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花生疮痂病近几年在青岛市大面积发生,已成为青岛花生产区一种主要病害。通过轮作、地膜覆盖均能减轻该病危害,且轮作防治效果明显。田间以30%苯甲丙环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对300 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防治水稻纹枯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0 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有效成分90 g/hm2、112.5 g/hm2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5.48%、93.54%,比10%苯醚甲环唑EC 22.5 g/hm2处理分别提高8.15、16.21个百分点;比25%丙环唑EC 112.5 g/hm2处理分别提高15.66,23.72个百分点;比300 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67.5 g/hm2处理分别提高19.29、27.35个百分点。300 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有效成分为90.0~112.5 g/hm2。  相似文献   

3.
水稻普通矮缩病 (又称普矮病 ) ,是由黑尾叶蝉为主传播发生的水稻病毒病。零星发生时 ,曾被农民误认为是种子不纯造成的杂株。 2 0 0 1年在建宁县里心镇大南村一坑垄单晚田中严重发生 ,除重病田翻犁改种外 ,余下的 6 67hm2 单季稻一般减产 2 0 %~ 30 %。随着发生区域的扩大 ,危害也日益趋重 ,特别是 2 0 0 2年春 ,该病在部分单季稻秧田中暴发成灾 ,导致补播补种而延误农时 ,对水稻生产已构成很大威胁。为控制该病的流行和危害 ,笔者于 2 0 0 1~ 2 0 0 3年就该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 ,现简介如下 :1 病状水稻矮缩病的症状田间常见…  相似文献   

4.
水稻黑条矮缩病(Riceblackstreakeddwarfvirus,简称RBSDV),俗称“矮稻”,该病是由传毒媒介灰飞虱传播所致的病毒病害,主要为害禾本科的水稻、大麦、小麦、玉米、高梁、粟、稗草、看麦娘和狗尾草等20多种寄主。过去该病害主要分布在南方稻区,近几年在北方稻区的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一般地块减产5%~10%,重者减产10%~20%。2009年以来,连续3年在莒县稻区严重发生,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5.
对40%咪铜·氟环唑悬浮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纹枯病药剂进行田间示范,验证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0%咪铜·氟环唑悬浮剂处理在示范剂量范围内对水稻安全,对水稻稻瘟病防效好,与对照药剂25%咪鲜胺乳油以及空白对照相比增产效果显著,可以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差异显示技术,以丙环唑作为诱导剂,对水稻幼苗进行筛选,得到一个化学诱导表达增强的差异片段。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此片段可在水稻EST库中找到多个同源序列,其氨基酸序列与水稻、拟南芥等植物的GMPase基因高度同源,位于水稻第1染色体,是抗坏血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RT PCR实验表明此基因在丙环唑诱导后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7.
选择了5种药剂进行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盛期施药防治水稻纹枯病,井冈霉素、噻呋酰胺、丙环唑·苯醚甲环唑、肟菌.戊唑醇和申嗪霉素5种药剂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8.2%、86.4%、81.8%、84.5%和71.4%。  相似文献   

8.
采用HPLC测定50%吡虫啉·1%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采用种子包衣后浸种法处理水稻种子时药剂的损失量。室内采用滤纸法,考察种子包衣后浸种对水稻的安全性评价以及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拌种水稻浸泡48h后,吡虫啉的损失量为21.62%,苯醚甲环唑的损失量为23.75%。种子采用50%吡虫啉·1%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包衣后浸种水稻的发芽率与ck存在显著差异,而水稻的根长、侧根数和株高与ck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采用50%吡虫啉·1%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包衣后浸种水稻对水稻发芽有刺激作用,但对水稻幼苗素质没有影响。用50%吡虫啉·1%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包衣后浸种处理的水稻幼苗受稻飞虱危害明显低于ck。这表明:50%吡虫啉·1%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采用种子包衣后浸种处理水稻,能很好的控制水稻苗期稻飞虱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水稻恶苗病俗称公禾、米秧、标茅等。它是水稻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内南北初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主,特别是早初,发病更加严重。就南平市而言,近几年早稻恶苗病的发生率也有所提高,对水稻的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防治恶菌病,已迫在眉捷。一、发生规律1、症状恶苗病以种子带菌传病成为翌年发生的主要菌源,一般从秧苗期到抽穗期都可发生。其主要症状为:秧田期病苗长得纤弱细瘦,比健株高出1/3左右,淡黄绿色,叶片较窄,根系发育不良。受害严重的秧苗,多在移栽后不久枯死,在枯死病苗的近地面部分常产生白色或淡红色…  相似文献   

10.
王文东 《北方水稻》2009,39(6):49-50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以灰飞虱为传毒媒介的一种病毒病,对水稻生产造成的危害较严重。介绍了盘锦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症状、发生特点,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并从开展虫情监测、加强栽培管理提高秧苗素质、铲除田边杂草降低虫源基数、科学开展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苯醚甲环唑在水稻和稻田中的残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苯醚甲环唑在稻田系统的使用安全性,调查了我国3个不同水稻种植区域(湖南长沙、吉林长春和浙江杭州)苯醚甲环唑在稻田系统中的残留消解动态以及在糙米、稻壳、水稻茎秆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按高剂量(112.5 g/hm2)施药1次后,苯醚甲环唑在不同种植区域水稻植株、稻田水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1~8.9 d,5.3~6.2 d和3.8~4.1 d。各试验点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施药后28 d采样时糙米中苯醚甲环唑的最终残留量均<0.01 mg/kg,水稻茎秆中含量最高,土壤中均未检出苯醚甲环唑(<0.01 mg/kg)。结合生产实际,按该试验设计的施药剂量、施药次数和采收间隔期,糙米、水稻茎秆和稻壳中苯醚甲环唑的残留量是安全的,但若是稻渔共作种植方式,则应尽量避免该农药的使用,以免对鱼类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隋亚云 《北方水稻》2020,50(1):43-44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研究嘧菌酯和苯醚甲环唑配合药剂对水稻稻瘟病和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嘧菌酯+苯醚甲环唑配合药剂安全性好、防效高,可推广示范。  相似文献   

13.
褐斑病是世界木薯种植中的常见病害,也是危害中国木薯的重要病害。在前期工作基础上,2011—2018年,笔者们对中国木薯主栽区开展了褐斑病的普查及发生规律研究工作。结果表明,褐斑病在中国木薯主要种植区域均有发生,部分地区发病严重,主栽品种均不具备抗病性。2个地点3个木薯品种的3年系统病情调查结果表明,病害通常在木薯生长中期发生,随后逐渐加重,中后期流行为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多菌灵、丙环唑、保叶清等杀菌剂对褐斑病的危害有较好的减轻作用,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水稻条纹叶枯病在秧田期和本田期就可见到病株,在江苏稻区显症期主要在7月份,有2~3个发病高峰期,主峰在7月上中旬,灰飞虱转移高峰期早迟影响病害显症激增期的出现时间。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的关键是降低传毒量、增强秧苗抗逆性,必要措施是药剂保苗。在传毒介体大发生的年份,要重点加强秧苗三叶期的药剂护苗措施,浸种复合剂(浸种灵 吡虫磷 多效唑)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水稻苗期灰飞虱的发生量,并且能增强秧苗素质,提高抗逆性,降低病害发生率,秧苗外观性状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5.
水稻纹枯病发病日趋严重,而对水稻纹枯病的药剂防治及防治适期却不甚明确。本试验针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筛选了目前市场防治水稻纹枯病常用药剂及其最佳施用适期。提出了噻呋酰胺、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和井冈霉素为最佳化学防治药剂,在水稻分蘖盛期依据气候和苗情适时施药,做到经济有效的防治,确保水稻丰收。  相似文献   

16.
2006年黑龙江省绥化市水稻稻瘟病发生严重,尤其以种植绥粳4和空育131水稻品种、氮肥施用量大、旱田改水田、插秧早和低洼的田块发病较为严重。7月份连续低温多雨寡照,菌源基数大,尤其是主栽水稻品种丧失抗病性是这一年稻瘟病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防治该病应采取种植抗病品种,改善肥水管理,播种前用使百克或施保克浸种,以及田间及时喷施丰登、使百克、好普或富士一号药剂防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建立了气质联用仪测定稻田环境中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的残留分析方法,对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在水稻、土壤和田水中的消解动态和残留规律进行了研究。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在糙米、稻壳、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20 mg/kg,最小检出量为0.2 ng,在不同样品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0.8%~109.5%,相对标准偏差在1.7%~19.7%之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在水稻植株和田水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苯醚甲环唑在水稻植株和田水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分别为6.3~11.6 d和1.4~11.6 d;嘧菌酯在水稻植株和田水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6~8.7 d和2.9~23.1 d。以推荐剂量600 g/hm2和1.5倍推荐剂量900 g/hm2,最多施药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15 d时,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在糙米中的最高残留量分别为0.461 mg/kg和0.634 mg/kg,低于我国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中规定的糙米中苯醚甲环唑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和欧盟、美国规定的糙米中嘧菌酯最大残留限量5.0 mg/kg。  相似文献   

18.
水稻白叶枯病主要危害叶片;拔节后,特别是孕穗至柚穗期发生严重。侵染来源主要是病稻种和病稻草,可用10%叶枯净、10%敌枯双、50%代森铵等在发病初期喷洒防治。  相似文献   

19.
单季稻普矮病的发生与防治Theoccurenceandpreventofricestuntinsinglecroppingrice叶大文(福建省寿宁县种子公司355500)水稻普通矮缩病简称普矮病。近年来该病已成为我省中、低山区单季稻区的主要病害,一...  相似文献   

20.
程远星 《北方水稻》2008,38(3):118-119
新宾县位于辽宁省东北部高寒山区,水稻生产存在着很大的增产潜力.但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差异,稻瘟病的常发、重发,给新宾县水稻生产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在新宾县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是叶瘟和穗颈瘟.根据多年的试验调查,对辽东高寒山区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