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河南省小麦青枯常常发生在5月下旬到3月上旬。生产上出现的这一危害,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青枯是干热风危害,有人则说青枯是后期降雨所致,还有人认为青枯是雨和热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对其产生机理的解释却大同小异,都认为是小麦到了生长后期,根系活力极其微弱,吸水满足不了地上  相似文献   

2.
我省小麦生育后期青枯的气候规律分析及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省地处中原,其气候带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年降雨量自北向南逐渐增多。在600~1200毫米之间,季节分配差异较大。尤其是入春以后,气温回升较快,降雨甚少。但在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期,有时受西风带分裂的小槽东移,或受局部地形影响,出现降雨天气,引起气温剧烈变化,造成我省小麦生育后期常有青枯灾害出现。青枯是在小麦灌浆后期遇到高温—低温—高温天气,使小麦突然停止灌浆急死。由于小麦后期青枯使灌浆时间缩短,千粒重明显下降,导致减产,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30%以上。我省1987年属于小麦青枯发生重型年,全省小麦千粒重平均降低2.4克,百泉3039、偃师9号等不抗青枯品种千粒重降  相似文献   

3.
小麦后期青枯防御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青枯是北方冬麦区小麦灌浆中后期主要灾害之一。发生的机率高,面积大,危害严重。可使小麦植株骤然死亡,千粒重下降3—7克,严重时可达10克以上,每亩减产20—40公斤。近年来,随着速效氮肥的施用量增加,我省小麦青枯发生的面积和机率有加  相似文献   

4.
小麦抽穗扬花以后就进入灌浆期,这是小麦生长的最后一个时期,也是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小麦不但会遭受条锈病、赤霉病、吸浆虫、蚜虫等病虫的危害,同时还会遭受青枯、干热风等灾害天气的影响,因此,要采取措施及时防治。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谈论了农业气象自然灾害对河南小麦生产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旱涝灾害,干热风与青枯雨灾害与晚霜冻灾害对小麦生产的影响,希望得出有用的规律,有效地减少小麦减产。  相似文献   

6.
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常常遇到不利的外界环境条件或因栽培技术措施不当,导致发生干旱、冻害、倒伏、渍害、干热风、穗发芽等灾害或生理性障碍,给小麦生产带来一定损失。通过分析小麦各种灾害发生的原因,及时采取预防或补救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危害程度,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7.
早衰是小麦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近年来小麦早衰的发生频率也明显增加。一般认为,早衰的原因有后期脱肥、病虫害、干热风、青枯等。笔者通过分析濮阳市小麦生产情况,认为在豫北高产灌区,前期栽培不当和阴雨天气造成的小麦根系发育不良,已经成为小麦早衰频发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预防措施供参考。一、早衰原因(一)耕层浅麦田旋耕改善了传统犁铧式耕翻工序复杂、费时费工等缺点,在土质黏重的地块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深受农民的欢迎。近年来,濮阳市麦田旋耕面积占麦田面积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检验气象行业标准《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在预报服务中的应用效果,以惠民县为例,利用2004—2017年惠民基准站的气象要素资料对干热风发生情况及其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标准正式实施前后的小麦产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滨州市冬小麦几乎每年都会受到干热风灾害不同程度的影响,干热风以高温低湿型为主,雨后青枯型出现相对较少;轻干热风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不大,造成小麦千粒重差异显著的原因是雨后青枯型干热风,应重视此类型干热风的预报服务;标准的应用对预报服务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对减小干热风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推广抗逆稳产综合技术,有效防控小麦隐性灾害,河南省夏邑县将防控综合技术用于小麦实际生产示范。结果表明在小麦生产中应用隐性灾害防控与抗逆稳产综合栽培集成配套技术,小麦生产前、中期病虫害很少,能够促进小麦植株健壮生长,延长生育后期叶片的功能期,增强植株后期抗逆性,提高了千粒重,是确保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技术创新,在小麦实际生产中应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 蒙城县往年常因干热风侵袭使小麦减产。1985年秋受长期连阴雨影响,小麦播期延迟了20——30天,从各方面估计,今年小麦生长后期如遭遇干热风,损失必然更为严重。为了预防这一可能发生的灾害,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携带1985年8月的《全国三十烷醇农业应用学术讨论会纪要》、该所的情报调研论文《决定三十烷醇效应的三大主要因素》(见《安徽农业科学》1985年第3期),以及发表在《农林科学实验》1985年第10期上的《使用三十烷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文件,向蒙城县委、县政府建议,在小麦生长后期喷施三十烷醇,以确保该县小麦的稳产和争取高产。蒙城县委、县政府接受了这一建议,决定今年先在十方亩小麦上进行喷施示范,并在示范区布点进行小区对比试验,以测计喷施三十烷醇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取得经验,再决定明年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灾害性气候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在我国栽培面积较广,但易受灾害气候的影响,导致小麦减产减收。基于此,分析几种气象灾害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为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提供参考依据。1冻害1.1冻害类型在苏北鲁南地区的小麦生产中,小麦冻害的发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气象灾害,其发生概率较高、涉及区域广泛、产生的危害巨大,这对我国小麦的正常生产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及约束。从不同时期小麦承受低温危害的具体状况来看,通常把冻害划分为冬季冻害与春季冻害。  相似文献   

12.
<正>冀中麦区4月后小麦逐渐进入生长中后期,开始拔节、孕穗、扬花、灌浆等。该阶段生长状况直接影响着产量的形成,此期也是各种病虫害的集中发生期。因此,要充分重视小麦中后期的肥水管理,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这对小麦增产增收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1中后期小麦生长发育特点开春后,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小麦  相似文献   

13.
小麦生长后期是从抽穗到成熟这段生长过程,主要包括抽穗、开花、授粉、籽粒形成与灌浆等生育过程。小麦生长后期经历天数虽然只占到小麦整个生育过程的1/6,但这段时期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直接决定着产量的高低。这段时间是从4月中旬至5月下旬,要经历高温、低温、冰雹、旱、风、雨等灾害天气,会导致小麦倒伏、青干,严重时颗粒无收,并且这一时期也是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等病虫害高发期,尽管前期小麦生长良好,但不能保证丰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资》2013,(21):21
<正>眼下,正直小麦生长的后期,由于小麦秸秆偏软和偏高,在生长后期容易倒伏。农户在种植时如果基本苗过稠,密度过大,易造成个体发育不壮,秸秆细软柔弱,因而后期导致倒伏。特别是今年阴雨天过多,小麦根系生长不好,纹枯病易侵染根系,容易造成倒伏。同时,农户氮肥施用过量,分蘖成穗率过高,小麦群体郁闭、通风透光差,后期也会发生倒伏。那么如何预防小麦的倒伏呢?一要科学运筹肥水。高产麦田一定要及时浇好冬水、拔节水、灌浆水,一般不浇返青水和麦黄  相似文献   

15.
小麦冻害是指麦田经历连续低温或极端低温天气而导致的植株及麦穗生长停滞的现象;是小麦植株器官对外界低温环境的一种不适应性反应。冻害已成为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因素之一。因此研究小麦冻害发生的原因、症状、类型,指出有效的预防和补救措施,对小麦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苏中地区小麦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本地区典型的越冬作物,在江苏省苏中地区生长季节长达7个多月,在小麦生长期间,旱、涝、冻、霜、雹、风等气象灾害时有发生,对小麦的高产、稳产、优质威胁很大,认识和掌握灾害发生规律,及早采取防御对策,可以减轻或避免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7.
李向阳  王宝玲 《农业科技通讯》2011,(12):136-137,187
小麦生产中的灾害性天气和病虫草害不可避免,但可以通过人为栽培措施预防和控制灾害的发生及危害,增强小麦抗逆性,实现优质高产目标。暖冬、干旱、冻害和病虫害等是,临渭区常见的小麦灾害.严重制约了小麦产量和质量的稳步提高。文章根据临渭区各类灾害发生的特点,提出综合配套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种植品种的多样化、种子调运以及气候异常多变等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河南省长垣县以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为主的多种播种期病害发生面积不断扩大,严重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播种期是预防多种小麦病害发生的有利时期,搞好麦播期病害综合防治,不但可直接有效控制出苗期病害为害,而且能有效地延缓小麦生长中后期多种病害发生期,降低发生程度,减轻后期防治压力,是确保小麦稳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阜阳市小麦生长期间发生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预防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阜阳市气候复杂多变,灾害频繁,在小麦生育期经常会遇到干旱、洪涝、冻害以及干热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对小麦生产影响很大,为有效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将损失降到最低,要提早预防,提早谋划,防患于未然,灾害发生后要及时补救,根据小麦生育特点,确定主攻目标,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干热风是指具有干、热、风三个气象要素特征的农业气象灾害天气,是小麦生育后期经常遇到的天气。它严重地破坏了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水分平衡,在短时间内给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给小麦产量带来很大损失。通过分析、整理多年的观测资料,寻找干热风发生规律,能够明确干热风灾害的发生条件以及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干热风灾害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