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膳食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对糯玉米以及加工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重庆糯玉米种植初具规模,但糯玉米加工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规模较小,加工产品种类较少。基于分析重庆市糯玉米加工业的发展优势和劣势,从生产、加工和政策3方面阐述了重庆糯玉米加工业的发展思路及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问:请问啥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啥好处?答:农产品加工业是指对粮棉油薯、肉禽蛋奶、果蔬茶菌、水产品、林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等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总和。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和市民,亦工亦农,既与农业密不可分,又与工商业紧密相联,是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有了长足发展,到2016年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目前版纳澳洲坚果加工工艺的现状.针对我省澳洲坚果加工的现状提出了发展我省坚果加工业的建议,并对其工艺在加工生产中的各种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杨树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林业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属于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基础差,底子薄,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木材及林产品的供给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需求。速丰林工程是林业发展的基础工程,承担着培育木材资源的主要任务,其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木材加工产业的规模和效益,关系到整个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它在整个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在发展林业循环经济方面,速丰林是实现资源重复利用、循环利用的关键。大力发展速丰林,可以丰富林业产业的内涵,促进林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实现林业增值增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乳品加工业发展迅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整体加工能力大幅度提升.但乳品加工业的主要加工设备依靠进口,科技创新能力不容乐观.总结了乳品加工企业的现状,分析了乳品加工业的技术情况,提出了乳品加工业的科技需求.  相似文献   

6.
我国林业的产业价值链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林业逐步形成了第一、二、三产业竞相发展的比较完整的林业产业体系,我国林业的产业价值链中存在着第一产业中的森林资源短缺、林产品加工业增值幅度低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林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国家政策上要给予林业新兴产业以必要的扶持,充分发挥产学研和龙头企业的科技示范和推广作用,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促进林业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已经成为影响最大、发展最快、推动作用最大的产业之一.尽管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农产品加工企业出现一些新的困难.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差、生产方式落后的局面仍没得到根本改观.  相似文献   

8.
王琦 《世界农业》1993,(10):40-42
墨西哥地跨北温带和热带,非木质林产品资源丰富,产品种类繁多,其中大多数资源还是在野生状态下被开发利用的。 一、硬纤维 1.热带植物纤维 墨西哥奇瓦瓦沙漠广泛分布着龙舌兰和丝兰,它们是生产热带植  相似文献   

9.
基于恒定市场份额(CMS)模型3层次分解框架,逐层解析了2009-2020年中国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国家林产品出口增长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对RCEP国家林产品出口规模波动性增长;进口需求扩大是主导因素,但近年来有所下降,贡献主要源自进口整体规模的扩张,其次是产品和国别需求结构的调整;尽管国别和产品竞争力结构效应表现不佳,但由于出口相对价格大幅提升、数量份额快速增长、产品种类少量增加,出口整体竞争力效应的贡献日益突出;供需结构交互效应缓解了进口需求效应下降的不利影响,深化了出口竞争力攀升的贡献;而上述指标在不同国家和产业中存在异质性特征.因此,中国林产品出口需高度重视RCEP国家市场规模扩大效应以及国别和产品需求结构调整的影响,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林产品价格、数量和种类竞争力,调整出口结构更好地适应进口市场需求,以实现出口规模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10.
发展茶叶加工业优势区域,提高资源空间配置效益,是促进中国茶叶加工业产业化、规模化的最佳选择。由此,利用区位商对2006—2010年中国各省区茶叶加工业产值规模比较优势进行分析。中国茶叶加工业比较优势主要表现为:茶叶加工企业规模化逐步提高,各省区表现出显著的规模比较优势差异。根据研究对制定茶叶加工业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的建议是: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整合各省区资源、协调产业布局,并搭建专业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及走向国际化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总结了当前国际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与特征,指出了农产品加工走向国际化对于推动我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在走向国际化进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林产品是指树木的针叶、树花、果籽、树皮、叶的提取物.大多数林产品含有动物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及防治疾病的有机化学成分.将林产品通过筛选,加工成动物饲料添加剂,具有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生产性能,改善动物产品品质和保健的功能.林产品饲料添加剂具有环保、无公害、成本低等特点.本文概述林产品添加剂在提高淡水鱼产品品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根据贵州茶叶加工业与国内外比较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制约发展的因素,以贵州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生产潜力、良种和品牌为基础,浅析贵州茶叶加工业的发展趋势。认为:在“十一五”期间,贵州茶叶栽培面积将稳定增长,加工规模不断扩大;茶叶消费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科学技术的提升将促进茶叶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茶叶深加工是茶产业经济的新增长点;贵州茶叶加工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茶叶加工产业化。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加工现状分新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黎明 《西藏农业科技》2013,35(2):44-48,27
国外马铃薯加工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品种专用化,生产规模化,技术高新化,质量控制全程化.近年我国在专用品种和加工能力,生产加工规模化,产业化模式及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就,但还存在满足加工的马铃薯专用型品种缺乏,马铃薯贮藏技术不过关,加工技术和仪器设备不完善,农业产业化体系不配套,加工业低水平发展与资源破坏严重等问题.应采取的基本对策是:加强马铃薯品种资源的开发和基地的建设;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和加工装备水平;推进马铃薯工业化生产产品的规格化、标准化;加强马铃薯产业领域的市场预测作,健全完善科技信息网络,建立马铃薯产业数据库.  相似文献   

15.
为加强区域经济技术交流合作,促进地区间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进一步增强农产品加工业对外交流与合作.我省农产品加工局组成代表团于2010年6月28日至30日参加了由国家农业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河南省农业厅、驻马店市人民政府承办,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协办的"2010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  相似文献   

16.
中国马铃薯加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孙东升 《农业展望》2009,5(11):20-22
中国马铃薯加工业处于快速提升时期,产业规模增长较快,马铃薯制品消费需求旺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马铃薯生产、加工和消费大国。蓬勃发展中的中国马铃薯加工业正在成为中国农业的重要产业,也将在世界上占据主要地位.成为世界级的大产业。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吉林省依托丰富的产地资源优势,粮食加工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加工转化能力持续增强,综合效益稳中有升,粮食加工业作为我省重要支柱产业,要实现转型升级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从产业内部、政府和外资企业三方面分析吉林省粮食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实施吉林省粮食加工产业提升行动,必修增强行业内力,优化外部环境,多措并举,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迫切需要农产品加工业的带动和推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目标我们将在全国组织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推进行动,建设九大优势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带。通过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发展一批上规模加工企业,促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建设。示范项目建设主要是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上选择一批加工企业,在基地建设、科研开发、技术改造、营销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使其形成与优势农产品生产规模相适应的配套加工能力。如黄淮海地区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加工示范项目,东北及内蒙古东部玉米…  相似文献   

19.
中国林产品对外贸易格局及策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中国林产品贸易的产品分布和地理分布的实证分析,考察了中国林产品贸易的格局,结果表明:中国林产品贸易以进口为主,而且进出口集中度较高,贸易风险较大。提出了改善产品结构、发展产业内贸易和林产品加工业等促进中国林产品贸易的市场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美两国马铃薯产业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和美国都是马铃薯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两国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上却存在着很大不同.从成本投入上看,中国的马铃薯生产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单产水平较低、缺乏专用加工型品种以及加工马铃薯产品种类少等问题成为主要制约因素,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借鉴美国经验,从科研投入、加工及行业标准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