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远缘杂交与半配合法选育抗蚜棉花新品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栽培种陆地棉晋棉6号(G hirsutnm,2n=52)作母本、野生种异常棉(G anomalum,2n=26)作父本,采用对杂交铃喷(滴)GA3(45 mg/L),NAA(50 mg/L)和离体培养杂交当代幼胚技术,对F1幼苗进行染色体加倍,以克服杂交当代不亲和性及其后代不育性。F2~F3连续用晋棉6号作父本回交转育,以抗蚜虫、抗枯萎、抗黄萎、早熟、高产为目标,自F4连续11代定向选择与鉴定,应用棉花半配合育种技术快速稳定远缘杂交后代,克服了远缘杂种后代各种性状长期疯狂分离的现象,育成了特早熟抗蚜棉花新品种晋棉51号。  相似文献   

2.
外源海岛棉DNA诱导中棉性状的变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远缘杂交日益成为育种中扩大遗传变异的手段.我们用中棉和陆地棉种间杂种为材料,先后育成长绒2号,江苏棉1号、3号.但长期以来,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和杂种的不孕性,阻碍了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目前找到一些新的解决方法.例如,外源海岛棉DNA诱导陆地棉能引起性状变异.四倍体棉种海  相似文献   

3.
亚洲棉(G.arboreum L.2n=26,染色体组2A_2)我国通称中棉,早熟、结铃性强、产量较稳定、耐旱,在多雨季节烂铃少、吐絮畅、纤维粗、强度大。非洲棉(G.herbaceum L.2n=26,染色体组2A_1)我国通称草棉,植株矮小、极早熟、铃小、极耐旱。这两个栽培棉种虽然在生产上已很少应用,但育种工作者希望将其早熟、抗旱及特殊纤维品质等性状导入陆地棉[G.hirsutum L.2n=52,染色体组2(AD)_1]品种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新疆长绒棉过去和现今的栽培品种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长绒棉产量构成性状对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单株结铃数>衣分率>单铃重.目前改良长绒棉纤维品质的重点是提高纤维强度,而纤维强度与产量呈负相关(r=-131).欲获产量和纤维强度均高的品种,必须扩大种质资源,采用增加基因重组的方法解决.  相似文献   

5.
陆地棉(G.hirsutum 2n=52)×异常棉(G.anomalum 2n=26)F_1染色体2n=3x=39,平均染色体构型为27.84Ⅰ+5.27Ⅱ+0.18Ⅲ+0.03Ⅳ。F_1直接与陆地棉回交,得到BC_1F_1。通过2-4次回交,经多年选育,得到许多宝贵的新种质。除已选育出综合性状好,早熟、高产、高抗枯萎病(或抗枯耐黄)、优质的新品系外,并得到一些超级长绒株系,2.5%跨距长度35.1-38.6mm,强度27.0-32.8gf/tex,麦克隆值4.8-3.1,为选育超级长绒棉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6.
菠菜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父本(2号)、母本(12号)及杂交种(联合1号)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2sm+8st+2t、2n=2x=4sm+4st+4t和2n=2x=2sm+6st+4t。杂交种在核型与品质性状上同父本相似。  相似文献   

7.
气象因子对湖南省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灰色系统和逐步回归法探讨了温度、光照时数、空气湿度、降水量等主要气象因子与中棉29号和湘杂棉3号的纤维品质性状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在湖南气候条件与栽培技术体系下,以伏桃的纤维品质最优,其贡献率达到66.67%,但以麦克隆值的变异系数最大(湘杂棉3号为9.794%,中棉29号为9.295%),平均为9.545%;灰色系统分析表明,温度是影响纤维品质的主导因子;逐步回归法分析表明,温度、光照时数与纤维品质呈正相关,而与降水量、空气湿度呈负相关,并建立了棉纤维品质与气象因子的线性回归模型:Y=-0.838 15 0.015 25X1-0.043 72X2(中棉29);Y=-0.070 65 0.050 38X1-0.037 48X2 0.002 16X3-0.010 43X4(湘杂棉3号).  相似文献   

8.
陆地棉(G.hirsutum 2n=52)×异常棉(G.anomalum 2n=26)F#-1染色体2n=3X=39,平均染色体构型为27.82Ⅰ+5.27Ⅱ+0.18Ⅲ+0.03Ⅳ。F#-1直接与陆地棉回交,得到BC#-(1)F#-1。通过2-4次回交,经多年选育,得到许多宝贵的新种质。除已选育出综合性状好,早熟、高产、高抗枯萎病(或抗枯耐黄)、优质的新品系外,并得到一些超级长绒株系,2.5%跨距长度35.1-38.6mm,强度27.0-32.8gf/tex,麦克隆值4.8-3.1,为选育超级长绒棉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9.
苎麻优质种质的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份苎麻优质种质和2份对照种质的农艺性状和纤维细度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所选材料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均存在丰富的变异;供试10份优质种质的纤维细度明显高于两对照,而产量却明显低于两对照,其中,安龙苎麻1号的纤维细度达2 038m·g-1,产量达到1 762.71 kg·hm-2,丰产性较好;新民家麻、定业苎麻、龙塘白麻、安龙苎麻2号、奉节梅子线麻、那为苎麻1号产量较低(>1 050 kg·hm-2),品质较好(纤维细度>2 100 m·g-1),其他3份优质种质的纤维细度均大于2 200 m·g-1,但产量低(产量≤1 050 kg·hm-2).  相似文献   

10.
远缘杂交对彩色棉品种性状影响及品种改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远缘杂交结合系统选择方法,以天然棕色棉BC1089、绿色棉GC1011(Gossypium hirsutum L)和白色海岛棉324(Gossypium barbadense L)为亲本配置杂交组合,从F1代开始连续自交,在其分离后代中选育出性状稳定的彩色棉新种质,这些种质材料的纤维品质和产量都比其亲本有所改进,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远缘杂交后代稳定株系纤维品质及产量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旨在揭示新疆主栽彩棉品种的遗传学特征。[方法]选择5个白色陆地棉品种与2个白色海岛棉品种分别与5个棕色棉品种以及5个绿色棉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得到F2群体,统计其中符合孟德尔规律的群体数,并对所有F2代群体的单株纤维色泽进行统计和分析;根据农艺性状对亲本进行聚类分析,同时进一步利用SSR对亲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棕色和绿色棉纤维色泽遗传由细胞核控制,均由一对主效基因决定;棕色主要呈现显性遗传模式,而绿色棉纤维色泽遗传呈现显性遗传、不完全显性遗传或隐形遗传的模式。聚类分析表明,新疆主栽的棕色棉品种与新疆本地的陆地棉品种亲缘关系较近,与内地的陆地棉关系较远,与海岛棉关系最远;新疆主栽的绿色棉品种与新疆本地及内地的陆地棉关系均较远,与海岛棉关系最远。亲本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棕色和白色棉组合中,新陆早31号与新彩棉11号的多态性最高,293-zm-2与新彩棉5号的多态性最低;绿色和白色棉组合中,新陆早31号与绿85多态性最高,新陆早13号与新彩棉12号的多态性最低。[结论]根据彩色棉遗传模式及聚类结果,可利用彩色棉与新疆本地或内地棉杂交,进行品质改良。此研究结果为彩棉优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种质资源及深入研究的依据,并对下一步将要开展的关联作图和彩棉色素基因的定位和克隆的研究材料进行评价,也为加快彩棉优良品种的定向选育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抗虫杂交棉高产、优质、抗虫同步改良方法。[方法]利用10个优异纤维品质陆地棉品种和6个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配组的10×6 NCII交配设计,对其产量、品质及抗虫性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Bt基因能在F1得到显性遗传,遗棉2号具有最好的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AcalaSJ-3具有最好的纤维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苏联8908×32B、Acala(1)×中棉所30等组合的各性状特殊配合力较好,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与组合间特殊配合力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新疆彩色棉花遗传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旨在揭示新疆主栽彩棉品种的遗传学特征,为彩棉优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种质资源及深入研究的依据,并对下一步将要开展的关联作图和彩棉色素基因的定位和克隆的研究材料进行评价。[方法]选择5个白色陆地棉品种与2个白色海岛棉品种分别与5个棕色棉品种以及5个绿色棉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得到F2群体,统计其中符合孟德尔规律的群体数,并对所有F2代群体的单株纤维色泽进行统计和分析;根据农艺性状对亲本进行聚类分析,同时进一步利用SSR对亲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棕色和绿色棉纤维色泽遗传由细胞核控制,均由一对主效基因决定;棕色主要呈现显性遗传模式,而绿色棉纤维色泽遗传呈现显性遗传、不完全显性遗传或隐形遗传的模式。聚类分析表明,新疆主栽的棕色棉品种与新疆本地的陆地棉品种亲缘关系较近,与内地的陆地棉关系较远,与海岛棉关系最远;新疆主栽的绿色棉品种与新疆本地及内地的陆地棉关系均较远,与海岛棉关系最远。亲本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棕色和白色棉组合中,新陆早31号与新彩棉11号的多态性最高,293-zm-2与新彩棉5号的多态性最低;绿色和白色棉组合中,新陆早31号与绿85多态性最高,新陆早13号与新彩棉12号的多态性最低。[结论]为加快彩棉优良品种的定向选育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4.
抗虫棉杂交种杂种优势及亲子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5个具有抗虫基因的棉花品种(系)作母本与6个非抗虫棉品种(系)作父本,采用NCⅡ交配设计进行杂交,研究抗虫杂交棉F1代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性状相关和亲子相关。结果表明,整齐度和单铃重具有较强的中亲优势和竞争优势;2.5%跨长与整齐度、比强度和籽指之间极显著正相关;杂种一代大多性状不同程度的受到亲本的影响,亲子相关分析为利用亲本初步预测杂种一代性状表现、杂交制种亲本选择选配和性状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用5个早熟陆地棉品种作母本,3个抗虫棉品种作父本,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Ⅱ设计)组配15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组合的产量和纤维品质共11个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单株铃数、衣分、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和纤维伸长率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主要受基因非加性效应影响.新陆早45号是突出的高衣分丰产亲本,新陆早48号是结铃性较好的丰产亲本,72-72是优良的抗虫棉亲本,组合新陆早48号×111-43和新陆早42号×N78在综合农艺性状上优势明显,但纤维品质相对而言没有明显改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4个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及其正反交杂交组合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参数估计.[方法]4个陆地棉品种分别为BD18、R16、光子、中43,按完全双列杂交配组12个正反交组合,分别为BD18×R16、BD18×光子、BD18×中43、R16×BD18、R16×光子、R16×中43、光子×BD18、光子×R16、光子×中43、中43×BD18、中43×R16、中43×光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株行距配置(30.0cm+ 55.0 cm+ 30.0cm) ×12.5cm.[结果]R16、中43亲本为改良品质性状的骨干亲本,BD18×光子、光子×R16可作为改良品质性状的强优势组合.强度、平均长度主要以加性遗传为主,而伸长率是由基因显性效应控制,整齐度、上半部平均长度由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同时所有纤维品质性状均受到环境条件较大的影响.[结论]该研究可为高产优质陆地棉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7.
新疆特定生态条件下陆地棉数量性状遗传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新疆各主要棉花育种单位近几年来选育出的性质,丰产陆地棉新品种(系)为材料,估算了在新疆特定生态条件和栽培模式下陆地棉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为新疆棉区陆地棉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遗传力的分析表明单铃重和纤维品质等性状可以在早代选择,而大多数性状最好在高代采用连续混合选择。新疆自育品种的遗传变异度都不大,说明新疆的遗传资源利用有限,应注意扩大亲本的遗传变异范围。聚类分析将所用材料分成六类,具体结果说明新疆主要育种单位在育种目标,育种技术和亲本选配上有相似之处,在新疆的育种工作中遗传基础贫乏的矛盾日益突出,已严重影响了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棉花纤维品质提升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省近10年来审定的品种和多年来用品种间杂交、陆海远缘杂交方法创造的种质资源材料纤维品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 审定棉花品种的纤维品质提升潜力较大; 陆海远缘杂交创造的种质材料纤维品质优异, 是提升棉花纤维品质的优良亲本。  相似文献   

19.
陆地棉10个经济性状配合力遗传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棉12、中棉11、陕6115、PD6520和PD111,5个陆地棉品种为亲本,采用完全双到杂交方法4对10个经济性状进行遗传研究的结果表明:①单株成铃数、单铃子棉重、单株子棉产量、衣分率、单株皮棉产量、纤维强度和断裂长度等7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明显高于其特殊配合力方差;绒长、纤维细度和成熟度3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方差较其一般配合力方差为高;②一般配合力偏高的性状,反映了基因的加性效应占的比重较大,可有效的向后代遗传传递;特殊配合力偏高的性状,反映出基因的非加性效应所占比重较大,向后代遗传传递能力较小;③衣分率、单纤维强度和断裂长度3性状的狭义遗传力较高,绒长和单株皮棉产量两性状的遗传力中等;单株成铃数、铃重、单株子棉产量、纤维细度和成熟度等5性状的遗传力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长绒棉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方法]选用7份长绒棉材料为亲本,采用4×3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了12个杂交组合,对组合及亲本10个数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及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进行分析。[结果]遗传力分析表明,10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大于43%,尤其是纤维长度的广义遗传力达到了72.28%,说明这些性状在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10个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变化范围在5.6%~39.8%,变化范围较大,但是总体都不是很高,说明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以非加性效应为主。12个组合中没有1个组合在所有性状上的特殊配合力同时表现突出。[结论]组合及亲本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证明亲本对杂种一代的效果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