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木食叶性害虫潜叶蛾、卷叶蛾,苹果梨星毛虫、国槐尺蠖和袋蛾等在户县平原区危害特别严重,成虫一年羽化1~3代,6~8月份极易盛发,直接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为了及时防治和控制害虫的危害,1985年我们进行了树干刮皮涂抹久效磷、氧化乐果试验,起到了杀死害虫和控制虫害的效果。一、试验概况1.试验林:(1)祖庵镇元马店3年生杨树丰产林,林木平均胸径6.5厘米,平均高6米,卷叶蛾虫口密度13头/株。(2)15年生苹果园,梨星毛虫已为害3年,叶片被害率为85%左右,平均虫口密度2800头/株。(3)户县中心苗圃3年生法桐,涂抹前喷“六六六”粉,未杀死,平均虫口密度15头/株(袋蛾),叶片被害率为90%。  相似文献   

2.
一、危害情况落叶松卷叶蛾是危害落叶松的一种新害虫.1967年此虫于黑龙江省勃利县通天一林场大面积发生,其中三万余亩落叶松纯林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虫口密度高达2,391条/株.树冠中、下部针叶被食尽,仅剩枝条残叶,被害林木一片枯黄,似火烧,林缘受害尤甚.被害植株次年发叶晚,叶色浅绿,枝条亦脆,一触即折,连续三年危害,严重影响林木健壮成长,有的幼小植株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室内与林间饲养幼虫的方法,对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Butier幼虫的食叶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虫的食叶量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大。1头幼虫-生取食油松针叶长度为3794.52厘米,相当于针叶湿重22.97878克,折算成干重为10.52003克,其中以老熟幼虫食叶量最大,占一生食叶总量的75%左右。赤松毛虫对油松针叶的残害量为215.51厘米,危害量是4010.03厘米。群体饲养与单体饲养对幼虫的食叶量无显著影响,雄虫的食叶量相当于雌虫食叶量的73.4%。幼虫对2年生和3年生针叶的取食量无显著差异。室内饲养的幼虫由于环境的改变、其食叶量明显低于林间幼虫的食叶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内蒙古贺兰山自然保护区调查海拔、地形、郁闭度、树龄等因素对古毒蛾[Orgyia antiqua(Linnaeus)]发生危害的影响,探讨古毒蛾的危害规律。结果发现:古毒蛾在海拔2400m左右危害最为严重,达100%,云杉针叶受害率极显著高于低海拔和高海拔区;洼地的云杉针叶受害率极显著高于其他地形;阴坡的针叶受害率极显著高于阳坡;郁闭度适中的林中,云杉针叶受害率极显著高于较高郁闭度;云杉幼树的针叶受害率显著高于成年树。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褐卷叶蛾(取食苹果、桃、李等果树的叶及果实)在北京市果园危害呈上升趋势,此虫一旦形成卷叶,一般化学杀虫剂发挥不了杀虫作用,给果品生产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一、褐卷叶蛾与防治有关的生活习性。 褐卷叶蛾以1-2龄幼虫在被害树体枝干的粗皮、裂缝、剪锯口周围的死皮和在枝干吐丝粘合的干叶片下结薄茧越冬,4月17日至22日之间越冬幼虫出蛰(通过一九九九、二○○○年在标准树主枝上涂20cm宽凡士林环观察),与油桃盛花期相吻合。5月中旬至6月上旬虫体稍大时吐丝2-4片叶。(形成卷叶)在其中啃食叶肉,有的幼虫吐丝将叶片粘在果面上(见照片:褐卷叶蛾在油桃果实上的危害状),潜伏在其中啃食果面。成虫有较强的趋化性。第一次危害果实高峰在6月  相似文献   

6.
糖槭是槭树科槭树属糖材兼用的优良经济用材树种。著名的糖槭树有糖槭、黑糖槭、红糖槭和银糖槭。主要分布在北美,其中以银糖槭在北美的分布最广,最南分布到美国佛罗里达州,相当于湖南的纬度。浏阳县林科所1980年从湖北引进一批银糖槭小苗,经过二年的培育,平均树高310厘米,最高395厘米;平均地径4.01厘米,最大5.2厘米;年新梢生长最高的达330厘米,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很受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以虫口密度、虫口动态,以及危害量(包括取食量和残害量),并查定林分针叶蓄积量,确定林分针叶被害率,作为判断落叶松毛虫(DendroIimus superans(Butler))虫情的基础。文中提出了落叶松毛虫对落叶松(Larix olgensis)、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红松(P、koriensis)、樟子松(P、sylvestris var.mongolica)等树种的取食量、残害量和总危害量的观测值,并根据220株落叶松针叶量的实测数据编制的落叶松针叶量查定表.应用时以林分平均胸高直径即可查定林分平均针叶量。根据虫口密度,查定林分针叶蓄积量即可大致预测林分针叶被害率,确定危害等级,作为制定控制措施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杉树的主要虫害有金龟子、白蚁、杉梢卷叶蛾、双条杉天牛等。一、金龟子在苗圃地里经常有金龟子幼虫危害杉苗。危害时间一般5月底开始。这时幼虫如米粒大,在离地表1厘米左右的土层内,将苗根的皮层和木质部咬成环状伤痕。随着幼虫的增大,危害程度逐渐加重,常将苗木主根咬断,把苗木拖入土中。  相似文献   

9.
糖槭树是槭树科槭树属糖材兼用的优良经济树种。著名的糖槭树有糖槭、黑糖槭、红糖槭、银糖槭,主要分布在北美。湖北省蕲春县的银糖槭,是一九七五年引进的,一九七六年定植,到一九七八年底,平均树高435厘米,平均胸径4.5厘米,生长迅速,适应性强,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目前,全县已有十三个公社二十一个生产大队进行繁殖和栽  相似文献   

10.
糠平均可超过2厘米。分布范围很广。生长迅速,胸径生长年 20米,平均胸径句0.8厘米。 栽培的生长迅速,26年生平均树高翻白叶树又名半枫荷,广东普遍分布。人工 比切·7厘米。 所的,现平均树高匕大叶桃花心世界著名用材树种。二广类州珍生贵长树正种常 ,.5米,平均胸径19。4年种在省林科海南岛分布,引种到广东主要的阔叶树种@张双江~~  相似文献   

11.
一、危害情况马尾松尺蠖是我州马尾松林内的主要虫害。以幼虫期进行危害。主要取食马尾松针叶,状似松毛虫危害。严重时可将大面积针叶吃光,影响林木生长,连年受灾可造成林木死亡。一九七四年以来,马尾松尺蠖相继在我州的安、都匀、平塘、独山、长顺等县国营林场和社队林场内发生,面积达三万多亩。尤以平塘县京舟公社最严重,五千亩的马尾松中龄林,针叶被吃得精光。据京舟公社林区的调查,被害率达百分之百,一株树最多有虫1984条,最少有虫7条。一般均有虫500~1200条左右。据林区观察。当老叶吃光后。即取食新抽嫩梢及新针叶,也有取食小米柴嫩叶和金樱子白花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栗瘿蜂是板栗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主要危害板栗、茅栗的嫩芽、叶和嫩梢,形成虫瘿不能抽枝开花,叶片变小,造成畸形,对栗树的生长和板栗产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栗瘿蜂在秦巴地区1年1代,以初龄幼虫在芽组织形成的虫室内越冬。翌年4月上旬栗树发芽时幼虫开始活动取食,当新梢生长到2~3厘米出现小虫瘿,幼虫在虫瘿内危害。5~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辽宁抚顺市大伙房实验林场,对兴安落叶松鞘蛾食叶量的测定研究结果看出,该鞘蛾一头越冬幼虫平均取食针叶长度为184mm,危害针叶数量为25枚;在危害期间不同时间段的食叶量和危害量各异,开始取食后的前10d危害最大,食叶量和危害量分别占整个危害期的86%和94%。针叶被害率与虫口密度密切相关,当虫口密度为2.9、5.8、8.7头/10cm和11.7头/10cm时,针叶被害率分别为25%、50%、7  相似文献   

14.
杉梢细卷叶蛾(学名待定)是危害我省杉木的主要害虫之一。九江县位于赣北丘陵地区,年平均气温17.2℃,降雨量1396.8mm。1972年发现杉梢细卷叶蛾危害,1973年蔓延到城门、沙河、黄老门、岷山、新港公社和新城镇等地,危害面积14000余亩,占全县杉木幼林总面积的50%以上。以2——10年生幼林被害最剧,只危害杉木嫩梢,食性专一。被害的杉木严重影响主干和侧枝的生长,造成主干分叉,降低材质。杉梢细卷叶蛾在我县发生2——3代。以蛹越冬,4月上旬前后羽化。第一代成虫6月  相似文献   

15.
杉木是我国南方重要优良用材树种.因此,加强杉树病虫防治工作,促进杉树生长,巩固造林成果,意义十分重大.近几年来,我县杉树发展较快.发现有杉梢卷叶蛾、白蚁、天牛类、蛴螬等四种主要害虫危害,其中以杉梢卷叶蛾危害最严重.一、危害情况:全县新栽的二万一千亩杉树幼林,遇到杉梢卷叶蛾危害的面积达  相似文献   

16.
檫树人工造林的历史虽较短,但实践证明,即使在自然条件较差的丘陵区,其效果也是好的。例如,安乡县黄山头林场丘陵山地上的13年生檫树(初植每亩74株,现在每亩保存57株),平均胸径15.6厘米,平均树高14.2米,每亩立木蓄积7.08立方米。我所低丘红壤上13年生的檫树(初植每亩107株,造林后4年起陆续间伐,现在每亩保存66株),平均胸径13.9厘米,平均树高12米,每亩立木蓄积6.39立方米。上述檫林的造林整地及抚育管理均属一  相似文献   

17.
为加速推广杉木优良无性系造林,浙江开化林场通过几年的试验,采用杉木针叶扦插育苗造林取得较好效果。扦插方法是,于春季或冬季从采穗圃中取优良无性系当年生针叶,用单面刀片削取,略带木质部,每段长5—6厘米,春季1—3月随采随插于苗床上。如在冬季采叶则寄插催根,于翌年春季移栽。插后或移栽后立即浇水,并搭荫棚,成活率达84.9%左右;当年生苗高22.1厘米,2年生幼林平均高1.82米。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河北省塞罕坝林区森防人员针对松树皮象主要危害2—5年生落叶松、云杉、樟子松幼树的生物学特性,采取调整造林时间以及幼树喷施绿色威雷药剂等方法控制松树皮象危害针叶幼树,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为此,近几年塞罕坝林区森防人员不断探索新的防治技术和方法。本文根据树鹨与松树皮象的生物学特性,探索树鹨防治松树皮象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尹淑艳  孙绪艮 《林业科学》2002,38(4):105-110
用海绵水盘法饲养针叶小爪螨Oligonychusununguis (Jacobi) ,观察其在未受害板栗、麻栎、栓皮栎和槲树叶片及受害板栗、麻栎叶片上的生长发育状况 ,并测定了这些植物叶片中某些化学物质的含量。结果发现 ,危害槲树者 ,其发育历期最长 ,雌成螨寿命最短 ,平均单雌产卵量最少 ;危害板栗、麻栎、栓皮栎者生长发育状况无明显差异 ,但危害板栗者幼螨期明显缩短 ;叶片受该螨危害后 ,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全氮含量减少 ,可溶性总糖、粗脂肪、单宁的含量增加。与板栗、麻栎、栓皮栎相比 ,槲树叶片中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全氮含量、可溶性总糖的含量最低 ,单宁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纸皮核桃,原产于新疆阿克苏县,核壳极薄,放在手里轻轻一捏即碎,出仁率很高。我们在1963年引入,剥壳种下,成活15株,幼苗当年平均高18.0厘米,最高28.7厘米;地径粗平均1.41厘米,最粗1.80厘米。定植后,有的在播种后第二年开始结果,最晚的1株是在第九年开始结果。1976年调查,树高平均为5.2米,最高6.8米,最低3.8米。干径平均为19.6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