胺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80%敌敌畏乳油5倍稀释液在主干上用注射器进行虫孔注药(每孔注药5ml),成虫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初孵幼虫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利用肿腿蜂和肿腿蜂带菌防治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otsch))幼虫。室内试验,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3龄幼虫寄生率100%;对4龄幼虫25%,对5龄幼虫无寄生效果;肿腿蜂带球孢白僵菌和肿腿蜂带拟青霉对4~5龄幼虫寄生死亡率分别为87.50%和90.63%用肿腿蜂进行林间放蜂防治试验,以2次/年,每次100头/株,可防3龄以内皮下幼虫,防治效果为86.02  相似文献   

17.
虫孔注射农药防治黑杨光肩星天牛大龄幼虫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浙江省武义县后陈等地黑杨林内采用不同浓度的7种农药对黑杨光肩星天牛大龄幼虫进行虫孔注射防治试验,结果显示,选用内吸性农药40% 氧乐果乳油和50% 甲胺磷乳油进行防治效果好,用药量每虫孔4 m L,防治效果90% ~100%  相似文献   

18.
玫瑰哈氏茎蜂1年1代,4月中旬为成虫发生期,4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幼虫为害期。幼虫沿嫩茎呈螺旋形蛀食,使顶梢萎蔫下垂,而后咬食顶梢嫩茎和茎干的髓部,造成茎干中空、顶梢干枯。用50%甲胺磷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倍液涂茎,死亡率达100%。  相似文献   

19.
星天牛在乐清县的法国梧桐上为害十分严重。在弄清星天牛生活习性的基础上,抓住1-2龄幼虫期,采取氰戊菊脂与氧化乐果混合液喷雾防治,其杀虫效果达80%以上,对于残留幼虫,9月前采用人工刺杀,这样就能控制住星天牛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树干注射化学药剂防治松纵坑切梢小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40%氧化乐果乳油、50%甲胺磷乳油两种内吸性杀虫剂树干注射防治松纵坑切梢小蠹的试验表明:树干注射化学药剂对防治蛀梢期小蠹成虫有较好的效果。两种药剂平均杀虫效率均在70%以上,50%甲胺磷的效果略高于40%氧化乐果。药剂对云南松树梢和针叶均无不良影响。以8月采取每孔注射1.5ml的40%氧化乐果乳油或50%甲胺磷乳油的防治效果最佳,杀虫率均达到87%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