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韦希勤 《林业调查规划》1999,24(1):51-53,50
根据美国林务局1992年森林资源数据更新汇总等有关材料,介绍了美国森林资源总量,以及按各类面积、蓄积、权属的分配情况,指出了用美国的森林资源与我国森林资源相比时应注意的问题。介绍了美国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调查成本、机构和调查历史以及美国林务局负责森林调查的主要机构—FIA近十年5个方面的主要工作和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2.
根据美国林务局1992年森林资源数据更汇总等有关材料,介绍了美国森林资源总量,以及按各类面积、蓄积、权属的分配情况,指出了用美国的森林资源与我国森林资源相比时应注意的问题,介绍了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调查成本、机构和调查历史以及美国林务局负丽森林调查的主要机构-FIA近十年5个方面的主要工作和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3.
美国林务局经营国有林系统已有100余年历史。从本世纪20年代起,该局着手使用遥感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遥感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愈来愈广,作用愈来愈大。文章详述了美国林务局采用航空摄影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制图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空中摄像技术、导航与定位系统等进行森林资源调查、监测与保护活动的情况。着重介绍美国林务局应用遥感及其相关技术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美国林务局森林资源调查和计划司副主任Douglas W.MacCieery在《美国森林:弹性和恢复的历史》一书中对美国的森林史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5.
美国联邦政府管理森林和野生生物资源的部门主要有农业部林务局、内政部国家公园局、鱼和野生生物局。林务局除负责培育、保护和出售森林资源外,也开展一些野生动物保护和森林旅游等活动。本文着重介绍内政部所属的国家公园局和鱼和野生生物局的基本概况。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林业管理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和讨论了美国林务局和国有林体制的创建过程及其在美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提出1891年至1910年为美国林业的第一个大发展时期,1960年为美国传统林业与现代林业的分界线。对现行美国林务局的组织机构和管理职能作了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我所认识的美国林务局魏列杰美国农业部林务局是管理美国森林与草地的联邦机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林业研究组织。它向美国国有或私有林业机构提供财政与技术支持。美国林务局第一任局长杰福特·皮查特总结林务局业务时说,林务局“长时期为大多数人民提供最大量的物品”,...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现有林地面积2946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2.2%,其中商品林面积为19550万公顷,分别由联邦政府、州林业部门和私人(含林业公司)所占有。为保护这一丰富的森林资源,美国始终将森林防火做为林业管理的重点,但近3年来,由于西部地区连续干旱,至使起火次数有明显的增加。1988年共发生林火72750起,林地受损面积达 200万公顷,其中林务局直属林地受损48.6万公顷。这些火灾的起因除雷击火外,人为火也是重要原因。为防止和扑灭森林火灾,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建立健全相互配合的组织机构美国的森林防火工作以联邦政府林务局和各州政府的林务部门为主,其它有关部门相配合,它们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如火发生在国有林,则由林务  相似文献   

9.
北美地区森林景观可视化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着重对北美地区,尤其是美国农业部林务局太平洋西北研究站、华盛顿大学森林资源学院等对森林景观可视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介绍,重点评述了其标志性研究成果——将森林生长模型与林分可视化软件、景观可视化软件有机结合的景观管理系统软件工具。在此基础上,对美国景观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通过一个实例说明了景观管理系统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美国的森林资源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美国森林调查历史、调查机构、资源现状以及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抽样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1.
简要回顾了中美两国的国家级森林资源清查发展的历史,对抽样设计、样地设置与统计方法和机构人员情况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重点介绍了美国正在建立的森林清查综合监测系统的抽样框架和布局;并对中美两国在立法、人员、经费和监测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合其他国家森林清查情况,在抽样体系、样地设计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盼盼 《绿色科技》2019,(17):204-206
依据《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15)》和中国林业数据库,从森林分布、蓄积、起源和灾害等4个方面认真总结了我国森林资源现状。以2003~2015年的《中国林业统计年鉴》和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数理统计、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有关森林资源状况数据进行了分析,全面回顾了近13年以来我国森林资源发展趋势。同时,结合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对我国森林资源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林业资源统计数据多采用文字和表格等方式表达,其形式单一、可视化程度低,难以体现林业资源统计数据的空间分布特性等,文中提出构建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的林业资源统计数据可视化系统,介绍了该系统关键技术、设计方法、运行效果,并提出了系统发展与研究展望。该系统采用B/S模式下的3层架构:数据层存储了4年的世界森林资源统计数据和中国8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并采用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分离存储的模式;后台服务层通过ArcGIS Server和Web Service相结合的方式为前端提供GeoJSON格式数据接口;前端页面层利用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实现具体模块。为提高可视化效果,采用Highcharts框架对数据进行图形化展示。该系统丰富了林业统计资源数据的可视化方式并有效表达出林业资源统计数据的空间分布性,提高了林业资源统计数据可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非林地森林资源的调查统计与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非林地森林资源的概念,设计了调查统计方法.区分林地森林资源与非林地森林资源有利于林地的管理和森林资源的分类管理,使管理更科学,更符合实际,建议对林地森林资源与非林地森林资源在管理上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5.
我国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现状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林木种质资源是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资源, 也是国家战略性资源。世界发达国家对林木种质资源十分重视, 我国也将林木种质资源列为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保护和利用关系到提高森林质量和林业生产力, 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对优质、高效和多样化林业产品的需求, 关乎国家林业战略目标实现以及我国生态、木材和粮油安全。文中根据目前全国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进展及成果, 结合贵州省铜仁市实际情况, 分析、讨论我国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明确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的方法、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对如何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A special mobile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system used for forest resources second-class inventory wa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forest resources inventory,remote sensing,GPS(Globe Positioning System) and embedded technology.Portable instrument,embedded development and the integration technology of RS(Remote Sensing),GIS and GPS are all used in this special mobile GIS system.Further,the system composition,key techniques,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China were analyzed in the study.The results are important for applying modern high-tech for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digital forest resources to improve the precision and efficiency of inventory and reduce the labor cost and financial investment.  相似文献   

17.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森林健康监测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森林健康的监测方法进行分析,指出现行监测方法的局限性,并结合欧洲和美国森林健康监测指标体系和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同行的专家意见,提出新的监测指标和评价方法,为进一步完善有关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森林健康监测的技术标准和调查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21世纪森林资源发展趋势灰色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邓聚龙教授创立的灰色理论与方法,以我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灰色预测的GM(1 1)模型,对全国森林资源主要指标(1)森林覆盖率;2)有林地面积;3)活立木总蓄积量)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由于连续清查数据具有连续性、可比性特征,因此,预测结果经检验,精度较高,可以作为宏观决策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林业行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也迎来了新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充分发挥森林资源调查的价值,也应该对其技术要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使得调查工作能够具有较高的成效。本文从小班去细班化的调查优化、融入四结合的调查理念、增设森林生态状况调查因子、使用现代化的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广东省茂名地区森林资源新一轮二类调查的技术要点;分析了新一轮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We classified forest resources into four modes: high timber output and high ecological reserve (Mode T-E); high timber output and low ecological reserve (Mode T-e); low timber output and low ecological reserve (Mode t-e); and low timber output and high ecological reserve (Mode t-E). Ecological reserve is stand volume per unit area of natural forests and total area of natural forests; timber output is defined as total area of timber forests and unit area of timber production. We used this classification system to examine forest development in China between 1950 and 2013. Data were acquired mainly from forest inventory statistics published by China’s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between the 1970s and 2013. I Information from the 1950s was acquired from relevant literature. Ou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China’s forest resources transitioned from Mode t-E to Mode T-e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the early 1950s and late 1970s, resulting in the destruction of both ecological vigor and timber resources. During the following 20 years, strategies were implemented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reserve and increase timber supply, resulting in a decline in the rate of forest degradation. Over the past decade, China’s forest resources have reached Mode T-E as a result of improvements in both the ecological reserve and the timber supply. Currently, the total area of timber forests is relatively low, representing the limiting factor for improvement in overall forest functionality. Nevertheless, along with increased efforts to protect natural forests and develop fast-growing forest plantations, it is hopeful that China’s forest resources will achieve a sustainable state. The four-mode TOER (timber output, ecological reserve) method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is a simple but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characterizing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forest resources. The data used for this type of evaluation are typically easy to obtain and reliable. This methodology has potential to be applied to forests in various regions and count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