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以全收粪尿的方法,研究了饲喂粗料相同而精料不同的泌乳奶牛乳液中尿素氮浓度与总氮排泄量(粪氮 尿氮)关系。结果表明,乳尿素氮浓度与奶牛总氮排泄量密切相关,说明乳尿素氮可以用来监测奶牛向环境中排泄氮的总量。  相似文献   

2.
选择90头中国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对象,按照产奶量分为3组,研究奶牛泌乳性能与乳中尿素氮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产奶牛乳中尿素氮含量高于中产奶牛与低产奶牛,但差异不显著,奶牛泌乳性能与乳中尿素氮存在弱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日粮营养水平是影响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日粮蛋白质水平是奶牛营养学研究的热点。研究不同蛋白质水平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及牛乳中尿素氮含量的影响,可为奶牛养殖中调整日粮蛋白质水平提供依据,达到既满足奶牛生产性能的需要,又减少饲料浪费,还可以提高日粮蛋白质利用率的目的。选用体质健康且产奶量、胎次和泌乳天数基本一致的泌乳期荷斯坦奶牛2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分别饲喂蛋白质含量为12.2%(对照组)和10.6%(试验组)的日粮,均采用全混合日粮饲喂90 d,自由采食。在试验开始时测定奶牛的产奶量;试验开始后每个月(泌乳第56 d、86 d、116 d)分别测定1次产奶量、乳成分和牛乳中的尿素氮含量。结果表明:将日粮蛋白水平由12.2%降低到10.6%,对奶牛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可以显著降低奶牛乳中的尿素氮含量(P〈0.05)。对于产奶量在20~25 kg/d的奶牛,蛋白质水平为10.6%的日粮完全可以满足奶牛泌乳的需要,且有利于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和降低养殖成本。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探讨有机硒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为有机硒在奶牛养殖中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将45头采用半放牧半舍饲养殖方式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分别在精饲料中添加0、0.5、1.0 mg/kg的有机硒,通过测定各处理组的产奶量、乳脂率、乳糖率、乳蛋白率、乳干物质、体细胞数量等检测指标,比较分析有机硒不同添加水平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试验Ⅰ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体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平均日产奶量、乳干物质率均显著提高(P0.05),体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5)。表明奶牛基础日粮中添加1.0 mg/kg的有机硒能显著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渭南地区奶牛养殖场生鲜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为保障生鲜牛乳卫生和食用安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渭南市部分奶牛养殖场进行乳样采集,以项目团队建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A型肠毒素(SEA)、β-内酰胺酶(BLAZ)和耐热核酸酶(NUC)基因的三重PCR方法检测样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阳性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在奶牛养殖场分别调查牛场性质、环境卫生、挤奶前的准备工作、挤奶方式与生鲜奶盛装运输等工作,结合乳样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情况,分析以上因素对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影响。【结果】在14个奶牛养殖场,分7次收集生鲜乳样98份,PCR检测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乳样10份,阳性率10.20%(10/98),其中BLAZ基因阳性样品7份,阳性率7.14%(7/98),SEA基因阳性8份,阳性率8.16%(8/98)。在4个养殖场的乳样中检测到金黄色葡萄球菌,7次采样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1次阳性的有1个场,2次阳性的2个场,5次阳性的1个场。对这4个养殖场基本情况调查发现,均为家庭小规模养殖(奶牛头数6~9头),挤如后对鲜乳混合后进行零售;5次检测为阳性的牛场存在奶牛与其他动物混养、手工挤奶、挤乳前未对双手和牛乳房进行充分清洗和消毒。【结论】渭南地区奶牛养殖场生鲜牛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率较低,造成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与奶牛养殖环境、挤乳前的消毒工作、挤乳方式密切相关,良好的养殖环境和挤乳方式将大大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生鲜乳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新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房炎是造成奶牛业损失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应用于奶牛隐性乳房炎诊断的常用方法有加州乳房炎试验(CMT),乳汁体细胞计数(SCC)等,但在常规使用中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奶牛乳汁中一些酶活性和急性期蛋白量的变化是监测隐性乳房炎很有价值的指标,可用于泌乳早期感染乳区的检测和选择感染奶牛进行干乳期治疗。结合珠蛋白(H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是奶牛最为敏感的急性期蛋白,它们在急性炎症时大量增加。概述了乳酸脱氢酶(LDH)、N-乙酰基--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乳过氧化物酶(LP)、碱性磷酸酶(ALP)、结合珠蛋白(H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等指标在奶牛乳房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产犊季节、胎次及泌乳阶段布鲁氏菌病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南方地区某奶牛场297头奶牛2014年的DHI生产性能测定记录,采用多因素方差法分析布鲁氏菌病阴性与阳性奶牛不同产犊季节、胎次和泌乳阶段对奶牛泌乳性能(日产奶量、体细胞数、体细胞评分、奶损失、尿素氮、产奶高峰日、90 d产奶量)的影响。[结果]不同产犊季节、胎次和泌乳阶段对奶牛的体细胞数、体细胞评分、奶损失、高峰日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而对其他泌乳性能无显著影响。布鲁氏菌病对荷斯坦奶牛的日产奶量、体细胞数、体细胞评分、奶损失、产奶高峰日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尿素氮和90 d产奶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不同产犊季节、泌乳阶段、胎次、测定季节等对奶牛的生产性能均有一定的影响。[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奶牛的泌乳性能及牛奶质量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乳样保存条件对乳尿素氮浓度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3种常用的防腐剂(重铬酸钾、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以及室温、冷藏和冷冻等3种不同温度的保存条件对牛奶中乳尿素氮浓度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常规剂量和加倍剂量重铬酸钾乳样的尿素氮浓度与原乳样差异不显著(P>0.05),而添加行业标准量及加倍剂量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的乳样中乳尿素氮浓度显著高于原乳样(P<0.05);室温和冷藏温度条件下随保存时间的延长,原乳样乳尿素氮浓度迅速降低,而冷冻保存条件下原乳样乳尿素氮浓度基本不变;添加重铬酸钾的乳样在室温、冷藏和冷冻条件下,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乳尿素氮浓度均无明显变化。乳样收集后若不能及时测定乳尿素氮浓度,建议添加重铬酸钾防腐剂,未添加重铬酸钾时冷冻保存。  相似文献   

9.
32头荷斯坦奶牛按泌乳天数分成8组,每组4头,饲料中分别在干物质(DM)基础上添加0、125 g·kg~(-1)的豇豆,饲料为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高粱青贮,通过补充大豆粕和酒糟,使两组饲料分别含粗蛋白质(CP)155 g·kg~(-1)和170 g·kg~(-1)。正常情况下,饮食均衡的540 kg奶牛日产29 kg牛奶。试验过程中,奶牛自由采食,每天挤奶3次。试验按4×4拉丁方设计,为期21 d,前14 d为适应期,后7 d为数据收集和采样。试验对豇豆、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进行检测,使用混合程序SAS,以每栏(饲料摄入量)或每头牛(相关性能)为试验单元,观察干物质采食量(DMI)、体重(BW)、产奶量、乳成分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豇豆增加了奶牛、DMI比值和乳中N含量和饲料N含量比值,降低了牛奶中尿素氮(MUN)和粪N排泄量,有降低尿N排泄量的趋势,降低了饲料成本,提高了收益。此外,饲料中添加豇豆显著增加DM、有机物、CP和中性洗涤纤维总消化率。饲料CP含量从170~155 g·kg~(-1)提高了乳中N含量、饲料N含量比值,降低MUN、尿N和粪N排放量三者与N摄入量比值,降低饲料成本,增加收益。因此,在热带条件下,饲料中添加豇豆时应选择低蛋白质饲料,改善饲料和N利用效率,减少N污染。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取20头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分别为单一玉米秸秆组(CS)和混合粗饲料组(MF).试验共进行7周,其中预试期2周,正试期5周.采集血液样品和乳样,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和乳常规组分.结果表明:MF组奶牛血液中血糖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CS组(P0.05),血清尿素氮和β-羟丁酸含量极显著低于CS组(P0.01);MF日粮能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乳脂率和总固形物含量(P0.05),尿素氮和体细胞数显著低于CS组(P0.05),其余指标2个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MF日粮有利于维持血糖和血清尿素氮的正常水平,并能部分改善乳品质、提高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1.
^15N示踪技术应用于甘蔗氮素吸收与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微区方式,研究在施氮量相等的条件下,基肥、分蘖肥和攻茎肥分别施用20%、30%和50%15N标记尿素对甘蔗氮素吸收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不同器官从肥料中吸收的NDFF%和NDFF均表现为攻茎肥>分蘖肥>基肥;氮素在甘蔗根系和叶片的分配比率均为基肥>分蘖肥>攻茎肥,而在蔗茎中的分配比率则是攻茎肥>分蘖肥>基肥;不同时期施肥甘蔗对氮素的利用率表现为攻茎肥>分蘖肥>基肥.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一次性配施对春播甜玉米生物量累积和氮素吸收累积量的影响,探明其对甜玉米生长、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甜玉米化肥增效减施提供参考,2017年在广东省博罗县和惠阳县以甜玉米品种粤甜28号开展田间试验,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是不施氮(CK)、常规分次施氮(U100,分3次施用)和2个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一次性配施处理(CCU100和CCU80,较U100分别减氮0%和20%),CCU100和CCU80处理中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的配施比例为7∶3。结果表明,在广东省春播甜玉米生长季节,控释尿素在土壤中的氮素释放特征近似于“S”线,氮素累积释放率达85%以上,氮素累积释放量随着土壤积温的提高而提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CCU100的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高于常规尿素分次施氮处理(U100),生物量的平均增幅分别为4.68%(博罗)和6.75%(惠阳),氮素累积量的平均增幅分别为2.74%(博罗)和6.20%(惠阳)。在减氮20%条件下,CCU80处理的生物量与U100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而氮素吸收累积量低于U100处理,其中博罗试验点甜玉米收获期的氮素累积量较U100处理降低了10.02%(P<0.05)。与U100处理相比,CCU100和CCU80处理的产量无显著减产,CCU80处理显著提高了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P<0.05),氮肥农学效率的增幅为14.20%(博罗)和10.16%(惠阳),氮肥吸收利用率的增幅为4.92%(博罗)和22.03%(惠阳)。甜玉米收获时期,施氮处理显著提高秸秆和果穗的氮含量,而不同施氮处理的秸秆和果穗氮、磷、钾含量无显著差异。综上,在广东省春播甜玉米生产上,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一次性配施可满足春播甜玉米氮素吸收累积需求,确保充足的生物量积累,最终实现稳产高产,提高了氮肥施用效率,达到轻简化施肥、化肥增效减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添加水平的尿素和新银合欢对王草发酵品质的影响。尿素的添加比例分别为0.3%、0.4%和0.5%,新银合欢的添加比例分别为1/3、1/2、2/3和100%,另设100%王草组作为空白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新银合欢添加组的青贮品质均优于尿素添加组。在尿素添加组中,所有添加尿素组和100%王草对照组青贮品质较差,说明王草青贮单独或添加尿素青贮的效果不佳,在实际运用应尽量避免使用这2种方法进行青贮。在新银合欢添加组中,青贮品质由高到低的排列为:1/3新银合欢组、1/2新银合欢组、2/3新银合欢组和100%新银合欢组,这4组的青贮品质均优于100%王草对照组;添加新银合欢能改善并提高王草青贮品质,并且1/3新银合欢添加量的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4.
选用甘肃肉用绵羊新品种选育群初生公羔20只,随机分为5组,观测了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0、37.50、75.00、112.50、150.00mg/kg)酵母β-葡聚糖对早期断奶羔羊瘤胃氮代谢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酵母β-葡聚糖对日龄82d的羔羊瘤胃液中总氮、氨氮和蛋白氮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75.00mg/kg的添加剂量组尿素氮含量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P=0.091),食前150.00mg/kg添加剂量组血清尿素氮显著低于对照组(P〈.05)。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肥方式对两系杂交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旨在探明尿素撒施和表层集中施肥对两系杂超级交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两系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和两优0293为供试材料,以总氮肥施肥量为180kg/hm2,分别设置为不同施用比例和不同的追肥方式,测定分蘖动态、SPAD值、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的变化。结果表明:T3和T4氮肥运筹模式能显著提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合理的氮肥后移有利于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提高,而一次性基肥施肥方法(T2)和一次性追肥方法(T5、T6)均不能协调好源和库之间的关系。尿素追肥撒施和表层集中施肥的方法对产量和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氮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控释氮肥和普通氮肥为试验肥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全量基施普通氮肥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会造成水稻减产;而基施控释氮肥能提高群体的有效穗数,改善单株的产量构成结构,且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最终提高水稻产量。在施N量减少30%条件下(CRU70%处理),水稻氮肥利用率最高,且产量显著高于普通氮肥处理(PU100%处理)。本研究条件下,CRU70%+PU30%处理的实粒数和结实率最高,水稻产量最高(8 939 kg/hm2),较CRU70%处理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活性腐殖酸缓释肥(slow-released fertilizer,SRF)替代尿素对徐麦新品种的增产效果,采用三因素裂区设计,以2个供试品种徐麦2023、徐麦38为主区,设尿素和缓释肥2个基肥种类,根据不同氮肥追肥方式设置5个处理(A1、A2、A3、A4、A5),探究不同氮肥处理对2个小麦新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18.
包膜尿素氮素的溶出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包膜尿素(LP 30)氮素的溶出特性。【方法】采用土壤、纯水两种培养方式,在4种温度(10、15、20、25 ℃)条件下对不同培养时期氮素溶出率进行测定,利用具体的方法——The number of days transformed to standard temperature(DTS),对自然温度条件下氮素的溶出率进行预测。【结果】培养试验表明,土壤和纯水两种培养方式对包膜尿素氮素溶出率的影响很小,不同温度对氮素溶出率的影响显著。分析表明,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可很好地描述包膜尿素氮素的溶出过程。氮素溶出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在10~25℃内,每升高5℃,速率常数约提高1倍左右。包膜尿素埋藏土壤后实测的氮素溶出率值与采用DTS法预测的氮素溶出率值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包膜尿素(LP 30)氮素溶出率大小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DTS法能较准确地预测包膜尿素施入土壤后,自然温度条件下,任意天数的氮素溶出率。  相似文献   

19.
试验探讨肉仔鸡日粮中添加不同形态的微量元素对其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血清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分为全无机、全有机、有机和无机各半3个试验组.试验结果表明,在肉仔鸡生长前期(1~21日龄),全有机组生产性能优于全无机组(P>0.05),从后期和全期来看,全有机组生产性能优于无机组(P>0.05);有机组腹脂率和腹脂厚度分别比无机组降低7.55%和11.64% (P>0.05).与无机组相比,有机组腿肌率显著提高22.07% (P<0.05);有机组有提高胫骨长度和宽度的趋势(P>0.05),有机组有提高血清碱性磷酸酶和5'-核苷酸酶活性,并有降低血清尿素氮的趋势(P>0.05).由此可见,有机微量元素可以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对肉鸡屠宰性能、血清酶活和尿素氮方面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