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兔的正常体温一般保持在38.5℃39.5℃范围之内,适合兔生长和繁殖的最适宜温度是在18℃39.5℃范围之内,适合兔生长和繁殖的最适宜温度是在18℃28℃之间。当外界温度过高时,兔除改变新陈代谢外,利用呼吸散热的方式来维持其体内热平衡。因为兔的皮毛比较厚密,汗腺很少,汗腺不发达,散热功能差。散热只分布于唇的周围,当外界温度升高时,呼吸频率会急剧增加。如外界温度超过32.2℃以上时对兔造成极大的伤害,使公兔精减少,活力下降,母兔殖力降低。如长期处在35℃以上高温条件下,兔常常发生死亡。因此,在炎热的夏季628℃之间。当外界温度过高时,兔除改变新陈代谢外,利用呼吸散热的方式来维持其体内热平衡。因为兔的皮毛比较厚密,汗腺很少,汗腺不发达,散热功能差。散热只分布于唇的周围,当外界温度升高时,呼吸频率会急剧增加。如外界温度超过32.2℃以上时对兔造成极大的伤害,使公兔精减少,活力下降,母兔殖力降低。如长期处在35℃以上高温条件下,兔常常发生死亡。因此,在炎热的夏季68月,要切实做好兔子的防暑降温工作。  相似文献   

2.
鸡是恒温动物,汗腺不发达,身体覆盖有大量羽毛,在正常环境温度时,靠体表的对流、传导、辐射方式散热,而当环境温度高于28℃时,必须辅以加快呼吸、蒸发散热的方式,用以保持体热平衡、体温的稳定。当环境温度过高或高温高湿,超  相似文献   

3.
<正>禽类的皮肤缺乏汗腺,不能通过汗液散热,且全身覆盖羽毛,故不耐热,散热主要依靠张口呼气和张翅下垂,因此,散发热量很有限。当环境温度在29℃以上时,动物就会表现出采食减少、饮水增多、呼吸加快和产蛋能力下降,这在夏季属于正常现象,不算病态。当动物长期在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中,通风不良、饮水不足、密闭车船与运输以及暴露在烈日等环境易引起动物中枢神经机能紊乱,出现暴饮、水泻、心力衰竭和热昏致死等症状,统称  相似文献   

4.
猪体内沉积的脂肪多,无汗腺,散热功能较差。当猪舍温度达到35℃以上时,猪即患热射病,严重者可导致中暑死亡。因此,要做好防范措施,以减少损失,缓解热应激的具体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5.
奶牛由于瘤胃发酵和产奶过程能产生大量的热,加之奶牛汗腺不发达、单位体重散热面积小等生理原因,决定了奶牛具有“耐寒不耐热”的生物学特性。据研究,奶牛最适环境温度为10~16℃,适宜的温度范围为5~24℃,当环境温度高于21℃时,  相似文献   

6.
1中暑的原因黑山羊中暑的原因:放牧环境过于潮湿闷热,关在通风不良、潮湿闷热的栏舍内,在炎热的夏天运输时过于拥挤等。黑山羊身体代谢主要通过辐射、对流、和蒸发等方式散热,当外界温度超过31℃时,只能通过蒸发散热,但蒸发散热又受  相似文献   

7.
鸡无汗腺,体温高达41~42℃,其散热方式以呼吸散热为主,体表散热为辅,当环境温度超过28℃时鸡群表现出:①采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粪便变稀。②机体内分泌减少,代谢紊乱,蛋壳变薄,蛋白变稀,软壳蛋,破壳蛋增多。③张口呼吸、喘息,呼吸急促,呆立,严重时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或虚脱。如果不加强饲养管理,作好防暑降温工作,鸡群将出现产蛋率严重下降、种蛋入孵率、孵化率降低,给养鸡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1 高温对奶牛的影响 气温高出等热区时,奶牛的辐射、对流和传导散热量减少,大量血液涌向皮肤,皮温升高,与环境温度差异增大,使非蒸发散热(辐射、传导、对流)少受影响.奶牛汗腺又不够发达,蒸发散热量低,只有增加呼吸频率进行散热,所以奶牛怕热. 在等热区以上,气温每升高1℃,非蒸发散热在24小时内每平米体表面积散热约减少428千焦,但蒸发散热只能增加368千焦,有50千焦的热蓄积在体内,外界温度超过等热区时,体内热量积累,体温上升. 为使体温少受高温影响必须减少产热,奶牛变得肌肉松弛、懒动,各种腺体和有关器官机能减弱,食欲减退.  相似文献   

9.
<正>奶牛耐寒而不耐热,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4-18℃,当气温超过26℃时,就会出现呼吸加快,食欲下降,抗病力减弱,体重减轻,奶质变差,奶量减少,受胎率下降等不良反应。 1、降低温湿度相对湿度大,牛体散热受阻增大,所以牛舍必须保持  相似文献   

10.
一、投饵技术 金鱼的食量直接受外界温度影响.当外界温度在0℃左右时金鱼处于休眠状态,5℃以上开始摄食,8℃以上摄食明显,高于30℃时摄食量明显下降.最适温度为20~28℃因此在最适温度范围内抓紧喂养.  相似文献   

11.
1.芹菜的温度条件的要求 (1)发芽期芹菜发芽最低温度为4℃,最适温度为15~20℃,低于15℃或者高于25℃则会延迟发芽的时间和降低发芽率,当温度在4℃以下或者高于30℃以上时,几乎不发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质槽内苦豆子堆腐发酵产热对温室大棚内的温度场影响。【方法】在温室大棚内基质槽中堆腐发酵苦豆子秸秆,对7个基质槽的侧壁面和顶面分别布点测温,固定时间点监测14天发酵历程的温度变化,同时建立了7个基质槽堆腐发酵散热的温室环境几何模型,运用CFD模拟基质槽堆肥散热情况与7组试验数据的拟合度,分析堆腐产热对温室大棚内温度场的影响。【结果】堆腐1-8天时,7个基质槽的侧壁面、顶面平均温度缓慢升至最高,14天时温度回落至初始环境温度。数值模拟散热以顶面散热为主导时,35℃堆体中间发热不明显,50℃发热明显,65℃基质槽顶面散热辐射区域最大;基质槽侧壁面、顶面同时散热时,35℃温室内热源散热不明显,50℃时温室内上下层的流体形成清晰的分层现象;65℃时,温室内上层热空气明显变厚。【结论】温室大棚内基质槽堆腐发酵苦豆子秸秆,7-8天时达到最高温度,顶面平均温度要比侧壁面高4.5℃左右。在相同工况下基质槽d、e、f、g的顶面、侧壁面散热量变化明显,对周边的温度场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兔的正常体温一般保持在38.5~39.5℃范围之内,适合兔生长和繁殖的温度是在18~28℃之间。当外界温度过高时兔除改变新陈代谢外,利用呼吸散热的方式来维持其体内热平衡。因为兔的皮毛比较厚密,汗腺很少,汗腺不发达,散热功  相似文献   

14.
稻水象甲越冬代成虫迁飞受温度影响。当早春气温达 10℃以上时 ,开始复苏取食 ,飞翔肌随之发育 ;当气温达 2 0℃时 ,成虫开始迁飞。 13 .8℃以上有效积温达 70~ 90℃时 ,可预测出现第 1迁入峰 ;达 13 0~ 15 0℃时 ,可预测出现最大迁入峰  相似文献   

15.
家禽新陈代谢旺盛,正常体温高,如鸡为40~42℃,鸭为41~43℃,鹅为40~45℃.禽体没有汗腺,再覆盖着较厚的羽毛,几乎全靠呼吸蒸发散热,防暑能力就差.家禽机体的产热和散热机制决定了其耐低温而不耐热的特性,若不注意防暑降温,家禽体热散发受阻,呼吸加快,饮水增加,食欲减退,会影响生长率和产蛋量,严重时还会引起中暑甚至死亡.下面介绍十种防暑降温方法,供选用:  相似文献   

16.
淡水白鲳病害较少,水温在26℃以上时,成活率一般在90%以上.秋冬季节,当水温在20℃以下时,幼鱼易患白皮病、指环虫病;越冬期间,淡水白鲳还易患腐皮病、水霉病、车轮虫病等.……  相似文献   

17.
分析研究了红厚壳生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通过简单相关及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红厚壳的围径、株高生长量与气象条件间的数学模拟模型,结合红厚壳叶片的生长情况,得出了红厚壳生长适宜的气象条件指标.研究发现最适宜红厚壳生长的条件是:月平均气温25℃以上,最低气温18℃以上,蒸发量在200mm以下,地表温度低于33℃,降水量160mm以上.当最低气温小于10℃,降水量低于50jmm时,红厚壳出现不抽芽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一、四川地区的气候特点四川省地势复杂,四面高山环绕,形成了典型的盆地气候,在盆地内多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夏季高温高湿,冬季寒冷,冬春两季湿度大,雾日较多,年相对湿度大于75%,冬季日照短。这些因素都明显影响奶牛的产奶量。二、奶牛的生理特点和卫生要求奶牛的散热机能(汗腺)不发达,耐热能力较差,抗寒性较强。奶牛适宜的环境温度为5—21℃,当气温上升到24℃以上时,奶牛的产奶量开始下降,气温上升到30℃左右时,产奶量明显下降。奶牛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50—75%,相对湿度大于80%或小于40%均对产奶不利。  相似文献   

19.
1、夜间喂食法.猪在20~25℃时食欲最旺盛,增重最快.夏季,当白天的气温一般在30℃以上时,猪的食欲不振.而夜间气温均较低,猪的食欲旺盛.  相似文献   

20.
<正> 一、栽培管理 1.温度控制。仙人掌在夏天的适宜温度是15~35℃,在有条件的地方,利用可控温室进行栽培。大棚栽培夏季温度在35℃以上时,要打开两头进行通风散热降温。如遇强烈阳光时,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还要在温室、温棚的顶面、侧面用遮阳网、竹帘、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