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是稻田中鳞翅目害虫重要的卵期寄生型天敌,为了规范稻螟赤眼蜂放蜂期农药的安全使用,利用卵卡浸渍法处理蛹期稻螟赤眼蜂,通过稻螟赤眼蜂室内飞行装置和单雌寄生法评估了蛹期5种非鳞翅目害虫靶标农药井冈霉素、三唑酮、吡蚜酮、印楝素、毒死蜱对稻螟赤眼蜂成蜂搜寻和寄生能力的影响。搜寻能力结果显示,在毒死蜱处理后稻螟赤眼蜂失去搜寻能力,三唑酮、吡蚜酮和印楝素处理对稻螟赤眼蜂的搜索行为无影响,但井冈霉素处理下稻螟赤眼蜂的飞行蜂比例为48.1%,显著低于对照处理的74.7%。寄生能力结果显示,毒死蜱处理对稻螟赤眼蜂高毒,能使稻螟赤眼蜂失去寄生能力;印楝素处理对稻螟赤眼蜂的寄生力和子代羽化率无显著影响;井冈霉素、三唑酮和吡蚜酮处理下稻螟赤眼蜂的寄生力分别为22.2、25.3和24.7,显著低于对照的27.4、31.1和29.6,但对子代羽化率无显著作用。表明印楝素对稻螟赤眼蜂安全,可以推广使用;井冈霉素、三唑酮和吡蚜酮对稻螟赤眼蜂的搜索能力(仅井冈霉素)和寄生能力有显著的削弱作用,应谨慎使用;毒死蜱对稻螟赤眼蜂高毒,在稻螟赤眼蜂放蜂期应该禁用。  相似文献   

2.
丙草胺防治直播稻田杂草稻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寻对栽培稻安全的杂草稻防除技术,采用整株测定法研究了丙草胺对杂草稻的毒力及解草啶减轻丙草胺对栽培稻药害的应用技术,并通过田间试验检验了这一技术的安全性。结果表明:丙草胺在450g/hm2时,可显著抑制杂草稻和栽培稻的生长;采用30mg/L解草啶浸种48h,可显著减轻丙草胺对栽培稻的药害,随着丙草胺施药量的增加,解草啶的保护作用逐渐减弱。田间试验结果说明:用30mg/L解草啶浸种栽培稻48h,丙草胺的施药剂量在450~675g/hm2时对栽培稻安全;当丙草胺剂量为900g/hm2时,栽培稻产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3.
特杀螟(55%杀·苏可湿性粉剂)该品由沙蚕毒素类农药杀虫单与生物农药Bt杀虫剂(苏云金芽孢杆菌)复配而成。杀虫单对稻螟、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速效作用,对人畜毒性中等,使用安全,施用后在大气中也易分解,对环境污染小;而Bt杀虫剂单独使用,虽对稻螟、稻纵卷叶螟有较好防  相似文献   

4.
稻瘟灵对家蚕及其生态环境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以敌百虫为参比,通过测定稻瘟灵对家蚕的 LC_50。划分稻瘟灵的毒性级别,并对毒力测定的方法、稻瘟灵对家蚕的主要作用方式和残留毒性作了探讨。稻瘟灵对家蚕的 LC_50值>1280ppm,在桑树上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为7天。  相似文献   

5.
水稻纹枯病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水稻纹枯病俗名"花脚杆"、"烂脚瘟"、"云纹病",属热带系病害,我国稻区均有发生,以南部稻区为害重。近年来,水稻纹枯病在隆昌县也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对水稻生产影响大,为了有效地防治该病,笔者介绍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稻杰有效成分22.5g/hm2喷雾法防除直播水稻田稗草、节节菜、陌上菜、丁香蓼和水莎草,药后50d防效达99.0%;有效成分37.5g/hm2药土法防除稗草、陌上菜、丁香蓼和水莎草,药后50d防效达83.2%。稻杰与苄嘧磺隆混用可提高对杂草的防除效果。稻杰喷雾法和药土法施药对直播水稻都安全。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经济的逐渐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多数稻田依靠施用大量化肥、农药来获得高产,生产成本高,效益低,加剧了环境的污染,生产出的稻米产品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稻鸭共育"技术是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水稻移栽活兜后,在稻田放养鸭子,稻田中的昆虫、杂  相似文献   

8.
任义方  高苹  朱凤  刘梅 《植物保护》2017,43(1):61-67
为了弄清适宜稻曲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以及对应的气象适宜度等级,提高水稻气象型病害防控能力,本文利用江苏省稻曲病大田调查资料,结合历史气象资料,通过评估发病敏感时段和致病风险,以及分析江苏省稻曲病最大成灾风险度出现日期以及空间分布情况,指出8月下旬为稻曲病高发期,对于发病风险高且程度重的沿淮、沿江以及江淮之间地区需要加强病害防御。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同连续致病天数对稻曲病流行的影响,利用最优化技术,构建了综合稻曲病指数,并划分气象条件适宜度等级。通过单站和多站检验发现该指数对"中等、大流行"发病实况的判定准确率极高,但容易高估"轻度流行"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广东雷州杂草稻的发生与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草稻是世界稻田最主要的草害之一,其发生、传播和危害给栽培稻的生产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广东省雷州市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水稻生产地,一年可以种植两季水稻,素有"粤西粮仓"之称。20世纪90年代以后,杂草稻随着直播栽培技术的推广而迅速传播,逐渐成为雷州稻田的主要害草之一,给当地的水稻生产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杂草稻分蘖力强和落粒性强、在土壤种子库中存活时间长、能模仿栽培稻品种的形态特征,并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对其进行防治非常困难。针对上述问题以及杂草稻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对杂草稻在雷州市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来源、传播、分布范围、发生状况以及水稻耕种方式对杂草稻群体动态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和管理措施,希望将杂草稻的发生和危害降低到最小水平。  相似文献   

10.
水稻播种面积,上海10.87万hm2、安徽253.33万hm2、浙江95.43万hm2、江苏220万hm2。稻谷单产,上海7 890 kg/hm2,安徽6 150 kg/hm2、浙江6 675 kg/hm2、江苏7 905 kg/hm2。水稻栽培方式主要为直播(手工撒播和机械直播)、移栽(手工插秧和机械插秧)和抛秧,其中直播稻占水稻播种面积的比例,上海84%、安徽13%、浙江37%、江苏33%。稻田主要杂草种群,上海有千金子、稗草、双穗雀稗、假稻、水苋菜等;安徽有千金子、稗草、鸭舌草、雨久花、异型莎草、扁秆藨草、节节菜,少量双穗雀稗、零星发生的有水竹叶、空心莲子草等;浙江海盐有稗草、千金子、水莎草、矮慈姑、节节菜、水蓼、假稻、双穗雀稗、水竹叶等,浙江温州有稗草、鸭舌草、空心莲子草、双穗雀稗和李氏禾等;江苏有稗草、稻稗、千金子、杂草稻、鸭舌草、陌上菜、水莎草、扁秆藨草等。杂草防控技术,秧田主要使用丙草胺(含安全剂)、优克稗.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禾大壮等防除以稗草为主的一年生杂草。直播稻田采用"一封、二杀、三补"的防除策略,主要使用除草剂复配剂或现混现用。使用千金(氰氟草酯)防除千金子,使用稻杰(五氟磺草胺)防除对二氯喹啉酸已经产生抗性的稗草生物型。目前,存在和必须重视的问题是局部地区杂草稻严重发生、出现除草剂残留对作物的药害、杂草对除草剂的抗药性生物型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12.5%毒.唑磷EC 100ml/667m2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最好,达87.0%;5%氟虫腈SE 40ml/667m2、90%杀虫单WP 50g/667m2、5%卡死克DC 40ml/667m2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也不错,为81.3%~82.9%;30%氯胺磷EC166ml/667m2和30%乙酰甲胺磷EC 150ml/667m2处理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为75.7%~78.1%,以上药剂对水稻均安全,可以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2.
性信息素诱捕稻纵卷叶螟的效果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诱芯对稻纵卷叶螟成虫有显著的诱集作用,不仅操作简单易行,对人畜、天敌及农产品安全,且持效时间长,是一项环境友好型的植保技术,值得在稻纵卷叶螟监测防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1.6%狼毒素水乳剂1 500 mL/ha、1%苦皮藤素乳油1 050 mL/ha、20亿PIB/mL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1 200 mL/ha和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剂90 g/ha 4种农药在第三代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盛期对三江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稻纵卷叶螟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7 d、15 d,1.6%狼毒素1 500 mL/ha的杀虫防效、保叶效果和持效性最好,但性价比中等;1%苦皮藤素1 050 m L/ha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性次之,防治效果均达到90%以上,但其速杀性、性价比最高,对稻、鱼安全,水稻产量高,在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时,可以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稻田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稻曲病是由稻曲霉病菌(绿核菌属真菌)引起的病害.该病多发生在水稻收成好的年份,农民误认为是丰年征兆,称它为"丰年谷"或"丰收果".稻曲病在世界大多数稻区都有发生,我国亦早有记载.在浙南稻区,20世纪60年代前发生零星,危害轻微,不为人们所注意.近年来随着水稻品种的更新和栽培技术的推广,稻曲病已成为当前水稻生产上的常见病害,致使水稻部分籽粒发病,造成空秕粒增多,粒重下降,一般年份产量损失5%左右,偏重发生年份损失可达40%以上;同时,米质变劣,商品价值降低,对水稻优质高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科健 《江西植保》2004,27(1):43-43
稻鸭共栖技术是将雏鸭放入稻田,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同时鸭的粪便可作为肥料;最后连鸭本身也可以食用。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绿色、安全、优质、营养的大米和鸭肉,所以稻鸭共栖技术是一种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 稻鸭共栖技术与中国传统的稻田养鸭的最大区别在于:在水稻移栽返青后,将雏鸭放入稻田后,直到水稻开始抽穗时为止,鸭一直生活在稻田里,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将稻鸭共栖技术与绿色大米生产技术有机地结合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水稻新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和抗逆性,进行了"福稻88"等6个早熟中稻新品种的直播栽培试验,以湖北省大面积推广的直播稻品种"黄华占"为对照,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是"福稻88",其次是"鄂优华占",其它品种应根据特征特性摸索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9%氯虫苯甲酰胺·呋虫胺SC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确定其适宜的使用剂量和最佳使用时期,进行了该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试验。结果表明,9%氯虫苯甲酰胺·呋虫胺SC在122~135 g/ha剂量下于稻纵卷叶螟卵孵化高峰期均匀喷雾,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较好,且对水稻安全,可在水稻生产上用于稻纵卷叶螟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稻水象甲入侵四川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在四川的风险性,根据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程序,从省内外分布状况、潜在经济危害性、寄主植物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可能性和危险性管理难度等5个指标对稻水象甲在四川的风险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稻水象甲的综合风险值为2.09,为高度危险检疫性有害生物。稻水象甲对四川稻区具有高度危险性,为确保水稻安全生产,应对其加强检疫、加大监测和扩大宣传。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由于种子、种苗及其他植物产品的交易、流通十分活跃,大大地增加了危险性病、虫、杂草及其他有害生物传播的几率,对农业生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比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潜江市连续几年发生,造成了极大的损失,防控和扑灭难度越来越大;稻水象甲在周边地区也频频发生,稻水象甲入侵潜江的潜在威胁在增加。因此,加强植物检疫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稻曲病病情分级标准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观察了稻曲病不同稻曲量在单穗上的分布 ,应用Q型系统聚类分析 ,以稻曲纵横径比、百稻曲重、单穗实粒重、结实率、损失率为指标进行数量分类 ,确定了新分级标准 :0级 ,未发病 ;Ⅰ级 ,1个稻曲 ;Ⅱ级 ,2个稻曲 ;Ⅲ级 ,3~5个稻曲 ;Ⅳ级 ,6~9个稻曲 ;Ⅴ级 ,10个以上稻曲。此外 ,利用韦布尔模型描述了稻曲病病情指数和产量损失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