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纤维素酶芽孢杆菌筛选及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刚果红染色法和DNS分光光度法对10种芽孢杆菌分泌胞外纤维素酶进行筛选,得到1株芽孢杆菌(菌株编号为Pab02)酶活达170.948U/mL。并进一步对其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H值、发酵温度及时间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该菌株在pH值为8.0、温度37℃、时间48h条件下酶活达到358.751U/mL酶液,比优化前提高了2.1倍。  相似文献   

2.
试验选用10株芽孢杆菌,根据其分泌胞外纤维素酶的活力对菌株进行了初选和复选,初选均采用平板培养、染色法;复选采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测定芽孢杆菌发酵培养液酶活力。筛选出胞外酶活性较高且连续发酵酶活力相对稳定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菌株编号为Pab02,其单位生物量纤维素酶活力为1582.854U。并进一步对其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H、发酵温度及时间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该菌株在pH值7.5、温度37℃、时间48h条件下单位生物量酶液酶活达到2200.925U,是优化前酶活的1.39倍。  相似文献   

3.
为了利用微生物降解泡叶藻,本研究以泡叶藻为唯一营养物质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对泡叶藻有明显降解效果的菌株,编号2-2。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对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优发酵培养基为:泡叶藻30 g/L、酵母粉6 g/L和葡萄糖4 g/L。摇瓶最佳培养条件为:250mL三角瓶装液量50 mL,起始pH7.5,发酵温度32℃,发酵48 h有效活菌数为2.4×10~9CFU/mL。并对发酵液酶活进行了测定,其中纤维素酶活为47.7 U/mL,蛋白酶活为3.4 U/mL,海藻胶裂解酶活为0.721U/mL。研究结果表明巨大芽孢杆菌2-2同时具有海藻胶裂解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枯草芽孢杆菌可以产低温淀粉酶,为了提高低温淀粉酶的酶活力,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枯草芽孢杆菌发酵产低温淀粉酶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确定对酶活力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即:最适温度、最适pH值、金属离子.以酶活力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法优化,并验证优化方案.试验结果表明,低温淀粉酶酶活的优化参数为:最适反应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6.0,对酶活力激活作用最强的金属离子为Ca2+,浓度为0.01 mol/L,在此条件下,低温淀粉酶活力为32.67 U/mL,与模型拟合度高.  相似文献   

5.
朱德艳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171-173,185
以一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为材料,发酵生产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GTase).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碳源、氮源、培养温度、初始pH等对酶活力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优化的发酵条件为以玉米淀粉作碳源、大豆粉作氮源、pH 6.5、30℃发酵培养36 h,菌株所产CGTase的酶活力可达5 046 U/mL.  相似文献   

6.
利用前期从香樟叶片分离出来的1株可降解纤维素的内源真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进行液体发酵以分析其纤维素酶的酶活力.采用DNS还原糖法测定菌株液体发酵产生的粗酶液的纤维素酶活力,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其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菌龄4d、pH值为4、温度35℃、转速200 r/min、碳源为滤纸、氮源为(NH4)2SO4是最佳产酶发酵条件,最大CMC酶活达到0.263 U/mL,滤纸酶活0.057 U/mL;酶促反应最佳pH值和温度分别为5、55℃;该纤维素酶(CMC酶)酸碱稳定性较好,不耐50℃以上的高温.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产β-半乳糖苷酶的芽孢杆菌并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从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具有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该菌株被初步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该菌株的最佳碳源是乳糖,最佳氮源是牛肉膏和蛋白胨,Na+对产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乳糖含量为1.20%,牛肉膏含量为0.63%,蛋白胨含量为1.04%时,该菌株所产β-半乳糖苷酶酶活可达3.68 U/ml。初始pH值为8.0,培养温度为45℃,接种量为2%,振荡培养17 h,该菌株所产β-半乳糖苷酶的酶活最高,为5.49 U/ml。[结论]该菌株在高温条件下生长旺盛,适宜生长pH值范围广,在生产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唯一碳源,从白蚁肠道中分离出具有高效降解纤维素能力的菌株,通过16s rDNA鉴定种属关系,三株菌株命名为2号、4号、5号,2、5号为蜡样芽孢杆菌、4号为链球菌。通过条件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CMC-Na为碳源、牛肉膏为氮源、pH值为7、37℃、发酵时间24 h、2%接种量。随机组合不同菌株构建复合菌群,复合菌群产酶能力最强的为4号+5号菌株,酶活达3.67 U/mL。  相似文献   

9.
从舟山海产品加工厂收集废弃鱼虾蟹等下脚料,利用脱脂奶平板培养基进行产蛋白酶菌株的分离筛选,获得的菌株利用Folin-酚法进行酶活测定,将酶活性最高的菌株进行16S rDNA分子鉴定,绘制系统进化树。研究初始pH、盐度、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单因素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再利用Expert-Design软件中的响应面分析方法(RSA)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系统优化。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得到1株具有较高蛋白酶活性的海洋细菌SP1,酶活测试结果显示该海洋细菌SP1的初始酶活为88.6 U·mL -1,16S rDNA分子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属于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株Bacills cereus SP1的单因素培养结果显示,该菌株培养时间48 h、初始pH值8.5、NaCl浓度25 g·L -1、培养温度40 ℃对应的酶活最高。通过Expert-Design软件,利用Box-Behnken Design(BBD)方法进行响应面分析,优化设计培养条件,BBD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培养温度35.7 ℃、初始pH 7.7、NaCl浓度为20.7 g·L -1、培养时间48 h,摇床转速120 r·min -1,5%的接种量,实际酶活为101.8 U·mL -1,比优化前的酶活提高了14.9%,预测精度达到95.8%。  相似文献   

10.
为寻求解淀粉芽孢杆菌较高发酵产量的发酵条件,采用响应曲面试验方法,研究了发酵温度、时间和初始pH值3个因素的发酵条件对解淀粉芽孢杆菌发酵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时间23~26 h、温度29~31℃、初始为pH 6.5时,该株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发酵菌体产量达3.0×109个/mL。采用该试验方法提高了该菌株的发酵产量,同时适合工业上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1.
张帆 《河南农业》2016,(24):58-62
目的:研究表明,纤维素酶对于纤维素的分解可应用于环保、畜牧、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有重大意义。找到绿色木霉生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发酵条件,为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一株高产绿色木霉进行滤纸酶活测定,对其液体发酵条件进行研究,以3因子4水平正交试验对其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发酵初始pH值进行分析优化。结果:发酵过程中发酵时间影响结果为:1 d时酶活为23.56U/g;3 d时酶活为43.57U/g;5 d时酶活为80.24U/g;7 d时酶活为68.79U/g。发酵初始pH值影响结果为:pH为4.5时,酶活为65.31U/g;p H为5.0时酶活为73.06U/g;p H为5.5时酶活为81.21U/g;pH为6.0时酶活为72.09U/g。发酵温度影响结果为:温度为25℃时酶活为11.24U/g;温度为30℃时酶活为79.05U/g;温度为35℃时酶活为68.69U/g;温度为40℃时酶活为47.67U/g。结论:通过正交实验分析得出发酵时间5 d,初始p H值5.5,温度30℃条件下绿色木霉菌所产纤维素酶的较多,其酶活可达到82.25U/g。  相似文献   

12.
以巨大芽孢杆菌J1为材料,利用溶磷圈法测定了菌株的解磷能力,优化了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此菌株溶磷效果明显;此菌株生长的最适培养时间为28 h,最适接种量为6.7%,最适pH值为8.5;最佳碳源为玉米粉与葡萄糖的复合碳源,最佳氮源为大豆粉与硫酸铵的复合氮源。摇瓶培养的接种量为6.7%,pH值为8.5,250 mL三角瓶中最适装液体积为30 mL,培养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28 h,最适宜转速为180 r/min的摇瓶培养条件下,巨大芽孢杆菌活菌数各影响因素最佳组合为:玉米粉20 g/L,葡萄糖5 g/L,大豆粉7.5 g/L,硫酸铵0.33 g/L,各因子对巨大芽孢杆菌活菌数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硫酸铵浓度玉米粉浓度葡萄糖浓度大豆粉浓度。  相似文献   

13.
枯草芽孢杆菌B1发酵猪骨制备多肽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筛选出枯草芽孢杆菌B1作为猪骨制备多肽的发酵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l发酵猪骨制备多肽的优化条件为接种量4%、起始pH值7.2、温度30℃、摇瓶转速180r/min,时间48h.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嗜气芽孢杆菌的有效活菌数和芽孢数,采用单因素筛选和正交试验法对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30~36 h、接种量5%、温度37℃、转速200 r/min、起始p H值7.5、装液量25 mL/250 mL。优化后发酵菌液含菌量为5.8×10~9cfu/mL,与初始发酵工艺的发酵菌液含菌量(2.2×10~9cfu/mL)相比,提高了163.6%;优化后发酵菌液芽孢数为5.5×10~9cfu/mL,与初始发酵工艺的发酵菌液芽孢数(1.8×10~9cfu/mL)相比,提高了205.6%。  相似文献   

15.
饲用地衣芽孢杆菌TS-Ⅱ菌株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地衣芽孢杆菌规模化发展.[方法]采用碳、氮源及微量元素的筛选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确定地衣芽孢杆菌TS-Ⅱ菌株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分为(g/L):蔗糖60、蛋白胨30、NaCl 30 、K2HPO4 2、MgSO4 1、FeSO4 0.02、MnSO4 0.01.对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发酵的最适初始pH值为5.5,最适培养温度为35℃,最适装液量为10 mL(250 mL三角瓶).[结论]通过优化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后,菌株TS-Ⅱ活菌数达到了6.58×10~(10) CFU/mL,为以后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羊毛粉为唯一碳氮源,对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NJY1的液体发酵产角蛋白降解酶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为:羊毛粉15.0 g/L,MgSO4·7H2O 0.3 g/L,NaCl 0.3 g/L,CaCl2 0.02 g/L,K2HPO4 0.72 g/L,KH2PO4 0.36 g/L;最佳发酵条件:初始pH值7.5~8.0,接种量2.0%,菌龄12 h,发酵温度37 ℃.测定表明,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下发酵36 h,角蛋白酶活力达到最高,为88.77 U/mL,比未优化前酶活力增加247.91%.  相似文献   

17.
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初筛获得脂肪酶活性较高的一株芽孢杆菌,利用摇瓶发酵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菌株产酶的最适条件为:在37℃条件下,接种量为1 mL,250 mL摇瓶的装液量为30 mL,培养时间48 h,转速175 r·min-1.发酵培养基添加的最佳碳源是1.5%麸皮,最佳氮源是2.5%的酪素.对酶特性做了初步分析,酶作用的最佳pH值7.5,最佳温度42℃.  相似文献   

18.
对土壤中分离的一株产耐盐碱性蛋白酶的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Zkud202-4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适产酶培养基组成:pH9.0、基础培养基中加入质量分数1.5%的葡萄糖为碳源、1.5%的蛋白胨为氮源、0.01%的Ca2 为金属离子.最适发酵条件:接种量V(种子培养液)∶V(培养基)=2%、发酵温度36℃、发酵时间45 h.优化后菌株Zkud202-4碱性蛋白酶的酶活力达到383 U/mL.  相似文献   

19.
对从养殖池塘中筛选出的一株具有解磷特性的芽孢杆菌YC4进行液体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优化实验.在摇床培养条件下,研究了各营养源和主要影响因子对菌株YC4生长和芽孢形成的影响,并建立了菌株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解磷芽孢杆菌YC4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糖蜜10‰、大豆蛋白粉5‰、酵母膏5‰、磷酸二氢钾5‰、硫酸镁1.5‰、氯化钠15‰、玉米浆5‰;最适发酵条件为温度30℃,初始pH值为7.0~7.5,接种量1%,摇床转速200r/min;最适收获时间为24 h.优化后总菌量达1.23×109 CFU/mL,芽孢产量达1.01×109 CFU/mL,明显高于基础培养基发酵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以枯草芽孢杆菌SYL-6为出发菌株,研究了发酵过程中不同培养条件对该菌株产生脂肽类抗生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最有利于脂肽类抗生素产生的发酵条件是发酵时间72h、发酵培养温度31℃、初始pH值7.0、摇瓶装液量120mL/250mL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