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牛顿性和非牛顿性的试验体系研究了SMⅢ型气升式生化反应器的流体力学性能,体系的密度为1000~1700kg·m-3,粘度为0.0001~0.27Pa·s,试验气量为2.0~6.0m3·h-1.对反应器在不同试验体系下的气含率和循环液速进行了测定,得到了相应的经验关联式,并对反应器的流体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流体力学特征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含率和液体循环速率是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的主要流体力学特征,也是反应器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状态参数.本文分析了气含率和液体循环速率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中气含率和液体循环速率的数学模型,并对决定两者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提升管反应器内气固两相速度及颗粒浓度径向分布的环-核特征,采用欧拉两相流模型和SIMPLE算法,对添加3种不同形式环挡板的提升管进行了流场与浓度场的分析,并与传统提升管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添加环挡板并不能减弱提升管内气固两相的轴向返混,对于某些特定结构甚至还会出现明显的涡流现象;在提升管内添加环挡板能够较大程度地改善气固两相径向的速度分布和浓度分布,使主体段的流动更加接近平推流状态,有利于控制反应的进行.合理设定提升管中环挡板的结构和位置,能够改善气固两相的流动状态,从而控制和优化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4.
臭氧流化床反应器是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维护操作方便和运行能耗低的多相流反应器.为找到臭氧流化床反应器在水处理中能更好发挥其优势的参数,首先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搭建了气流内循环式反应器的研究模型,并将试验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数值模拟很好地给出了臭氧流化床的内部流体流态特征.再基于数值模拟,对该臭氧流化床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进一步研究高径比、底部斜板角度、臭氧输入速度等参数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高径比3、底部斜板角度为45°、臭氧输入速度为0.05 m/s时,臭氧流化床模型最能体现出其优秀的水处理能力和高效的经济效益,使污水处理技术更加高效和环保.通过创建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这种方法能够较准确地找到使臭氧流化床反应器发挥出其较好的处理能力的参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解决干发酵传质限制和搅拌能耗高等问题提供新思路。[方法]提出基于"周期聚气增压,瞬时释气泄压"实现自搅拌。采用空气为模拟气源,以盒子分形维数为搅拌效果定量评价指标,研究了聚气压力、释压时间、聚气空间分布对搅拌效果的影响。[结果]分形维数随聚气压力的增加而增大,当压力逐步升至0.70 MPa时,反应器纵截面分形维数相对搅拌前增加了12.06%,搅拌效果明显增加;当释压时间为0.60~0.80 s,聚气压力为0.30~0.40 MPa时,分形维数变化率达最大值0.158 4,搅拌效果最佳。[结论]聚气释压可实现干发酵自搅拌。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生物反应器对堆肥臭气的去除效果,设计了一种新型超声雾化生物反应器,研究了该反应器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对模拟臭气的处理效果,再以猪粪和木屑为原材料进行堆肥试验,探究该反应器对实际堆肥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去除效果。结果显示,超声波空化效应能提高反应器对氨气的吸收率,超声雾化比传统喷淋模式去除氨气的效率提高10%左右;为解决体系内高氨氮的问题,将活性污泥进行耐高氨氮驯化后在反应器中挂膜,发现体系内微生物降解氨氮的能力明显提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反应器去除氨气的最佳工艺条件。堆肥试验表明,氨气释放与堆肥温度具有高度一致性,且在堆肥第5天达到峰值(76.3 mg/m3),同时,猪粪堆肥中氨气释放与pH、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浓度有关;反应器对堆肥氨气的去除率高达80.6%;对其他时段的氨气去除率平均保持在90%左右,且反应器出气口的氨气质量浓度小于5 mg/m3,达到相关排放标准。结果表明,超声雾化生物反应器对于堆肥产生的氨气能起到良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ANDERSEN-6级空气微生物样品收集器在4个不同饲养阶段奶牛舍(A、B、C、D)内采集微生物气溶胶样本,通过测定牛舍环境中微生物气溶胶含量及其在ANDERSEN-6级采样器上的分布,分析环境因素与气载微生物含量的相关性,推断其对从业人员及牛体自身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表明:不同饲养阶段牛舍环境中气载需氧菌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牛舍D(犊牛舍)内浓度最高,为3 484~3 596 CFU/m3,而在牛舍A(泌乳高峰期)内浓度最低,为1 332~1 434 CFU/m3。气载真菌在牛舍C(育成期)内浓度最高,为1 954~2 296 CFU/m3;在牛舍D(犊牛舍)内浓度最低,为1 742~1 791 CFU/m3,且二者差异显著(P0.05)。此外,研究发现在不同饲养阶段的牛舍内气载微生物浓度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对不同饲养阶段牛舍内改善和疾病预防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奇  姬忠礼  段西欢  马利敏 《油气储运》2011,30(12):941-944,7
针对天然气净化装置处理含硫天然气时能耗较高的现状,依据某日处理50×104 m3天然气净化装置的净化工艺和操作参数,应用流程模拟软件HYSYS建立了含硫天然气净化装置工艺模型.基于该模型,分析了原料气中H2S的含量、醇胺吸收剂中MDEA的质量分数、贫液中H2S的负荷和脱水装置汽提气的流量等主要工艺参数对净化装置运行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气中H2S含量升高,将增大脱硫装置的能耗,但对脱水装置的能耗没有影响;随着醇胺吸收剂中MDEA质量分数的提高,脱硫装置的能耗亦随之降低;增加脱水装置汽提气的用量,可降低脱水装置的能耗.根据各因素对净化装置能耗的影响,调节操作参数,可使净化装置的运行能耗降低12.8%.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研究春秋两季奶牛舍内外气载细菌和真菌的时空分布规律,为奶牛舍环境改善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种建筑类型的奶牛舍,采用定点采样和培养计数法,对春秋两季奶牛场内采样区(舍内、运动场、净道和凉棚)以及牛场外采样区(牛场围墙上风向和下风向5和50m处)的气载细菌和真菌含量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春秋两季奶牛舍内细菌含量分别为1.16×103~1.30×104和2.71×103~4.89×103 CFU/m3,真菌含量分别为163~972和517~1 065CFU/m3;春季舍内细菌和真菌含量均表现出晚上高、上午低的变化规律,秋季上午、中午和晚上舍内细菌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秋季真菌含量则表现为上午显著低于中午和晚上的规律(P0.05);从奶牛舍内和场内净道微生物的空间分布上,春秋两季舍内细菌含量分别是净道的1.9~5.5和1.2~2.8倍;牛场外采样区的细菌和真菌含量均未表现出一致的空间分布规律,春秋两季大部分的场外采样区真菌含量与牛场内采样区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奶牛舍的气载微生物含量与检测时间、建筑类型密切相关,部分奶牛场外的气载微生物含量高于场内。  相似文献   

10.
以玉花兰的根状茎为外植体比较了在固态培养基培养、液态培养基振荡培养和生物反应器培养条件下根状茎增殖和绿芽分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生物反应器中根状茎和绿芽分化效果最佳,固态培养次之,液态震荡培养不利于根状茎的增殖和绿芽的分化.通过调查生物反应器中接种密度、空气注入量的影响,发现3 L柱型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内根状茎增殖和绿芽分化的最适接种量为200个外植体,培养8周后每个反应器可获得1 120.0个和1 779.8个健壮的根状茎和绿芽;反应器中通气量为0.1 L/(L·min)时促进根状茎和绿芽分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大量具有活性的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可为油松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和植株再生提供充足的材料,锥形瓶悬浮培养体系下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率低且易酸化坏死,建立气动生物反应器油松胚性愈伤增殖体系可促进油松胚性愈伤组织的增殖。方法本研究以油松愈伤组织为材料,利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探究了生物反应器中愈伤接种量、新旧培养基的配比和激素浓度3个因素对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建立了增殖体系。而后在相同条件下与锥形瓶悬浮培养进行对比。结果结果表明:气动生物反应器中每100 mL液体培养基内接种胚性愈伤10 g,2,4-D 0.2 mg/L,保留20%的旧培养基时能使胚性愈伤增殖率达到最高,可达216.18%;结论与锥形瓶悬浮培养体系相比,ALB系统在一周内胚性愈伤生长速度更快,为锥形瓶悬浮培养体系的3.15倍;显微观察显示增殖的胚性愈伤组织稳定且优质。该研究为基于油松体胚体系的大规模扩繁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桔小实蝇在中国的适生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在中国的适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虫的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0.675 7℃、501.724 0日度.根据桔小实蝇的致死温度、有效积温和生物气候相似距,构建了桔小实蝇适生性分析计算机模型.用中国670个气象站30年的气候资料运行该模型,将桔小实蝇在中国的定殖风险区划分为高度危险区、危险区、轻度危险区和安全区,分布北界为(30±2)°N,适生区面积占全国的31.64%,1年发生3~11代,以4~8代为主.  相似文献   

13.
短程硝化反应器过程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脉冲刺激响应技术对内循环颗粒污泥床短程硝化反应器进行了示踪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循环区的串联级数N为1.02,流态接近全混流反应器(CSTR),反应器沉淀区的分散数D/uL为0.00148,流态接近平推流反应器(PFR),整个反应器的流动模型可以表示为全混流反应器和平推流反应器的串联组合.对内循环颗粒污泥床短程硝化反应器曝气过程中的氨逃逸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氨逃逸的动力学模型,测得稳态运行时氨逃逸系数KNH3为0.692 L·h-1.通过物料平衡,建立了内循环颗粒污泥床短程硝化反应器的过程动力学模型,测得稳态运行时的模型参数:氨氮最大比去除速率vmax=8.13mg NH4+-N.(g MLSS)-1·h-1、饱和常数Ks=1.73 mg NH4+-N·L-1,动力学模型的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良好,两者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2.8%.  相似文献   

14.
建立气液平衡-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苯、甲苯、二甲苯的检测方法。通过确立该检测方法的条件试验,如色谱条件、气/液平衡条件等,进行气液平衡-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的方法学试验。结果表明,3种组分在11 min内完成测定并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苯的保留时间为2.6228 min,甲苯为3.9623 min,二甲苯为7.1101 min。该方法在2~10 mg/L浓度范围内可获得较好的直线方程,相关系数为0.960965~0.997645,精密度(RSD)为3.37%~11.36%,回收率为86.7%~112.0%。此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提高了灵敏度,适用于检测水中苯系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液环泵是广泛应用于油气储运等工程领域的基础设备。液环泵内的气液两相流动十分复杂,且存在能耗高、效率偏低等问题,目前关于液环泵性能预测的研究十分匮乏。运用多相流欧拉分析方法,模拟计算一种单级双作用液环真空泵内非稳态气液两相流场,得到了工作状态下液环泵内气液两相流速、压力及相分布规律,液环泵吸气量和排气量等性能参数的非稳态特性及叶轮内气流旋涡分布规律。在流场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预测计算了不同转速下的液环泵吸气量、轴功率与吸入压力关系等性能曲线,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数值模拟和性能预测方法对液环泵的优化设计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气固两相流管道流动阻力特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气固两相流的流动阻力特性,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CFX,对直管段及水平弯管进行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采用欧拉一拉格朗日法选择数值模拟计算模型,根据模拟对象工况,确定软件模拟条件。通过模拟,对管道系统的特性、操作条件、物料和气体的性质等影响气固两相管流压力损失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对连续相速度和压力分布特性以及颗粒运动轨迹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气固两相管流的压力场、速度场分布,颗粒在管内的分布情况和运动轨迹,以及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系统阻力和颗粒沉积量分布规律,并确定了在特定条件下能耗最小的经济流速。研究成果可为气固两相流的工程设计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图18,表2,参10)。  相似文献   

17.
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序批式反应器,以啤酒厂的普通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成功培养出成熟稳定的好氧颗粒污泥,并应用于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考察了好氧颗粒污泥在常温下对COD以及NH4 -N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0%,82%.试验过程中颗粒污泥质量浓度在2 700~3 600 mg.L-1范围内变化,高于普通活性污泥系统,且沉降性能良好.污泥容积指数在30~50 mL.g-1范围内变化,颗粒污泥的平均粒径稳定在0.5~1.2 mm.  相似文献   

18.
液环泵是广泛应用于油气储运等工程领域的基础设备。液环泵内的气液两相流动十分复杂,且存在能耗高、效率偏低等问题,目前关于液环泵性能预测的研究十分匮乏。运用多相流欧拉分析方法,模拟计算一种单级双作用液环真空泵内非稳态气液两相流场,得到了工作状态下液环泵内气液两相流速、压力及相分布规律,液环泵吸气量和排气量等性能参数的非稳态特性及叶轮内气流旋涡分布规律。在流场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预测计算了不同转速下的液环泵吸气量、轴功率与吸入压力关系等性能曲线,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数值模拟和性能预测方法对液环泵的优化设计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工程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杜相佐  王成  邓春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21):185-192
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散乱、集聚能力差、利用低效化是城乡转型进程中乡村地域系统演化的一种不良现象,对其空间机理进行研究,并提出适宜的空间优化配置策略已成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及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选取重庆市合川区大柱村为样点,采用Voronoi图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不同空间因素影响下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柱村农村居民点整体为集群型分布,有点状分散、带状延伸、块状集聚3种布局模式,但各社间存在集群和随机分布的差异;农村居民点在1~3级地形位、0~200 m水源地缓冲区、0~100 m主干道路缓冲区内具有分布偏好,其分布指数趋势线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根据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机理,融贯村域差异化的环境条件,兼顾农户意愿需求,构建了公共服务设施引领型、优势居民点引领型、交通主干线引领型3种空间优化模式,并建立起以中心村为核心、基层村为辅助的"中心-基层"两个等级的农村居民点体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测井曲线、岩石薄片以及压汞等资料分析,对合水油田庄51井区长6_3油层的储层层内、层间、平面以及微观非均质性特征进行了定性分析。研究表明:长6_3油层的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受沉积韵律和层内夹层的影响,整体表现为中等非均质性,其中长6_3~3小层的储层最为均质,长6_3~2小层和长6_3~1小层非均质性稍强,为均质-中等非均质;层间隔层较为发育,层间非均质性强;平面上,砂体的平面展布和物性平面分布受沉积相的控制,砂体侧向连通性较差,物性变化大,非均质性较强;微观孔隙结构受成岩作用影响大,会增强储层非均质程度。总体而言,研究区长6_3油层可被定义为中等-较强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