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影响动物毛色的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色素是由黑色素细胞合成的,是色素系统形成可见色素的基础.这些能够直接合成、转运和分配黑色素到色素蓄积器官的基因称作色素沉着基因.哺乳动物毛色的颜色是由色素颗粒控制的,色素颗粒沉积的多少决定了动物的毛色,而控制色素沉着的是相应的酶蛋白,这些蛋白质由不同的色素沉着基因编码.这些基因在不同的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从多方面调节动物毛色使动物毛色表现出种属的差异,并代表其不同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2.
胱氨酸/谷氨酸转运蛋白(Solute carrier family7 member11,Slc7a11)基因是新发现决定黑色素沉积的关键基因之一,该基因可调控黑色素在动物体内的转换来决定色素沉积的比例,对动物毛色形成有重要影响。目前,已知Slc7a11基因的编码序列较为保守,主要对棕色毛发的形成具有调控作用。本文综述了Slc7a11基因的来源、功能和结构,以及其在哺乳动物毛色形成中的作用机制,为哺乳动物毛色生成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家养水貂毛色遗传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貂毛色表型主要由存在于染色体上的遗传基因决定,探究调控水貂毛色相关基因的突变特性,对丰富水貂毛色遗传学研究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其它哺乳动物一样,水貂毛色类型也主要与皮肤中的黑色素种类、数量、合成及分布比例相关,许多基因对黑色素的产生和分布起主要调控作用,这些基因主要包括MLPH、TYR和MC1R,另外,Agouti基因在水貂毛色形成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文中综述了水貂染色体、我国家养水貂主要毛色遗传基因型与毛色类型及目前毛色分子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提出了从细胞学、分子标记水平解析水貂毛色遗传规律的研究思路,为今后彩色水貂育种工作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猪的毛色遗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毛色是品种的重要特征之一 ,其种类很多 ,主要由于黑色素的种类和分布情况不同而造成。黑色素主要由酪氨酸酶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化学物质氧化后形成的。在哺乳动物的被毛中 ,黑色素有两种 ,一种为“真黑色素” ,以黑色和褐色两种形式存在 ;另一种是“褐黑色素” ,以黄色和红色两种形式存在。黑色素是由酪氨酸氧化和聚合而产生 ,推测可能是形成黑色素过程的提前终止而产生了黄色和红色。另外 ,色素颗粒的浓度和分布对着色的变化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家畜的毛色属于质量性状 ,通常表现为相对的简单遗传 ;除遗传因素外 ,还受到环境因素的修饰…  相似文献   

5.
青毛色是哺乳动物中广泛存在的毛色,它既是品种特征性状,有时也与其他重要性状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哺乳动物青毛色的定义,阐述了马、小鼠、牛、羊、驴、狗、兔等常见哺乳动物青毛色基因的研究进展,并指明了该领域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期为哺乳动物青毛色遗传机制的深入研究和该毛色相关的选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黑色素,包括真黑素和褐黑素,是哺乳动物毛色形成的主要物质基础.黑色素细胞产生的真黑素和褐黑素的转化使得动物表现出不同的毛色类型.ASIP和MC1R是哺乳动物体内调控毛色的两个重要候选基因,ASIP的表达会引起褐黑素的产生,MC1R的表达会引起真黑素的产生,通过调节真黑素和褐黑素的比例来影响毛色.文章就ASIP和MC1R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作用机制、多态性及其在不同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与毛色形成的关系作一简要概述,旨在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两个基因在毛色形成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哺乳动物毛色色素Agouti基因位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哺乳动物毛色的形成是由毛囊黑色素细胞产生的真黑素和棕黑素之间的转换而引起的 ,控制哺乳动物毛色的基因位点很多 ,且以错综复杂的方式互相作用。鼠灰色 (Agouti)基因是其中之一 ,结构复杂 ,其位点不是一个单一的基因位点 ,而是一个含有许多等位基因的位点。Agouti基因的表达会引起棕黑素的产生 ,而Agouti不表达时则会引起真黑素的表达 ,从而调节色素合成的真黑素和棕黑素之间的转换。Agouti在鼠皮肤内表达 ,通过对抗黑色素细胞内的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受体 (MC1 R)信号来调节毛色色素。Agouti基因位点会发生许多突变 ,一些突变不仅影响毛色 ,而且干扰许多不同的生物学过程。本文就 Agouti基因位点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动物毛色由色素颗粒控制,色素颗粒沉积的多少决定了动物的毛色,而相应的酶蛋白控制色素沉着,这些蛋白质由不同的色素沉着基因编码形成的黑色素是色素系统形成可见色素的基础,由黑色素细胞所合成的。本文就MITF基因对动物毛色中黑色素细胞的作用进行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9.
1毛色遗传猪的毛色主要有白色、黑色、棕红色、花斑四种,皮肤和毛的颜色是黑色素引起的,黑色素有两种类型:褐黑色素及真黑色素,黄色或红色是由于黑色素形成过程提前终止而引起。1.1控制毛色的基因位点A位点——控制真黑色素或褐黑色素在不同部位的分布。B位点——决定产生的色素是黑色还是褐色。C位点——控制色素合成的强度。D位点——控制色素表现的深浅程度,是一种修饰基因,又叫淡化基因。E位点——决定真黑色素对褐黑色素的扩展程度。S位点——决定色素沉着时,颜色是连续的还是花斑的。其中研究得比较清楚的有:显性白色基因…  相似文献   

10.
动物毛色是研究其表型遗传和进化机制的最好模型之一。现代动物被毛表型相比于它们的野生祖先,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文章通过现有动物被毛表型变异研究结果,综合分析动物被毛表型形成过程中基因调控色素细胞的发育、色素合成及其合成后的转运和运输,以此阐明动物毛色形成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1.
动物毛色是一种容易被识别的表型,也可作为筛查某些疾病的有效手段。毛色主要由黑色素细胞产生的真黑色素和棕黑色素的分布、比例和产生速率所决定。许多基因对黑色素的产生和分布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各基因间的不同基因型形成多种基本毛色、淡化毛色和花斑。此外,miRNA靶向结合毛色主效基因mRNA,诱导抑制/增强其转录翻译过程,从而调控毛色基因的表达,影响黑色素合成。文章简述了家畜调控毛色的主效基因黑色素皮质素受体1(MC1R)、野灰位点信号蛋白(ASIP)、原癌基因(KIT)、酪氨酸酶关联蛋白(TYRP)、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和内皮素受体B(EDNRB)的DNA序列多态性(不同基因型)与毛色性状、疾病之间的关系;介绍了毛色形成相关miRNA挖掘鉴定、miRNA调控毛色相关基因研究进展与毛色基因研究应用价值,旨在为今后研究家畜毛色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了猪的毛色类型、猪的毛色遗传模式,着重综述了猪毛色基因分子基础的研究进展,指出存在问题并就未来发展方向做了思考。  相似文献   

13.
14.
Congenital hereditary sensorineural deafness is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deafness in dog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determine a reliable measure of the prevalence of deafness in Jack Russell terriers, an affected breed, and associations between deafness and phenotypic characteristics.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response recordings and phenotypic parameters (coat color, coat texture, sex, eye color, sire and dam hearing status) were recorded for 1009 Jack Russell terriers. The prevalence of unilateral and bilateral deafness was 3.57% and 0.50%, respectively, lower by a factor of three to four than in earlier reports based on smaller and closely related kindreds.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deafness was identified with white coat color and parental hearing status, but not with sex or coat type. Lack of significant sex or coat type associations and the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white coat color are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reports. In 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deafness in Jack Russell terriers is lower than initially reported. Deafness was associated with white coat color and parental hearing status. The association with parental hearing status supports this form of deafness being a heritable trait in the breed and the association with white coat color supports an inheritance linked to pigmentation genes.  相似文献   

15.
被毛颜色作为一个直观且易被识别的重要经济性状,在水貂优良品种培育过程中备受关注。不同毛色皮张的品质和价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探明水貂毛色遗传机理已成为育种者不可避免的问题。作者从遗传学角度对水貂的毛色进行分类,对决定其毛色性状的黑素亲和素(MLPH)、溶酶体转运调节基因(LYST)、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YRP1)、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酪氨酸酶(TYR)、刺鼠信号蛋白(ASIP)、内皮素受体(EDNRB)基因与配对盒基因3(Pax3)转录因子的DNA序列变异与毛色表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并概述了中国在培育水貂优良品种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以期为今后系统性研究水貂毛色形成机理、制定育种目标与方案及新色型品种的选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识别野生动物群体内潜在影响动物表型变异的相关基因是进化遗传学研究的主要目的,而动物毛色是研究动物被毛表型形成遗传机制的最佳模型之一。应用Illumina公司提供的猪60 k SNP基因芯片对选取的62只不同被毛表型的野猪个体进行基因分型,利用SNP分析结果,通过对照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识别影响野猪被毛表型差异的相关变异。结果表明,识别了6个与野猪被毛表型相关的基因组变异区域,分别位于SSC1(ALGA0001794,ASGA0006416)、SSC2(ASGA0011559)、SSC6(H3GA0018683)、SSC7(ASGA0035535)和SSC14(ASGA0060641);最显著相关的SNP(ALGA0001794)位于猪1号染色体上(SSC1)的27 899 596-27 899 696 bp区间(P=2.96×10-(-5))。该研究初步鉴定了6个与野猪毛色性状相关的易感位点,为进一步研究野猪不同毛色性状的形成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影响动物被毛颜色变化的功能基因ASIP在野猪群体里的变异及其与被毛表型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直接测序法搜寻ASIP基因编码区、5′ UTR、3′ UTR和部分内含子区域突变位点。结果表明:在ASIP基因的3′ UTR区域识别了一个T→C突变位点(ASIP.c 695 T→C),而在其它区域没用发现。通过群体内多态性检测,7个毛色类型的野猪在此突变位点都是CC或CT基因型,而长白猪群全部是TT基因型。从这个结果得出具有不同毛色的野猪群体可能是由突变位点C等位基因引起,不能排除还有其它毛色功能基因参与野猪被毛的形成。研究为进一步了解野猪ASIP毛色功能基因在其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分析波尔山羊和麻城黑山羊杂交后代的毛色表现型。结果表明,波尔山羊对后代毛色的影响力很强,其棕头白身的毛色特征在74.22%的后代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回交后的纯黑色和黑头白身个体比例有所提高,横交后代中黑头白身个体的比例高于其他组合。各毛色比例在公母羊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表明毛色遗传可能不受性别影响。窝内个体毛色对比发现,同窝个体并不一定具有相同毛色。本研究对丰富山羊毛色遗传理论、指导麻城黑山羊新品种的培育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究特定杂交模式下产生全黑被毛绵羊TYR、MC1R及Agouti基因互作调控毛色的机制。随机选取黑色和白色被毛绵羊各4只,采集皮肤组织,利用qRT-PCR技术测定MC1R、Agouti及TYR基因mRNA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中的表达量。结果显示:MC1R、Agouti及TYR基因在不同毛色绵羊皮肤中均有表达,其中TYR基因mRNA在黑色绵羊皮肤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白色绵羊皮肤(P<0.01),MC1R基因mRNA在黑色绵羊皮肤中的表达量高于白色绵羊皮肤,但差异不显著,Agouti基因mRNA在黑色绵羊皮肤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白色绵羊皮肤(P<0.05)。综上,该杂交模式下产生的黑色绵羊可能是由于Agouti基因表达量低而使α-MSH诱导信号通路处于激活状态,上调了TYR基因表达量,导致真黑素含量上升,出现黑色毛色性状。  相似文献   

20.
NJS系小鼠的多项遗传纯度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作者培育的NJS小鼠进行了生化标志基因测试、免疫标志基因测试、毛色基因测试、皮肤移植试验、下颌骨形态分析等多项遗传监测。结果表明,控制NJS小鼠的生化、免疫、形态等遗传学性状的基因位点均已纯合,该小鼠符合近交系动物的遗传纯度要求。NJS小鼠是一株新培育的近交系,具有独特的遗传概貌和特性。所检的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的25个生化标志基因未见与其他近交系小鼠完全相同。H-2位点基因为H-2Kd、H-2Dk。毛色基因型为AABBccDD。下颌骨形态判别函数DF1、DF2、DF3、DF4值分别为4.51、-6.31、0.16、-0.85。与近交系BALB/c、C57BL/6、615、SMMC/c的遗传距离分别为83.19、62.87、41.34、22.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