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生物技术与葡萄遗传育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军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8):2862-2874
 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渗透到葡萄遗传育种的各个领域。DNA分子标记为研究葡萄品种起源和育成新品种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特别是SSR标记在葡萄品种鉴别、系谱分析和遗传图谱构建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基于DNA分子标记遗传图的构建加速了杂种的早期选择,遗传图和物理图的结合可以克隆控制重要性状的功能基因,遗传转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改良现有的葡萄品种。因此,生物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传统的葡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葡萄砧木5BB农杆菌介导法的遗传转化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由于再生困难、生长周期长以及基因数量多且多呈杂合状态而严重制约了分子育种工作的开展.但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和转基因技术的日趋成熟,葡萄转基因育种也获得了成功[1-4],为葡萄遗传转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超声波辅助农杆菌介导法,优化"美人指"葡萄遗传转化体系。利用GUS瞬时表达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功率、时间条件下的超声波处理,外植体类型以及AS浓度对"美人指"葡萄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茎段在含75mg/L AS农杆菌悬浮液中侵染4 min,并在此期间,用功率为90 W的超声波处理14 s,获得最佳GUS瞬时表达率42.8%。  相似文献   

4.
以欧美杨111为受体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进行了山葡萄VaCBF3基因的遗传转化,分析了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并对获得抗性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欧美杨111遗传转化过程中适宜的预培养时间为3 d,适宜菌液浓度为OD600为0.3~0.4,适宜侵染时间为2~4 min,适宜共培养时间为3 d。经过对转化子的PCR鉴定,获得4株阳性转基因植株,初步说明外源山葡萄CBF3基因已导入至欧美杨111号中,转化体系已成功建立。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葡萄风信子亚美尼亚(Muscari armeniacum)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系统,建立高效稳定的葡萄风信子遗传转化体系,为葡萄风信子遗传改良及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GUS(β-葡萄糖苷酸酶)瞬时表达率,研究根癌农杆菌的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和超声波预处理时间等4个因素对葡萄风信子GUS瞬时表达效率的影响,并在最佳条件下将GUS基因转入葡萄风信子,获得稳定表达转化植株。【结果】葡萄风信子胚性愈伤组织GUS染色结果表明,随着根癌农杆菌菌液浓度的增加及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和超声波预处理时间的延长,GUS瞬时表达效率均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当根癌农杆菌菌液OD600为0.5、侵染时间20min、共培养4d、80W功率超声波预处理3min时,其GUS瞬时表达效率最高,分别为14.43%,13.73%,10.85%和75.36%;在最佳转化体系下将GUS基因转入葡萄风信子,获得207株潮霉素抗性植株。GUS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在抗性植株的不同部位都呈现不同程度的蓝色,PCR检测有7株为阳性植株,阳性率为7%;反转录PCR检测显示,7株阳性植株中有3株扩增出GUS基因目的条带。【结论】初步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葡萄风信子遗传转化体系,该体系能显著提高葡萄风信子GUS瞬时表达效率。  相似文献   

6.
葡萄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及转LEAFY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葡萄茎段为外植体建立起高频再生体系,随后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葡萄主栽品种玫瑰香的稳定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将携带拟南芥菜LEAFy基因的pDC202载体转化到农杆菌菌株GV3103中,与茎段共培养3 d后,在附加利福平的培养基GS+ZT(2.0mg/L)上选择培养4周.经压力选择培养初步筛选到转基因植株,且可以直接获得生根转化试管苗;从初步鉴定的转化植株上选取壮幼嫩的新叶作为材料,提取葡萄基因组DNA,借助PCR、Southern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手段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LEAFy基因已成功整合到葡萄染色体DNA上,且转化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葡萄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及转LEAFY基因的研究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葡萄茎段为外植体建立起高频再生体系,随后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葡萄主栽品种玫瑰香的稳定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将携带拟南芥菜LEAFy基因的pDC202载体转化到农杆菌菌株GV3103中,与茎段共培养3 d后,在附加利福平的培养基GS+ZT(2.0mg/L)上选择培养4周.经压力选择培养初步筛选到转基因植株,且可以直接获得生根转化试管苗;从初步鉴定的转化植株上选取壮幼嫩的新叶作为材料,提取葡萄基因组DNA,借助PCR、Southern杂交等分子生物学手段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LEAFy基因已成功整合到葡萄染色体DNA上,且转化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优良无核葡萄品种莫利莎葡萄试管苗为试材,研究了卡那霉素(Kan)、潮霉素(Hyg)对葡萄继代苗生长和离体叶片再生的影响,以确定叶盘法基因转化的选择压和转化体的筛选浓度;同时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头孢霉素(Cef)和羧苄青霉素(Carb)对葡萄离体叶片再生的影响,以确定侵菌共培养后合适的抑菌抗生素种类和浓度。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继代苗对Hyg的敏感性强于Kan,葡萄遗传转化更适合使用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作为选择标记。Hyg 3.0mg/L即达到继代苗致死浓度,可作为转化后抗性苗的筛选浓度,Hyg 0.8mg/L完全抑制叶片不定芽的分化,可作为叶盘法转化时抗性芽的选择压。葡萄叶盘法基因转化中抑制农杆菌生长的抗生素可选用Cef 300mg/L或Carb 400mg/L,但对不定芽的分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毛葡萄遗传转化体系中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和体积质量分数,以毛葡萄单株“花溪-4”为试材,研究了选择抗生素潮霉素(Hygromycin,Hyg)、卡纳霉素(Kanamycin,Kan)和抑菌抗生素羧苄青霉素(Carbenicillin,Carb)及头孢霉素(Cefotaxime,Cef)对其离体叶片再生和再生芽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g/L的Hyg和10 mg/L的Kan可完全抑制不定芽再生,适合遗传转化中转基因再生芽筛选;再生芽在添加5 mg/L Hyg和40 mg/L Kan培养基中表现黄化致死,不能成苗,可用于转基因苗选择.300 mg/L的Cef或400 mg/L的Carb均可促进花溪-4不定芽再生,同时对根癌农杆菌抑制效果良好,适宜于毛葡萄遗传转化中抑制农杆菌生长.  相似文献   

10.
葡萄叶片植株再生及GFLV-CP基因的转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无核白和黑王等12个品种的无病毒葡萄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在NN69培养基(Nitsch and Nitsch 1969)试验了不同浓度的IBA和BA对其植株再生的影响.其中无核白、黑王、红地球和红宝石4个品种获得了稳定高频率的再生植株.以GUS基因为报告基因,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建立了葡萄离体叶片外源基因的遗传转化体系,而后将葡萄扇叶病毒外壳蛋白(GFLV-CP)基因转入葡萄叶片,通过卡那霉素筛选和PCR检测证明获得了转葡萄扇叶病毒外壳蛋白(GFLV-CP)基因的无核白葡萄植株.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监督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农业科研院所科研成果转化发展现状,并指出农业科研院所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成果转化内控制度不健全、成果转化过程管理不规范、成果转化收益管理不规范。文章还提出了农业科研院所科研成果转化相应的对策:要完善成果转化制度,要加强成果转化过程监督管理,要加强科研成果的收益管理。  相似文献   

12.
美国公共机构种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将美国公共育种研究机构的成果转让机制作为研究重点,对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ARS)资助的科研成果的权属、大学非营利机构的科研成果的转化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完善我国种业科研投入结构、改善科技评价机制、完善育种成果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成果转化机制等对完善我国种业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小麦基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基因转化方法、转化效率以及影响转化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并对中国小麦基因转化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目前,转基因大豆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大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国外已成功将转基因大豆作为推动大豆产业发展的动力.我国转基因大豆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转基因大豆品种,应借鉴国外先进的转化技术和成功经验,立足现有技术,改进遗传转化体系.文章综述转基因大豆的应用概况和研究现状,介绍大豆遗传转化体系和大豆转基因方法,阐述目前转基因大豆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农业科研单位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中的地位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农业科研单位作为农业科技成果的主要提供者,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中理应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体制等因素的制约,一直以来,农业科研单位游离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之外,无法充分发挥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力军的作用。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其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以便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菠萝组织培养与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外植体种类、培养基、激素类型对菠萝组织培养的影响,概述了目前取得成功的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法,并探讨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之一,在基因功能研究和转基因育种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大豆基因组测序之后,大豆功能基因组学发展迅速,挖掘控制重要性状的基因用于转基因育种受到广泛关注。随着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的实施,我国建立了基因克隆、遗传转化、功能研究、转基因品系安全评价等转基因育种研究技术体系和监管体系。其中,转基因大豆遗传转化技术体系的研究取得了较快的进展,主要集中在高效、稳定遗传转化再生体系的建立和优化,大豆遗传转化方法的探索和优化等方面。对大豆遗传转化体系、转化方法和转化效率等因素进行阐述,可为大豆基因功能研究和转基因新品种培育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丝状真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丝状真菌遗传转化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对丝状真菌遗传转化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丝状真菌的转化方法、选择标记、转化系统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9.
贾莉莉  叶仰东  田锋  于月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604-11604,11663
在小麦转基因技术研究中,遗传转化效率一直不高。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小麦转基因研究逐渐增多,目前使用的主要方法有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文中对农杆菌介导转化小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小麦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为研究对象,运用查阅资料、调研、统计等方式了解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分析了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