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小麦是玉田县种植面积第二大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67万hm2左右。在小麦后期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白粉病是主要的防治对象,若防治效果不理想,能造成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损失可高达20%~30%,严重威胁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为探明不同植保药械对小麦后期病害的防治效果,大规模开展小麦后期病虫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进行本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点设在河北省玉田县陈家铺乡集强  相似文献   

2.
TBS技术在小麦田的控鼠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温泉县地处西北边陲,是粮食种植产区,常年种植小麦面积达1万hm2左右,是新疆绿色食品小麦的生产基地.鼠害严重,常年鼠密度8%~20%,特别是在小麦抽穗一灌浆时期,害鼠啃食小麦茎秆,为害严重,可造成产量损失10%以上.为进一步提高小麦绿色防鼠技术,笔者于2008年利用TBS(捕鼠器+围栏)技术,进行了控制农区鼠害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药肥混合液防治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赤霉病、白粉病是影响我市小麦产量的主要病害。近年,随着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种植大户大量种植感病品种,我市赤霉病和白粉病大发生频率增高,小麦赤霉病继2012年大发生后,2014年又一次大发生。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应用喷施杀菌剂、杀虫剂和微肥混合液,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棉铃虫在武威市玉米田连年暴发成灾,年发生面积2.4万~3.1万hm2,占玉米种植面积的50%~70%。为摸清其发生规律,给防治提供依据,笔者于2002年进行了玉米不同种植方式对棉铃虫发生为害影响的试验。1材料和方法1.1供试材料玉米品种中单2号;小麦品种永良4号。1.2试验方法试验在凉州区和平镇进行,前茬为小麦带玉米田。试验设单种玉米和小麦带玉米2个种植方式处理,重复3次,6个小区,顺序排列,小区面积300m2。单种玉米田不覆膜,于4月7日点种;小麦带玉米田于3月12日先分带播种小麦,4月15日点种玉米。其他管理措施同大田。1.3调查方法于棉铃虫…  相似文献   

5.
麦凹胫跳甲[Chaetocnema hortensis(Geoffroy)]属于鞘翅目,叶甲科。我国北方地区都有发生。主要为害麦类作物。跳甲的发生与为害程度,与气候有一定的关糸。在干旱年份发生较多,为害较重;反之则轻。1998年以来,麦凹胫跳甲在湟中县小麦田大面积发生。1998年全县小麦种植面积2.03万hm2,麦凹胫跳甲发生面积达1.26万hm2,占小麦种植面积的62%。2000年又严重发生,全县发生面积0.87万hm2,占小麦种植面积的47%,被害株率在25%以上,部分重发田块高达70%,平均减产40%。其中浅山旱地比川水地区(平川水浇地区)、脑山地区(高海拔、气候冷凉地区)的被害株率…  相似文献   

6.
2009年小麦条锈病在南漳县发生早、发生面积大、流行时间长、为害重,出现了一些始料未及的新特点.全县发生面积2.72万hm2,占小麦种植面积的93.2%,其中2%的田块因病损失严重,造成损失1 285.2t,是2002年大发生以来发生最为严重的1年.  相似文献   

7.
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f.sp.tritici Eriks et Henn)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该病在赫章县发生面积大,流行速度快,常给小麦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目前,除了选育抗病品种、开展小麦秋播拌种、处理发病中心外,化学防治仍然是减轻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的有效措施。本试验引进几种杀菌剂进行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戊唑·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三唑酮15%可湿性粉剂对小麦条锈病防治效果达80%以上,增产幅度40%以上,生产中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受小麦抽穗扬花期暖湿天气的影响,2009年我县小麦赤霉病大发生,发生面积2.83万hm2,占小麦种植面积的97.3%,早熟品种病穗率一般在8%左右,迟熟、感病品种高达30%~40%,造成损失1636.3t,是2006年大发生以来发生最为严重的一年.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小麦籽粒对镉(Cd)的积累能力,确保食品安全,明确田间条件下不同叶面肥抑制小麦Cd吸收的效应,选取中轻度Cd污染小麦田土壤为对象,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在分蘖期和孕穗期喷施不同种类叶面肥(磷肥(P)、锰锌肥(Mn+Zn)、多元素复合肥(M)、有机水溶性肥(O))对小麦不同器官中Cd的含量、分配以及Cd富集的影响。结果显示:喷施叶面肥后小麦籽粒中Cd含量均可下降到食品污染物标准规定值(≤0.1mg/kg)范围内,以喷施锰锌肥籽粒降Cd效果最佳,降Cd率可达41.72%;锰锌肥、多元素复合肥的施用显著降低了小麦地上部的Cd含量(p<0.05),小麦地下部的Cd含量只有喷施锰锌肥处理显著高于不喷施叶面肥处理(p<0.05);喷施磷肥和锰锌肥使小麦籽粒中Cd的分配比例显著下降了2.12%和2.47%;喷施叶面肥首先抑制了叶对Cd的富集,其次是显著降低了籽粒Cd的富集。综合考虑认为,小麦在分蘖期和孕穗期叶面喷施锰锌微肥籽粒降Cd作用最显著,在生产实践中适宜在中轻度Cd污染农田土壤利用中优先推荐。  相似文献   

10.
卫辉市小麦秆黑粉病重发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辉市是优质小麦的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2.9万hm2左右.多年来,小麦秆黑粉病在本市均属零星发生,2005年以来,该病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尤其是2008年小麦拔节期秆黑粉病在本市的太公泉镇、安都乡、唐庄镇等山丘旱区麦田严重发生,平原灌区麦田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全市小麦发病面积约0.52万hm2,占全市小麦种植总面积的17.8%.平均病株率19.5%,严重地块病株率达45%以上,病田平均减产20%左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为此,笔者对本市小麦秆黑粉病重发原因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黄振霖 《植物医生》1997,10(5):28-29
几种新药剂防治小麦蚜虫的药效试验黄振霖(重庆市植物保护站江北区630020)麦蚜是我市小麦生产上危害严重的一个常发性主要害虫,一般损失小麦产量1成左右,严重的可达3成以上。近年麦蚜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50%~75%。如全生育期单一使用有机磷农药,用药...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防治小麦白粉病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在小麦白粉病发生初期,分别使用20%三唑酮乳油、430g/L戊唑醇悬浮剂、5%己唑醇悬浮剂、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0.5%大黄素甲醚水剂、1%蛇床子素水乳剂、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共计7种不同类型的杀菌剂进行田间施药试验。喷药10d后调查各处理区发病情况,并于小麦成熟后测产。试验结果显示,供试杀菌剂中,以5%己唑醇悬浮剂对小麦白粉病的病指防效最高,达到98.95%,其处理区小麦增产率也最高,为20.79%;0.5%大黄素甲醚水剂和3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效次之,分别为94.37%和93.57%;20%三唑酮乳油防效最差,但也达到85.55%。供试药剂均对小麦白粉病表现出较高防效。  相似文献   

13.
临清市地处鲁西北平原,种植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小麦常年种植面积50 000 ha 左右。2018 年,临清市小麦白穗现象比较普遍,70%以上麦田发病,一般病株率8%~15%,严重田块达到30%以上,造成比较严重的减产。根据症状判断白穗主要由小麦茎腐病、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以及小麦赤霉病引起。  相似文献   

14.
几种药肥组合防治元胡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胡霜霉病是元胡生产中主要病害,"杀菌剂+叶面肥"组合配方防效优于使用单一杀菌剂。通过开展不同药肥组合防治元胡霜霉病试验研究,筛选出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与霍尚澳优果蔬专用12元素液体肥同时使用,对元胡霜霉病防效好、能有效延长元胡生育期、提高元胡产量,可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河北廊坊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种植不同抗性小麦品种情况下6种杀菌剂防治白粉病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6种杀菌剂中18%烯肟菌酯·氟环唑SC和20%烯肟菌酯·戊唑醇SC在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上的田间小麦白粉病防效均显著优于20%三唑酮EC, 所有供试杀菌剂同一使用剂量下在高抗品种‘保丰104’上的防效要显著高于感病品种‘京双16’上的防效, 甚至较低剂量施药水平下(105 g/hm2)在‘保丰104’上对白粉病的防效要高于或显著高于高剂量施药水平下(150 g/hm2)在‘京双16’上的防效, 但参试的多数杀菌剂同一施药量情况下在中感品种‘众麦2号’和高感品种‘京双16’上的防效无显著差异。该研究说明以抗性品种为基础, 结合使用合适的杀菌剂, 可有效减少杀菌剂施用量, 此研究结果可为杀菌剂的减量施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鄂西北地区小麦条锈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西北地处全国小麦主产带 ,其中襄樊市是全国 2 0个大型商品粮基地之一 ,也是小麦条锈病入侵湖北省的咽喉之地 ,我市小麦常年种植面积约2 5万hm2 。从 80年代初开始 ,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具有明显周期性 ,每次大流行年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 70 %~ 80 % ,甚至更高 ,因条锈病危害造成的损失一般年份减产 10 %~ 2 0 % ,严重年份减产30 %~ 5 0 %。防治不力的部分田块甚至颗粒无收 ,损失相当惨重。为了更进一步掌握其发展、蔓延规律 ,有效控制其危害 ,作者对 1980年以来我市小麦条锈病发生动态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分析。1 研究方法1980~ 2 0 0 2…  相似文献   

17.
2019—2020年度小麦条锈病在咸阳市流行,发生面积占小麦种植面积的82.7%,表现出秋苗发病早、范围广,冬季部分病菌持续繁殖扩展,春季4月扩展迅速,后期为害严重等特点。分析认为,2020年小麦条锈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是菌源基数高、暖冬及春季适宜的降水天气、主栽品种整体抗病性差。  相似文献   

18.
甘肃白银盐碱地区小麦品种的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利用盐碱地,筛选适宜盐碱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以耐盐3号、8号小麦新品系为材料,以当地主栽品种宁春18号和764为对照,在甘肃白银引黄灌区不同程度盐碱地上进行了耐盐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耐盐3号、8号小麦在土壤全盐含量为0.299%~0.786%的盐碱地上种植,耐盐性强,比对照小麦增产明显。当土壤全盐含量0.299%时,小麦的农艺性状受到轻度影响,耐盐小麦比对照小麦略有增产;当土壤全盐含量在0.299%~0.786%时,小麦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的抑制,随着盐分浓度的上升,耐盐小麦比对照小麦增产幅度提高,优势明显;当土壤全盐含量在0.786%~0.828%时,小麦生长发育受到严重抑制,随着盐分浓度的继续上升,小麦产量急剧下降,耐盐小麦比对照小麦有优势,但产量太低,不宜种植。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小麦田杂草防治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是河北省第一大种植作物 ,常年种植面积2 4 6 .7万hm2 左右。随着农民种植水平、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麦田杂草成为制约小麦高产的主要障碍之一。全省小麦田杂草的发生面积超过2 13 3万hm2 ,每年因草害造成小麦产量损失 10 %~15 % ,重发田块高达 30 %~ 5 0 %。为了提高杂草的防除水平 ,河北省植物保护总站从 1998年在农业厅立项实施了小麦田杂草无害化治理技术与推广 ,几年来在广大植保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经过大量试验、示范以及组织推广 ,使麦田杂草的除治工作有了较大进步。1 基本摸清了麦田常见杂草种类和群落分布1.1 …  相似文献   

20.
小麦条锈病属气传病害,如果防治不力,减产至少在20%~30%以上,严重田块甚至颗粒无收.小麦条锈病是毕节市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多数品种种植时间长,品种抗性退化,小麦条锈病发生危害较重.为了筛选小麦条锈病抗性品种,特进行小麦条锈病品种抗性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