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束鹿凹陷发育有西部斜坡潜山带和东部陡坡潜山带,以侵蚀山、断块山、褶皱-侵蚀山为主。区内潜山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分别为不整合面及断层输导体、基底断层发育及其演化、基底岩性等3个方面,其中不整合面及断层输导体控制了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基底断层发育及其演化控制了潜山圈闭的形成与发育、基底岩性控制了潜山储层的分布。通过对研究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分析,结合石油地质特征总结出束鹿凹陷西部斜坡带和东部陡坡带的潜山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
廊固凹陷是冀中坳陷北部一个晚期抬升剥蚀强烈的新生代沉积盆地,为华北油田最主要的产气凹陷之一。凹陷剩余天然气资源丰富,而廊固中西部的固安-旧州构造带和柳泉-曹家务构造带为剩余天然气的主要聚集区。主要从区域构造背景、天然气成因类型、气藏成藏模式等方面阐述了廊固凹陷中西部天然气藏控制因素及富集规律,研究结果对廊固凹陷中西部天然气的勘探与评价建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含油气盆地发现了多个大中型碎屑岩地层油气藏,已成为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新的油气藏类型的发现,需要不断总结其形成地质理论.通过对典型勘探实例解剖,将碎屑岩地层油气藏类型划分为超覆型、削截型和潜山型3种,其中潜山型地层油气藏可进一步划分为风化壳型和内幕型2种亚类.这些油气藏形成主要受控于不同类型的源储配置,具有不同的油气输导特征:超覆型地层油气藏属于源储分离型,油气主要通过不整合/砂体侧向输导和断裂垂向调整发生长距离运移,分布于斜坡外带及凸起带;削截型地层油气藏和潜山风化壳型地层油气藏属于源储侧接型,油气主要通过不整合/砂体或断裂侧向输导发生短距离运移,分布于斜坡内带及洼陷隆起带;潜山型地层油气藏属于源储叠置型,油气主要通过储层孔隙及裂缝发生近距离运移,分布于洼陷隆起带.该研究成果对于扩大油气勘探领域、明确油气勘探方向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银额盆地石炭~二叠系巨厚,油气地质条件良好.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受地质及自然条件影响,勘探程度较低,地震以普查为主。通过层位精细标定、精细构造解释和AVO储层预测方法,对银额盆地2个典型凹陷石炭~二叠系含气性进行评价,初步预测了天草凹陷石炭~二叠系有利含油气区带及有利储层发育带,对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5.
阿尔凹陷虽然面积不大,但是烃源岩质量好,厚度大,油气资源丰富。独特的构造演化史,在腾一段烃源岩中间形成了一个区域性不整合面,是油气横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在陡带和洼槽之间形成一个贯穿凹陷的背斜构造带,是油气聚集的主要方向;腾一下段沉积时期,陡带物源发育,沿长轴方向形成多个大型扇三角洲,横向上沿着断阶错落分布,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是有利的储层。结合油气成藏控制因素,针对碎屑岩和潜山2大类储层,构建了多种类型成藏模式指导圈闭落实和钻探部署,取得了良好勘探成效。  相似文献   

6.
切16-切4井区是昆北油田目前勘探效果最好的区块,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部昆北断阶带的中段,其成藏条件的分析对昆北断阶带乃至整个盆地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油源条件、构造条件、沉积储层特征和盖层特征等4个方面对昆北油田切16-切4井区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昆北油田原油主要来源于扎哈泉凹陷的E23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有机质丰度高,目前已达成熟阶段,具有较强生烃能力;油气通过昆北断裂及不整合面运移到岩性圈闭聚集成藏,且切16-切4井区储层发育,储盖配置良好;昆北断阶带上盘原油运移受主要次级断裂影响,靠近切16井东断裂的封闭储层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富生烃洼陷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成藏条件的研究发现,珠江口盆地可能存在新的岩性圈闭类型为河道-间湾泥型、三角洲朵体型、孤立砂坝型.为了研究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的岩性圈闭,针对性地创建了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海相三角洲岩性圈闭评价体系,形成了系列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地震解释性处理技术(基于小波变换的分频技术、基于井控谱整形的拓频技术),高分辨率层序分析技术,高精度沉积演化分析技术以及有利砂体定量刻画技术(三维正演模拟技术、多属性分析技术、相控分频反演技术),以期为恩平凹陷岩性圈闭勘探提供技术支撑.利用上述4项关键技术对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新近系海相三角洲岩性圈闭进行了研究,发现该区主要发育恩平24断裂构造带和恩平15潜山披覆构造带2大岩性圈闭有利区,恩平24断裂背斜构造带以高位域水下分流河道为主,恩平15潜山披覆构造带以高位域末端水下分流河道和海侵域三角洲前缘砂体为主.根据研究结果钻探的位于恩平15潜山披覆构造带的第一口岩性圈闭探井B1井取得了成功,证明了恩平凹陷岩性圈闭的潜力以及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新近系海相三角洲岩性圈闭勘探技术的有效性,为确定研究区岩性圈闭目标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潜山油藏属于盆地基岩浅变质裂缝油藏。针对单井产量差异大,油层发育,油气富集规律认识不清及地下储层发育状况不明等诸多问题,根据岩心观察、野外露头等资料对潜山风化特征进行分析,划分出全风化黏土带、强风化倒石堆、中等风化淋蚀带、弱风化裂隙带及未风化原岩带等5个区带,其中中等风化淋蚀带是储层最有利的发育带。结合钻井取心、电测曲线特征、风化带的位置以及试油、试采等资料,将储层细分为3类,其中Ⅰ类储层多位于中等风化淋蚀带且产能较高。  相似文献   

9.
在综合分析石油地质基本条件、油气分布以及预测油气优势运移通道的基础上,明确了束鹿凹陷古近系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鼻状构造与断裂系统的交叉有利于圈闭形成,西斜坡内带的鼻状构造翼部易形成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断层连通性及生储盖组合控制油气的运移方式,古近系深层以平面侧向运移为主,浅层以断层的油气垂向运移为主,由此可建立深层侧向运聚、浅层垂向运聚等2种成藏模式;构造格局、岩相组合与油气源的空间配置控制油气分配,依据油气运移网络、储盖组合划分的成藏组合和成藏带中,成熟烃源岩体积与探明储量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综合评价认为,束鹿凹陷古近系以南洼槽周缘地区、西曹固西斜坡中段为岩性、地层圈闭,是油气藏的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0.
黄骅坳陷埕海断裂缓坡区具有优越的成藏背景,是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之一。通过系统解剖埕海断坡区构造、沉积、储层及油藏特征,明确了阶状断裂斜坡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油气富集规律,提出充足的油气源、良好的储盖组合、基岩潜山背景下的断阶构造、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断层是油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宽缓斜坡始终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指向区,断裂、不整合面及砂岩输导层三者不同的配置关系构成了研究区多种油气运聚方式,形成了大面积、多层系的油气聚集区。高斜坡和低断阶勘探程度低、潜力大,是下一步重点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11.
利用储层分析化验资料,结合测、录井资料,探讨了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沙三下亚段(Es3下)和沙四段(Es4)的储层物性特征和油气成藏期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和富集规律。研究认为,砂砾岩有效储层主要分布于西部的滑塌浊积扇、中东部近岸水下扇的扇中亚相。渤南洼陷油气供应充足,深层砂砾岩遵循“相势控藏”规律,有效储层成藏概率大,储层有效性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沙四上亚段(Es4上)、沙三段的异常高压具有晚期形成的特征,与油气晚期成藏相匹配,异常高压是研究区油气成藏的主要动力。根据油气富集规律,提出了“西部寻找沙三下亚段浊积扇砂岩、中部寻找沙四上亚段水下扇扇中砂砾岩、东部寻找潜山顶部沙四上亚段扇中砂砾岩”的勘探思路。  相似文献   

12.
冀中坳陷霸县凹陷文安斜坡发现和探明的古潜山油气藏储层为中上元古界和古生界碳酸盐岩,其储集空间以孔洞、裂缝为主,潜山内幕有效储层与致密层并存,非均质性强,物性横向变化较大,裂缝是影响储集性能的主导因素,因此裂缝预测对该区潜山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探讨了应用体曲率属性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进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预测和刻画了储层缝洞体系的空间分布规律,划分了储层发育有利区带。研究结果为研究区油田生产提供了地质依据,同时也为类似地区的储层预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滑脱断裂在断陷盆地中普遍发育,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通过对乌石凹陷海底电缆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在乌石凹陷东洼首次识别出伸展滑脱断裂体系,流二段厚层泥岩、高角度斜坡和渐新世强烈拉张作用分别是其发育的重要物质条件、几何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基于平衡剖面分析将其形成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高角度正断层形成阶段、高角度正断层向低角度正断层递变阶段、低角度正断层上覆地层滑动阶段。基于伸展滑脱断裂在地震剖面上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建立了伸展滑脱断裂断距不协调、非三角形减薄以及非沉积超覆等3种典型识别标志,并总结了伸展滑脱断裂旋转型、非旋转型、叠瓦状构造型、双重构造型等4种构造样式。该研究对乌石凹陷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理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洪浩尔舒特凹陷中次洼海北构造群的勘探实践中,运用精细构造解释、生油评价、沉积相划分、储层预测反演、油藏建模等先进的勘探技术和手段,对腾一段油藏的形成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浩尔舒特凹陷中次洼海北构造群油气资源较丰富,腾一段为主要油源层;油气运移以不整合面为主,断层和裂缝为辅;主构造区发育物性较好的储层,在构造翼部可形成有利圈闭;油气与圈闭良好配置形成油藏,指明了今后的勘探方向。在海北洪37井区创新认识,首次引进滑塌扇理论,精细剖析洪37油藏,建立受台阶断层、火山岩台地等因素控制的滑塌扇储集群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胡力海洼陷烃源岩条件、沉积特征、储层条件、运移条件、盖层因素进行分析,弄清了胡力海洼陷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该地区油气成藏受构造带与沉积相分布控制明显。研究表明,众多断块、断鼻构造对油气封堵起着重要的作用,缓坡带为构造油气藏的主要聚集地,近岸水下扇相及扇三角洲前缘相为有利的储集相带,因此该研究区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16.
现有钻探成果表明,落实仙桥低凸起以东砂体发育范围是丽水凹陷北部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的关键。以三维地震为基础,结合周边探井资料,开展构造演化、构造样式、断裂体系及断层活动性研究,分析仙桥低凸起构造特征,进而从构造角度总结低凸起对东部主洼的沉积控制作用。仙桥低凸起为丽水凹陷断陷期发育的坡垒构造,发育地垒和半地垒两种构造样式,西倾主控断层仙桥大断裂为初始裂陷期多条独立断层生长、连接发育而成的断裂带,断陷末期断层硬连接区逐渐演化为断裂转换带。强断陷期仙桥大断裂活动性强,低凸起沉积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断层控砂;断陷末期在断裂转换带疏导下水系越过低凸起输入东部主洼,形成转换带控砂。围绕断陷末期断裂转换带,在仙桥低凸起东部落实南、北两支大型三角洲沉积体,为该区的油气勘探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基础上,采用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叠合分析方法,对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源外斜坡区卫星油田扶余油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扶余油层发育断层-岩性、岩性和断背斜3种类型油气藏,其中受储层连通性差和多方位断层分割影响,断层-岩性油藏为最主要类型。扶余油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三肇凹陷向斜区青一段优质烃源岩提供了油气富集先决条件;北西向断层密集带边界断层组成油气运移优势通道;断层密集带两侧反向断阶圈闭为油气主要富集部位,其中背形圈闭反转系数越大含油性越好。最终建立卫星油田扶余油层"源-路-圈"控藏的源外斜坡区油气成藏模式:源内向斜区优质烃源岩供烃-近源斜坡区分流河道"桥连"油源断层输导-源外斜坡区断层密集带正向构造圈闭聚油。  相似文献   

18.
里奥-德雷盆地发育泥岩底辟和生长断层2套断裂体系。盆地发育5条相互平行的南北向泥岩底辟构造带;底辟活动起始于渐新世,活跃于中新统,终止于上新世;泥岩底辟断裂体系的发育与因南大西洋拉张而产生的一系列北东-南西向区域走滑断层相关。生长断层断裂体系可被进一步划分为主动和被动2类,分别受水平拉张和垂向重力滑动控制,主动断裂起始于中新世,由北部斜坡带向南部泥岩底辟带推进,由此产生的小型断陷,形成了中-上新统地层的局部沉积中心;伸展背景下的被动断裂主要发育在盆地北部的缓坡区,从始新统至中新统均有发育,由于活动强度不大,对后期地层发育影响不大。以北东-南西向区域走滑断层为界,盆地可划分为南、北2个构造带,北部构造带包括内陆伸展构造带、中部过渡构造带和南部泥岩底辟带3个次级构造带;南部构造带则包括火山隆起带以及凹陷构造带2个次级构造带。盆地西南部的泥岩底辟区,长期处于构造斜坡之下,为烃源岩发育提供了最有利空间;泥岩底辟和生长断层在该区带同时发育,可有效沟通深部烃源岩和上覆沉积储层,是油气运聚的有利通道,综合评价认为此区带是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富集区带。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研究工区有利区带及隐蔽圈闭进行的评价和预测,认为研究工区具有形成隐蔽圈闭的有利地质条件;首先具有充足的油气来源,其次具有良好的高孔、高渗和中孔、中渗碎屑岩储集层和较好的油气盖层,同时发育多种较好的油气聚集圈闭,具有有利的生储盖组合,也具有较好的保存条件。分析了饶阳凹陷路家庄地区油气成藏条件以及油气成藏模式,并结合研究工区成藏地质条件综合分析了工区的勘探前景——工区可能存在2个有利的勘探目标区带:工区西北部大王庄东大断层前缘的东营组油气藏和工区东部留路前缘的沙河街组油气藏。  相似文献   

20.
大城凸起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城凸起是华北油田深小潜山勘探油气较为富集的区域,潜山内幕成藏条件复杂,圈闭发现、落实、成藏评价难度大,区域潜山数量多、分布广、油藏类型丰富,潜力巨大。利用石油地质生储盖、圈运保原理对大城凸起的三维地震资料构造解释进行了综合分析,分类研究了大城凸起潜山油气藏成藏条件,并进行了圈闭精细落实与评价。研究表明,生、储、盖空间组合较合理,断层发育,石炭一二叠系内砂体发育,工区油源供给条件好。存在有利油气运移通道,具备一定的封盖条件;大城区凸起为改造破坏型构造单元,是Ⅱ类较有利地区,具有一定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