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枣镰翅小卷蛾是佳县枣树的一大害虫,它不仅为害叶片,还为害果实,是枣树的一种毁灭性害虫。佳县黄河沿岸枣林地区均有分布,尤以滩地为重。泥河沟大队1966年因枣镰翅小卷蛾为害,红枣年产量由14万斤下降到3万斤,1976年又因枣镰翅小卷蛾大发生,受害率上升到80%,致使红枣产量下降到2万斤左右。我们从1978—1979年,进行了绑草把诱杀枣镰翅小卷蛾越冬幼虫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导于后,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枣镰翅小卷蛾是危害枣树的重要害虫,2009年5月下旬和9月上旬的幼虫严重危害期,采用摘除粘虫包、诱杀成虫、刮除树皮消灭越冬蛹、喷洒农药等方法进行防治,有效防治率达到93%以上.  相似文献   

3.
看了贵刊1986年第1期上刊登的清涧县红枣研究所曹小飞同志写的《枣镰翅小卷蛾性诱防治效果简介》一文(下称曹文)后,我认为该文失实,观点有误,有必要予以纠正。1.该文作者对枣镰翅小卷蛾的生活史及生活习性不清。曹小飞同志文章开头提出,该虫“以蛹在树皮裂缝及树干伤口处越冬”。这是正确的。但紧接着提出:“为害约两个月,老热幼虫潜入树皮裂缝或枝条裂痕处越冬。”这不符合事实。据我们多年观察,该虫绝不以老  相似文献   

4.
枣树害虫化学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枣飞象、枣尺蠖、枣镰翅小卷蛾进行林间化学防治,结果表明,5%氯氰菊酯乳油、5%来福灵乳油、20%速灭杀丁乳油、2.5%敌杀死乳油、40%久效磷乳油等可供生产上应用,其浓度随害虫种类的不同而有变化。40%久效磷分别与上述几种农药混用,效果优于各自单独使用。大面积推广,5%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防治枣飞象,5%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5%来福灵乳油4000倍液防治枣尺蠖、枣镰翅小卷蛾效果好。以5%氯氰菊酯乳油与40%久效磷乳油的1500倍混合液,一次施药同时防治上述三种害虫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辛秀川 《中国林业》2012,(12):53-53
枣黏虫是危害枣树的一种重要害虫,发生面广,受害株率高。为了彻底消灭枣黏虫危害,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在山西省原平市南白乡的神岗头村、西平村、清水沟村进行了观察研究,并摸索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使虫害得到有效控制。一、危害特征枣黏虫又叫枣镰翅小卷蛾、枣小芽蛾或苞叶虫,是以幼虫吐丝缠缀枣芽、叶、花和果实进行危害的一种小型鳞翅目菜蛾科害虫。枣黏虫是以幼虫吐丝缠卷叶片作包取食危害,串食花蕾、  相似文献   

6.
陕北枣树主要害虫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陕北黄河沿岸枣树害虫的调查发现,原来的常灾性害虫枣尺蠖、枣镰翅小卷蛾、桃小食心虫、枣飞象等继续蔓延成灾,以往被认为次要的虫种如蚱蝉、大球胸象、黑绒金龟及日本蜡蚧等已上升为主要虫种。本文根据上述8种主要害虫的发生危害特点、已有的技术成果及群众的防治经验,结合陕北当前枣树生产的实际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交城骏枣是山西省四大名枣之一,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年产量最多达到180多万斤。前些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骏枣生产无人管理,致使枣树主要害虫枣步曲(Sucra jujuba Chu)、枣镰翅小卷蛾即枣粘虫(Ancylis sativaliu)、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等蔓延成灾,产量逐年下降,据1977年统计,年产仅17万斤,比高产年下降10倍多。我们于1977—1978年对骏枣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进行了调查研究。以  相似文献   

8.
枣镰翅小卷蛾性诱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陕北清涧县张家畔枣林内,进行枣镰翅小卷蛾性诱试验。发现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度高,是一理想的测报手段。试验得出诱捕器布设间距以25m 为宜,悬挂高度不应低于2m,诱捕器口径以20cm 较好。第二代卵孵化盛期为8月8日至15日,此时也是进行化学农药和生物制剂防治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枣林中的系统调查与试验研究,明确了枣镰翅小卷蛾(AncylissafivaLiu)成虫趋向其性信息素的行为及利用性信息素诱捕成虫的时辰节律;大面积诱杀对枣林中这种害虫种群的控制作用。应用性信息素引诱枣镰翅小卷蛾成虫有两个高峰期,第1个在4:00~6:00,其累计诱杀率为37%~76%,第2个在18:00~22:00,其累计诱杀率为15%左右。性信息素引诱不仅影响成虫的求偶及交配行为,同时也干扰了成虫的取食、扩散与隐蔽情况下的飞行活动。大面积枣林中诱杀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诱杀区与对照区比较,有效卵的减退率为685%~852%。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温度和光周期对枣镰翅小卷蛾求偶行为及性信息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 ,越冬代枣镰翅小卷蛾雌蛾的求偶高峰期为暗期6.0~8.0h。温度越高,雌蛾开始求偶的时间越迟,求偶的持续时间也越短,求偶高峰期比在正常温度下明显推迟。温度为21℃时雌蛾产生的性信息量最高,26℃时略低,而在31℃和16℃时雌蛾性信息素释放量仅为21℃时的1/5~1/4;雌蛾所释放的性信息素中顺、反异构体比例随温度的降低向顺式异构体增加的方向漂移,其变异系数均控制在10%以下。当把第2日龄的雌蛾从14L∶10D光周期转移到连续黑暗下时,雌蛾表现的求偶行为和性信息素产生与14L∶10D下相似,均表现出明显的节律;当转移到连续光照下时,求偶行为变得不活泼和不规则,而产生的性信息素量却等于或高于14 L∶10D光周期下所产生的性信息素量。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头一年,吴堡县为了迅速发展林业生产,经认真讨论,订出了1983年林业科研计划。其主要项目是:1.枣树丰产技术的研究:着重提高座果率和培养丰产树型;2.造林及引种驯化的研究:重点是油松与阔叶树混交造林和水曲柳引种驯化;3.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重点是桃小性信息素、枣尺蠖抗蜕皮激素的应用和枣镰翅小卷蛾寄生性天敌的观察。这些科研工作一经取得成果,必将对全县的林业生产起  相似文献   

12.
1981~198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山西农业大学激素研究室合作,对枣镰翅小卷蛾(AncylissativaLiu)性信息素的成分、结构进行了测定,证明其成分为E912∶Ac和Z912∶Ac,二者以E/Z为8∶2比例在田间的诱蛾效果...  相似文献   

13.
枣镰翅小卷蛾(亦叫枣粘虫),属鳞翅目卷蛾科。据调查,该虫在我县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树皮裂缝及树干伤口等处越冬。越冬代成虫子3月下旬开始出现,每雌产卵120~200粒。第一代幼虫大量出现期在谷雨前后,为害达两个月之久;第三代从7月上旬到9月上旬,为害约两个月。老熟幼虫潜入树皮裂缝或枝条裂痕处越冬。该虫食性单一,以幼虫为害枣树叶、花和果实,是枣树主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14.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ponensis Wa(?)singham)属鳞翅目、蛀果蛾科,简称桃小,俗名枣蛆。幼虫为害枣果,是枣实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该虫在我区为害日趋严重,虫果率常达80%以上,造成红枣减产和影响果实的经济价值,使枣产区人民在经济上遭受很大损失。所以,对桃小的防治是枣区人民急待解决的问题。作者于1983—85年,在桃小发生严重的行唐县,应用性诱剂适时指导,开展了综合防治试验研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5.
枣镰翅小卷蛾Ancylis Saliva liu属鳞翅目,卷蛾科。是沂蒙山区枣树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七十年代,笔者在临沐县石门园林场对其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进行过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研究方法(一)世代观察从越冬蛹开始,利用0.5—2.5 M~3不同规格的木制纱布笼3套,对成虫和幼虫进行全世代大群体饲养,每代每种虫态饲养量500—1000头。因罩笼树时间过长影响生长,故及时把将要孵化的卵和初龄幼  相似文献   

16.
枣粘虫又名枣镰翅小卷蛾,俗称贴叶虫。以幼虫为害枣树的叶、花、果。该虫1年3代,以蛹在树干老皮裂缝处越冬。蛹长6—8毫米,外被白色茧。来年4月间成虫羽化,为灰褐黄色小蛾子,前翅前缘有黑白相间的钩状纹10余条,晚间活动,趋光性强。越冬代成虫产卵在嫩芽及1—2年生枝上。枣树发芽展叶阶段为第1代幼虫发生期,初孵幼虫黄白色,先啃食新芽、嫩叶,稍后即缀合叶子成饺子状,藏于其中食害。老熟幼虫在卷叶内作茧化蛹。第1  相似文献   

17.
1 分布及危害枣尺蠖又名枣步曲,属鳞翅目,尺蠖蛾科。枣尺蠖是定襄县枣树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分布在白村、受录、宏道、季庄、南王等乡镇的枣区。该虫主要危害枣树的叶片、嫩芽和花,虫口密度大的地方,可将枣叶全部吃光,严重影响枣树的健康生长,使红枣产量大幅度下降。近几年来,我们对该虫进行了观察研究,并取得了较好效果。2 形态特征成虫:雌雄异型。雌蛾灰褐色,体形较大,体长14mm~16mm。头小,触角丝状,褐色,翅退化,胸部短粗,腹部肥胖,足3对,体上密生灰褐色鳞毛,背部有10个黑色圆点。雄蛾体长13mm~15mm,具两对翅,灰褐色,翅展30mm~34mm,前…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在青海省西宁市发现危害云杉的2种新害虫松皮小卷蛾Cydia pactolana(Zeller)和灰翅小卷蛾Pseudohermenias ajanensis F.,均为青海省新纪录种,初步观察2种小卷蛾在青海省西宁市均1 a发生1代,松皮小卷蛾幼虫蛀食树干皮层及形成层,灰翅小卷蛾主要以幼虫取食树枝基部老针叶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9.
<正> 枣锈病俗称“枣雾”,是红枣的主要病害。我国山东、河北、河南等省的产枣区发生均很普遍。它主要为害叶片,能引起爆发性的早期落叶落果,常因此病使红枣大量减产,甚至绝收。如年产枣3,000万斤的河南省内黄枣区,1970年、1976年和1977年都因枣锈病造成严重减产,仅收红枣300—400万斤,且绝大部份为等外枣,严重地影响着国家收购任务和枣  相似文献   

20.
我县枣树近几年因枣尺蠖、枣飞象危害成灾,造成红枣大量减产。群众连续使用六六六,DDT、1605等高残毒农药,不但成本高、效果差,而且害虫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并使环境受到污染。1983年我们试验用毒草绳防治这两种害虫获得成功,1984年在全县推广防治面积达六千亩,占全县枣树结果面积的60%,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