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索新的水产养殖模式,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进行虾、蟹、贝等多品种生态健康养殖,采取模拟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多品种轮放轮捕,能有效增加池塘的综合效益,对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杂色蛤进行混养并获得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新的水产养殖模式,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问的共生互补原理,进行虾、蟹、贝等多种生态健康养殖.采取模拟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多品种轮放轮捕,能有效增加池塘的综合效益.笔者曾进行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杂色蛤混养并获得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中国对虾本地养殖中病毒感染、死亡率高、防病能力差、产量低等问题,辽宁省盘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2011年从营口引进“黄海2号”中国对虾新品种,在盘锦市二界沟进行健康养殖试验(同杂色蛤混养),获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中国对虾养殖产量和效益,盘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今年从营口引进"黄海2号"中国对虾新品种,在盘锦市二界沟进行健康养殖试验,同杂色蛤混养获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 池塘的准备工作1.1 池塘选择地点选在盘锦市辽滨开发区二界沟北,池塘面积1.47~2 hm2,共4口,1#、2#池各2 hm2,3#、4#池各1.3 hm2,合计6.67 hm2虾塘,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短,进、排水闸完整.  相似文献   

5.
1、什么叫做对虾健康养殖 目前国内外对虾养殖专家及养殖户都认为针对虾病害的流行,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病害的重要措施和途径,那就是进行高健康对虾养殖系统(HHSS)的建立或简称为对虾的健康养殖。该系统具体的措施是将健康亲虾的选育与健康虾苗的培育、养殖环境的综合调控、选用高效优质的饲料及进行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的建立等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建立养殖的综合系列工程系统。  相似文献   

6.
各地信息     
农业部渔业局柳正副局长谈中国对虾养殖特点本刊讯:农业部渔业局柳正副局长在中国国际对虾健康养殖研讨会上谈中国对虾养殖的主要特点:1.对虾养殖产量稳步回升,近年出现了加速上升趋势;2.养殖重心由中国北方向南方转移;3.养殖生产投入增加,养殖设施向高标准方向发展;4.南美白对虾的引进与推广;5.养殖模式趋向多元化。(农京)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张洪彦厅长谈杂色蛤优势产业本刊讯: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推进,辽宁省以庄河海洋村成功养殖模式为代表的杂色蛤养殖异军突起,并已初见规模。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张洪彦厅长扼要地概述杂色蛤成为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7.
自1993年我国海水养殖虾类遭受白斑病毒病的危害以来,单一品种的养殖模式严重制约了海水池塘的开发与综合利用,影响了海水池塘养殖业的发展。近些年来,日照市水产研究所的科技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海水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模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技术突破,形成了一套海水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模式,即虾、蟹、贝“五放六收”的混养模式。混养品种有: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杂色蛤、缢蛏或文蛤。2007年,在日照市涛雒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进行了重点示范养殖及推广,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几十年来,经过三次浪潮的推动,我国初步形成了以海带、对虾和扇贝为支柱的海水养殖业。以海水鱼类养殖为代表的第四次浪潮正蓬勃兴起。由于长期以来存在重发展轻质量,重规模轻管理的倾向,海水养殖业中一系列不同层次的问题逐渐被暴露出来。发展海水养殖清洁生产、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构建环境友好海水健康养殖体系是推进我国海水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1 5月份全省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情况 5月份,全省17个市共测报了19个养殖品种,共有9个养殖品种发生了30种病害(包括病因不明病害)。另外,鲈、梭子蟹、日本对虾、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海参、鲍鱼、扇贝、杂色蛤和海带共10个养殖品种无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10.
张元利 《齐鲁渔业》2009,(11):65-65
无棣县拥有浅海滩涂面积10万hm^2(150万亩1,发展渔业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今年以来,无棣县海洋与渔业局通过大力实施省渔业科技人户示范工程,利用“一水多用”现代循环渔业养殖技术,主推对虾与缢蛏、对虾与杂色蛤、对虾与梭子蟹等生态立体混养模式,进行了对虾规模化养殖开发,对虾养殖发展到2.3万hm^2(34.9万亩),实现产量12450t、产值3.11亿元,产量和产值均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虾是我国传统的优良养殖品种,但由于病毒性疾病的频繁发生,导致海水池塘单养对虾效益不高。为了寻找更好的养殖模式,提高综合效益,山东省日照开航水产有限公司在333,3hm^2(5000亩)海水养殖池塘中进行了中国对虾、菲律宾蛤仔生态健康养殖。  相似文献   

12.
刘波  曾志南  宁岳 《福建水产》2011,33(5):43-47
本研究对采用虾蟹贝健康养殖模式的海水池塘理化因子及生物因子进行调查,实验结果如下:海水池塘水温在(17.5±1.7)~(31.1±3.6)℃之间,比重在(1.022±0.001)~(1.024±0.001)之间,pH在(8.0±0.2)~(8.3±0.1)之间,透明度为52±7.9cm,溶解氧为6.76±0.18mg/L,无机氮为0.59±0.61mg/L,活性磷酸盐为0.019±0.013mg/L,底质硫化物为59.2±43.4mg/kg。池塘藻类种类数为23±5种,单位水体数量为(1.08±1.16)×10^5个/L,藻类优势种8种,其种群丰富度不高但保持相对稳定。日本对虾、远海梭子蟹和菲律宾蛤仔等养殖生物生长迅速且健康无疾病,其月均生长曲线表明该养殖模式是一种成熟、高效的健康养殖方式,可以进一步技术集成及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探索南美白对虾健康高效养殖模式,提高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2003年在引进广东等地高位池对虾高产养殖模式的基础上,我们在温岭市绿珍水产养殖场进行了南美白对虾健康高效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经市科技局现场验收,平均每667m^2产量939kg,净利润9017元。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对虾集约化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自1993年发生对虾大面积暴发性流行病后,对虾养殖业急剧滑坡,养殖产量由20多万吨下降到7万—8万t,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为了有效地防治对虾病害的发生,国家有关部门向全国大力推广集约化健康养成技术。经过多年的努力,对虾养殖模式有较大改革,对虾暴发性病害得到有效的遏制,养殖产量持续增长。但是我们看到,  相似文献   

15.
标准化生态池塘对虾健康养成技术是昌邑市结合现代渔业虾池改造项目和昌邑地区对虾生长的特点,针对对虾的致命病"白斑综合症"防治特点,设计的一种快速健康的对虾养成模式。我们以新改造的标准化生态池塘为基础,充分发挥良好的水域环境,精心调节好水质,实行对虾健康养殖和疾病防治技术,从而实现了对虾的快速健康养成。现将此养成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产》2012,440(7):48-49
技术概述: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水产养殖的支柱性产业,为沿海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其快速发展,由于盲目追求高产,养殖技术混乱,药物大量使用和滥用,养殖废水随意排放,而导致对虾的可持续发展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本技术围绕对虾养殖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倡导健康养殖,生产无公害、安全、优质对虾产品,满足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增产增效情况:采用对虾健康养殖技术,整个养殖过程养殖环境稳定,换水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月~2011年3月,笔者在江苏省启东茅家港海域选择中低潮海区实施杂色蛤滩涂苗种中间培育技术应用与研究,苗种中间培育面积14-3hm^2,投养杂色蛤苗种60.2t,经过10~14个月的滩涂养殖,生产出1.0~2.0cm、2000~4000粒/kg的大规格杂色蛤苗种226.9t,平均每667m^2产量1056.3kg,实现产值131.6万元,利润加.8万元。现将杂色蛤滩涂苗种中间培育技术应用与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卫东 《河北渔业》2012,(11):39-40,45
<正>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海、渤海,1990年曾占我国对虾养殖产量的70%[1],但由于病害、种质、环境、养殖模式等原因,养殖产量急剧下降,平均单产仅有150~300kg/hm2,对虾养殖行业亏损严重。"黄海1号"中国对虾是黄海水产研究所经过7代选育获得的第一个人工培育海水养殖新品种[2],具有抗病力强、生长快、成活率高等优势,目前在山东、河北等沿海地区已养殖成功。  相似文献   

19.
2009年10月-2011年3月,我们在启东茅家港海域滩涂选择中低潮海区实施杂色蛤滩涂苗种中间培育技术应用与研究,围拦214.79亩,投养杂色蛤苗种60.2吨,经过10~15个月的滩涂围拦养殖,生产出1.0~2.0厘米、每千克2000~4000粒的大规格杂色蛤苗种226.9吨,平均亩单产1056.4千克,实现产值131.6万元,利润40.8万元。现将"杂色蛤滩涂苗种中间培育技术应用与研究"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南美白对虾原产于美洲太平洋沿岸水域,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三大对虾养殖优良品种之一。但自2008年起,中国沿海连续暴发病毒性和细菌性对虾病害,南美白对虾危害尤其严重。为了探索南美白对虾高位池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笔者于2013年12月19日在何敬祥为团长的带领下前往印尼东部马鲁古省瑟兰岛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参观考察,该基地总面积7600多公顷,是由印尼华人著名企业家黄双安先生与中国福建恒盛昌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南美白对虾养殖项目。这里自然环境好,海水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