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08头阉割仔猪(体重6.67±0.03kg)分成12个试验组,采用4×3因子设计,玉米豆粕型日粮为对照组,用于评估油脂的来源和氧化反应水平对仔猪消化能、代谢能、干物质、总能、脂肪、N和C的表观肠道消化率的影响(ATTD)。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油脂来源(玉米油(CN))、菜油(CA)、家禽脂肪(PF)和牛油(TL))和氧化反应水平(原始的油脂(OL));低氧化反应水平的油脂(SO),95℃加热72h;高氧化反应水平的油脂(RO),185℃加热7h。仔猪自由采食日粮28d,随后8d控制采食,采食量大概是体重的4%。日粮的配制依据菜油的代谢能含量和NRC(1998)推荐的标准可消化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总钙和有效磷与代谢能的平衡比。由脂肪氧化反应的分析表明,与原始的油脂相比,低氧化和高氧化油脂,其氧化产物的含量显著增加;玉米油和菜油氧化产物的含量高于家禽脂肪和牛油。与对照组日粮相比,日粮中添加油脂显著增加脂肪的表观肠道消化率(P0.05),且有改善总能表观消化率的趋势(P=0.06)。与饲喂牛油组相比,日粮饲喂玉米油或菜油组显著改善了干物质、总能、粗脂肪、N和C的表观肠道消化率(P0.05);与饲喂牛油组相比,饲喂家禽脂肪组显著改善了总能和粗脂肪的表观肠道消化率(P0.05)并有显著增加C表观肠道消化率的趋势(P=0.06)。与饲喂牛油组相比,饲喂玉米油组显著增加了N的表观存留率(P=0.05)。氧化反应水平及脂肪来源和氧化反应水平交互作用对消化能和代谢能的无显著影响。脂肪的来源有影响消化能值的趋势(P=0.08),但不影响油脂的代谢能值(P0.12)。原始的、低氧化和高氧化的菜油的消化能值(8,846kcal/kg,8,682kcal/kg和8,668kcal/kg)和玉米油的消化能值(8,867kcal/kg,8,648kcal/kg和8,725kcal/kg)比牛油(8,316kcal/kg,8,168kcal/kg和8,296kcal/kg)高大约450kcal/kg,家禽脂肪的消化能值位于中间(8,519kcal/kg,8,274kcal/kg和8,511kcal/kg)。总之,脂肪来源显著影响日粮干物质、总能、粗脂肪、N和C的表观消化率,且有增加脂肪消化能值的趋势,但对代谢能值无显著。本试验结果表明,迅速和缓慢加热油脂均增加了油脂的氧化产物,但对不同油脂的消化能值、代谢能值、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消化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在探讨日粮添加玉米油对狗肠道养分表观消化系数及粪便特性的影响。本研究进行两个试验。在试验一中选择8只健康的成年犬,评估日粮添加不同水平(4、8和12%)玉米油替代家禽脂肪对养分表观消化系数、日粮代谢能和粪便特性的影响。试验二采用随机试验设计,对9只成年犬用含有玉米或家禽脂肪作为脂肪来源的饲粮替代92%含有牛油的基础饲粮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系数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玉米油或家禽脂肪对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总能表观消化系数和代谢能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 0.05)。日粮玉米油添加水平及玉米油组和对照组对粪便评分、pH、氨氮、干物质含量和粪便产量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 0.05)。日粮添加玉米油和家禽脂肪对狗干物质、粗脂肪表观消化系数及代谢能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 0.05)。但玉米油组较家禽脂肪组有提高总能表观消化系数的趋势(P=0.09)。对照组较玉米油和家禽脂肪组显著提高粪便排泄量(P 0.05)。结论 :含有玉米油的狗粮与含有家禽脂肪的狗粮具有相似的养分消化系数。玉米油易消化,很容易被狗接受。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玉米油对成年犬粪便特征无显著影响,这些结果表明玉米油可以作为狗粮的脂肪来源。  相似文献   

3.
玉米深加工副产品饲料营养价值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20只成年新扬州母鸡分为4组,用套测法测定玉米蛋白饲料和玉米皮干物质及总能利用率和代谢能值,并分别与查表值及相关回归公式的推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玉米蛋白饲料的表观代谢能(AME)为9.74MJ/kg,干物质利用率为26.82%,总能利用率为44.33%;玉米皮的AME为2.32MJ/kg,干物质利用率为3.63%,总能利用率为10.61%。通过比较得到,由于不同来源的原料其营养成分差异较大,对某一具体新原料营养价值的确定,不能盲目使用查表或用某些回归公式推算后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淀粉饲粮鸡表观代谢能值的变异来源,探讨排空强饲法测定鸡饲料表观代谢能值的精度。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将48只成年黄羽肉鸡公鸡随机分成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鸡),分别测定强饲量为40和25 g淀粉饲粮的表观代谢能值,共重复测定4个批次。结果表明:1)强饲量为40 g时,4个批次在表观代谢能值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4个批次表观代谢能值的批内、批间和总变异系数分别为5.39%、1.89%和5.27%;强饲量为25 g时,4个批次在表观代谢能值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第6批次显著地低于第5批次和第7批次的相应值(P<0.05),4个批次表观代谢能值的批内、批间和总变异系数分别为1.97%、1.53%和2.36%。强饲量为25 g时,鸡体重损失、强饲鸡干物质排泄量和强饲鸡总能排泄量的批内、批间和总变异系数均比强饲量40 g时的相应值低。2)在淀粉饲粮表观代谢能值的方差(变异)来源中,当强饲量为40 g时,强饲鸡的干物质排泄量的变异、排泄物总能含量的变异和强饲量的变异对总变异的贡献分别为96.46%、3.23%和0.30%;当强饲量为25 g时,三者的贡献分别为67.72%、24.51%和7.76%。由此可见,强饲量为40 g时,淀粉饲粮表观代谢能值的变异较大,而强饲量为25 g时,其表观代谢能值的变异较小。在表观代谢能值测定的变异来源中,排泄物的质量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用真代谢能(TME)值来评定饲料能值已在国内外家禽界引起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我国在这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真代谢能等于从食入饲料总能中减去排泄物总能再加上内源排泄物能。而在测定过程中,对于饲料的不同料型所测得的真代谢能值是否相一致呢?为此,我们在这方面做了有关研究。我们利用两种料型,即颗粒料和整粒料喂鸡。  相似文献   

6.
研究选用30日龄健康AA肉中鸡150只,随机分成5个处理,进行了不同形式脂肪对肉用仔鸡的代谢能值测定。试验基础日粮由玉米、豆粕等常规原料组成,能量、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04MJ/(kgDM)和19.32%,其它营养物质水平按AA肉中鸡标准供给。试验日粮分别由90%基础日粮和10%动物油、豆油、固体脂肪A和固体脂肪B组成。通过排空强饲法,试验鸡禁食24h后,收集24h内源排泄物,48h强饲40g试验日粮后,收集24h表观排泄物,采用套测法模型得出鸡的表观代谢能和真实代谢能。研究结果表明,动物油、豆油、固体脂肪A和固体脂肪B的表观代谢能值分别为29.31、31.03、32.18和32.90MJ/kg;真实代谢能值分别为30.19、31.95、33.08、33.84MJ/kg;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类型油脂对肉仔鸡的表观代谢能和真实代谢能值差异极显著(P<0.01)。两种固体脂肪的代谢能值均高于豆油和动物油,固体脂肪A高于固体脂肪B,动物油最低。  相似文献   

7.
鸡饲料氨基酸可利用率的测定及其可加性、重演性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用内源性排泄物能校正表观代谢能的方法(下称排空法)测定鸡饲料的真代谢能值的研究工作从七十年代末期以来有了新的进展,这种方法不仅应用于禽类的代谢能的测定,同时逐步应用于鸡饲料中的脂肪、氨基酸甚至矿物质的营养价值的评定。1978年Likuski氏用排空  相似文献   

8.
影响家禽饲料代谢能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禽饲料代谢能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可分为3个方面:测定方法、试验动物和饲料本身。所有影响饲料消化吸收的因素均间接影响代谢能值。本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了各种解决办法。1测定方法从各种代谢能的定义上看,真代谢能(TME)>氮校正真代谢能(TMEn)>表观代谢能(AME)>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Wolynetz和Sibbald,1984)。目前普遍采用的测定方法是排空强饲法(Sibbald,1975)。由于试禽采食量较小,试验过程中每个操作的微小误差均会影响最终测定值。AME随采食量增加而升高。用内源排泄能(EEL)对AME进行校正(TME)可减…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讨小麦型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w)在淮南麻黄鸡上的能量与氨基酸代谢率。试验选用体重相近的淮南麻黄鸡成年公鸡24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分别作为内源养分收集组与试验饲粮收集组。经过前后2期代谢试验数据的收集,按照套算法公式测算,结果表明:DDGSw在淮南麻黄鸡上主要氨基酸表观代谢率、真代谢率平均值分别为69.76%与74.91%;DDGSw在淮南麻黄鸡上能量(总能)表观代谢率、真代谢率分别为46.87%与47.58%,表观代谢能、真代谢能分别为9.09与9.24 MJ/kg,氮校正表观代谢能、真代谢能分别为9.13与9.28 MJ/kg;主要氨基酸和总能的表观代谢率与真代谢率的相关系数大于0.92。结果提示:本DDGSw在淮南麻黄鸡上几种主要氨基酸真代谢率平均值与总能真代谢率都略低于玉米型DDGS的数值,而其相应的表观代谢率值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待测饲料中粗纤维水平对真代谢率的影响较对表观代谢率的影响大;DDGSw在淮南麻黄鸡上主要氨基酸和总能的表观代谢率与真代谢率数值呈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性别对蛋鸡日粮代谢能测定值的影响。选用体质量相近、体况良好的32只45周龄京红1号商品代公鸡和72只41周龄京红1号商品代产蛋母鸡,试验日粮设计参考美国NRC(1994)营养需要和我国《鸡饲养标准》(NY/T 33—2004),并结合京红1号商品代蛋鸡饲养手册确定营养水平,按照设定的代谢能水平分为4种日粮:Ⅰ(10.88 MJ/kg)、Ⅱ(11.09 MJ/kg)、Ⅲ(11.30 MJ/kg)和Ⅳ(11.51 MJ/kg),日粮粗蛋白水平均为16.50%。公鸡组共32只鸡,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重复1只鸡,分别饲喂4种日粮;产蛋母鸡组共72只鸡,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3只鸡,分别饲喂4种日粮。公鸡采用强饲法、产蛋母鸡采用外源指示剂法测定日粮的代谢能值。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为Ⅰ、Ⅱ和Ⅳ时,公鸡的表观代谢能值和能量表观代谢率显著低于产蛋母鸡(P0.05);日粮为Ⅲ时,公鸡的表观代谢能值和能量表观代谢率低于产蛋母鸡,但差异不显著(P0.05)。公鸡的表观代谢能值和能量表观代谢率与产蛋母鸡的氮校正表观代谢能值和氮校正能量表观代谢率差异不显著(P0.05)。公鸡表观代谢能值与产蛋母鸡表观代谢能值及氮校正表观代谢能值为线性相关,线性相关方程为:y_1=0.773 1x+2.984 2,R2=0.962 1;y_2=0.765 3x+2.523 6,R~2=0.942 1(x为公鸡表观代谢能值,y_1为产蛋母鸡表观代谢能值,y_2为产蛋母鸡氮校正表观代谢能值)。综合试验数据得出:日粮相同时,公鸡的表观代谢能值和能量表观代谢率均低于产蛋母鸡,但与产蛋母鸡的氮校正表观代谢能值和氮校正能量表观代谢率无显著差异;公鸡表观代谢能值与产蛋母鸡表观代谢能值及氮校正表观代谢能值为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探讨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测定棉籽粕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和蛋公鸡代谢能的可行性。从全国范围内收集76个不同产地、年份、加工方式的棉籽粕样品,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并通过蛋公鸡强饲试验测定其表观代谢能和真代谢能。随机选取定标集(n=56)和外部验证集(n=20)样品,建立近红外定标模型。结果表明:1)不同来源棉籽粕的营养成分和蛋公鸡代谢能变异较大,变异系数为2.52%~84.75%,其中水分、粗脂肪、粗纤维、表观代谢能和真代谢能的变异系数超过10%;粗蛋白质、粗灰分和总能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58%、9.81%和2.52%。2)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总能的定标决定系数为0.923 5~0.975 8,交互验证决定系数为0.824 7~0.930 3,外部验证决定系数为0.879~0.896;表观代谢能和真代谢能的定标决定系数为0.969 0和0.926 8,交互验证决定系数为0.917 0和0.905 7,外部验证决定系数为0.911和0.892。因此,常规营养成分和代谢能的定标方程均可用于日常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测定不同省份来源的稻谷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饲喂生长猪的消化能、代谢能和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试验一:选用30头初始体重为(35.02±1.61) kg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各组分别饲喂玉米饲粮和4种稻谷DDGS饲粮。试验期19 d。试验二:选用30头初始体重为(42.04±1.90) kg装有T型瘘管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各组分别饲喂无氮饲粮和4种稻谷DDGS饲粮。试验期16 d。结果表明:1)来源于黑龙江、安徽和河北的稻谷DDGS的总能、粗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于来源于广西的稻谷DDGS。来源于黑龙江、安徽和河北的稻谷DDGS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低于来源于广西的稻谷DDGS。2)来源于广西的稻谷DDGS的消化能、代谢能,粗蛋白质、干物质和能量表观全肠道消化率,以及氨基酸表观和标准回肠末端消化率均显著低于来源于黑龙江、安徽和河北的稻谷DDGS(P<0.05)。由此可见,不同省份来源的稻谷DDGS由于营养成分不同,导致其在生长猪上的消化能、代谢能和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存在差异,其中粗纤维含量是影响稻谷DDGS营养价值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鸭饲料代谢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拿大学者Sihbald IR于1976年首次提出测定鸡饲料真代谢能(TME)值的生物学试验法(简称TME法).由于TME法具有简便、快速.费用不多而且可加性和再现性均好等特点,很快就在家禽饲料代谢能的评定领域引起国内外学者极大兴趣.Liskuski等人于1978年将TME法用于鸡饲料氨基酸利用率的测定,直至将该法扩展到脂肪及矿物质营养价值的评定,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但这些只是用于鸡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关于鸭饲料代谢能测定方法还在探讨中,国内外学者一般都是参照鸡代谢试验设计用于测定鸭饲料代谢能,结果很不一致,主要有三种不同观点:(1)用鸭测得的表观代谢能值高于鸡的,而真代谢能值相同;(2)用鸭测得的表观代谢能值低于鸡的,而真代谢能值相同;(3)用鸭测得的代谢能值高于鸡的.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试图对生物玉米对科宝肉鸡的饲用价值进行评定。选择49日龄来源相同、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科宝肉仔鸡18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基础日粮组、试验日粮Ⅰ组和试验日粮Ⅱ组),每个处理设三个重复组,每个重复组20只鸡,公母各半,进行代谢试验(内指示剂法,4mol/L HCL,酸不溶解灰分),分析其表观代谢能值及各营养物质的表观代谢率。采用常规饲料检测法测定生物玉米的干物质、总能、灰分、粗蛋白质、钙、总磷,以TCA法测定其植酸磷的含量,以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钠含量,分析结果:(1)风干生物玉米Ⅰ型的常规营养物质含量(%)分别为:干物质88.82、粗蛋白11.8、钙0.675、总磷0.235、非植酸磷0.235,总能为3.89 Mcal/kg,钠为6.0g/kg;风干生物玉米Ⅱ型的常规营养物质含量(%)分别为:干物质88.87、粗蛋白11.1、钙0.815、总磷0.18、非植酸磷0.18,总能为3.55Mcal/kg,钠为4.09g/kg;(2)风干生物玉米Ⅰ型各常规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分别为:干物质36.598、粗蛋白43.24;风干生物玉米Ⅱ型各常规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分别为:干物质52.84、粗蛋白58.10;(3)在科宝肉鸡的实际饲养生产中:风干生物玉米Ⅰ型的表观代谢能为2.14 Mcal/kg,风干生物玉米Ⅱ型的表观代谢能为3.17Mcal/kg。  相似文献   

15.
脂肪具有高代谢能,经常被添加到动物饲料和宠物食品中。按照NRC(1985)标准,脂肪的代谢能约相当于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的2.25倍。脂肪还是动物必需脂肪酸的来源(如亚油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饲料制造商常采用添加脂肪方法来改进饲料的适口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方法测定的有效能值不同于传统的代谢能值,是基于生长反应来测定的,实为生长效应能值。试验利用1~3和4~6周龄的肉仔鸡测定不同脂肪来源在不同添加水平下的能量贡献。在低能基础日粮中添加5%、10%和15%的葡萄糖或将豆油、黄油和牛脂三种脂肪,1~3周以1%和2%、4~6周以1.5%和3%两个水平添加到基础日粮中。通过脂肪添加组与葡萄糖组生长性能对照,根据生长性能相等的原则得出每一脂肪添加水平相应的葡萄糖水平,根据葡萄糖代谢能值(3.64kcal/g干物质)求出脂肪的能值。试验结果表明:黄油和牛脂在低水平(1%~1.5%)添加时其有效能值超出总能值(9.4kcal/g),其有效能值随着添加水平的提高而下降,而且饱和度越高下降愈明显;但对豆油而言,当添加水平在较小范围内(1%~3%)变化时其能值未见下降。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全收粪法、指示荆法、回肠末端食糜法测定14种不同来源小麦混合日粮的表观代谢能值(AME)和氮校正表观代谢能值(AMEn),同时用回肠末端食糜法测定回肠表观消化能(IDE)和回肠氮校正表观消化能(IDEn),然后比较3种方法所得表观有效能值之间的差别,结果表明:3种生物学方法所得的小麦混合日粮的表观有效能值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全收粪法所得的AME最高为12.32 MJ/kg,显著高于指示剂法和回肠末端食糜法所得值;以回肠末端食糜法所得的IDEn最低为10.84 MJ/kg,显著低于全收粪法和指示剂法;全收粪法所得的AMEn的C.V较大为7.69%,回肠末端食糜法所得IDE的C.V较小为6.44%,其余表观有效能值的C.V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8.
研究建立了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预测玉米代谢能值的定标模型。采用套算法(60%基础日粮+40%玉米)测定了55个玉米样品的肉仔鸡表观代谢能和氮校正表观代谢能。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和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玉米代谢能值的近红外定标模型。最优校正模型结果显示,玉米表观代谢能(AME)和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校正决定系数(R2cal)均在0.99以上,验证决定系数(R2val)均在0.81以上,表明研究所建立的定标模型可用于预测玉米代谢能值。  相似文献   

19.
8只57周龄的海兰褐父母代种公鸡和8只26周龄的海兰褐商品代产蛋高峰期鸡分别用"绝食法"和"常规法"测定了一种产蛋鸡日粮的表观代谢能、氮校正表观代谢能、能量的表观利用率、能量的氮校正表观利用率。结果表明,公鸡绝食法测定的表观代谢能、氮校正表观代谢能、能量的表观利用率、能量的氮校正表观利用率为11.44±0.18MJ/kg、11.53±0.12MJ/kg、74.53±1.05%、75.11±0.98%,分别极显著(P<0.01)地高于产蛋鸡常规法测定值10.58±0.16MJ/kg、10.51±0.15MJ/kg、68.97±1.02%、68.97±1.02%,说明两种方法下公鸡和产蛋母鸡对日粮的能量利用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公鸡绝食法测定的产蛋鸡日粮表观代谢能值显著高于产蛋鸡实际摄入值。  相似文献   

20.
在通过研究直接差减法与差量法测定油脂黄羽肉鸡代谢能值的差异,为黄羽肉鸡油脂代谢能值的客观评定提供参考。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健康且体质量约2.6㎏的30只黄羽肉鸡随机分成6组,每组5个重复。1组为内源组,试验1组为葡萄糖基础日粮组,其余4组分别为葡萄糖与豆油或混合油A/混合油B/混合油C以7∶3混合的日粮组。以强饲排空法测定日粮代谢能值。结果表明:1)随着葡萄糖部分被油脂替换,以排泄物非脂量作为未被利用的葡萄糖部分,测得的葡萄糖表观能量利用率和真能量利用率降低(P0.01),说明葡萄糖与油脂的能量利用率不具可加性;2)直接差减法测得的油脂表观代谢能和真代谢能值高于差量法(P0.01),直接差减法测定油脂代谢能值受个体变异因素及内源脂肪排泄量对AME值的影响小,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