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蚕种浸酸后中间温度保护技术探讨彭晓虹(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330202)众所周知,蚕种浸酸后在24 ̄25℃保护下经过18—20小时,发育至两胚子进行冷藏,可使蚕种再冷藏天数达30日左右,延长了蚕种使用期限。但是浸酸后的蚕种在保护温度和经过时间方面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延长即时浸酸种浸酸后冷藏的有效期限,以利调节蚕种的供应时期,提高蚕种的使用率已是蚕种生产的成功技术了。但是,笔者通过蚕种冷藏多年的生产实践,就如何延长即时浸酸种浸酸前的冷藏抑制和浸酸后的乙胚子、丙胚子、丁胚子不同发育阶段的冷藏抑制技术谈几点体会。1掌握浸酸适期即时浸酸时期适当与否,对蚕种孵化及死卵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浸酸过早,易发生死卵;过迟,蚕卵的滞育性趋向稳定,会引起孵化不齐甚  相似文献   

3.
提高早秋冷藏浸酸种孵化率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秋用冷藏浸酸种由于冷藏时间短、解除滞育不够充分等因素影响,容易出现胚子发育不一,孵化不齐的现象。因此,如何提高早秋冷藏浸酸种的孵化率,一直是各场及蚕种冷库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2002年早秋期,嘉兴蚕种冷库共浸酸了嘉兴、王店两个场春期生产的6个批次蚕种,其中有3个批次的蚕种孵化率不够理想,有个别批次实用孵化率甚至不到90%,影响了蚕种的正常供应。经分析认为,影响浸酸种孵化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综合性的,并对如何提高早秋冷藏浸酸种孵化率进行了认真的试验总结。下面就影响早秋冷藏浸酸种孵化率的主要因素及改进措施谈几点看法。1…  相似文献   

4.
为减少甲醛和盐酸在蚕种孵化中的应用,降低二者对人体和环境产生的危害,改进蚕种冷藏保护孵化办法,开展亚热带地区蚕种低温冷藏保护免浸酸技术的研究.通过对两广二号原种芙蓉×932、湘晖×7532低温冷藏保护免浸酸技术处理,调查实用孵化率和蚕卵胚子中感发育进度,找出不同库外保护时间、不同冷藏时间下蚕种实用孵化率达标、蚕种中间感...  相似文献   

5.
(一) 蚕种的冷藏与浸酸处理,是蚕种保护过程中的一项主要环节。在生产实践中,常会碰到因冷藏或浸酸上原因而致降低孵化率、孵化不齐,甚至在次代稚蚕期发生蚕体大小和发育不良。因此,蚕种的冷藏浸酸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蚕种的丰产品质,是蚕种繁育中的重要技术操作过程。 所谓蚕种的冷藏处理,包括人工不越年种(夏秋蚕种)的冷藏和越年种(春蚕种)冷藏两种,两者冷藏对蚕种胚子的作用,性质上不同。前者是就蚕卵胚子已经决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通过蚕种不同的入库前保护时间、冷藏时间及出库后分浸酸与不浸酸等处理后,调查932、7532原原种不同处理的实用孵化率。结果:浸酸处理的蚕种库外保护时间在50天以内,冷藏时间在120—140天内孵化成绩比较好,冷藏时间超过140天以后,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孵化率下降;不浸酸处理就催青的蚕种冷藏120—130天的孵化率稍偏低,而冷藏时间140—160天的蚕种的实用孵化率高,孵化成绩稳定。结论:932、7532原原种的库外保护时间最好控制在40天以内,最长不超过50天。冷藏时间在140天以内的,应当进行浸酸处理。而冷藏时间在140天以上的,蚕种出库前经过适当的中库调整3天后再出库,不需要经过浸酸处理,蚕种孵化率就可以达到生产要求.达到推迟用种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蚕种入库工作是蚕种场与蚕种冷库互相配合提高蚕种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可为提高蚕种孵化率打下基础。本人认为做好冷藏浸酸种入库工作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冷藏蚕种的数量安排冷库应在蚕种入库前向有关方面了解秋用种计划,再了解各场送本库的各批蚕种预计制种张数,以合理安排各批蚕种的入库工作计划。入库胚子过嫩,冷藏时间延长,会增加死卵;入库胚子过老,冷藏时间偏短,则浸  相似文献   

8.
生产上通常将当年所生产的蚕种5℃温度冷藏,且冷藏期在30~40天内出库浸酸的蚕种,为短期冷藏浸酸种。经短期冷藏的蚕种因未完全解除滞育,在正常的加温冷藏浸酸标准下实行浸酸,往往是孵化率偏低,甚至达不到实用孵化率的要求。常温浸酸法不需要加温,盐酸浓度和浸渍时间的有效范围大,且操作简单较安全,用于冷藏浸酸种方面,在国内外已有报道。  相似文献   

9.
<正>冷藏浸酸工作是蚕种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既是蚕种成品化的过程,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蚕种质量。冷藏浸酸工作季节性强、技术处理复杂,工作中稍有疏忽不慎,会造成蚕种孵化不齐、孵化率降低,给种场和农村蚕茧生产带来损失。随着蚕种冷藏浸酸技术的进步,最近十多年来,江苏秋用冷藏浸酸种的孵化率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平均实用孵化率达到98%以上,基本达到了蚕农满意,种场放心。实践证明,目前蚕种冷藏浸酸技术符合江苏蚕桑生产的实际,能满足蚕种的有效供应。  相似文献   

10.
将产后经过72h的9·芙、芙·9蚕卵入库冷藏,在冷藏经过15~60天期间,可依冷藏时间的长短采取不同的浸酸时间让其孵化;冷藏15天的浸酸7~9min,冷藏45~60天的浸酸3~5min,实用孵化率可达到95%以上。冷藏超过60天后,蚕种直接出库催青便可孵化。经过120~135天冷藏的蚕种,孵化率仍保持在95%以上,但冷藏期超过150天,孵化率开始下降并出现死卵。  相似文献   

11.
以家蚕两广二号秋制原种滞育卵为研究对象开展滞育卵不同冷藏时间的浸酸技术研究。试验设计入库前保护30 d后,在2.5~5.0℃的内库分别冷藏10 d、20 d、30 d、40 d、50 d、60 d、70 d、80 d、90 d后出库浸酸,浸酸标准为盐酸比重1.094,液温47.8℃,在3~28 min时间范围内,每个冷藏分20个不同浸酸时间处理,调查催青经过和实用孵化率。结果表明:4个品种均表现出冷藏时间过短,蚕种实用孵化率偏低、成绩不稳定。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在适浸范围内,蚕种发育趋于整齐,孵化、催青经过逐步缩短,实用孵化率提高。同一冷藏时间内,浸酸刺激过量导致蚕种发育变慢,实用孵化率呈现下降的趋势。冷藏10~20 d,中系原种实用孵化率随着浸酸时间增加而增加,日系原种实用孵化率随浸酸时间增加无明显变化。生产上如要提前出库用种,中系原种建议冷藏时间50 d以上,日系原种建议冷藏时间70 d以上。浸酸标准为盐酸比重1.094,液温47.8℃。中系原种的浸酸时间分别为:冷藏50 d,浸酸时间13~14 min;冷藏60 d,浸酸时间9~10 min;冷藏70 d,浸酸时间9~10 min;冷藏80 d,浸酸时间7~8 min;冷藏90 d,浸酸时间6~7 min。日系原种的浸酸时间为:冷藏70 d,浸酸时间9~10 min;冷藏80 d,浸酸时间8~9 min;冷藏90 d,浸酸时间7~8 min。  相似文献   

12.
探索延期冷藏两广二号桑蚕种的有效时间和最适贮藏方法,可以提高生产中大量延期冷藏种的利用率。对已经冷藏160d.320d两广二号蚕种进行延期冷藏调查研究,试验中对蚕种设计了单式冷藏浸酸、单式冷藏不浸酸、复式冷藏浸酸、复式冷藏不浸酸区等处理方式。主要调查了实用孵化率、绝食80h蚁蚕生命率。结果表明延期冷藏蚕种孵化率随着冷藏时间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不浸酸区孵化率稍高于浸酸区,复式冷藏孵化率稍高于单式冷藏。  相似文献   

13.
我区现行桑蚕种保护方法是采用冷藏保护浸酸方法,工作量较大,我们通过1987—1989年的试验,采取产卵后高温越夏,加快滞育深度;及时进库冷藏,促使充分解除滞育;进行中间感温处理,促进蚕种胚子发育齐一化。这一越年蚕种新的保护方法,蚕种孵化率高而比较集中。  相似文献   

14.
短期冷藏浸酸的蚕种孵化率不够稳定,特别是用人工饲料育所制得的蚕种(人工饲料育蚕种),对盐酸刺激的感受性因蚕品种、饲料组成及饲育条件而不同,与桑叶育所制得的蚕种(桑叶育蚕种)有明显的差别。浸酸前接触高温能提高短期冷藏浸酸种的孵化率(西村1977)。所以用人工饲料育蚕种和桑叶育蚕种进行了短期冷藏浸酸前接触高温和有关浸渍时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蚕种浸酸处理,是提高蚕种孵化率,满足秋季蚕种有效供应的关键技术。试验表明,冷藏浸酸种在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刺激下进行常温浸酸,能起到促使孵化的效果,而且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蚕种的孵化率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春制秋用家蚕种冷藏、浸酸技术进行了探讨,介绍了不同用种时期,应掌握的蚕卵胚子入库适期,浸酸注意事项及浸酸后的蚕种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7.
开展家蚕秋用新品种飞鹤×祥云冷藏浸酸试验,通过设计不同盐酸比重、不同液温和不同浸酸时间处理,调查不同处理蚕种的二日孵化率。试验表明,飞鹤×祥云冷藏浸酸正交种以盐酸比重1.092,液温118.5℉,浸酸时间5.5min时其二日孵化率可达到97.64%;反交种在盐酸比重1.094,液温118.0℉,浸酸时间6.0min时二日孵化率最高,可达98.70%。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蚕种生产和用种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蚕种安全冷藏浸酸日期,与农村用种日期,时间非常接近,中秋用种浸酸速度跟不上;二是农村中秋蚕种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孵化率不稳定.针对这些特点,我们进行了积极大胆的探索,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加快技术改造,把好蚕种入库、冷藏、浸酸、配发关,在提高日浸酸量和质量上下功夫,经过3年的摸索,日浸酸量提高到4万多张,基本满足了中秋用种的需要,质量也明显的提高,1994年农村中秋蚕种孵化率在97%以上,其余的孵化率都在95%以上.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双控干热空气处理设备可应用于家蚕一代杂交种生产控制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为了解使用该设备是否会影响蚕种质量,对经干热空气处理后的蚕种进行常规与非常规浸酸(不同浸酸时间)以及在不同条件下保护,调查蚕种的孵化率和蚁蚕生命力,据此确定适合的浸酸与保护条件。结果表明:经过干热空气处理的蚕种即时浸酸适期为卵产下在25℃环境中保护24 h后,最适浸渍时间正交种为8.0 min、反交种为9.5 min,浸酸后的蚕种直接催青,或22℃调节3~4 h再转15℃调节13h、37 h、2.5 d后催青,或22℃调节16 h再转15℃调节1 d、2 d后催青,其实用孵化率均可达到93%以上;经干热空气处理的蚕种短期冷藏(保护至卵色呈赤豆色)和长期冷藏(保护至卵色呈固有色)后按常规浸酸,其实用孵化率也可达到93%以上,并且孵化蚁蚕的体质亦无不良影响。经双控干热空气设备处理的蚕种,蚕卵胚胎发育比正常条件下的蚕卵胚胎发育慢,故即时浸酸适期也要相应推迟;经干热空气处理后的蚕种依然耐冷藏,对孵化亦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研究了冷藏浸酸种提前出库的可行性。结果认为:冷藏浸酸种冷藏60天后是可以出库的,2日实用孵化率可达90%以上。在浸酸时应恰当的加大刺激量,以提高蚕种孵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