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瘤胃氯化胆碱对山羊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8月龄健康麻城黑山羊12只,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按体重相近的原则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为基础日粮组,处理Ⅰ组为精料补充料+0.1%过瘤胃氯化胆碱组,处理Ⅱ组为精料补充料+0.2%过瘤胃氯化胆碱组,处理Ⅲ组为精料补充料+0.3%过瘤胃氯化胆碱组。试验期5周,测定了山羊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料肉比(FCR)以及山羊血清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尿素氮(BUN)、碱性磷酸酶(AKP)、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H)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的条件下,在1.2倍维持需要的基础上,生长山羊精料补充料中添加0.1%RPC后,山羊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59.00%(P<0.05),料肉比降低了59.20%(P<0.05);山羊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降低了12.58%(P>0.05)。综合比较得出过瘤胃氯化胆碱产品的最佳添加量为0.1%。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湖羊瘤胃菌群和血浆氧化三甲胺含量对饲粮氯化胆碱含量变化的响应。选取12只体重相近、育肥期健康公湖羊,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5%氯化胆碱的试验饲粮,试验持续28 d。分别于试验第27和28天晨饲前采集血样和瘤胃内容物。采用靶向代谢组学、高通量测序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瘤胃菌群和血浆氧化三甲胺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湖羊生长性能和瘤胃发酵参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血浆氧化三甲胺含量有升高趋势(P=0.075)。主成分分析(PCoA)结果显示,氯化胆碱改变了细菌菌群结构。线性判别分析(LDA)结果显示,韦荣球菌科(Veillonellaceae)和Oribacterium在对照组中富集,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拟杆菌属(Bacteroides)、柔膜菌纲(Mollicutes)、无壁菌门(Tenericutes)、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和柔膜细菌RF9在试验组中富集。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氯化胆碱显著促进了瘤胃甲烷马赛球菌目(Methanomassiliicoccales)菌群增殖(P=0.016),但未显著影响胆碱降解细菌cutC基因的丰度(P=0.462)。综上所述,饲粮添加0.05%的氯化胆碱改变了湖羊瘤胃细菌和甲烷菌菌群结构,且有提高血浆中氧化三甲胺含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赵政  严同云 《中国饲料》2021,1(20):45-48
文章旨在评估日粮添加不同水平包被氯化胆碱对乳山羊繁殖性能、乳成分及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试验将平均体重为(42.26±0.53)kg、泌乳期为(48.6±3.5)d的90头乳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其中3头带有瘤胃瘘管),试验从妊娠前2周开始,持续到分娩后35 d。整个试验期间对照组、处理1组和处理2组分别饲喂全混合日粮+0、0.5%和1%包被氯化胆碱。结果:随着日粮包被氯化胆碱添加水平的升高,母羊产仔-发情间隔、断奶-发情间隔及发情持续时间显著降低(P<0.05),其中1%包被氯化胆碱组上述指标最低(P<0.05)。1%包被氯化胆碱组总固形物、乳脂肪和乳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5%包被氯化胆碱组(P<0.05),但对照组乳糖含量较1%氯化胆碱组显著提高8.48%(P<0.05)。1%氯化胆碱组乳糖产量较对照组和0.5%氯化胆碱组分别显著提高22.50%和21.67%(P<0.05)。1%包被氯化胆碱组乳山羊瘤胃氨氮浓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6.00%(P<0.05),但异丁酸和异戊酸浓度较对照组分别显著降低41.38%和35.71%(P<0.05)。结论:在整个妊娠和哺乳期间饲喂全混合日粮+1%包被氯化胆碱可以改善乳山羊的繁殖性能,缩短产仔或断奶-发情间隔,提高瘤胃氨氮浓度。 [关键词]包被氯化胆碱|乳山羊|繁殖性能|乳成分|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4.
选取40头健康荷斯坦泌乳盛期奶牛完全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头。对照组牛群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牛群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0 g/(日.头)的瘤胃保护胆碱,分三次饲喂,瘤胃保护胆碱直接投喂于TMR日粮上。试验期60 d。测定了产奶量,牛奶中的乳脂率、乳蛋白、体细胞数。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的条件下,试验组牛群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0 g/(日.头)的瘤胃保护胆碱后,奶牛的平均产奶量显著提高了1.6%(P〈0.05),乳脂率提高了0.06%(P〈0.05);乳蛋白率、乳蛋白量、乳脂量、体细胞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通过尼龙袋降解试验和饲喂试验,比较两种过瘤胃胆碱的干物质降解率和胆碱保护率及其对围产期奶牛酮病发病率和血液代谢指标的影响。研究分为两个部分:试验一使用尼龙袋法在瘤胃瘘管奶牛上对两种过瘤胃胆碱(A为对照组,B为试验组)的干物质降解率和胆碱保护率进行测定。试验二选取广西某规模化奶牛场的围产牛,采用分阶段对比试验设计,于产前21d开始至分娩分别饲喂含过瘤胃氯化胆碱A和过瘤胃氯化胆碱B的日粮;试验期间全混合日粮(TMR)配方保持不变。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胆碱的瘤胃干物质降解率较低,过瘤胃保护率较高。试验组奶牛酮病发病率较低;在产后14d和21d,试验组奶牛血液葡萄糖浓度显著增加。综上,根据瘤胃保护率、奶牛酮病发病率和血液代谢试验结果可知,试验组过瘤胃胆碱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过瘤胃保护胆碱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瘤胃保护胆碱(RPC)可有效防止瘤胃微生物对胆碱的降解,使胆碱在理想部位即小肠释放进而被吸收。许多研究证实,RPC促进围产期奶牛健康,提高生产性能以及繁殖性能。本文系统综述了过瘤胃保护胆碱对奶牛代谢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与作用机制,讨论了影响其添加效果的各种因素及胆碱过瘤胃技术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饲料工业》2017,(3):52-57
通过乳化法构建微乳型过瘤胃胆碱模型(W/O-RPC)并进行体外效果评定,包括:W/O-RPC模型的构建及验证,W/O-RPC模型配方的优化,W/O-RPC模型体外效果评定。结果表明,乳化剂比例、油水比对W/O-RPC氯化胆碱保护率影响极显著(P<0.01),当乳化剂比例高于4.00%、油水比≥55时,W/O-RPC氯化胆碱保护率大于90%;利用体外发酵系统并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对不同配方的W/O-RPC模型进行优化得到各因素对氯化胆碱释放率的影响顺序为油水比>乳化剂比例,所得最佳配方为乳化剂比例11.01%,油水比82;以瑞信RPC为对照,在人工唾液中W/O-RPC的2 h降解率为9.72%,显著高于瑞信RPC(5.46%,P<0.05),W/O-RPC的24 h降解率为13.18%,与瑞信RPC无显著差异(13.67%,P>0.05),体外发酵系统中W/O-RPC的2 h和24 h降解率分别为44.00%和87.55%,均显著高于瑞信RPC(5.09%和26.10%,P<0.05),瘤胃后消化中W/O-RPC的2 h和24 h降解率分别为28.06%和52.11%,均与瑞信RPC差异显著(12.30%和67.84%,P<0.05)。  相似文献   

8.
肉鸭日粮中添加氯化胆碱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 10 0只樱挑谷鸭分成两组 ,每组 5 0只。将 5 0 %氯化胆碱按 0 .0 5 %浓度添加到肉鸭日粮中 ,与不添加氯化胆碱的日粮进行对比。经过 42天的试验 ,结果显示 :添加氯化胆碱的试验组成活率比不添加氯化胆碱的对照组高 6 % ,每只鸭均增重提高5 .6 7% (P <0 .0 5 ) ,饲料消耗降低 2 .72 % ,只鸭毛利增加 1.30元  相似文献   

9.
胆碱在单胃和幼龄反刍动物上的应用,国内外有较多的研究报道,已被人们广泛认可。对于成年奶牛,由于其体内能够以蛋氨酸、维生素B12等为原料进行生物合成,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奶牛的胆碱营养容易忽视。然而奶牛体内合成的胆碱仅可以满足维持和低泌乳量的需要,对于高产奶牛,尤其是在泌乳早期和高峰期,常表现为能量负平衡,此时对胆碱的需要量很大。若胆碱供应不足会造成奶牛不同程度的肝脂肪浸润,并伴有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的降低。然而,若直接向奶牛日粮中添加胆碱会被瘤胃微生物降解,因此需要对高产奶牛补充能够通过瘤胃的胆碱。1胆碱的生理作…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固体维生素A乙酸酯为原料,采用自配的三种不同的包衣溶液和FLP-5流化床制粒干燥机进行喷雾包衣,探索了制备过瘤胃保护性维生素A微胶囊的方法。结果表明,以乙基纤维素为壁材包被的过瘤胃保护性A微胶囊出品率达到95%,具有较好的流散性;在精粗比为20∶80、55∶45的日粮条件下,24 h瘤胃降解率分别为9.94%、25.33%;在真胃中的释放率接近60%,释放率较高。以乙基纤维素为主要壁材,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过瘤胃保护性维生素A微胶囊的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