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黄牛作为瘤胃液的供体动物,应用短期人工瘤胃发酵技术研究日粮组合效应对瘤胃液pH、NH3-N含量和不同发酵时间(2、4、8、12、24 h)产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H实测值与加权平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瘤胃液pH值间不存在日粮组合效应.NH3-N含量实测值与加权平均值差异极显著(P<0....  相似文献   

2.
选择3只体况良好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蒙古羊羯羊作为瘤胃液供体,通过体外批次培养技术研究了不同剂量的聚乙二醇(PEG)对柠条体外发酵参数及干物质(DM)降解率的影响。根据PEG添加剂量试验分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不添加PEG),处理1组(PEG添加量∶单宁含量=1∶1),处理2组(PEG添加量∶单宁含量=2∶1)和处理3组(PEG添加量∶单宁含量=4∶1)。在3h、6h、9h、12h和24h 5个培养时间点测定培养液p H值、NH3-N浓度、菌体蛋白浓度、产气量和柠条的DM降解率,并应用多项指标综合指数(MFAEI)对体外发酵参数进行综合评定。试验结果表明:各培养时间点添加PEG组的产气量均高于对照组,在培养的12 h 2∶1组和4∶1组的产气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1组(P0.05);添加PEG对培养液p H值没有显著影响;添加PEG降低了培养液NH3-N浓度,增加了微生物蛋白的合成量。DM体外降解率在培养的24h,4∶1组和2∶1组高于对照组,但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运用多项组合效应指数对体外发酵参数进行综合评定,发现4∶1组,体外发酵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本地苜蓿草和燕麦草的组合效应,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为4个试验组,苜蓿和燕麦草分别以80:20(1组)、60:40(2组)、40:60(3组)、20:80(4组)的比例组合进行体外发酵,结果表明:各个时间点上1组累计产气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1组NH3-N浓度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显著(P0.05);在12h之后,1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4组微生物蛋白高于其他3组,与3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1组、2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多项组合效应值综合评定,得出苜蓿草与燕麦草的最佳比例为60:40。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用体外法研究日粮补充不同水平叶酸对肉牛产气量、瘤胃发酵和饲粮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分别在日粮中添加0、1.8、3.6、7.2、14.4 mg·kg~(-1)的叶酸,通过体外培养4、8、12、24、48h测定培养液产气量、pH值、挥发性脂肪酸(VFA)和氨态氮(NH_3-N)浓度,以及干物质(DM)和中性洗涤纤维(NDF)体外消化率,分析叶酸对产气量、瘤胃发酵和养分体外消化率的影响。[结果](1)日粮中补充3.6、7.2 mg·kg~(-1)叶酸显著提高了培养液产气量、TVFA浓度、DM和NDF体外消化率(P<0.05),显著降低pH值和NH_3-N浓度(P<0.05);(2)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瘤胃TVFA和NH_3-N浓度显著增加(P<0.05),瘤胃pH值显著降低(P<0.05),但瘤胃乙酸/丙酸比和各种挥发酸摩尔比无显著变化(P>0.05)。叶酸和时间互作效应对所有测定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结论]日粮补充3.6 mg·kg~(-1)和7.2 mg·kg~(-1)的叶酸可以显著促进瘤胃发酵,提高产气量和养分消化率。  相似文献   

5.
应用体外产气法,研究饲料组合效应对日粮体外发酵培养效果的影响,并以微生物蛋白合成量、产气、NH3-N、粗纤维的降解率,VFA(乙酸、丙酸、丁酸)等作为评价因素,对15种不同日粮结构及营养结构的育肥羊全混合日粮体外发酵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以筛选较优的日粮及其适宜的精粗比.结果表明,饲料组合效应对日粮体外发酵培养效果有显著影响(P<0.05),当日粮的精粗比为55∶45,其中复合处理玉米秸及苜蓿草粉的替换比例分别为25%和20%时,其体外发酵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ANKOM RFS体外模拟瘤胃发酵体系,按花生秸秆与青贮玉米添加比例(以干物质为基础)分组:试验Ⅰ组(100.0)、试验Ⅱ组(75.25)、试验Ⅲ组(50.50)、试验Ⅳ组(25.75)、试验Ⅴ组(0.100);以标准羊草(试验Ⅵ组)作为对照,每个时间点每组设5个重复。分别于3、6、9、12、24、36和48 h测定各试验组瘤胃产气量和甲烷气体产气量;测定各试验组24、48 h瘤胃pH、氨态氮(NH_3-N)和微生物菌体蛋白(MCP)产量。结果表明,随着花生秸秆添加比例变化(0~100%),瘤胃产气量和甲烷气体浓度、VFA以及NH_3-N浓度、MCP产量均呈下降趋势;各处理组瘤胃发酵指标,体外培养48 h较24 h均显著增加。花生秸秆添加比例为25%~50%,与青贮玉米搭配可促进瘤胃微生物活性,利于湖羊生产性能发挥。研究系统评价花生秸秆和青贮玉米搭配对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旨在为花生秸秆在肉羊生产中科学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研究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SBOS对绵羊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SBOS的添加水平分别为基础日粮的0,0.4%,0.8%,1.2%,1.6%和2.0%等6个水平,即1个对照组(0水平组)5个试验组,每个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体外培养24 h,日粮中添加SBOS可以增加瘤胃液NH3-N、丙酸及总VFA、MCP浓度,提高培养底物NDF降解率,降低瘤胃液pH值、乙/丙比值,对瘤胃产气量、瘤胃液乙酸、丁酸浓度影响不显著。应用综合评定指标(MFAEI)对产气量、pH、MCP浓度、总VFA浓度、NH3-N浓度和NDF含量进行综合评定,得出添加量为1.2%的SBOS更有利于调控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8.
为通过分级指数(GI)优化牦牛日粮粗饲料营养组合,将燕麦干草和苜蓿干草分别以5种比例进行混合,制成GI为7.24、6.40、5.56、4.72和3.88的干草组合进行牦牛瘤胃体外发酵试验,分别发酵3、6、12、24和48 h,测定不同组合在各发酵时段的累积产气量(gas production,GP)、干物质降解率(dry matter disappearance in vitro, DMDIV)、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eutral detergent fiber degradation in vitro,NDFDIV)、氨态氮(ammonia nitrogen,NH3-N)、微生物蛋白(microbial protein,MCP)和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等,研究不同比例干草组合在牦牛瘤胃中动态发酵规律。结果表明,发酵3~48 h,GI=6.40组合的GP、NDFDIV、NH3-N、MCP和VFAs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且均随着GI减小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发酵24~48 h,DMDIV随GI减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GI=6.40组合的DMDIV最高。综合组合效应指数结果表明,GI=6.40和5.56组合在不同发酵时间均产生了正组合效应;而GI=3.88组合则均为负组合效应;GI=7.24和4.72组合在发酵24~48 h产生了正组合效应。由此可见,燕麦干草和苜蓿干草组合的GI为640时牦牛瘤胃体外发酵效果最优,为提高粗饲料的合理搭配和青藏高原舍饲牦牛的生产性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日粮中不同蛋白饲料来源对绵羊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本试验选用12只体重50 kg左右的苏尼特绵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分别饲喂氮源为葵粕+玉米蛋白粉、鱼粉、棉粕、豆粕的日粮。结果表明:Ⅲ组瘤胃pH显著高于Ⅳ组(P<0.05);瘤胃NH3-N浓度、总VFA和丁酸的浓度受氮源影响不显著(P>0.05),对乙酸、丙酸浓度和乙酸∶丙酸比例影响显著,Ⅱ组乙酸∶丙酸比例显著低于其它3组(P<0.05)。不同氮源日粮对固相食靡流通速率、纤维物质的动态降解率影响不显著(P>0.05),但Ⅲ组(棉粕)纤维物质降解率最高。表明日粮蛋白源的变化改变了瘤胃发酵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玉米秸秆NDF与尿素不同组合体外发酵特性及组合效应。【方法】以玉米秸秆NDF与尿素为发酵底物,按5.2∶1、6.9∶1、8.6∶1、10.3∶1和12.1∶1不同比例进行组合,利用体外产气法记录不同组合在0、2、4、6、8、12、24、36、48、72和96 h时间点的体外产气量,并测定发酵液NH3-N浓度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结果】玉米秸秆中性洗涤纤维(NDF)与尿素所有组合时均产生正的组合效应,且组合效应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减弱。【结论】NDF与尿素最大正组合效应均发生在12.1∶1,整个发酵时间内,NDF/尿素分别为6.9∶1、8.6∶1和12.1∶1正组合效应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发酵玉米秸秆饲料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120头健康体重约24.47 kg的杜长大三元杂生长育肥猪,随机分成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处理l即对照组(CK)饲喂基础日粮饲料,处理2、3、4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20%和30%发酵玉米秸秆饲料,试验正式期60d.[结果]与处理1(CK)相比,10%、20%、30%处理组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0%处理组料重比比处理1(CK)提高了6.84% (P <0.05);20%处理组腹泻率比处理1降低了6.87% (P <0.05),30%处理组比处理1降低了11.66% (P <0.01);20%、30%处理组死亡率分别比处理1降低了29.80%和37.63% (P <0.05);从经济效益分析来看,与处理1(CK)相比,20%、30%处理组毛利润分别提高15.1%和10.36% (P <0.05),每头猪分别多获利20.31和13.94元.[结论]在生长育肥猪日粮中添加微生物发酵玉米秸秆饲料能够满足育肥猪的生长需要,当添加量为20%~ 30%时能够降低生长育肥猪的腹泻以及死亡率,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且以添加20%的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添加不同剂量植物甾醇对泌乳前期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及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泌乳期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16头,随机分成4组,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0、400和800 mg/d植物甾醇,研究不同添加量的植物甾醇对奶牛生产性能及繁殖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Ⅱ组奶牛生产指标的变化最为明显。与空白对照组相比,Ⅱ组乳密度显著提高(P0.05),奶牛乳酸度、首次参配时间和空怀时间显著下降(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Ⅳ组牛乳乳脂、总干物质及酸度显著提高(P0.05),牛乳中非脂固形物含量及奶牛体温显著下降(P0.05)。[结论]添加植物甾醇可提高奶牛的泌乳量,并促进奶牛发情,缩短首次参配时间和空怀时间,改善奶牛体质,其中200 mg/d植物甾醇为最适添加量。  相似文献   

13.
选择1日龄艾维茵商品代肉鸡200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500只.Ⅰ、Ⅱ、Ⅲ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苜草素、恩拉霉素、畜达肥(化学成分为林可霉素),Ⅳ为空白对照组,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饲养试验,比较苜草素、恩拉霉素、林可霉素对肉用仔鸡的免疫器官发育和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Ⅰ、Ⅱ、Ⅲ、对照组肉用仔鸡成活率分别为96.2%、92.6%、93.4%、92.0%,Ⅰ组与其它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2)Ⅰ、Ⅱ、Ⅲ、对照组肉用仔鸡增重分别为2343.39、2283.21、2217.74、2210.83 g,Ⅰ组和Ⅲ、对照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Ⅰ和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3)Ⅰ组肉用仔鸡全期肉料比最低,饲料转化率分别比Ⅱ、Ⅲ、对照组高3.8%、6.9%、7.6%.(4)Ⅰ、Ⅱ、Ⅲ、对照组肉用仔鸡的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5)Ⅰ、Ⅱ、Ⅲ、对照组肉用仔鸡胸腺重指数分别为2.86、2.63、2.73、2.64,Ⅰ与Ⅱ、对照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Ⅰ和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Ⅰ、Ⅱ、Ⅲ、对照组肉用仔鸡法氏囊重指数分别为0.63、0.52、0.47、0.53,Ⅰ与其它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表明苜草素对肉用仔鸡具有促生长,提高饲料报酬,促进免疫器官发育,增强机体抗病力,提高成活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水平DDGS对奶牛乳产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18头荷斯坦奶牛,设置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奶牛。分别在饲料中添加15%(Ⅰ组)、25%(Ⅱ组)和35%(Ⅲ组)的DDGS,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DDGS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试验Ⅱ组平均产奶量为10.99kg·d^-1,比Ⅰ组提高了4.67%,差异不显著(P〉0.05);比Ⅲ组提高了9.03%,差异显著(P〈0.05);②不同处理间的乳脂率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乳糖和乳蛋白含量,Ⅱ组与Ⅰ组和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于乳干物质,试验第15天时,Ⅱ组比Ⅰ组提高了4.39%(P〈0.05),比Ⅲ组提高了1.19%(P〉0.05)。根据上述生产性能指标综合评定,建议奶牛配合饲料中DDGS适宜添加量为25%。  相似文献   

15.
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杂交羔羊育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15只6月龄的杂交羔羊(欧拉藏羊♂×小尾寒羊♀×特克赛尔♂)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3个不同营养水平的育肥饲料配方,研究其对杂交羔羊采食量、体质量、体尺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水平较高的试验Ⅰ组和营养水平中等的试验Ⅱ组,在试验期羔羊日增质量分别达到273.33,249.00 g,较营养水平较低的试验Ⅲ组分别提高了34.32%和22.36%,且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Ⅰ组、Ⅱ组杂交羔羊的胸宽与胸围都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试验Ⅰ组、Ⅱ组比试验Ⅲ组分别多收入66.33,45.33元,且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Ⅰ组、Ⅱ组的育肥效果好于试验Ⅲ组。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鸡粪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通过试验表明利用晒干鸡粪再生饲料喂猪是可行的,虽然日增重稍低,但能降低饲料成本,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日增重方面,对照组高于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高于试验Ⅲ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高于试验Ⅲ组,差异显著(P〈0.05)。(3)饲料转化率方面,试验Ⅱ组高于试验Ⅰ组、试验Ⅲ组和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4)节约饲料成本方面,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平均每头猪每天可节约1元,1.9元,2.3元。(5)从日增重、饲料转化率、饲料成本三方面综合分析考虑,用20%的晒干鸡粪替代11%的玉米和9%的豆饼饲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莫能菌素饲喂肉牛后对日粮养分消化代谢及瘤胃甲烷排放的影响,选用12月龄左右、健康、发育正常的西门塔尔牛48头,按随机设计分成4组,对照组试验牛饲喂由混合精料与玉米秸秆所组成的基础饲粮,其精粗比45∶55,处理1、处理2和处理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100、200和300 mg·d-1的莫能菌素,进行为期70 d的试验。结果表明,处理2和处理3的粗蛋白消化率和采食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甲烷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2和处理3的粪氮和尿氮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处理1(P0.05),而可消化氮和沉积氮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1(P0.05);处理组的氮排泄/采食氮、磷排泄/采食磷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以上各项指标,当莫能菌素的添加量为300 mg·d-1时,日粮中粗蛋白的消化率、氮利用率提高,氮、磷和甲烷排放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体外产气法探讨青贮玉米与青贮菠萝渣的最佳组合比例,为开发南方地区青贮玉米和菠萝渣资源提供参考。【方法】将青贮玉米与青贮菠萝渣以100:0、75:25、50:50、25:75、0:100 (干物质)分为Ⅰ、Ⅱ、Ⅲ、Ⅳ、Ⅴ组,进行体外发酵(3、12、24和48 h),每个时间点设3个重复,2个空白对照。发酵结束时测定各发酵时间点的pH、产气量、挥发性脂肪酸及发酵滤渣中的干物质降解率(DMD)、粗蛋白降解率(CP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并计算挥发性脂肪酸、DMD、CPD、NDFD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和多项组合效应指数。【结果】在整个发酵期内,随发酵时间推移,各试验组的pH显著降低(P<0.05,下同);产气量、DMD、CPD、NDFD、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显著增加;乙酸和丙酸浓度先升高后降低。混合组在发酵初期,产气量偏低,TVFA、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随青贮菠萝渣比例提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发酵后期,TVFA、乙酸、丙酸和丁酸浓度随青贮菠萝渣比例提高呈显著升高。Ⅳ组的CPD与NDFD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为正值,而DMD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为负值(除3 h外),Ⅲ组和Ⅳ组的TVFA、乙酸、丙酸和丁酸(除48 h外)浓度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均为正值。发酵初期(3和12 h),Ⅲ组的多项组合效应指数最高,分别为3.83和11.85;发酵后期(24和48 h),Ⅳ组的多项组合效应指数最高,分别为20.01和21.71。【结论】青贮玉米与青贮菠萝渣比例为25: 75时多项组合效应指数最大,有助于瘤胃微生物生长代谢,提高营养物质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玉米纤维饲料(DCGF)、青贮玉米、苜蓿干草间组合效应,将DCGF与青贮玉米以0100、1585、2575、3565、4555、1000比例组合,利用体外瘤胃发酵技术,分析不同组合对体外发酵指标、单项组合和综合组合效应值影响,选择DCGF与青贮玉米理想组合比例(X);再与苜蓿干草以0100、2080、4060、6040、8020和1000组合发酵,筛选3种饲料间适宜组合比例。结果表明,DCGF与青贮玉米各组合在产气参数上差异显著(P0.05),随着DCGF比例增加,菌体蛋白、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逐渐提高;多项组合效应指标评定结果表明DCGF与青贮玉米以3565组合时正组合效应值最大。DCGF/青贮玉米(3565)与苜蓿干草以8020比例组合时产气量最大,以6040比例组合时氨态氮组合效应值最大,以8020组合时总挥发性脂肪酸组合效应值最大。综合组合效应指数,表明DCGF/青贮玉米(3565)与苜蓿干草以6040比例组合时效应值最大。由此可见,DCGF与青贮玉米以3565比例组合较为适宜,DCGF/青贮玉米(3565)与苜蓿干草以6040比例组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形式铜源对育成期雌性银狐铜代谢的影响。选取40只75日龄的健康雌性银狐,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甘氨酸螯合铜(Ⅰ组)、蛋氨酸螯合铜(Ⅱ组)、硫酸铜(Ⅲ组)、柠檬酸铜(Ⅳ组),添加水平以铜计均为30mg/kg,基础日粮中铜含量为5.47mg/kg。4组雌性银狐分别饲喂添加不同铜源的日粮,预饲期7d,试验期57d。结果表明,不同铜源对育成期雌性银狐铜采食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Ⅳ组略高于其他组;对粪铜排出量、铜消化率均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Ⅰ组粪铜排出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铜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与Ⅱ组和Ⅲ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和Ⅲ组与Ⅰ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毛铜沉积量在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Ⅳ组最高,然后依次是Ⅰ组、Ⅲ组、Ⅱ组;对全血铜无显著性影响(P0.05)。本试验条件下,从铜消化利用与减少环境污染角度考虑,育成期雌性银狐日粮中添加柠檬酸铜更有利于铜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