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证明:在人工花器接种的条件下,棉花枯萎病菌可以通过花器侵入,导致棉籽带菌;封花试验研究表明在自然条件下,重病田中存在棉花枯现代力孢了经气传从花器侵入引起棉籽带菌的可能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人工花器接种后的花柱、花丝等部位,可看到病明发侵入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系统分离研究证明,土壤中的棉花枯萎病菌侵入棉籽的途径是:从棉株根部侵入棉株体内,然后经由茎秆→果枝→铃柄→铃托→胎座的途径从维管束系统侵入,导致棉籽带菌。带菌棉籽主要集中在棉株中、下部的果枝和靠近茎秆的第1~3果节的棉铃内  相似文献   

3.
棉花枯萎病菌侵染棉籽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分离研究证明,土壤中的棉花枯萎侵入棉籽的途径是:从棉株根部侵入棉株体内, 由茎秆-果枝-铃柄-铃托-胎座的途径从维管束系统侵入,导致棉带菌。带菌棉籽主要集中在棉株中,下部的果枝和靠近茎秆的第1-3果节的棉铃内。  相似文献   

4.
试验研究证明,棉花枯萎病病株的棉籽能携带枯萎病菌,随着种籽调运,传播蔓延。长期以来,在处理棉种,消灭内部枯萎病菌方面,国内外都做了一些工作,但到目前为止,均未达到预期效果。我们从1970年冬季开始进行棉种药剂浸种试验。在平板培养基上筛选杀菌剂和抗生素约500种,选出有效药种近90种,其中以苯骈咪唑效果最好。 试验方法;采用经过枯萎病菌孢子液接种的棉籽(内部带菌率一般20.48—95%,平均65.48%),通过一系列处理试验,先后分  相似文献   

5.
<正> 一般认为棉枯萎病菌寄主范围狭窄,只侵染棉花和秋葵。近些年来有报导认为该菌寄主范围有日益扩大的趋势。艾尔伯斯报导在自然条件下病菌可以侵染棉花、大豆、烟草、大麦及多种棉田杂草,在人工接种条件下侵染植物种类达40余种,可以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6.
对从澳大利亚进境的多批棉籽进行了病原菌分离,纯化培养后得到3株疑似棉花枯萎病菌的菌株FOV-093、FOV-130和FOV-245。形态学观察表明:菌株FOV-093、FOV-130和FOV-245均产生典型的棉花枯萎病菌大型分生孢子和小型分生孢子,前者呈镰状或椭圆形弯曲,后者呈假头状着生,多数为单孢,卵圆形;用通用引物ITS4/ITS5和特异引物FOV-F/R扩增,分别获得518 bp和354 bp的DNA片段,测序后通过BLAST比对表明,其与GenBank中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序列同源性为100%,;致病性测定表明:3个菌株均可侵染棉花并致其萎蔫死亡。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将分离获得的菌株FOV-093、FOV-130和FOV-245鉴定为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加强进境棉籽的检疫和病害监控,是防止该真菌扩散和传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棉花黄、枯萎病种子带菌及消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带菌是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远距离传播的病菌来源。据仇元、段应科等研究,用黄萎病病株棉籽在消毒土壤內栽培,发病率为27.3%。用枯萎病区种子作为消毒土壤接种剂,种植棉花,发病率为40.8—95.3%。一九五九年以前,陝西武功头道塬旱地棉花并无黄、枯萎病。自一九五九年由病区調用“517”品种以后,田间病株逐年加多。头一年,田間仅有零星黄、枯萎病病株。嗣后数  相似文献   

8.
棉花枯萎病的生物防治,主要通过交互保护作用保护棉株,即用不致病的棉枯萎病菌系(尖孢镰刀菌)或别种能侵染棉株的镰刀菌接种,使其侵染棉花维管组织,阻止或削弱棉花枯萎菌的危害。近年又试用细菌拌种法,其保护机制大体在于竞争或占领,以阻止病菌侵入。  相似文献   

9.
探究稻曲病菌的侵染途径是预防控制稻曲病害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人工接种处理土壤、水稻种子试验,基于稻曲病菌EGFP标记、超微结构观察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和PCR分子检测法,研究水稻种子带菌或带菌土壤是否传播稻曲病。结果表明,人工接种种子和土壤拌菌接种各处理在水稻不同生长期均未观察到有病菌侵入现象,各处理水稻成熟期穗部均未出现典型稻曲球症状。试验结果暂未能证明种子或土壤带菌可作为稻曲病菌的初侵染来源,有待综合考虑引起稻曲病发生的影响因素,以便获得该病菌初侵染来源更为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江西板栗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于初花末期开始侵染雌花柱头,侵染高峰在盛花初期。病菌经柱头侵入后,首先定植于花柱,然后在花柱中潜伏或进一步蔓延至子房。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现象,已展开叶片、托叶、枝梢皮层、花器(雄花序、雄蕊、花柱)、幼果、幼嫩总苞的针刺及坚果(果皮和涩皮)普遍潜伏带菌,以上结果系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1.
玉米纹枯病病菌侵染过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纹枯病菌侵入玉米叶鞘的显微和超微过程,结果表明:在接种病菌后12~24h,病菌通过表皮、乳孔和自然孔口3种途径侵入寄主,其中以表皮直接侵入为主。侵染垫是病菌主要侵入结构。接种12h,可在叶鞘表面形成少量近圆形的侵染垫。接种24h,则有大量侵染垫形成,侵染垫下可见侵入钉直接侵入寄主表皮。接种24h后叶鞘组织细胞内可见大量侵入的菌丝。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枯梢病的侵染规律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对樟子松枯梢病、健组织病菌的分离、孢子萌发和接种试验等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枯梢病是一种寄主主导性病害。引起该病的松壳色二孢[Diplodia pinea(Dem.)Kickx]可在历年病树上的针叶、芽、梢、枝和果鳞上越冬,又可在健康树上的针叶、芽、梢、枝和果鳞上潜代侵染。其潜伏侵染带菌率:健康樟子松越冬各部位比当年生各部位潜伏带菌率高,分别为20%-70%和6%-30%,其中以针叶、梢、枝和每年4,5月份、9,10月份潜伏带菌率最高。病害的初次侵染源主要来自历年病树上病菌子实体飞散出来的分生孢子,借风和雨水淋洗传播,种子上不带菌。病菌可直接侵入当年嫩梢和嫩针叶,也可通过伤口、气孔侵入针叶、芽、梢和枝。潜伏期7-14d,繁殖期23-28d。  相似文献   

13.
在棉花育种和科研实践中,棉籽交换频繁,棉花枯黄萎病随棉籽散发而侵染各地。而常规药剂浸种消毒办法太繁锁,并受天气影响,易损失发芽能力。为此,我院植保所1982~1985年用ZX—350型真空熏蒸消毒机进行真空熏蒸消毒试验,以溴化甲烷、环氧乙烷杀死种子枯、黄萎病菌,获得良好效果。熏蒸4小时能完全杀死黄萎病菌,熏蒸8小时能完全杀死枯萎病菌。1987年我们对17个品种(系)棉籽作熏蒸试验,以明确这一消毒方法对发芽率、发芽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安全快速有效的种子消毒提供试验材料,探索了黄萎病室内高菌量人工接种棉籽的方法.供试菌株:JV27,经单孢稀释纯化培养,移至蔡别克氏液体培养基内,在25℃恒温下振荡培养2~4天,待病菌分生孢子大量产生后备用.  相似文献   

15.
白粉菌在不同抗病性葡萄叶片上的侵染过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葡萄白粉病侵染过程中病原与植物互作的关键时期。【方法】以抗白粉病的中国野生葡萄白河-35-1、感病欧洲葡萄品种佳丽酿及其F1代抗病株系6-12-4和感病株系6-12-2为材料,通过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和解剖观察统计叶片的自然带菌率。采集田间白粉病发病葡萄叶片,人工接种试验叶片,于接种后0,1,3,5和7d分别采集接种叶片,制片后显微观察,研究白粉菌在葡萄叶片表面的生长和侵染过程。【结果】田间自然条件下和田间人工套袋隔离2周后,葡萄抗、感白粉病植株的新稍叶片均存在自然带菌现象,但抗病植株带菌率较低。人工压片接种后,菌丝和分生孢子成功附着在感病和抗病植株的叶片表面。随着接种后时间的延长,不同抗病性葡萄叶片表面白粉菌的数量均增加,接种3 d后感病植株叶片表面的菌丝数量快速增加,并表现出白粉症状;抗病葡萄植株叶片表面的菌丝数量增加较慢,不表现白粉症状。感病材料上葡萄白粉病的侵染过程为:分生孢子萌发形成芽管,然后在芽管顶端萌发形成附着胞,附着胞下方长出侵染丝并侵入叶片,完成侵染过程。【结论】葡萄白粉病菌与寄主识别反应的关键时期在接种后3 d内。白粉病人工接种前,葡萄叶片保持至少2周的隔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葫芦种子带菌对幼苗细菌性果斑病发生和侵染途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葫芦砧木种子人工接种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sp.citrulli,Aac)的方法,观察由Aac经种传方式对葫芦砧木苗期发病的影响和Aac在葫芦砧木苗期的定殖情况,并在温室条件下分析种子中不同带菌量与葫芦砧木幼苗细菌性果斑病发病的关系。结果表明:Aac在随着葫芦砧木幼苗生长过程中先侵染幼苗子叶,随后沿叶脉侵入下胚轴并定殖于下胚轴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中,继而引起幼苗下胚轴发病;随着砧木种子带菌浓度的提高,幼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也越高。  相似文献   

17.
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 albo-atrum Reinke et Berth)的分佈日渐扩大。有人认为种子可以传播病原(1,2,3,6,7,8),但很难从种子上分离到这个病原菌。因此,关于这个病害的种子传病问题颇多争论(4,5)。其他作物如茄子和番茄的黄萎病也是由于这个病菌所导致。它们的种子带菌率达到25-31%以至44%,早经证实。究竟棉籽是否能以传带黄萎菌,颇须加以研究。这不仅是一个检疫方面的问题,而且是研究侵染循环的一个关键性环节。我们曾以病株青铃内剥出新鲜棉籽,迸行分离。用低倍显微镜直接检查棉籽,偶然见到轮枝菌(Verticillium sp.)的轮生胞子梗(照片Ⅰ)。但由于常常有其  相似文献   

18.
以GFP标记的香蕉枯萎病菌Foc TR4作为病原菌,比较了水培条件下Foc TR4对"天宝蕉"和三明野生蕉的早期侵染情况.研究表明,Foc TR4在"天宝蕉"韧皮部的定殖明显早于三明野生蕉.枯萎病菌感染香蕉后会诱发香蕉细胞内活性氧爆发和激活寄主抗氧化系统.通过研究水培和土培条件下两种香蕉种质接种枯萎病菌后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情况,发现三明野生蕉根系SOD活性高于"天宝蕉",三明野生蕉感染枯萎病后根系SOD活性增强,而"天宝蕉"根系SOD活性下降,说明三明野生蕉的耐枯萎病能力可能与其根系较高和早期上调的SOD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水稻基腐病菌的越冬与侵染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抗利富平的水稻基腐病菌株REch7研究了病菌的越冬存活,侵染及病菌的存在部位,结果表明:水妥基腐病菌可在土壤,田水及病残体中存活,但主要越冬场所为病稻草及含病残体的土壤,病菌可以从受伤的根,茎和叶鞘侵入,但以根系侵入为主,植株受伤对病菌侵入非常关键;侵入后1周内,病菌主要集中于根茎基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简化栽培措施对棉籽营养品质的影响程度,以3种株型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中等密度(5.2万株/hm2)条件下采用常规整枝和不整枝2种栽培方式管理,测定不同栽培措施下不同结铃部位棉籽中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结果表明,整枝措施对棉籽中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均有显著影响,整枝能提高果枝铃棉籽中的粗蛋白含量,降低果枝铃棉籽中的粗脂肪含量;整枝措施和品种类型对棉籽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没有互作效应,而品种类型和结铃部位对棉籽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互作效应显著。总之,简化栽培措施主要影响棉籽的粗脂肪含量,下一步提高棉籽脂肪含量应作为棉花育种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