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靖县蘑菇发展早,种植技术水平高,蘑菇生产成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之一.时下正是蘑菇备料时期,马上进入建堆发酵阶段,为解决蘑菇栽培中存在的单产低和关键技术抓不准等问题,进一步增强菇农科学种菇意识,笔者深入南靖县山城镇溪城村和靖城镇游坑村等两个蘑菇专业村深入调研,总结"五关"科学种菇方法,现就蘑菇管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周崎  孙瑞芳 《食用菌》1998,(4):28-28
我地自引进蘑菇种植以来,面积不断扩大。在推广过程中,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冬暖大棚内进行黄瓜与蘑菇的立体种植,并于1996年探索黄瓜与蘑菇的二次套作,实行粗放式管理,蘑菇冬季仍不断出菇。试验获得成功,经济效益可观,现报道如下: 1 试验品种 蘑菇AS2796,引自福建轻工所,黄瓜新泰密刺,引自新泰蔬菜所。 2 试验设计 试验设于蔬菜种植村,四户科技示范户,每户种植2棚,一棚为对照,另一棚为试验棚,采用黄瓜与蘑菇二次套作。统一要求、管理、记录。②蘑菇  相似文献   

3.
蘑菇在南方各省已很普遍,但在华北却很难见到。过去农民不愿种蘑菇,其主要原因是粪肥缺乏。可是河南省中部的平顶山市在短短的五年中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栽培蘑菇的农户已发展到千余户,年产鲜蘑菇十余万公斤,其主要经验是用合成料栽培(完全不必用粪尿)。1987年我在前棠村五户农民家巾试验用合成料栽培蘑菇,每平方米产菇8—10公斤,因方法简单、原料便宜,而且不易得病害,很快传开了。过去农村的麦秸被白白地浪费掉了。经种蘑菇后,不但一家增加了几百元收入,而且蘑菇废料是农田很  相似文献   

4.
《中国瓜菜》2011,(2):75
<正>农历大年初三,立春第2天,气温较高。陕西咸阳市秦都区东江渡村南边,村民郭连井的近5hm2蘑菇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正是这近5hm2蘑菇大棚,"吃"掉了3000多t玉米秸秆。"去年挣了不少钱,价格好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找到了用玉米秸秆作原料,成本低多了,商户都来我这儿拉蘑菇!"  相似文献   

5.
《浙江食用菌》2014,(6):354-354
虽然我们已经听说过多种"疯狂"的戒烟方式,但却从未有人正儿八经地想过用"迷幻蘑菇"。近期,彭博社转载了一篇发表于《精神药理学》杂志上的研究报告,其中提到可让长期戒烟无果的老烟枪们保持6个月无烟期的"高度非正统"方法——通过摄取迷幻蘑菇(magic mushrooms)中的有效成分达到戒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灵川县充分利用邻近桂林市的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进行大棚蘑菇栽培,促进农民增收,通过政府扶持和技术革新,使这一项目逐渐成为一个产业。为提高灵川蘑菇在市场的知名度,进一步促进大棚蘑菇的可持续发展,对全县的大棚蘑菇生产情况作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7.
双孢蘑菇-西瓜-水稻高效生态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生产早熟西瓜的现有大棚设施,以发展大棚栽培双孢蘑菇为切入点,对传统的种植模式进行优化升级.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生产双孢蘑菇.蘑菇废料就地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降低农业生产肥料投入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生产优质农产品.种植水稻实行粮经轮作、水旱轮作,构成了物质和生态可持续良性循环,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棚西瓜-大棚双孢蘑菇-大棚西瓜-水稻栽培模式,每1 hm2 4茬的总收入可达249 000元.年纯收入是普通模式的2倍多.  相似文献   

8.
我县利用稻田大棚生产蘑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生产面积逐年扩大,2007年已超过133.3hm^2,每667m^2稻田大棚产菇2250kg以上,以5元/kg计算,667m^2收入11250元以上,扣除成本4000元左右,每667m^2稻田大棚蘑菇实现纯收入7000元以上。大棚蘑菇生产具有原料充足、生产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浙江省瑞安市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发展较为迅速。为提高设施栽培的效益,笔者结合瑞安市"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活动,指导马屿镇梅屿村蔬菜种植大户进行大棚早熟黄瓜—芹菜一年两茬栽培,  相似文献   

10.
蒋雪荣 《广西园艺》2006,17(2):34-34
大棚稻田蘑菇栽培,是于秋冬季节利用稻草等为主要原材料进行蘑菇生产的栽培模式,由于取材容易,价格便宜,经济效益显著.两年来,笔者在大棚蘑菇稻田栽培中遇到了一系列技术问题并予以解决,现将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长江蔬菜》2010,(11):56-56
也许你见过蔬菜与小麦套种,见过蔬菜与花生套种,可是你见到过蔬菜与蘑菇套种吗?近日,笔者在江苏省泗阳县王集镇惊奇地发现:这里的蘑菇大棚全部套种了蔬菜,每幢大棚额外增收超过了5000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县食用菌种植区发现一种被菇农称为“退菌病”的蘑菇病害,我们取样分离、镜检后,发现是线虫为害所致,因我县种植蘑菇面积很大,而得线虫病后轻者减产,重者绝收。为了找到有效的防治该病的方法,1995年11月至1996年3月在南胜镇义路村蘑菇种植区进...  相似文献   

13.
《长江蔬菜》2009,(1):29-29
从蓬溪县大石镇乌木嘴村了解到:这里的一家蔬菜业主利用去冬今春种植蘑菇后留下的大棚棚架栽种的台湾苦瓜长势良好,这批生长茂盛的苦瓜整个生长期有3次结果高峰,每次结果高峰期都可采收1500kg/667m^2。  相似文献   

14.
正庄稼人都知道"瑞雪兆丰年",但是2月5日以来,持续的降雪却给宿迁宿城区成子湖畔的几个乡镇带来了恶劣影响。8日上午雪后初晴,记者走访了成子湖附近乡镇的一些蔬菜大棚种植户,在当地看到不少蔬菜大棚只剩"骨架"。在宿城区中扬镇程庄村,农户许元松告诉记者,他家有部分蔬菜大棚受损,但好在棚内的蔬菜已于春节前销售殆尽,而且受损大棚的数量也不多,并未受到太大影响,镇里的相关人员也已到他家进行了统计。至于为何大棚只剩"骨架",他告诉记者,温室大棚原来的塑料薄膜已被积雪压破,所以就拆掉堆放在地头,等雪融掉后再重新铺膜。随后记者来到了毛集村果蔬基地,  相似文献   

15.
孙兆军 《食用菌》2010,(1):70-70
“投入3万多kg料,可采收3万多kg蘑菇,加上销售菌种的1万多元,今年能创收5万多元不成问题”。山东平邑县农民王瑞强钻研种植食用菌10多年,苦于自己住在北部山区,距县城较远,每年种植的食用菌常常卖不上好价格,影响了收入。2008年,他租赁该县平邑镇城郊村西张一村一处闲置大棚,不但省了自己投入搭大棚等的前期投资,  相似文献   

16.
堆肥隧道后发酵与蘑菇高产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隧道式后发酵效率高省能源 ,堆肥选择性强抗病害 ,为蘑菇高产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普通大棚生产条件下实现了蘑菇周年生产 ,单棚 86 7m2 菇床三轮栽培产出切根菇 31 32 8t,产值达 12 5 3万元 (4元 /kg)。平均产率 12kg/m2 ,最高达 19 7kg/m2 。  相似文献   

17.
《西南园艺》2014,(2):67-67
“农家书屋就是好,我种的大棚蔬菜平常有个什么病,找‘书医生’治疗保管有用。”春耕即将开始,这几天,山西省阳高县大白登镇刘指挥庄村大棚蔬菜种植户刘雨,每天都要到村农家书屋“淘金”。  相似文献   

18.
黄家浜村是浙江省平湖市当湖街道的蘑菇重点种植村。近年来蘑菇生产发展很快,2007年全村蘑菇种植面积达到17.8万平方米,已成为平湖市的蘑菇生产专业村。为解决蘑菇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产品销售难题,进一步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菇农增收,黄家浜村菇农在多年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联户联销”的新型合作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当地蘑菇产业的发展和菇农增收。1联户联销模式形成的背景1.1蘑菇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为联户联销新型合作模式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黄家浜村地处当湖街道的西南部,紧靠新07省道和跨海大桥北接线,交通便捷,发展蘑菇等鲜活农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尤其是近年来平湖市委市政府和当地政府将蘑菇作为优势支柱产业加以培育,政府扶持力度大,农民发展积极性高,蘑菇种植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到2007年秋,全村蘑菇种植面积已达17.8万平方米,是平湖市蘑菇种植规模最大的特色专业村。1.2菇农市场经营意识的不断增强,为联户联销新型合作模式的形成提供了理念基础黄家浜村虽然是平湖市蘑菇种植规模最大的专业村,但其生产现状:一是小,二是散,单户种植规模不足1100平方米,且以分散经营为主,缺乏...  相似文献   

19.
《蔬菜》2011,(7):54-54
平顶山市找子营村蔬菜合作社把沼气池看作"宝",所谓"宝"就是沼液、沼渣。他们种植的蔬菜,不用一点化肥,"喂"的全是沼液、沼渣。大棚黄瓜病虫害防治是最让人头疼的事,为保证黄瓜的品质,他们在浇水时配上沼液、沼渣,不但不用打药,也不用施化肥,生产的全是有机黄瓜。有了沼液、沼渣作“宝”,找子营村蔬菜合作社生产的蔬菜也成了“宝”菜,  相似文献   

20.
苍南县马站区为蘑菇重点产区。近几年来,马站供销社外引新成果,内联菇农,切实搞好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推动了蘑菇生产的蓬勃发展。1989年全区大棚蘑菇达83.3万平方米,预计产值2500万元,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