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棉花同粮食一样,既是人民生活必需品,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而且还是必不可少的战略物资。棉花同麻类、蚕丝一起,并列为利用历史最为悠久的世界三大纺织原料之一。利用棉花纺纱织布,在我国至少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古时候,棉花曾被称作“吉贝”或“织贝”。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日益发达,如今对棉花主副产品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彩色棉研究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昕 《种子》2000,(5):65-69
1 我国早期彩色棉生产开发的历史记载我国是世界植棉古国 ,也是世界产棉大国。植棉已有 2 0 0 0年以上的历史 ,彩色棉的种植与应用在我国也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 ,明朝以来随着植棉地区迅速扩大 ,棉花和棉布产量也迅速增加 ,不仅自给有余还大量远销出口 ,公元 1736年东印度公司在我国沿海的广州和宁波两地购得土布 2万多匹。以此为始 ,尔后渐增 ,据统计自公元 1786~ 1833年的 4 8年间 ,经广州出口的中国土布达 4千多万匹 ,平均每年84万匹 ,主要运往欧洲、美洲及东南亚等地。其中1819年出口的上海松江棉布和江浙一带用紫黄色棉花纺织成的一…  相似文献   

3.
百合花轶闻     
自公元前三世纪起,我国就有关于百合花的文字记载。民间视百合花为团结友好的象征。到南北朝时,百合花栽培已较多了。宋代罗愿的《尔雅翼》载:“百合,小者如  相似文献   

4.
作物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或加工,是种好庄稼、夺取丰收的重要一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很早就知道并掌握种子处理技术了。 先秦文献《周礼·地官·草人》中介绍“土化之法”,提到“粪种”,即播种时把粪肥一起撒播到地里,使之起种肥作用。这是古代包衣种子的刍型。及至汉代,发明创造用“溲种法”处理种子,就是我国最早的包衣种子。 据早期农业《汜胜之书》记载,对“薄田不能粪者”,可采用“溲种法”播种。溲(son搜),是动词,浸渍之意。“溲种”,是把种子浸在汁液里调拌。该书具体介绍其方法:将马骨或牛、羊、猪…  相似文献   

5.
东白茶     
浙江省东阳县东白茶,以其历史悠久品质优异而著称。早在南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诸太傅初渡江,尝入东……敕左右多与茗汁”。(据考证诸系南北朝人,长期隐居东白山不仕)唐·陆羽《荼经》中就有“婺州东阳县东白山与荆州同”的记载。(湖北荆州茶为当时名茶之一种)。唐·李肇《国外讣》中,将婺州东白茶与蒙顶石花,顾绪紫笋等十五种名茶列为唐代名茶。《浙江通志》中《东阳山水记》载:“唐、宋时有司常治茶于此,设茶院”。以上资料说明,在唐代东白茶就闻名于世。明·《隆庆续志》载:“茶产东白山者佳,今充贡。明朝岁进新芽茶肆觔”。足见明代已列入负品。  相似文献   

6.
宋代诗人林逋,不求名利,终身不仕,也不娶妻,隐居杭州西湖孤山,植梅养鹤以为伴,世称其“梅妻鹤子”。其超凡脱俗的品格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据《西湖佳话·孤山隐迹》记载,  相似文献   

7.
琼花古今谈     
琼花以其淡雅的风姿和独特的韵味被誉为“中国的仙花”。据《扬州府志》和《甘泉县志》记载,琼花开始种植于唐代。今版本《辞源》也注明,“琼花相传为唐人所植。”北宋太宗时著名官吏兼文人王禹偁所作的《后土庙琼花诗·序》中说,“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且其树大而花繁,不知实何木也。俗谓之琼花。”  相似文献   

8.
我们连的棉花生产,多年来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过程中,不断有所发展,有所前进。一九六四年以来,在大面积的粘土地上,棉花亩产皮棉连续十年超“纲要”,其中八年稳定在一百斤以上,六年获得一百五十斤以上的好收成。一九七三年全连种植的一千六百零六亩棉花,在早期低温,中、后期缺水以及劳力不足等不利条件下,经过全连的艰苦努力,仍获得亩产皮棉110.9斤的产量。一、整地铺沙改良土壤我连棉田是在大戈壁滩上垦的荒。土壤板结,粘性重,带碱性,前期气温较低,棉苗出土不整齐,不好保全苗,幼苗发育缓慢,后期又贪青晚熟。因此,精细整地,  相似文献   

9.
巩志 《茶业通报》2002,24(2):48-48,F003
中国茶文化确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开始出现就不同凡响。茶一开始,就为有眼光的政治家或统治者所赏识,他们提出“以茶养廉”,对抗“奢侈腐败”之风。当代茶圣吴觉农在《四川茶史话·前言》援引“《商书·酒诰》说:商的统治阶级沉溺在酒里,腥秽上冲,连天都发怒了”。周文王和武王则与商纣恰恰相反,由于他们的建国方针是勤俭建国,所以“严禁饮酒”。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在“伐纣会盟”时,有南方八个小国,将部落子民为药用的茶,作为礼品,献给武王“以茶代酒”,于是武王用茶设宴,以茶代酒招待各路诸候、部落酋长①。这…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地靠粪养,苗靠粪长。”粪肥是植物的粮食,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给农田施肥是提高产量、夺取丰收的重要条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土壤千差万别。元代王祯在《农书》里说:“田有良薄,土有肥硗,耕农之事,粪壤为急。”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对农田施肥极为重视。早在公元前三世纪时,《吕氏春秋·任地》即提出:“地可使肥,又可使棘。”指明了土壤肥力可以改变的客观规律。东汉王充在《论衡》中也说:“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力,以助地力。”主张用人改良土壤,增强地力。明代耿荫楼在《国脉民天》里进一步指出:“农家唯粪为最要紧,亦唯粪最为  相似文献   

11.
棉花是我国古老栽培的作物之一,在栽培技术方面积累了一套丰富的经验。我国农民历来都十分重视棉花整枝技术。早在十三世纪时,古农书《农桑辑要》就记载着“苗高二尺以上,打去冲天心,傍枝长半尺亦打去,叶叶不空,开花结实”。以后到十九世纪《种棉实验说》中谈到:“一畦之中,棉籽均匀,南亩摘头,北亩不摘头,逐年试验,摘头者每亩多收二、三十斤……。凡不摘头之棉,梢梗易长,去地愈远,力不足而铃多落,收数悬殊,为此故也”。解放后,  相似文献   

12.
冬小麦返青期中耕对植株的抑制和促进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耕是我国农民行之已久、且具有极共丰富经验的管理措施。至少在二千六百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知道中耕消灭杂草的重要意义。在《诗经》(公元前六世纪)中会有不少关于这方面的记载。例如《周颂·载芟》中有“厌厌其苗,绵绵其麃”的诗句,意思就是说:想叫禾苗长得好,必须不断地耘除杂草。至少在二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知道中耕还与施肥、培苗、保墒、抗旱等有密切关系,中耕是具有多种意义的农活。在《汜胜之书》(公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宫廷或王室以茶作祭品,近年主要流传这样两种说法:一是据《南齐书·武帝本纪》,称始于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另为据《礼记》,称王室以茶“供丧事之用”,是始于三千年前的“周成王”时。两说究竟何者为对呢?比较而言,笔者认为还是前者比较贴近历史事...  相似文献   

14.
农历二月,杏花怒放。当令之花为杏,故称“杏月”。杏花开放时,江南一带往往春雨连绵,于是,“杏花春雨江南”成千古传诵佳句。 杏系蔷微科李属落叶乔木,原产我国。早在2600多年以前,管子云:“五沃之土,其土宜杏。”《齐民要术》、《本草纲目》、《群芳谱》等古书对杏的栽培及品种都作了记载,可见我国栽培杏树的历史悠久。公元前二世纪,杏经“丝绸之路”传至伊朗,后又传入希腊、罗马,现全世界多数地区都有它的倩影。 杏花开放,锦簇艳丽,堪与桃花媲美。占人有“杏脸桃腮”之语。杏果实成熟早,汁多,香甜,富含矿物质及  相似文献   

15.
花果山云雾茶产于《西游记》里的花果山。品质特点:“条索紧圆”形似眉状,锋苗挺秀、润绿显毫,香高持久,滋味鲜浓,汤色清明,叶底匀整”。一九八○年被列为江苏省三大名茶之一。花果山云雾茶的栽培,销售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十世纪前,封建王朝就在这里榨取茶叶专利。云雾茶主要产区宿城,在明代就设立了征收茶税的机构。据史书记载,每州地区的“山海之利,以盐茶为大端。”《宋史·食货志》记载说:“海州儿榷茶之  相似文献   

16.
茶蚜 Toxoptera aurantli Boyer,又名桔二叉蚜、茶二叉蚜,属同翅目蚜虫科。国内各产茶省均有分布。蚜群聚集危害新梢芽叶,且以幼龄茶园受害较重,直接影响茶苗的正常生长和成园,成龄茶园也时有局部严重发生。据记载,斯里兰卡、印度、东非、日本、苏联等也均有分布。除茶树外,还加害柑桔、咖啡、可可和油茶等林木。对于这一害虫,国外有斯里兰卡 E·E·格林(19世纪)和苏联О·Г·波雅尔斯克(1931)先后就地作过一些生物学和防治研究。在苏联格鲁古亚地区,一年发生10—18代,一般均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茶叶生产和饮用,唐代已发达和普及。但当时的茶利收入,每年仅四千万贯,在政府整个财政系统中还无足轻重。到了宋代,茶才和米盐一样,成为人民“一日不可无”的必需品。宋·李觏·《盱江集》卷十六·<富国策>十记述:“茶非古也,源于江左,流于天下,浸淫于近代,君子小人靡不嗜也,富贵贫贱靡不用也”。王安石在《临川集》卷七十·《议茶法》也记载:“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可见,宋代的制茶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茶的饮用十分普及。茶叶开始成为一项重要商品,作为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每年茶利高达四百万贯。宋代的茶业状况,从以下三方面考证。  相似文献   

18.
<正>至于老祖宗什么时候吃上了反季节蔬菜,无从查考。据《论语》记载:"不时不食。"意思是,不合时令的食物(当然主要指蔬菜)不能吃。不合时令的蔬菜当然就是反季节蔬菜了。《论语》反映的年代是公元前551年至公元前479年,正是春秋末年,说明在那时就有反季节蔬菜了,只不过因为我们的孔圣人提出不合时令的不能吃,所以没有很好地推广罢了。  相似文献   

19.
你问我答     
问:“吊兰”是指“石斛”吗?它能否净化室内空气? 四川重庆钟宇华答:据可靠的资料证明,室内栽种绿色的植物,在有光的条件下,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在没有光的夜间,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吸收空气中的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气。因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收集根材、制作根艺中,常常遇到很多根材,只要某个局部施用雕刻手法,就可成为一件很好的作品。但由于有了離刻,往往被说成是“人工气”而加以贬低。其实这是一条不该有的禁令。据考古报道和实物作证:公元前二百多年,荆州马山一楚墓中有一根艺“辟邪”,取根的自然之势,雕有眼、耳、鼻、嘴及动物图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