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研究在不同生成元下,Cantor集的多重分形谱的变化规律及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别。选择了Cantor集的一种质量分布,当赋予质量以不同的概率比时,用多重分形谱的方法加以分析,并用Matlab软件画出多重分形谱随奇异指数变化的函数图,能够直观的比较多重分形谱之间的差别和广义分形维数之间的差别。通过比较,当生成元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时,多重分形谱的宽度则越来越窄,且广义分形维数的纵向高度也越来越窄。所有多重分形谱的最大值均为Cantor集的Hausdoff维数,也即0.631。  相似文献   

2.
以沪深证券市场的实时数据为基础,应用非线性数学的多重分形理论,分析了交易数据的局部变化趋向的多重分形特性和转折点的数字特征,得到了证券交易数据序列多重分形广义维数在维数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任意交易数据序列的推广性质。样本计算和统计结果表明,证券交易数据序列具有显著的多重分形特性和在转折点附近存在突变奇异性,分析精度也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简单分形和多重分形维数对与受体作用前后转铁蛋白分子原子力显微镜图像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了转铁蛋白与受体结合的程度。结果表明:多重维数分形谱能更好地反映与受体作用前后转铁蛋白分子的表面形态特征和分布的均匀程度;转铁蛋白与受体作用后表面形貌变平滑。中间部位转铁蛋白与受体的结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定量方法全面判断土壤颗粒分布(PSD)的内在结构,以提高利用土壤PSD函数估测土壤水动力参数的精度。【方法】利用激光粒度仪测定红胶土、土娄土、黑垆土和砂黄土4种黄土体积PSD,计算得出土壤颗粒数量PSD,然后基于分形理论研究了粒度的幂定律适用范围及相应的分形维数;在符合幂定律的粒度范围内进行多重分形计算,获得了土壤数量PSD的多重分形参数。【结果】分形分析结果表明,红胶土、土娄土、黑垆土和砂黄土4种土壤符合幂定律的颗粒半径的下限均接近0.5μm,而上限依不同土壤差别很大,相应的分形维数为2.17~3.43;多重分形分析表明,红胶土广义分形维数Dq值在整个q区间上变化最明显,显示出比其他土壤更强的颗粒分布不均匀性;4种土壤的τ(q)-q曲线均明显异于直线,表明4种土壤均具有多重分形分布特征。红胶土、土娄土、黑垆土和砂黄土的f(α)谱宽分别为4.30,1.96,1.74和1.25,谱的不对称系数分别为-0.924,0.516,0.141和0.490,表明红胶土的多重分形结构较其他3种土壤更明显,其不对称程度最大。【结论】多重分形理论能更细致地刻画土壤颗粒的数量分布特征;将分形和多重分形理论相结合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土壤颗粒分布的内在结构。  相似文献   

5.
长期不同施肥红壤粒径分布的多重分形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后红壤粒径分布非均匀性和异质性的变化特征,揭示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粒径分布的影响,为农田土壤发育过程以及科学合理利用红壤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湖南省祁阳试验点红壤旱地长期定位试验(1990年至今)为依托,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1990年初始土样(O)与连续22年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有机无机配合施用(NPKM)和单施有机肥(M)4种施肥模式下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耕层土壤(0-20 cm)颗粒分布;应用多重分形理论以盒计维方法分析了土壤粒径分布多重分形参数的变化趋势;并对多重分形参数、土壤颗粒与土壤有机质进行相关性分析,阐明多重分形参数表征土壤粒径分布的精准性。【结果】多重分形参数可以反映土壤粒径分布的非均匀程度,与红壤黏、粉粒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相关;运用多重分形参数表征土壤粒径分布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与精准度。红壤粒径广义维数(D(q))在﹣10≤q≤10的范围内,其中D(q<0)比D(q>0)更为敏感,表明广义维数(D(q))在稀疏区域的标度性低于密集区域的标度性。与初始土样(O)相比,长期不同施肥对容量维数(D0)与信息维数(D1)无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关联维数D2(0.864-0.883)、D1/D0(0.921-0.932);处理间均表现为M、NPKM>NPK、CK、O,也显著提高了奇异强度α0(1.129-1.177)和奇异谱宽Δα(1.966-2.707)等多重分形参数,处理间均表现为NPK、CK>M、NPKM>O。【结论】在成土条件、种植制度和管理措施均一致的条件下,无论是单施有机肥(猪粪)还是有机肥(猪粪)配合施用化肥均可以显著提高红壤粒径分布局部密集程度,促进土壤细化,加快土壤不均匀性发展,增强了土壤颗粒异质性。多重分形参数可以表征土壤粒径分布的细微差别,为土壤粒径分布的精准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对正负电子对撞中Z0衰变能区产生的末态粒子系统的Levy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研究,计算出了Levy稳定性指数,得到了该系统自相似的广义分形维数和广义分形谱函数.  相似文献   

7.
分析龙脊梯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粒径分布规律,为龙脊梯田森林水源涵养、稻田耕作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以龙脊梯田竹林、杉木林、混交林和稻田四种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颗粒粒径和基本物理性质,计算土壤粒径分形参数,基于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粒径分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林粘粒含量最高,竹林砂粒含量最高,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粒径均主要分布在2~200μm,约占79.4%。多重分形维数中容量维D(0)、信息维D(1)、关联维D(2)值依次为杉木林>混交林>稻田>竹林,信息维/容量维D(1)/D(0)和单重分形维数D值依次为杉木林>竹林>稻田>混交林,奇异谱函数的谱宽△α和对称度△f均为混交林最大、稻田最小。D和△f分别与土壤粘粒和砂粒含量相关性最密切(P<0.01),D(0)和D(1)/D(0)与土壤粉粒含量相关性最密切(P<0.05)。土地利用方式可通过影响土壤机械组成来改变分形参数的大小,杉木林的土壤D、D(0)、D(1)、D(2)、D(1)/D(0)值均最大。  相似文献   

8.
该文采用一种全新的方法———分形理论来描述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孔隙度的变化情况.实验以银杏和板栗为试材,采用连续升温干燥的方法,并建立了不同干燥温度下木材重量和尺寸之间的双对数关系,计算得出木材内部孔隙度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木材内部孔隙度的分形维数是定量反映干燥过程中木材内部孔隙复杂程度新的有效指标.木材内部孔隙度分形维数的变化与干燥温度和木材含水率的变化相对应,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两种试材含水率逐渐降低,内部孔隙度的分形维数均逐渐增大,内部孔隙的复杂程度也增大.当干燥温度从20℃到100℃,试材从气干状态(含水率14%)到绝干状态,银杏木材内部孔隙度的分形维数变化在2.1057~2.8757之间,板栗的维数变化在2.0080~2.9238之间.板栗木材内部孔隙度的分形维数变化范围要比银杏大,说明在干燥过程中板栗内部孔隙变化的复杂程度要比银杏大,干燥银杏木材比干燥板栗木材相对容易,产生干燥缺陷的可能小于板栗.  相似文献   

9.
基于分形理论通过试样木材的显微构造照片,采用盒维数法计算了其分形维数,由木材横纹的多孔结构特征和不同树种木材之间相对固定的分形维数(平均值约为1.495),建立了1个计算木材径向导热系数的分形模型。根据木材导热与导电规律的相似性,采用热阻模拟方法推导了径向导热系数的表达式,由木材孔隙率与分形维数的关系得到径向导热系数随分形维数变化的表达式。利用此关系式对试样木材径向导热系数进行计算,并与文献中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此分形模型可以对各种木材的径向导热系数进行方便而有效的计算.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分形理论和磨损表面轮廓分析,采用盒计数法、变差法、功率谱法和结构函数法4种算法,计算了植物磨料对金属材料磨损表面轮廓曲线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磨损后的表面分形维数与磨损质量损失存在密切的关系,质量磨损越大,分形维数也越大;4种算法中结构函数法与变差法计算的分形维数误差较小,可用于计算植物磨料对金属材料磨损表面的分形...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玉米病害图像特征,提取病害图像特征参数,探讨准确、快速的病害图像特征数据提取方法。【方法】采用多重分形的分析方法和提升格式的多小波变换对玉米病害图像进行预处理,去除图像噪声。利用多重分形谱理论对去噪后的玉米病害图像进行局部边缘提取,并采用玉米病害图像多重分形谱的特征值作为玉米病害的形状特征。【结果】该方法可以获得玉米病害图像对应的多重分形谱曲线,并采集N8个特征值作为病害图像的特征参数。发现不同玉米病害图像的特征参数有较大差异,而同类玉米病害图像的形状特征参数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基于多重分形理论的玉米病害特征参数的提取方法能快速、有效地提取反映病害图像特征的参数,可为玉米病害图像智能识别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精确地度量柑橘品质分级,研究了病虫害为害状冰糖橙缺陷果实复杂性测度机器识别、脐橙果实周长-面积分形维数与分段色调单位坐标化多重分形谱高度/宽度的形状和颜色分级及糖酸度无损检测。对冰糖橙生理性缺硼、锈壁虱、油胞凹陷病3种常见病虫害果实为害状缺陷在0°—50°主色调区域实施长度为1°的分段,统计各分段色调区间像素分布概率,并计算统计复杂性测度C(Y)与Shannon信息熵H(Y),以C(Y)与H(Y)为检索词计算机查询果实病虫害检索表来进行病虫害缺陷果机器识别,平均正确识别率为93.33%。对脐橙果实果梗面与侧面在相垂直的2个投影面上的图像进行去背景与边界轮廓提取操作,计算边界轮廓周长-面积分形维数,以此为指标检索果实信息字典进行脐橙形状分级,正确率100%。以脐橙果实相对的2个侧面图像为研究对象,去其背景,将30°—120°主色调区域进行30°—50°、50°—70°、70°—90°和90°—120°的区间分割,生成4幅色调图像,计算此图像多重分形谱质心坐标、高度与宽度,对该高度与宽度进行单位质心坐标化处理,一方面以单位质心坐标化多重分形谱高度与宽度为指标检索果实信息字典进行脐橙颜色分级,正确率98%;另一方面以单位质心坐标化多重分形谱高度与宽度为参数通过糖酸度偏最小二乘模型映射果实糖酸度,糖度与酸度标准差分别在0.77及0.36以内,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分别在0.8及0.7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统计复杂性测度、周长-面积分形维数、单位质心坐标化多重分形谱高度与宽度较精确地反映了柑橘分级中需识别的冰糖橙果实病虫害缺陷的特征、脐橙果实形状与颜色特性及内部糖酸度无损检测映射参数特点。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不同小麦病害有不同的形状特征,利用多重分形分析提取小麦病害图像的8个多重分形谱值作为小麦病害的形状特征参数,并利用这8个特征参数来索引图像数据库作为学习向量量化(LVQ)神经网络的输入,进行样本训练、分类识别.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小麦病害的识别率可达90.0%以上.  相似文献   

14.
选用5种主要货币兑美元的日汇率数据,借助配分函数分布图判定汇率时间序列存在多重分形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借助多重分形谱对汇率时序描述多重分形特征,将多重分形理论应用于金融市场,不仅为认识金融市场本质特征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并且为机构与个人的金融投资和金融风险防范以及政府对金融市场的有效干预提供新的参考工具。  相似文献   

15.
分形维数(Fractal dimension)及其测量方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给出了相似维数、容量维数、盒子维数、信息维数、关联维数、广义维数分形维数等6种分形维数的定义方式,并讨论了它们的应用范围。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改变粗现化程度求维数、根据测度关系求维数、根据关联函数求维数、根据分布函数求维数、根据波谱求维数等5种测量维数的方法,为不同领域的科研人员应用维数测量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多重分形分析和提升格式的多小波变换,对小麦病害图像进行预处理,有效去除了图像的噪声,然后利用多重分形理论,对小麦病害图像进行分割,并提取小麦病害图像的8个多重分形谱值,作为小麦病害的形状特征.试验结果证明,不同小麦病害的形状特征值有很大的差异,同类小麦病害图像的形状特征值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可以提取小麦病害的形状特征值进行小麦病害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陕西4种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采用分形模型 ,研究了陕西 4种不同质地的土壤粒径的重量分布。结果表明 ,土壤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 ,其粒径分布分形维数为 0~ 3。分形维数与土壤中粘粒含量呈明显的线性相关 ,表现为粘粒含量越高的土壤 ,其分形维数也越高。分形维数不仅受粘粒含量的支配 ,还与土壤质地的均一程度有关 ,土壤质地均匀指数 Iu与分形维数也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但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地貌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粒径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地貌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粒径的分形特征,为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侵蚀的防治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甘肃省南小河沟流域不同地貌(塬面、坡面、沟道)、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耕地、林地、荒地等)的土壤进行分层(0~20,20~60(或20~40,40~60),60~100 cm)取样,采用筛析法和吸管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样品的土壤颗粒含量和质量分形维数进行测定,利用土壤粒径分形原理,研究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质地、地貌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关系。【结果】粘粒含量对土壤质量分形维数有显著影响,砂粒和粗粉粒含量的影响较小。土壤粘粒含量与土壤质量分形维数在不同地貌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剖面上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土壤质量分形维数与地貌和土地利用类型有关。【结论】土壤质量分形维数和土壤粘粒含量可以作为反映土壤物理性质和质量的潜在性指标。  相似文献   

19.
采用计盒维数对广东省雷州市附城镇不同年龄的无瓣海桑人工林的分形特征及侧枝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瓣海桑树冠有较强的占据与利用生态空间的能力,分形维数为1.470 6;不同年龄无瓣海桑的树冠及分枝结构利用生态空间的能力均存在差异,不同树龄树冠的分形维数介于1.20 - 1.80之间,单个侧枝层面的分形维数介于1.3...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土壤水稳性团粒分形维数及其与团粒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为防止土壤退化、减少土壤侵蚀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利用分形理论对山东、河南和四川等丹参主要种植区根际、根间和空白土壤水稳性团粒的分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河南栾川土壤根际、根间土壤水稳性团粒分形维数最小,四川集凤空白土壤水稳性团粒分形维数最小,河南栾川次之;根际土壤水稳性团粒的分形维数为2.569 0~2.937 7,根际土壤分形维数与<0.25 mm粒级团粒含量呈0.01水平显著正相关;根间土壤团粒的分形维数为2.694 0~2.942 8,根间土土壤团粒分形维数与1.00~0.50、<0.25 mm粒级团粒含量呈0.01水平显著相关;空白土壤团粒的分形维数为2.709 6~2.965 1,空白土壤分形维数与<0.25 mm粒级团粒含量呈0.01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土壤水稳性团粒分形维数与粒径>0.25 mm土壤水稳性团粒总量、稳定性系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