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杂交谷子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主推常规品种晋谷21号为对照,对5个杂交谷子品种在太谷地区的产量表现及粗蛋白和总淀粉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张杂谷3号、张杂谷5号、张杂谷9号、张杂谷10号杂交谷子品种的产量比对照晋谷21号增产32.08%~55.72%,且差异显著,;对照晋谷21号的品质优于参试的杂交谷子品种;穗质量、平均分蘖、产量、穗粗和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变异系数较大,茎粗和总淀粉变异系数较小;产量与平均分蘖、穗长和千粒质量呈正相关;粗蛋白与株高呈正相关;总淀粉与穗质量和株高呈正相关;主成分1,2,3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96.003 0%。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提高吉林地区谷子单产水平,20112012年在吉林地区开展了张杂谷系列谷子杂交种的适应性鉴定和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张杂谷5号、张杂谷6号、张杂谷9号、张杂谷10和A2×7136等5份材料均较当地主推品种九谷11增产,增产幅度为3.63%2012年在吉林地区开展了张杂谷系列谷子杂交种的适应性鉴定和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张杂谷5号、张杂谷6号、张杂谷9号、张杂谷10和A2×7136等5份材料均较当地主推品种九谷11增产,增产幅度为3.63%14.77%。张杂谷5号在公顷保苗37.5万株时相比其他品种呈极显著水平,平均公顷产量达7 022.40 kg。该杂交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米质优良,在吉林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价值。谷子杂交种单株优势强,适宜的留苗密度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现有不育系进行杂交改良,选育出20个综合性状优良的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对这20个不育系的主要农艺性状、繁种产量及测配组合产量等进行分析,旨在为多元化谷子杂交种选配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10个不育系有着较为适中的繁种系数且生育期适中;单个不育系测配平均产量为4 654.63~7 745.75 kg/hm~2,其中,15-3A、15-19A、15-11A和15-14A与不同恢复系组配的杂交种产量变化小且产量较高,表现出较好的一般配合力;而15-35A×张杂谷3号、15-35A×张杂谷5号、15-35A×张杂谷6号、15-35A×张杂谷10号等4个组合的产量均超过9 000 kg/hm~2,表现出较高的特殊配合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当地生产主推品种晋谷21号为对照,研究了张杂谷3号、张杂谷5号、张杂谷9号、张杂谷10号和长杂2号在太谷地区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并对其进行了方差分析、Duncan新复极差多重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杂交谷子品种产量均高于对照晋谷21号,增幅为7.3%~55.7%;除长杂2号外,其他杂交谷子品种株高均明显低于对照晋谷21号,但产量均明显高于对照晋谷21号;产量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穗长与穗质量、穗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穗质量与穗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不同谷子品种在晋北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晋北地区的生态及生产条件下,研究了23个谷子品种在大田种植条件下的生育表现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23个参试品种中,除济谷15和长生08外,其余品种均可以在本生态区正常成熟,但与本试验区同属于一个生态区即春谷早熟区的参试品种适应性更好,表现出产量较高、抗逆性较强的特性。张杂谷5号、张杂谷3号、赤10、张杂谷10号、张杂谷6号产量较高;晋谷23的的千粒重最高,达到3.8g;赤谷10号穗粒重最大,为32.3g,同时穗也最长,为34.3cm。一些品种产量虽不高,但也具有自身的优势性状,如秦谷1号的出谷率最高,为85.3%;红谷子、沁州黄品质好;石指根、子目齐、疙生黄、狼尾巴谷抗谷瘟病能力强。这些均可以作为优势性状在谷子遗传育种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6.
杂交谷子主要性状表现与粗蛋白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3,(6):528-531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以当地生产主推品种晋谷21号为对照,研究了杂交谷子张杂谷3号、张杂谷5号、张杂谷9号、张杂谷10号和长杂2号在太谷县的粗蛋白含量及其综合性状表现。结果表明,杂交谷子品种粗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晋谷21号,比对照低6.26%~12.92%;张杂谷5号在张杂谷系列中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1.54%;其次是张杂谷10号,为11.13%;粗蛋白含量与穗长和小区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呈中度正相关,与千粒质量呈弱负相关,但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播期和密度对强分蘖谷子书香1号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弱分蘖品种济谷19为对照,研究留苗密度和播期对强分蘖谷子书香1号分蘖和产量等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4月30日春播,书香1号留苗密度(本试验均指666.7m2密度,下同)1.5万、2.5万、3.5万、4.5万株时,单株分蘖成穗分别是2.30、1.90、1.37、1.35个;随留苗密度增加,单株分蘖数减少,群体成穗和产量增加,留苗密度2.5万、3.5万、4.5万株时产量显著高于1.5万株,留苗密度4.5万株产量最高。6月26日夏播,书香1号分蘖成穗能力显著降低,留苗密度1.5万、2.5万株时单株分蘖成穗0.80、0.46个,密度3.5万、4.5万株时基本没有分蘖成穗。书香1号分蘖茎的株高、穗长、穗粗、穗粒重等性状都明显低于主茎相应性状。4种密度下强分蘖品种书香1号产量都低于济谷19,留苗密度4.5万株时济谷19春播单产(666.7m2产量,下同)315.7 kg、夏播单产471.2 kg,比书香1号产量高7.05%、25.3%。总之,强分蘖谷子品种分蘖成穗能力和密度、播期密切相关,留苗密度增加,单株分蘖成穗数降低,播期早分蘖成穗数多,播期推迟分蘖成穗数减少;不同留苗密度间产量差异显著,分蘖性谷子群体有一定的自身调节能力;主茎成穗对强分蘖谷子产量的形成起主要作用。强分蘖性品种书香1号产量水平显著低于弱分蘖品种济谷19,生产上应当重视弱或不分蘖谷子。  相似文献   

8.
2016年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引进张杂谷3号、张杂谷5号、张杂谷6号、张杂谷13号、DH2号5个谷子品种,进行不同品种覆膜穴播适应性试验研究,从谷子生长状况、抗逆性、产量、品质等方面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张杂谷13号品质优良、米质上乘、抗逆性强、产量高,建议在原州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张杂谷"系列谷子品种进行营养成分的测定与评价。方法以"张杂谷"系列谷子品种张杂谷3号、张杂谷5号、张杂谷8号、张杂谷9号、张杂谷10号、张杂谷12号为研究对象,测定主要营养成分水分、淀粉、粗蛋白、粗脂肪、矿质元素、维生素的含量以及胶稠度和碱消值,并将"张杂谷"系列谷子品种营养成分与本地优质米冀张谷5号进行比较,对"张杂谷"系列谷子营养价值和食用品质进行综合评定。结果 (1)水分含量约为12.6%,各品种间无显著差异,保证了其他营养成分含量的可比性。(2)直链淀粉含量16.4%~20.2%,支链淀粉含量47.6%~53.5%,总淀粉含量65.7%~72.1%。(3)胶稠度97.3~127.3 mm,碱消值2.6~3.8。(4)粗蛋白含量10.4%~12.9%。(5)粗脂肪含量2.5%~4.0%。(6)矿质元素除了张杂谷8号含量较高,其他品种与冀张谷5号无显著差异。(7)α-VE含量为14.2~20.5μg·g~(-1)。结论 "张杂谷"系列谷子品种在实现高产的同时,保证了营养品质。张杂谷5号、张杂谷10号可作为优质杂粮在张家口地区推广种植;张杂谷12号、张杂谷3号、张杂谷8号、张杂谷9号虽然食用品质不及本地地理标志产品冀张谷5号,但适口性尚可,可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食用需求,进一步进行品种改良,提升食用品质,也可以将其作为原料开发其他用途。  相似文献   

10.
张杂谷适应性广、品质优、产量高,但能在坝上地区种植的杂交谷品种很有限。为了选育更多适合坝上地区种植的杂交谷子品种,本文以‘张杂谷6号’为对照品种,以谷子不育系A2和30份新选育的恢复系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调查杂交后代的农艺性状(出苗期、抽穗期、株高、穗长、穗粒重、千粒重、出谷率、单穗重及产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0份参试材料杂交种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2.81~18.22,其中千粒重变异系数最小,为2.81%,产量和穗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均为18.77%。主成分分析表明,主成分1和主成分2累计贡献率为89.2%,表述了谷子性状的大部分信息,说明可以用这两个主成分来筛选适合坝上种植的杂交种。通过综合评价,共筛选出22份优于‘张杂谷6号’的恢复系材料。  相似文献   

11.
谷子杂交种较常规种产量有一定幅度增加,但替代品质优良的常规种大面积应用于生产还存在问题,品质及早衰是需要攻克的难题。以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方法为基础,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9份品质优良谷子杂交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寻求解决早衰现象的主要因素。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依次为生育期>小区苗数>穗长>出谷率>功能叶叶宽>功能叶叶长>支穗密度>单穗粒重>单穗重>株高>穗码数>分蘖数。与产量相关的生育期和功能叶叶长、叶宽应作为解决早衰问题的主要因素考虑;适宜的生育期,增加穗长,提高功能叶保持能力,对防止杂交种早衰获得高产有利,该研究为谷子杂交种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栽培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作者系统研究了杂交水稻“四优2号”、“汕优2号”等的秧苗素质、分蘖特性、根系发育、叶组、结实率、叶、根与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高产群体动态结构。并进行生产技术考察、高产验证和推广,普遍获得增产。  相似文献   

13.
辣椒雄性不育恢复系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8A与5个自交系组配的30个测交组合进行育性和结籽调查,结果表明,当组合中每个单株的育性为3级和4级,单株结果和果实形状正常,单果种子数多时,该组合为恢复组合,相应父本为恢复系。初步确定S7、S9、S10和S19共4个组合为恢复组合,相应父本R12-3、R12-5、R12-6、R22-2为恢复系。这4个恢复组合果实性状表现较好,符合育种需求;其中以恢复组合S19的折合产量最高,为74 478.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椒2号增产36.7%,其余3个恢复组合均较对照减产。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品种产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自育及引进的单秆和分蘖两种类型16个青贮玉米品种(组合)为材料,分析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品种的产量差异.[方法]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利用DPS统计分析软件,对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品种产量进行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不同类型青贮玉米品种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青贮玉米产量单秆型显著高于分蘖型.增产潜力较大的品种为RD2、CD15和XQ5,平均产量为5 541.02、5 472.13和5 454.35 kg/667 m2,分别比对照新饲玉1号(5 143.22 kg/667 m2)增产7.73;,6.39;和6.05;.[结论]在选育高产青贮玉米新品种时,应重点选择直立性好的单秆型青贮玉米,不仅可获得较高的生物产量,而且有利于机械化收获.  相似文献   

15.
Re-cross was conducted between five ES cytoplasm male-sterile hybrids and four high-oil hybrids, and five normal hybrids, respectively. The oil content, yield, 1000-kernel weight and kernel size were estimated.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The average kernel oil content in the male-sterile hybrid × high-oil hybrid was 1.6 %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emale parent. The xenia effect value of oil genes was 0.30. The yield and 1000-kernel weight of male-sterile hybrids were 10.1% and 5.8 % higher than that of corresponding fertile hybrids respectively, which showed significant cytoplasm effect. The yield of the male-sterile hybrid × high-oil hybrid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 female parent, but its 1000-kernel weight was 7.3% lower than that of the female parent. Compared with the high-oil male parent, grain yield, 1000-kernel weight and kernel size of the male-sterile hybrid × high-oil hybrid were higher. Seed-filling rate, the days of seed-filling and IAA content in the male-sterile hybrid × high-oil hybrid showed average heterosis tending the female parent, which may be perhaps one of the reasons resulting in the average heterosis tending to the female parent on kernel oil content,yield, 1000-kernel weight and kernel size.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单交种与三交种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树敏  胡宝成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4):308-309,317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用系、临时保持系、恢复系分别配制的单交种、三交种,进行杂种优势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三交种在经济性状、抗性及产量等方面略优于单交种。三交种完全可以取代单交种,从而省去利用核不育两用系配制杂交种时,需要拔去50% 的可育株,从而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制种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2012年在应县引进张杂谷系列谷子品种,通过对参试品种的物候期、生物性状等的观测、调查和数据统计,筛选出抗逆性强、谷穗质量大、优质、高产的张杂谷3号为适宜雁北地区种植的品种,旨在为提高应县谷子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增产作用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以杂交中稻冈优22、D优95为材料,研究了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增产机理及本田最栽植密度.结果为:秧苗素质优良、单株带蘖10个以上的超多蘖壮秧实行超稀栽培,单株分蘖多而全田茎蘖数及叶面积发展平缓,从而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减少了无效分蘖,改善了稻田通透条件,稻株个体生长健壮,光合生产率高,干物质积累快而多,尤其是生育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及速度均明显地优于常规栽培,且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运转率也高,为大穗高产提供了物质条件.所以,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能明显地改善稻田穗、粒结构,比常规栽培增产10%以上,而大穗多粒是其高产的主要原因.而且得出:超多蘖壮秧本田的最佳栽植密度为11.25-15.00万穴/公顷,过稀过密均不利于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协调发展而增产.且在分蘖力不同的两品种间主要效应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拔节期阶段性干旱对小麦茎蘖成穗与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黄淮海地区自然降水季节分布不均、阶段性干旱频发导致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探索拔节期阶段性干旱对冬小麦主茎和分蘖成穗与结实的影响,可为该地区冬小麦节水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于2017—2019年冬小麦生长季,在室外遮雨条件下进行盆栽试验。以小麦品种山农29和衡0628为试验材料,在拔节后0—10 d期间设置5个水分处理:充分供水(CK,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75%—80%,土壤有效含水量为42.2—46.7 mm);拔节后0—5 d轻度干旱(T1,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5%—70%,土壤有效含水量为33.4—37.8 mm)、重度干旱(T2,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5%—50%,土壤有效含水量为15.6—20.1 mm);拔节后0—10 d轻度干旱(T3,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5%—70%,土壤有效含水量为33.4—37.83 mm)、重度干旱(T4,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5%—50%,土壤有效含水量为15.6—20.1mm),测定了茎蘖幼穗发育进程及茎蘖成穗和结实性状等指标。【结果】在拔节后0—10 d期间不同程度干旱对小麦主茎成穗无明显影响,但是随着干旱时间的延长和干旱程度的加大,低位蘖(Ⅲ和Ⅰp)成穗率迅速下降,而高位蘖(Ⅱp和Ⅰ1)成穗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拔节后0—5 d轻度或重度干旱,高位蘖成穗率均较高,单位面积成穗数与CK无显著差异;拔节后0—10 d轻度干旱,高位蘖成穗率虽与CK相近,但由于低位蘖(Ⅲ、Ⅰp)成穗率下降幅度较大,导致单位面积成穗数显著降低,山农29和衡0628单位面积穗数下降幅度分别为4.94%—5.06%和6.77%—8.33%;拔节后0—10 d重度干旱,Ⅱ蘖以上分蘖成穗率均下降,山农29和衡0628单位面积成穗数下降幅度分别为10.97%—11.52%和15.00%—15.55%。拔节后0—5 d轻度干旱,2个品种主茎和各蘖位分蘖的结实性、单穗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与CK无显著差异。拔节后0—5 d重度干旱,2个品种各中位蘖的结实小穗数和穗粒数均显著减少,主茎和高位蘖受影响不明显;山农29各茎蘖单粒重不受影响而单穗产量显著降低;衡0628各茎蘖单粒重和单穗产量显著降低;山农29和衡0628单位面积籽粒产量均显著降低,分别比CK减少5.14%—5.46%和5.45%—6.24%。拔节后0—10 d轻度和重度干旱,2个品种茎蘖的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单粒重、单穗产量和单位面积籽粒产量均显著降低,且以中位蘖下降幅度较大;重度干旱处理各茎蘖的穗粒数和单穗产量及单位面积籽粒产量显著低于轻度干旱处理。山农29和衡0628单位面积籽粒产量在T3处理下分别比CK减少12.87%—13.30%和15.52%—16.59%;在T4处理下分别比CK减少23.18%—25.92%和26.05%—31.22%。【结论】拔节后短时间轻度干旱(拔节后0—5 d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65%—70%,土壤有效水含量33.4—37.8 mm)对小麦成穗和结实无显著影响;干旱时间过长、程度过大则会大幅度降低低位蘖(Ⅲ和Ⅰp)成穗率、总小穗数、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单粒重和单穗产量,导致单位面积籽粒产量显著下降。在拔节后5 d干旱或拔节后10 d轻度干旱条件下,高位蘖(Ⅱp和Ⅰ1)成穗率有所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干旱造成的损失,这可能与低位分蘖受旱后成穗率降低,群体变小,动摇分蘖分配的营养增多、生存空间增大有关,为生产中通过合理措施调控,实现小麦稳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山农29对拔节期阶段性干旱的抗性高于衡0628。  相似文献   

20.
双季晚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结构与群体形成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双季稻区晚稻季条件下,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结构与群体形成特征,以期为双季晚稻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籼粳杂交稻有代表性的品种甬优538、甬优2640、甬优1538、甬优1540为试验材料,通过栽培措施的调控,形成超高产(≥10.50 t·hm-2)和高产(9.75 t·hm-2≤产量10.50 t·hm-2)群体,对产量及其结构、茎蘖动态、叶面积动态与组成、光合势、干物质积累、群体生长速率等方面进行系统比较研究。【结果】与高产群体相比,超高产群体表现穗数足、穗型大、群体颖花量多(50 000×104颖花/hm2以上)的显著特点,但结实率和千粒重略降低,差异不显著;群体茎蘖于生育前期稳步增长,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达适宜穗数,高峰苗出现在拔节期,数量少,成穗率高(75%),此后群体下降平缓,至抽穗期达适宜穗数;群体叶面积指数前期增长相对较缓慢,最大值出现在孕穗期,为8.1左右,此后下降缓慢,抽穗期叶面积指数、有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及粒叶比均极显著高于高产群体,成熟期叶面积指数仍保持在3.5以上;群体光合势生育前期较小,中后期较大,总光合势为580×104m2·d·hm-2以上,抽穗期至成熟期的光合势占总光合势的50.0%以上;群体拔节前干物质积累速度相对较缓,拔节后干物质积累速度较快,至抽穗期群体生物量为10.0 t·hm-2左右,抽穗后积累量亦高,至成熟期干物重达19.0 t·hm-2左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之前,超高产群体群体生长率较高产群体大,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拔节期,超高产群体生长平稳,群体生长率较高产群体小,拔节以后,群体生长率极显著高于高产群体。【结论】超高产群体起点质量高,栽后分蘖早生快发,群体生长优势明显,特别是生育中后期光合生产能力强,物质积累多。超高产栽培水稻适宜产量构成应以足量穗数与较大穗型协调产出足够的群体颖花量,同时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