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小地老虎幼虫从玉米近地面处咬断幼苗茎部,使整株死亡。玉米主茎硬化后,该虫可爬到上部为害玉米生长点,使玉米缺苗,成熟度不一致,造成玉米大面积减产。  相似文献   

2.
恩施自治州地处湖北省山区,玉米种植面积很大,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玉米的常年种植中,玉米灰斑病一直是我州玉米上的一种常见病害。由于许多玉米品种对灰斑病的抗性逐年丧失,以及在生产中高氮肥栽培和后期管理不足等各方面原因,玉米灰斑病已经逐渐成为我州玉米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玉米灰斑病的危害程度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在中高海拔山区,玉米灰斑病危害严重,对玉米的产量造成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3.
我国玉米锈病分布与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概述了我国玉米锈病的发生与分布;介绍了普通玉米锈病已经遍布我国玉米各种植区。南方玉米锈病也从最初只在两个省份发生,发展到目前在多省份暴发。说明玉米锈病适应能力较强,而其他未报道发生的玉米种植区也存在暴发流行的风险。因此,应做好玉米锈病的监测工作。同时,介绍了监测玉米锈病的分子检测体系。  相似文献   

4.
特用玉米及其病虫害发生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玉米种植结构处于调整阶段 ,随着包括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一系列特用玉米的发展 ,玉米病虫害发生危害规律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本文就我国玉米生产的现状、特用玉米发展与病虫害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对烯唑醇的敏感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小斑病是由玉蜀黍双极蠕孢(Bipolarismaydis)引起玉米叶部发病的病害之一,该病害广泛分布在世界玉米产区,严重影响玉米生产。玉米小斑病菌存在明显生理分化现象,目前已证实在中国存在T、C、S和O共4个小种。由于近年来不育细胞质的感病玉米自交系在玉米育  相似文献   

6.
我国玉米病毒病分布及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病毒病害给我国的玉米生产带来了严重损失。本文归纳总结了目前我国玉米上检测到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甘蔗花叶病毒、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等12种病毒的生物学特点和分布情况。同时对玉米粗缩病、玉米矮花叶病、玉米鼠耳病、玉米红叶病和玉米致死性坏死病等主要玉米病毒病害的发生流行、症状危害和防治措施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因玉米品种、施肥及环境变化导致玉米倒伏的现象越来越多,造成玉米大面积减产、减收。利用玉米化控技术实现防倒、增产已成为玉米生产中的必要措施。玉米化控技术是指利用植物化控原理,使用人工合成药剂处理玉米植株,使其按照施用者的意愿生长,以达到防倒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兰 《植物医生》2010,23(2):5-6
<正>在贵州省兴义市万屯镇玉米生产中,常受到多种病虫为害,对玉米造成减产。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病虫害,增加玉米产量,笔者现介绍玉米主要病虫的发生和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系统调查了安徽省不同地区、玉米不同生育期害虫种类及发生为害情况。调查发现:安徽省全境玉米适生期长,玉米种植结构复杂,北部地区以连片种植夏玉米为主,南部地区以插花式播种春玉米为主。与为害夏玉米的害虫相比,南部春玉米害虫种类更为多样。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是全省玉米的主要害虫,其中铜陵地区春玉米苗期受亚洲玉米螟为害最重,被害株率达25.6%。蜗牛在夏玉米穗期和春玉米苗期为害严重,部分田块被害株率达100%。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是春、夏玉米穗期的另一主要害虫,常与亚洲玉米螟、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和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混合发生,但在淮北地区玉米秸秆中未发现冬后存活的桃蛀螟幼虫。  相似文献   

10.
神农架地处鄂西北山区,气温偏凉而且多雨,年降水量900~1000mm。玉米是神农架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玉米3333.33hm2以上。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生产上的常见的病害之一,历来由于发病较轻,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近几年来玉米大斑病发生趋重,2008年全区8个乡镇玉米大斑病普遍发生,局部暴发流行成灾,此病已成为影响神农架林区玉米高产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深入了解玉米大斑病发生的实际情况,正确分析病害发生原因,我们对发病较重的乡镇进行田间实地调查,向农民询问玉米品种、施肥等情况,提出本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因大斑病造成的玉米产量损失,保证玉米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1.
玉米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晋中市主要粮食作物,玉米病虫害是制约玉米高产稳定的重要因素,做好病虫害防治是提高玉米产量和保证玉米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结合多年实践,将玉米生产主要病虫危害症状和防治技术介绍如下:1玉米丝黑穗病1.1危害症状一般在穗期表现典型症状,主要为害雌穗和雄穗,一旦发病,往往全株无收成。  相似文献   

12.
咸宁市玉米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玉米是咸宁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病虫为害对玉米造成较大的损失。据田间调查,咸宁市玉米常见病虫害有玉米纹枯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锈病、玉米螟和玉米蚜等。1玉米纹枯病1.1症状识别纹枯病主要为害玉米叶鞘,也可为害茎秆,发病重时,引起果穗受害。发病初期,多在基部1~2茎  相似文献   

13.
抗虫转基因玉米荒地生存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转Cry1Ac基因玉米及受体非转基因玉米(郑58)在野外自然条件及模拟野外条件下的生存能力,比较玉米与杂草的竞争力及玉米自身成为杂草的可能性,为转抗虫基因玉米的环境生态安全评价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生存竞争能力非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玉米〈杂草,转抗虫玉米虽然在与杂草的竞争中优于非转基因受体,其种子也能越冬,但在试验条件下不会演变成超级杂草。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鲜食玉米病害发生种类及其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省鲜食玉米病害种类进行田间系统调查,采集病害标本,通过症状观察和病原鉴定,确诊了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等11种病害;明确了鲜食玉米的主要病害为玉米小斑病和纹枯病,首次在广东发现了玉米弯胞叶斑病和黑斑病。本研究结果可为鲜食玉米病害的防治和深入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种玉米对烟嘧磺隆的耐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嘧磺隆是广谱灭生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广泛应用于玉米苗期杂草的控制。由于不同品种玉米对烟嘧磺隆的耐药性不同,因此部分品种玉米因其发生严重药害的问题屡见报道。文章从烟嘧磺隆的作用机理、不同品种玉米对烟嘧磺隆的耐药性鉴定以及玉米抗烟嘧磺隆的遗传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阐述了目前对玉米抗烟嘧磺隆基因的定位尚不明确,烟嘧磺隆在玉米体内代谢机制的研究还比较困难等问题,认为未来可通过对玉米抗烟嘧磺隆内源基因的发掘以及实现基因的最终转化来提高不同品种玉米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草炭处理下玉米的水分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进  王周琼  马健 《干旱区研究》2003,20(2):110-113
本文对在草炭处理下玉米的水分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草炭对玉米的蒸腾作用速率 ,气孔导度等水分参数的变化有较大的影响。实验表明 ,施入草炭改善了玉米的水分状况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玉米的水分利用系数 ,降低了玉米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提高了玉米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7.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玉米病毒病害,在我国北方和江浙等地较为多见,在华南地区尚鲜有报道。玉米是广西隆安县第二大粮食作物,年种植面积1.2万公顷,21世纪初以来,玉米粗缩病在广西隆安县部分乡镇发生危害,发生面积及范围逐年扩大,对玉米生产构成了潜在危害。作者通过分析隆安县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实况和特点,总结玉米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糯玉米、甜玉米和笋用玉米等菜用玉米发展较快,种植方式有春玉米、夏玉米和地膜玉米。玉米苗期受杂草危害严重,苗期受杂草危害时,植株矮小,秆细叶黄,导致中后期生长不良,双穗率降低,空秆率提高,穗粒数和粒重明显下降,造成严重减产。玉米除草剂,品种繁多,使用技术要求高,使用不当不但起不到除草效果,还会对玉米产生药害。因此,选择对路的除草剂品种并掌握好使用技术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9.
受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大、滴灌节水和配方施肥等新技术的推广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影响,新疆博州玉米主要病虫害已经发生演变。原有的重要害虫玉米螟已减轻,玉米三点斑叶蝉、玉米禾谷缢管蚜、长跗双斑萤叶甲逐渐上升为主要害虫;原偶发为害的玉米叶螨也呈常态化发生趋势。玉米瘤黑粉病在普通田轻发生,但在制种玉米田发生较重,影响玉米制种产业;玉米锈病、顶腐病局部为害成灾;玉米粗缩病等偶发为害。应掌握发生规律,采取有效措施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田杂草发生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39 000~63 000株/hm~2对春玉米和夏玉米田间杂草数量和生物量、玉米株高、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春玉米田总杂草的数量,春玉米田和夏玉米田总杂草的生物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呈逐渐降低趋势;春玉米的株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高,夏玉米的株高变化不明显;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玉米的产量呈现增加趋势,尤其是种植密度较低时,春玉米的产量增幅明显。因此,在四川省适当提高玉米的种植密度既可以降低田间杂草发生量,又可以增加玉米产量,但春玉米种植密度不宜高于57 000株/hm~2,夏玉米最高可达63 000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