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揭示反义硫氧还蛋白基因(anti-trxs)在抗穗发芽小麦中的作用机制;以转反义trxs基因小麦株系为材料,运用生理指标分析的方法,对转基因株系和对照种子萌发过程中硫氧还蛋白h活性、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小麦籽粒trxh、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淀粉降解和可溶性糖生成速率明显下降.发芽1~5d,转基因小麦种子trxh、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分别比对照下降24.5%、40.4%和23.0%;淀粉降解和可溶性糖生成速率分别比对照降低23.7%和23%;说明,反义trxs基因对转基因小麦籽粒的碳代谢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TaERECTA基因对高温胁迫下小麦幼苗抗氧化物酶活性及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方法】以TaERECTA转基因小麦为材料,鉴定TaERECTA基因超表达水平,测定高温胁迫下转基因小麦幼苗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转基因小麦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不显著.TaERECTA基因的超表达水平与SOD和POD酶活性显著正相关.依据抗氧化物酶活性以及MDA和可溶性糖含量聚类分析,转基因株系可分为3组,分别与TaERECTA基因超表达水平一致.【结论】在高温胁迫下,TaERECTA基因参与提高小麦幼苗SOD和POD酶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反义Trx-S基因对小麦Trx-h基因表达抑制情况,对两个转反义Trx-S基因品系(OOTY5和OOT89)的T3代进行了PCR检测,证明反义Trx-S基因已经遗传到转基因品系T3代植株当中、对不同成熟时期的转基因品系种子的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测定表明,转基因种子在不同成熟时期的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有较大的变化,但与对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α-淀粉酶活性最低值出现在花后33~36d,平均降低幅度达到61%;而β-淀粉酶活性最低值出现在花后22d、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成熟时期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明反义Trx-S基因对小麦Trx-h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涛  仲惟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9):54-55,211
采用SDS-PAGE电泳法,分析了转反义trxs基因的00T89及其对照895004(ck)在不同发育时期谷蛋白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谷蛋白谱带增强,亚基数日增加,尤其在成熟和熟后阶段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明显增多,转基因株系比对照株系明显增加1条79.5KD的谱带。在发芽期间,对照品种谱带明显减弱,尤其是在发芽12d以后个别亚基甚至消失,说明anti-trxs基因的表达抑制了谷蛋白的分解,从而降低了发芽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不同小麦品种潜在穗发芽能力存在的差异,分别对豫麦34、豫麦18、豫麦70和豫麦49等4个河南主栽小麦品种在籽粒发育后期的潜在发芽势、可溶性糖含量和α-淀粉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所有品种在开花20 d后均有一定的发芽能力,其中豫麦34潜在发芽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几个参试品种;②豫麦34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较高,而豫麦18最低,且4个品种在花后20 d的可溶性糖含量都略有升高的趋势,而在花后25~30 d又开始下降;③α-淀粉酶活性与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在整个籽粒发育过程中大体呈一致趋势;④穗发芽率与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及α-淀粉酶活性呈正相关关系,豫麦34和豫麦49的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与α-淀粉酶活性达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小麦穗发芽现象与籽粒内较长时间维持高的可溶性糖的含量和α-淀粉酶活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转反义TrxS基因小麦株系农艺性状的变异程度,对转基因株系00T89与非转基因对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00T89转基因株系与对照同步发育,生育期相近。单株籽粒数和单株产量平均比对照提高了35.3%和39.5%;在单株成穗数和千粒重方面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平均株高增加了3.8 cm。在穗部性状上表现为穗长增加13.37%,但总小穗数变化不大,单穗结实小穗数平均增加1.7个;单穗粒数和粒重分别比对照增加24.2%和26.77%。  相似文献   

7.
外源蔗糖对青花菜体内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青花菜中早熟品种“绿秀”为试材,研究了外源喷施不同浓度蔗糖(0%,2%,4%,6%)对青花菜碳、氮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蔗糖显著提高了青花菜叶片可溶性糖、蔗糖、淀粉等含碳化合物的含量,引起了它们在叶片中迅速积累。处理3d后,叶片中可溶性糖、蔗糖含量达到最大,与对照相比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中施加4%浓度蔗糖提高的幅度最大;而淀粉含量在处理6~7d时达到最大值。同时,叶面喷施蔗糖降低了叶片全氮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处理6~7d时,叶片中全氮及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低值,显著低于对照。碳、氮代谢间存在互为消长的关系,植株叶片C/N比在处理3d后,极显著高于对照,6d后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粉花西伯利亚杏呈色机理,为花色变异的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粉花西伯利亚杏为试验材料,以白花西伯利亚杏为对照,对4个时期花瓣的花色参数、细胞液pH值、色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花色变化与各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开花过程中,粉花花瓣明度L*值与红度a*值变化趋势相反。粉花花瓣细胞液pH值持续升高,在花后11 d和19 d极显著低于白花花瓣。粉花花瓣花青素和叶绿素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同时伴随着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各时期色素含量不同程度高于白花花瓣。开花阶段粉花花瓣与白花花瓣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SOD酶活性、POD酶活性与CAT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相反,粉花花瓣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各时期含量均极显著低于白花花瓣。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花青素是影响粉花花瓣呈色的关键色素,可溶性糖含量与花青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蛋白、细胞液pH值、CAT酶活性与花青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花青素为影响粉花西伯利亚杏花色的主要因子,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细胞液pH值、CAT酶活性等物质通过参与花瓣着色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西瓜叶片对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YMV)侵染的生理响应机制。以感病品种18-025为材料,采用苗期常规汁液摩擦法接种ZYMV,比较分析了接种后2、4、6、8、10 d接与未接种叶片等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接种ZYMV后,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低于对照,其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在6~10 d时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2~10 d时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及3种保护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其中脯氨酸含量在6、8、10 d时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21.92%、36.69%、58.01%,可溶性糖含量在4 d时比对照显著提高25.02%,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2~10 d时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过氧化物酶活性在2、4、6、8 d时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46.76%、81.59%、48.74%、31.55%,过氧化氢酶活性在4、6、8 d时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23.93%、48.91%、46.15%;叶片丙二醛含量在2~6 d时高于对照,在8、10 d时低于对照,其中在6 d时比对照显著提高12.38%。综上说明,西瓜叶片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  相似文献   

10.
喷施细胞分裂素对长豇豆产量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长豇豆产量,在塑料大棚直播栽培条件下,以长豇豆柳翠、早翠、矮虎和地豆为材料,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在现蕾期叶面喷施细胞分裂素,分别于喷后7d、14d、28d和42d取豇豆三出复叶的中间小叶测定叶绿素、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等生理生化指标,并比较喷施前后长豇豆的产量和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喷施细胞分裂素后7d和28d各长豇豆品种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比各对照品种分别提高89.04%和73.44%,差异极显著;喷药后28d和42d各长豇豆品种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比各对照品种分别提高72%和45.85%,差异极显著;喷药后14d和28d各长豇豆品种叶片中丙二醛含量比各对照品种分别降低25.21%和28.22%,差异极显著;喷药后42d各长豇豆品种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品种提高47.65%,差异极显著。喷药后,各长豇豆品种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喷施后平均增产13.99%,差异极显著。喷施细胞分裂素能有效提高叶片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叶绿素的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从而达到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多叶羽扇豆种子为试材,对其适宜萌发的条件进行了筛选,并对浓硫酸破除硬壳以及不同浓度的PEG处理后的某些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用浓硫酸处理后,再经20%PEG浸润在砂床。18~25℃变温和白天8 h光照的条件下培养效果最好。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其外渗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发芽势、发芽率、活力指数以及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种子的贮藏蛋白、淀粉和可溶性糖的分解利用也明显快于对照,从而提高了种子的萌发和出苗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蔓性千斤拔种子对逆境的适应性,为适时生产播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适温培养2d的种子置于6℃条件下胁迫12、48、72 h和在6℃冷吸胀后适温培养,测定其发芽率、发芽指数、平均发芽速度及可溶性糖、蛋白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经低温胁迫和冷吸胀处理后,蔓性千斤拔种子发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低温胁迫72 h和冷吸胀处理的发芽率及低温胁迫48、72 h和冷吸胀处理的发芽指数和发芽速度显著低于对照;不同处理种子可溶性糖、脯氨酸( Pro)、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部分处理达显著水平.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对照处理的种子POD活性不断降低,而低温胁迫48、72 h处理的种子POD活性先上升、后保持在一定水平上,低温胁迫12h处理的种子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低温胁迫48、72 h处理的萌发种子SOD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对照、低温胁迫12h处理及冷吸胀处理则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在一定时间的低温胁迫下,虽然蔓性千斤拔种子萌发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膜保护酶系统及渗透调节能主动响应;而冷吸胀处理的蔓性千斤拔种子,不仅萌发受到严重影响,而且膜保护酶系统受到不可逆转的破坏.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大田栽培过程中北柴胡种子的萌发率,以北柴胡(Buplerurum chinense DC.)种子为试验材料,用不同配比的茉莉酸甲酯、壳聚糖混合液进行浸种24 h;以清水浸种作为CK,测定分析种子含水量、体积、发芽率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混合液浸种均有促进北柴胡种子萌发的作用。在发芽率最高的35 d,混合液处理后发芽率均显著高于对照,但T3和T4处理差异不显著,T3和T4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T2处理的种子含水量的最大相对变化率最大,T3和对照差异最小,除T3和对照外,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体积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且T4体积最大;可溶性糖含量整体出现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波状变化;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整体呈现减少趋势;到35 d时,CK和T3氨基酸含量比初始含量是增加的,而T1、T2和T4氨基酸含量比初始含量低。通过隶属函数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壳聚糖10 mg/m L与茉莉酸甲酯224.3μg/m L组合浸种效果最好,发芽率为54%;为北柴胡人工栽培过程中促进种子萌发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茄子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为新品种种子快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开花后15d起,每隔5d,取种测定茄子鲜干重、含水量及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直至花后55d。[结果]茄子种子发育过程中含水量持续下降;在种子发育前期干物质迅速积累;花后第45天可溶性糖含量积累达到最高峰,随后缓慢回落;花后第35天开始,淀粉积累速度加剧,随后较缓上升;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呈明显的双峰曲线,分别在花后第25、40天达到峰值,花后第40天后开始明显下降。花后第50天,茄子种子具备基本发芽力,此时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干物质积累均已经达到峰值或越过峰值。茄子各项指标与对照品种差异较显著,其有机物质积累水平均低于对照。[结论]花后50d茄子种子已经达到生理成熟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栓叶野茉莉(Styrax suberifolius Hook.et Arn.)种子萌发生理特性。[方法]测定栓叶野茉莉种子发芽率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内含营养物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栓叶野茉莉种子发芽率在置床后15 d迅速升高,在整个发芽过程中呈"S"形变化,最终达到18.5%;种子内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与淀粉含量恰好相反;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整个萌发过程中不断上升,最终达到256.18 mg/g(FW);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在置床后20 d内保持较高水平,随后大幅下降;过氧化物酶活性则呈现出单峰特性,在第10天达到最大值。[结论]较高的淀粉酶与过氧化物酶活性有利于栓叶野茉莉萌发过程中淀粉水解及可溶性蛋白的积累。  相似文献   

16.
对花楸树种子形态及果肉、种子、去皮种子不同浸泡时间下的浸泡液对小麦和白菜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楸树果实果肉、种子、去皮种子浸泡液中均含有水溶性萌发抑制物质,不仅抑制小麦、白菜种子萌发,而且抑制其幼苗高生长和根的伸长。在几种浸泡时间中,浸泡8小时的去皮种子浸泡液对白菜、小麦种子发芽率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其发芽率分别为65%、89%,但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浸泡8h的果肉浸泡液对白菜和小麦幼苗高生长和根伸长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种子和去皮种子浸泡液(8h)的抑制作用对小麦和白菜的抑制作用次之,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果肉浸泡液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因而采收下来的果实及时净种是清除果肉水溶性抑制物质简单有效的方法。种子内部所含的一些成分是引起种子休眠及发芽率低的内因。  相似文献   

17.
采用28和15 ℃ 2种处理对转异戊烯基转移酶(ipt)基因水稻EY105株系7、株系19及EY105(CK)种子进行萌发,并对幼苗进行低温(4 ℃)胁迫试验.结果表明:常温下转基因水稻发芽势及发芽率高于对照,低温处理使转基因水稻与对照均受到抑制,但转基因水稻种子仍有较高发芽势及发芽率.在常温下,转基因水稻生理指标较CK差异不显著,低温处理后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根系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8.
以授粉后不同时间收获的玉米单交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收获时间对种子发芽率、百粒重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和贮藏物质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授粉后40d收获的玉米种子其发芽率最低,未达到国家玉米良种发芽率85%的标准,而授粉后55 d收获的玉米种子其发芽率最高,为97.3%.授粉后60d收获的玉米种...  相似文献   

19.
By assay of accelerated aging germination, germination index, vigor index, seedling length,seedling weight, electric conductivity, dehydrogenase activity, ATP content and acid phosphoesterase activityduring seed development of turf-type tall fescue, the seed vigor of tall fescue were studied. Combining withseed moisture content and yield, the optimal harvesting time of tall fescue was determin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eed vigor increased continuously along with seed maturity, and the higher seed vigor was achievedat 19th day after perk anthesis and maintained continuously until 31st day after peak anthesis. At 25th day af-ter peak anthesis, the highest yield of 3 533 kg ha-1 and the good quality of seeds of tall fescue were harvestedwith 32.19% moisture content. From 22nd to 31st day after peak anthesis, the seed yield of 3 300 kg ha-1 andthe good quality seeds of tall fescue were harvested with 40 -12.43% moisture content, and the span was theoptimal harvesting time.  相似文献   

20.
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活力及生理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在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的生活力及生理变化规律,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的耐贮性做出客观评价,为玉米种子耐贮性生理生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目前主栽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农大108、先玉335、正大619、京科968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供试材料的初始含水量、活力水平及相关生理指标。将供试材料的种子含水量回湿至14%,在种子含水量14%和贮藏温度35℃(14% & 35℃)的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贮藏一年时间,每月测定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电导率、MDA浓度、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脱氢酶活性。采用砂培法进行发芽试验,用DDS-ⅡA型电导率仪测定种子电导率,利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溶液法测定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利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利用蒽酮比色法,脱氢酶活性的测定采用氮蓝四唑(TTC)染色法。比较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在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的活力及生理指标变化。【结果】在同一贮藏条件下,基因型是影响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决定性因素。参试玉米种子的初始含水量均处于较低水平,为7.39%-8.71%。在初始状态下,各基因型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及发芽率均在90%以上,具有较强的萌发能力。贮藏一年后,京科968发芽率、发芽势为50%-60%,发芽指数为25%,种子活力指数为0.3;农大108、先玉335、正大619发芽率、发芽势为15%-25%,发芽指数8%-25%,活力指数0-0.08;郑单958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在贮藏1年后均下降为0。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脱氢酶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与种子活力的变化关系密切。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基本一致,但变幅差异较大,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因发芽速率不同发芽指数差异较大,而种子活力指数的降低总是先于种子发芽率的下降,可以真实体现种子的老化及劣变程度。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膜透性变差,种子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其变化趋势及种子生活力变化呈负相关关系(R2=0.752),各基因型间细胞膜系统功能存在差异。在本试验中,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活力与丙二醛含量无显著相关性(R2=-0.171--0.094),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脱氢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2=0.284-0.517),但各基因型间玉米种子生理变化机制复杂,差距较大。【结论】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对临界胁迫贮藏条件表现均较敏感,但基因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郑单958的活力下降最快,京科968活力及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相对稳定,表现出较强的耐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