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苯噻草胺在水稻上的残留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苯噻草胺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苯噻草胺在植株、米糠、土壤、糙米和田水的添加回收率为80.40%~104.27%;苯噻胺在植株中的半衰期为2.37~2.59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01~2.19 d,在稻田水的半哀期为0.41 d;收获的水稻糙米中苯噻草胺最终残留量均低于最低检测限。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烯丙异噻唑(好米得)颗粒剂在水稻上施用后的残留情况,对其在水稻土壤、水、糙米和水稻植株上的残留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土壤、水、糙米、谷壳和水稻植株上的添加回收率均为80.33%.99.13%,满足残留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3.
借助电子捕获检测器,田间试验研究了杀虫单在水稻-稻田系统中的动态残留,以了解杀虫单的降解与残留行为,合理且全面地评价其安全性并科学的指导其使用.结果表明,杀虫单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稻田水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杀虫单在长沙和杭州两地水稻植株中的平均降解半衰期为11.06 d,在土壤中的平均降解半衰期为9.48 d,在稻田水中的平均降解半衰期为11.64 d.  相似文献   

4.
<正>烯丙异噻唑(3-烯丙氧基-1,2-苯并异噻唑-1,1-二氧化物)是水稻病害防治药剂。探讨不同浓度烯丙异噻唑对水稻苗期安全性,浸种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为烯丙异噻唑在寒地水稻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1 试验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试验设在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温室大棚,土壤类型属轻度沼泽化草甸土,有机质含量3%左右,pH值6.3。1.2 试验设计试验水稻品种为11叶圆粒品种空育131和12叶长粒品种东农428  相似文献   

5.
采用LC-MS/MS(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研究了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中三氟苯嘧啶在江苏省扬州市、安徽省宣城市2地水稻田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研究结果表明,三氟苯嘧啶在稻田水稻植株、土壤和田水中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9.40~11.26、5.53~5.89、7.99~8.25 d.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分别以225、337.5 mL/hm2这2个剂量施用后,在土壤中最终残留浓度分别为0.010~0.014、0.028~0.037 mg/kg,在稻米中最终残留浓度分别为0.003~0.006、0.008~0.009 mg/kg.三氟苯嘧啶在大米中的残留浓度低于农药残留联席会议规定的大米中三氟苯嘧啶的残留限量标准,在此剂量下使用三氟苯嘧啶对水稻及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2009~2010年在湖南、浙江和广西三地,通过田间试验,借助HPLC分析技术,对杀虫单在水稻中的消解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杀虫单在水稻水和水稻植株中的消解比在稻田土壤中更快一些;杀虫单在水稻水中的消解半衰期为1.86~2.62 d,在水稻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为6.13~7.70 d,在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为2.91~3.52 d。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实验准则》中对农药划分的动态标准,杀虫单是一种低残留、易降解的农药,其在水稻生产中合理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青枯灵20%WP在水稻上残留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助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淋洗分析技术,研究了青枯灵在水稻中的降解与残留行为。结果表明,青枯灵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稻田水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Ct=C0e-kt。青枯灵在水稻植株中的降解半衰期为2.3 ̄2.6d,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4.4 ̄4.5d,在稻田水中为0.9 ̄1.0d。青枯灵20%WP按推荐剂量和高剂量施于水稻田后,在水稻中的残留情况表现为明显的接触性残留,其残留分布情况为:稻壳>稻草>糙米>稻田土壤。建议将青枯灵在水稻糙米中的MRL值暂定为0.3mg·kg-1。建议在水稻生长期,用青枯灵20%WP按推荐剂量喷雾防治病害,最多施药3次,且最后1次施药距收获20d以上,这样收获的水稻食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杀菌剂青枯灵的残留分析方法及其在水稻植株、水样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稻株、谷壳、糙米、水样和土壤经丙酮提取、液液分配及中性氧化铝柱净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残留量。结果表明:青枯灵在稻株和田水中降解迅速,半衰期小于2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5.8d。  相似文献   

9.
0前言烯丙异噻唑(3-烯丙氧基-1,2-苯并异噻唑-1,1-二氧化物)是一种水稻病害防治药剂,为探索水稻移栽田施用不同剂量烯丙异噻唑毒土法对水稻的安全性及不同处理烯丙异噻唑对水稻移栽田的应用效果,特进行本试验。1材料与方法1.1基本情况试验在前进农场现代农业发展中心进行,地势平坦。其他管理同常规,水稻生育期内,气候条件适宜,稻瘟病发病轻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5.0%锐劲特悬浮剂中氟虫腈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氟虫腈在檀株、土壤、田水、糙米和米糠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2.15%~97.45%.氟虫腈在水稻植株中的半衰期为4.61-4.91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4.87-15.42 d,在稻田水中的半衰期为3.84~3.98 d,收获的水稻糙米和米糠中氟虫腈最终残留量为0.041 mg/kg和0.053 mg/kg.  相似文献   

11.
用带FP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测定了必宁特可湿性粉剂中莎稗磷在稻株、稻田水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2年2地的试验结果表明,莎稗磷在稻株、稻田水和土壤中的消解都很快;莎稗磷在稻株、稻田水和土壤中的半衰期2分别为2 ̄3d、1 ̄2d和4 ̄5d。到水稻收割时,莎稗磷在2地水稻和北方土壤中均未检出残留,仅在南方高剂量施药区的土壤中检出了痕量的残留。  相似文献   

12.
杀螺胺乙醇胺盐在水稻和稻田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杀螺胺乙醇胺盐在稻田系统的使用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杀螺胺乙醇胺盐在长沙、杭州、贵阳三地水稻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该化学灭螺药在三地的稻田水、土壤、稻秆中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69~3.01、8.66~13.86 d和5.33~7.70 d.施药后62d糙米中杀螺胺乙醇胺盐的最终残留量均<1.00 mg· kg-1,水稻稻秆中含量最高.在水稻中使用杀螺胺乙醇胺盐70%可湿性粉剂,按推荐剂量900g·hm-2(630 a.i.g·hm-2),最多施药2次,杀螺胺乙醇胺盐在水稻上的安全期为62d.  相似文献   

13.
研究并建立了醚磺隆(cinosulfuron)在水稻植株、稻米、土壤及田水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水稻植株和稻米样品以甲醇提取,经石油醚、二氯甲烷液液分配,固相萃取(SPE)净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土壤样品经甲醇提取后,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田水样品经固相萃取(SPE)净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醚磺隆的最小检测量为2 ng,水稻植株和稻米中醚磺隆最小检测浓度为0.04 mg.kg-1;土壤中醚磺隆最小检测浓度为0.02mg.kg-1;田水中醚磺隆的最小检测浓度为0.04 mg.L-1。添加浓度0.04~0.2 mg.kg-1时,水稻植株中醚磺隆的回收率为98.1%~105.9%,变异系数3.9%~4.4%;稻米中醚磺隆的回收率为87.8%~98.8%,变异系数2.9%~6.6%;添加浓度0.02~0.2 mg.kg-1时,土壤中醚磺隆的回收率为87.9%~100.5%,变异系数2.5%~7.3%;添加浓度0.04~0.2 mg.L-1时,田水中醚磺隆的回收率为86.2%~107.9%,变异系数为3.3%~8.6%。该方法的准确性、精确性以及灵敏度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毒死蜱在水稻中的消解动态与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品种松粳9号为试材,毒死蜱喷雾施药,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毒死蜱在植株、田水、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糙米、稻壳、植株、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在植株、田水、土壤中的消解速率相对较快,半衰期分别为5.5、11.7和12.5 d。采用推荐剂量施药,毒死蜱在糙米中的残留量低于MRL值。  相似文献   

15.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施用稻草粉对水稻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形成与肥料氮的转化的影响。施用稻草粉可降低水稻对肥料氮的吸收,提高对非肥料氮的吸收;施用稻草粉可提高肥料氮的残留率,降低肥料氮的损失。至水稻收获时,残留于土壤中的15N主要以生物量及其代谢产物-N形态存在于土壤中。生物量及其代谢产物-N的形成因土壤不同而有快慢之差,但其再矿化速度都较为缓慢。即使在稻草粉施用量较高的情况下也未观察到水稻吸氮总量受到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虫酰肼在水稻及稻田中的残留动态和生态安全性.[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虫酰肼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测定了虫酰肼在水稻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样品用乙腈提取,提取液用二氯甲烷萃取,经弗罗里硅土-活性炭柱净化,采用HPLC-UVD测定.[结果]在稻米、稻田水、土壤、水稻植株和稻壳的空白样品中分别添加3个质量水平虫酰肼的平均回收率为86.79% ~ 110.47%,平行测定的变异系数为1.39% ~ 6.08%;虫酰肼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73 ~ 9.05、7.76 ~ 13.32、3.14~7.31d;用20%虫酰肼悬浮剂210 g/hm2(推荐使用剂量)和315 g/hm2(高剂量)间隔7d分别施用2次和3次,稻米中虫酰肼的最高残留量为0.103 mg/kg,低于我国规定的虫酰肼在糙米中的最大残留限量(MRL)2 mg/kg.[结论]在水稻移栽田施用20%虫酰肼悬浮剂210 g/hm2,间隔7d,最多施药2次,距末次施药21 d以上,收获的糙米食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多菌灵在水稻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残留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多菌灵在稻田水、土壤和稻秆中的消解动态,测定了多菌灵在水稻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样品采用甲醇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提取,经液-液分配净化,HPLC紫外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田水、土壤、稻秆、谷壳、糙米中多菌灵添加浓度为0.05~ 1.0 mg·kg-1时,平均回收率为83.16%~95.44%,变异系数在1.23%~5.32%之间,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为:田水0.005mg·L-1,土壤0.005 mg· kg-1,稻秆0.050 mg·kg1-,谷壳0.050 mg·kg-1,糙米0.025 mg·kg-1.多菌灵在田水、土壤和稻秆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2.53~3.41 d、6.20~7.27 d、3.27~3.91 d,原始沉积量与施药量、施药次数密切相关.以231 g·hm-2和346.5 g·hm-2间隔7d施用多菌灵2次和3次,末次施药21d后多菌灵的最高残留量为:土壤未检出(≤0.005 mg·kg-1),稻秆0.524 mg·kg-1,谷壳0.528 mg· kg-1,糙米未检出(≤0.025 mg·kg-1).多菌灵在稻秆和谷壳中的残留量相对较高,以该稻秆和谷壳作为饲料有一定的风险;多菌灵在糙米中的残留量低于我国和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及日本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应用双向电泳(2-DE)技术分析了烯丙异噻唑诱导后水稻蛋白质的差异表达,所得的双向电泳图谱用PDQuest8.0.1软件进行分析,在诱导4d的双向电泳图谱上找到了10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选取其中3个进行质谱(MALDI-TOF-MS)分析,将所得肽段序列在数据库搜索比对后,找到了相匹配的蛋白,它们分别具有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苏氨酸肽链内切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活性。这些蛋白可能通过提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启动泛肽依赖性的蛋白质降解途径的活化来参与植物的诱导抗病机制。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4%杀螟丹粒剂在水稻植株、稻米、稻壳、稻田水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采用石油醚提取,液液分配净化,气相色谱(GC-ECD)测定,结果表明:杀螟丹在稻田土壤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3.25%~106.85%,相对标准偏差为5.99%~8.17%;在水样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5.43%~103.68%,相对标准偏差为2.64%~8.48%;在稻杆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0.81%~100.8%,相对标准偏差为3.00%~6.89%;在稻壳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96.77%~101.09%,相对标准偏差2.75%~6.32%;在稻米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2.89%~97.71%,相对标准偏差为2.98%~8.09%.杀螟丹的最低检出量为1.0×10~(-11)g,土样、水样中杀螟丹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01 mg/kg和0.000 25 mg/L,在水稻稻杆、稻米和稻壳中的最低榆出浓度均为0.005 mg/kg.湖南长沙和云南昆明两地残留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杀螟丹在稻田土壤、水样和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8~9.9 d,7.4~7.8 d和7.6~8.9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