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门源县麻莲乡和东川镇的137头经产母牛进行产后护理,随机抽取同季分娩未护理的母牛137头追踪调查,进行了母牛产后护理效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母牛产后40d、60d内的发情头数、受配数、受孕数及受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母牛进行产后护理可显著提前母牛产后发情回归时间,缩短繁殖间隔,改善母牛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2.
<正>母牛产后乏情期的长短直接影响到母牛的繁殖率和养牛经济效益。影响产后母牛乏情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哺乳、营养、季节和年龄。此外,母牛的品种、应激、疾病、双胎、难产、胎衣不下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母牛产后乏情期的长短。经笔者近10年生产实践,总结出影响母牛产后乏情的因素与治疗措施。1影响产后乏情的因素1.1哺乳的影响犊牛哺乳是引起母牛产后乏情的一个重要因素,产后随着母牛LH贮存量的恢复,LH的脉冲性  相似文献   

3.
试验针对1~2胎的临产母牛,对其子宫进行药物保健,促进母牛产后子宫快速恢复,激活卵巢功能,恢复母牛体况,保证母牛在产后50 d以内顺利配种受胎,提高母牛产后输精受胎率。  相似文献   

4.
分娩对母牛是一个巨大的应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何作好母牛的产后管理与疾病防控,促进母牛产后子宫恢复,实现一年一胎,对提高牛场繁殖水平意义重大。文章就母牛产后管理关键技术及避免母牛产后出现繁殖障碍的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母牛产后瘫痪是母牛分娩后容易出现的一种营养代谢病。该病主要是由于母牛产后缺乏钙、磷等矿物质造成的。母牛产后瘫痪主要发生于高产母牛,且该病全年四季皆可发生,给我国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母牛产后瘫痪一般发生在母牛分娩后3 d以内。一旦出现该病,母牛会表现出精神不佳、食欲下降、四肢瘫痪、体温下降、呼吸减慢等症状。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会导致母牛被淘汰,对我国养牛业造成巨大的危害。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母牛产后瘫痪的病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母牛分娩后瘫痪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是母牛产后突然发生的急性神经型疾病。多发生在产后3天之内,以第3胎~6胎的高产母牛为多。主要是由于母牛产后大量泌乳,使大量的钙质进入初乳,致使母牛丧  相似文献   

7.
<正>在母牛产后常见病症中,产后胎衣不下的发病率较高。研究显示,引发该病的因素较多,但主要影响因素为母牛产后体虚、天气状况及产后母牛免疫力下降。部分养殖户对患病母牛不予及时的救治,采取观望的态度,未在母牛发病初期给予及时的治疗,胎衣不下3~7 d后母牛出现发烧、食欲降低、精神不振的症状。部分患病严重的母牛伴有乳房炎症,出现无乳等症状,导致母牛死亡。同时,其  相似文献   

8.
养牛业发展过程中,母牛是重要的繁殖载体,母牛健康直接影响着养牛业稳定发展。近年来,母牛养殖时产后瘫痪发病率显著升高,母牛产后瘫痪病因复杂,如:营养不良、冷热应激、运动不足等,病牛四肢瘫痪、卧地不起、陷入昏迷,严重影响母牛产后恢复及哺乳,因此积极做好防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本文着重对母牛产后瘫痪的病因及防治措施展开了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9.
武威市凉州区是甘肃的养牛大区,成年奶肉母牛存栏约10万头,后备母牛约5万头。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种子母牛的不断增加,发现一部分母牛由于产后子宫恶露滞留,排放不净,残留在子宫内,造成产后子宫炎症,影响母牛成活率和产后发情  相似文献   

10.
1产后监护 ①产后3小时内注意观察母牛产道有无损伤、出血,发现损伤出血及时处理。②产后6小时内注意观察母牛努责情况,若母牛努责强烈,要检查是否还有胎儿未产出,并注意是否有子宫脱出症兆。③产后12小时内注意观察胎衣排出情况。④产后24小时内注意观察母牛有无产后瘫痪症状.发现瘫痪症状要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养牛业的迅速发展,许多规模化牛场母牛产后乏情、屡配不孕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这直接影响了母牛繁殖率和养牛业的经济效益。1引起母牛产后乏情的主要因素1.1饲料营养水平营养水平是影响母牛产后乏情的主要因素之一。围产期能量供给不足或能量过高,都会导致母牛产后乏情及受胎率下降。日粮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缩短产犊间隔时间,及时给产后母牛配种,必须注意产后母牛的第一次发情。母牛经过妊娠、分娩到重新发情、配种,其生殖器官需有一个恢复的过程。加上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母牛的产后第一次发情的时间很不一致,一般在产后40-45天发情,其范围在20-70天左右。在粗放饲养条件下的黄牛,大多在产后60-100天发情,如果在产后  相似文献   

13.
健康母牛产后的繁殖周期有其规律性可循,但是很多因素可以导致母牛产后繁殖紊乱。本文介绍了导致母牛产后繁殖紊乱的几个重要因素:哺乳、营养、体况、季节、GnRH等。  相似文献   

14.
母牛产后胎衣不下是母牛产后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生过胎衣不下的牛代谢病、乳腺炎、子宫炎等发病率也相应较高。现将母牛产后胎衣不下的诊治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是母牛产后突然发生的急性神经型疾病。多发生在产后3天之内,以第3胎-6胎的高产母牛为多。主要是由于母牛产后大量泌乳,使大量的钙质进入初乳,致使母牛丧失钙量超过从胃肠吸收和骨髂中动用钙量的总和,因而造成母牛高度缺钙造成此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笔者简要叙述母牛产后慢性子宫内膜炎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结合临床经验,得出母牛产后慢性子宫内膜炎诊断依据,并且结合医治的病例,总结出使用中西医结合医治母牛产后慢性子宫内膜炎方法疗效。  相似文献   

17.
(1)做好产后母牛的管理。产后母牛立即饲喂益母草粉和红糖,增加钙质饲料,产后4天之内不挤净牛奶。  相似文献   

18.
早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就开始注意到牛产后发情和排卵的特殊性。产后首次排卵时间远远早于首次发情的时间(约20-30天),带犊母牛产后首次发情时间远远晚于人工挤奶母牛。这促使我们探索有效调节哺乳期母牛产后发情的方法,解除对发情的抑制因素。本文就母牛产后发情的决定因素以及促使产后奶牛提早发情的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正母牛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或乳热症,是母牛生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多发生在3~5胎的高产奶牛。通常母牛在产后12~72小时发病,以低血钙、全身肌肉无力、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四肢瘫痪、知觉减退或消失为主要特征,该病发病率高,如治疗不当会导致产后母牛死亡。  相似文献   

20.
母牛产后瘫痪也称产后癫痫、产后低血钙症和乳热症,是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病牛主要症状是低血钙、全身肌肉无力、四肢瘫痪以及知觉减弱或者完全丧失。该病通常在母牛产后3天内发生,有时甚至产后突然发生,主要是第3~6胎的高产母牛易发。母牛发生产后瘫痪,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有效治疗,如果没有及时诊治,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会使其卧地不起,局部肌肉发生坏死,加大诊治难度,造成更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