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优 6 8 2 (890 8A 376 82 )系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1994年以该所选育的早中熟中粳不育系 890 8A为母本 ,中粳恢复系 376 82为父本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杂交中粳新组合。 2 0 0 0年 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 ,并且母本 890 8A同时通过审定。1 产量表现8优 6 82在 1997年江苏省杂交中粳区试中平均产量 8.96t hm2 ,比CK19优 138增产 5 .6 2 % ,比CK2武育粳 3号增产 5 .14 % ,均达极显著水平。 1998年省区试平均 9.84t hm2 ,比CK1、CK2 分别增产 8.4 8%和 8.2 3% ,增产极显著 ,居首位。 1999年江苏省杂交中粳…  相似文献   

2.
粤优 938于 2 0 0 0年开始在我国南方单季稻区试种 ,由于其产量、米质的双佳表现 ,加上其耐瘠省肥的优点 ,深受稻农的喜爱 ,推广面积迅速扩展。2 0 0 2年推广面积已达 13 3万hm2 ,推广区域遍及苏、皖、豫、鄂、川、渝、湘、桂、赣、闽、浙等 11个省市。预计 2 0 0 3年推广面积为 33 3万hm2 。粤优 938将成为我国南方单季稻区品种结构调优工程的首选当家品种之一。 2 0 0 2年 9月 ,经国家计委的项目考察专家在江苏省金湖县的粤优 938制种基地考察 ,连片 2 66 67hm2 规模的粤优 938纯度完全达标、平均制种产量达 2 5 0kg 667m2 。本…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Ⅱ优162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162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亚种间中籼迟熟杂交水稻。1999年3月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该组合适宜在浙南海拔600m以下地区种植,表现为产量高、米质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并已替代了汕优63成为当家品种。同时该组合制种产量高,穗发芽比汕优组合、协优组合低。我县近两年累计制种面积55hm^2,平均每667m^2单产214.3kg,最高达332.5kg,远高于我县杂交水稻汕优组合和协优组合的制种产量。现将该组合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超高产杂交粳稻辽优3225亲本的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辽优 32 2 5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利用亚种间杂交和地理远缘杂交选育的恢复系C2 53,与具有理想株型的不育系 32 6A配制选育而成。 1 998年 1 0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组合株型理想 ,产量高 ,一般产量 1 0~ 1 1t/hm2 ,而且抗逆性强 ,深受广大稻农的欢迎。近年来为了配合大面积推广 ,我们对其亲本的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在实践应用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一般制种产量 2 .7~ 3.0t/hm2 ,并出现部分单产 3.8t/hm2 。现将主要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1 亲本的主要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5.
杂交中籼迟熟组合Ⅱ优 5 8由湖北省恩施自治州红庙农科所用本所育成的恢复系恩恢 5 8与Ⅱ -32A配组。该组合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广、米质优、制种易获高产等特点。品比试验比汕优 6 3增产33 5 % ,在建始、来凤大面积种植比汕优 6 3增产 2 9 2 %和 42 8% ;米质为国家标准二级米 ;全生育期 137~ 15 1d ,比汕优 6 3晚 2~ 3d。  相似文献   

6.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分析认为,2007年杂交水稻种子供需形势与2006年基本一致。2006年杂交水稻制种面积10万公顷以上,预计产种量为2.7亿公斤,有效库存量为0.8亿公斤。预计2007年杂交水稻呵供种量达到3.5亿公斤。2007年杂交水稻计划种植面积为0.16亿公顷.需种量为3亿公斤。  相似文献   

7.
吴长波 《世界农业》2006,(10):54-55
在福建省尤溪县,有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一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和制种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创造了世界杂交水稻制种单产6771.75kg/hm2新记录;他连续3年刷新水稻世界单产新记录,成为目前选育3个超级稻Ⅱ优4886、Ⅱ优28、Ⅱ优6号,夺取单产突破18000kg/hm2大关历史性突破“三连冠”的育  相似文献   

8.
杂交稻农优28在越南的示范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优28是国内新育成的一个米质好、抗性较强、产量高的杂交水稻组合,2005年通过越南国家审定,有望成为中国杂交水稻种子出口的主要组合之一.该组合在越南累计种植面积已达6 000 hm2,2006年夏季农优28在越南多乐省示范种植5 hm2,其大田平均产量高达11.91 t/hm2,最高田块的产量高达15.02 t/hm2,比当地的主推杂交稻品种平均增产1.96 t,t/hm2,增幅19.70%.介绍了该组合在越南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减轻杂交水稻制种劳动强度,降低制种成本,提高制种产量.[方法]采用人工插秧、杂交水稻制种手摇式播秧机和XL2Z-10水稻插秧机,研究3种不同栽插方式对南繁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使用杂交水稻育种手摇式式播秧机、XL2Z-10水稻插秧机插秧制种基本苗密度在22.5万~28.5万蔸/hm2,比人工插秧增加4.5万~9.0 万蔸/hm2,有效穗增加55.5万~112.5万穗/hm2;实测产量超过3 000 kg/hm2,制种产量比人工插秧分别提高了12.8%和17.47%.[结论]使用杂交水稻育种手摇式播秧机、XL2Z-10水稻插秧机插秧杂交水稻南制种产量明显高于人工插秧制种.  相似文献   

10.
20 0 2~ 2 0 0 3年度对两系杂交油菜两优 5 86高产示范典型田块的产量、产量结构和栽培措施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两优 5 86单产达 2 10 0~ 2 3 96.6kg/hm2 的产量结构为角果数 3 496.3万~ 5 5 49.0万个 /hm2 ,角粒数 2 0粒以上 ,千粒重 4g以上 ,植株高度 186.9~ 192 .6cm ,一次分枝数 10个左右。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产茶历史悠久 ,茶园面积大 ,但生产水平低。全省 2 0 0 1年共有茶园面积 1 6 1 3万hm2 ,采摘面积 1 4万hm2 ,年产量 8万t,平均单产只有 5 70kg/hm2 。云南茶树品种资源丰富 ,国家级有性群体良种3个 ,无性系良种 2个 ,省级无性系良种 1 1个。但是生产应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I优 8 6系陕西省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该组合表现高产、稳产、米质较优、多抗 ,综合性状显著优于汕优 6 4,且制种产量高 ,2 0 0 0年 2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1 选育过程1994年夏 ,以珍汕 97A、V2 0A、优IA等多个不育系为母本 ,以恢复系R86 0 8为父本进行测配 ,1995年从F1代中筛选出中熟杂交组合优IA/R86 0 8。1996年该组合在陕西省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中熟杂交稻新组合品比试验中增产显著 ,综合性状优良 ,于 1997年被推荐参加陕西省水稻良种区试中熟组试验 ,1997~ 1999年 3年区试均表现高产、米质…  相似文献   

13.
福两优2186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应用"生态压力法"选育成有光补性能的核不育系SE21与明恢86配组而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1998年在我县做双晚种植6.7 m2,平均每667 hm2产量530.75 kg,1999年种植66.7 m2,其中单晚面积40 m2(下同),平均产量562.3kg,双晚26.7 hm2平均产量491.6kg,一般比汕优63增产10%以上,而且米质优、口感好,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新组合。在大面积示范的同时,两年来我县还进行试制种,1998年制种0.8 hm2,平均产量162 kg,1999年制种3.3 hm2平均产量216.1kg。所制的种子到海南鉴定,纯度达99%以上,说明该组合的制种技术已经成熟可用。  相似文献   

14.
若干优质杂交水稻组合在江汉平原涝渍地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新近配组成功的、有苗头的优质杂交水稻组合 ,与在生产中已普及的组合共 2 6个 ,以汕优 6 3作对照 ,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 1)与对照相比 ,供试组合中虽出现了比其稻谷产量高 5 %以上组合 ,但产量相差达显著水平的组合极少 ;若以整精米率相比 ,则新组合中出现了不少超过对照产量 30 %~ 10 0 %以上的组合 ,产量相差极显著。 ( 2 )新组合与原有组合相比 ,在粒形的长 /宽比、整精米率和综合食味等方面有了较大改进 ,表明我国杂交水稻优质化育种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方面基本没有多少改进 ,它们将直接影响优质化的整体水平 ;少数组合还存在直链淀粉含量偏低的问题。 ( 3)综合生育期、抗逆性、产量、品质与商品性 ,初步认为 ,丰两优 1号、两优培九、金优 6 3、协优 5 5 9、协优 81、D优 5 2、6 5S 1、丰优 12、国丰 1号、K优 6 5、丰优 5 5及Ⅱ优 5 5 9等组合优于汕优 6 3 ,取代汕优 6 3成为适合于涝渍地的新一代当家组合成为一种大趋势  相似文献   

15.
杂交稻新组合D优527制种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杂交水稻新组合D优 5 2 7制种的花期相遇、制种行比 (父母本栽植规格 )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花期相遇指标以母本早父本 2天始穗为好。两种不同栽培规格 ,以 2 .5m厢宽的产量高于 2 .7m厢宽 ,增产达 5 1 .6%。总结出花期相遇父母本对应叶龄回归方程 ,提出了最佳“92 0”喷施时期以及厢宽等几个高产制种值得重视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在水稻始穗期用云大 - 12 0水剂、赤霉素、三十烷醇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不育系Ⅱ - 32 - 8A对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影响 ,结果证明该不育系在喷施赤霉素后效果最好 ,能使每 6 6 7m2 产量比对照提高 4 3 16 % ,异交结实率比对照提高 2 3 0 6 % ,千粒重比对照增加 1 16 %。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是全国的种子生产大省之一 ,特别是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在全国名列前矛 ,“九五”期间年平均制种面积 6.7万hm2 ,产种量 2亿kg ,除满足全省 1 33万多公顷玉米生产用种外 ,累计向全国 2 6个省 (区 )市 5 30多个县调出 5亿kg ,占全国玉米生产用种量 1 /4,水稻年平均繁种面积430 0hm2 ,产种量 30 0 0多万kg ,在满足省内水田用种外 ,部分外销天津、北京、新疆等地 ;杂交高粱年平均制种面积 2 30 0hm2 ,产种量 70 0万kg ,全部用于省内高粱生产 ;小麦年平均繁种 660 0hm2 ,产种量 2 2 0 0万kg ,以省内供种为主 ,少量的供应河…  相似文献   

18.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云南蚕丝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云南蚕桑生产的发展现状1 1 云南蚕桑生产发展历程 (194 9~ 2 0 0 0年 )从云南蚕桑生产历年发展的情况看 ,经历了 4起 4落 :194 9~ 195 8年是第一次蚕桑发展时期 ,到 195 8年达到了第一个高峰 ,桑园面积达到了 5 933 3hm2 ,产茧量达到了 346 2t。196 3~ 196 6年是第  相似文献   

19.
博Ⅱ优15是广东海洋大学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不育系博ⅡA为母本,用自选优质高产强优恢复系HR15作父本杂交育成的弱感光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年2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适宜在广东和广西的中南部、福建省南部及海南省作双季晚稻种植。该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抗逆性强和制种产量高等优点,到2005年晚季累计推广面积达40.4万hm2,已成为华南稻区晚季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20.
杂交中稻Ⅱ优7号的高产生理基础与栽培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 2 0 0 0年 ,研究了杂交中稻Ⅱ优 7号的高产生理基础与栽培技术。结果表明 :Ⅱ优 7号高产的生理基础是库大源足 ,Ⅱ优 7号产量为 90 0 0kg/hm2 以上的库源特征为 :齐穗期叶面积指数 6 5~ 7 0 ,成熟期叶面积指数 3 4~ 4 0 ,成熟期干物重 1875 0kg/hm2 左右 ,颖花 375 0 0万朵 /hm2 左右 ,齐穗期叶粒比 1 7cm2 /粒。Ⅱ优 7号的主要高产农艺措施是 :移栽叶龄 3~ 4叶 ,栽 2 4~ 2 7万穴 /hm2 ,施纯N 16 5~ 180kg/hm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