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当前正是草鱼疫苗注射免疫的季节,为了能有效地预防草鱼“四病”(即烂鳃病、赤皮病、肠炎、出血病)和防止草鱼细菌性暴发病的发生和蔓延,提高养殖成活率,确保免疫效果,养殖户在进行草鱼疫苗注射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如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汪长友 《齐鲁渔业》2006,23(4):47-47
如何有效地防治“草鱼三病”和“出血病”,历来是草鱼养殖上的一大难题。近年来,福建省古田县推广注射疫苗的办法取得了很好的预防效果。草鱼种注射疫苗后其免疫保护力可达14个月以上,在整个养殖期间一般不发病,成活率可达95%以上。现就草鱼种注射疫苗具体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生产中应用推广了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注射免疫防病的技术,效果良好。但是,注射免疫操作麻烦,费工、费时,难在大面积集中放养的情况下推广。因此,探索非注射途径的免疫技术,就显得十分的迫切与必要了。非注射途径的免疫防病报道,见有“草鱼出血病免疫技术的初步探讨”,“草鱼出血病浸泡免疫试验初报”、“草鱼出血病免疫刺激防治的研究”等。但其防病效果还不令人满意,应用于生产实践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自一九七九年开始  相似文献   

4.
韩素芹 《内陆水产》2003,28(3):33-33
当前正是草鱼疫苗注射免疫的季节,为了能有效地预防草鱼“四病”(即烂鳃病、赤皮病、肠炎、出血病)和防止草鱼细菌性暴发病的发生和蔓延,提高养殖成活率,确保免疫效果,养殖户在进行草鱼疫苗注射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如下技术要点:疫苗的保存及疫苗的稀释方法注射用的草鱼多联疫苗,应保存在温度为2~8℃的冰箱中,尽量使其不冻结,否则会影响其免疫效果。使用疫苗的保存期应不超过1年,且要求没有霉变,要随配随用,当日稀释当日用。疫苗稀释的比例按使用说明书。稀释疫苗所用的水,必须是灭菌的生理盐水,若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效果更好,稀释过程应在…  相似文献   

5.
2001年在荥阳市楚楼水库进行了注射灭活疫苗网箱养殖草鱼试验,在1^#、2^#网箱内养殖140天左右,草鱼成活率均在90%以上,人工注射灭活疫苗比浸泡疫苗预防草鱼“三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草鱼种高产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鱼是淡水养殖的当家品种,养殖成本低,但若养殖技术在多方面不规范,会导致养殖风险增大,容易亏本。为探索西北地区沿黄盐碱地区池塘主养草鱼生态防病技术,提高草鱼种成活率,2008年在银川市永宁县选择了5亩池塘进行了草鱼种生态防病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草鱼种发病率低,成活率高,达到了86%,鱼种规格达到了16.5厘米,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该养殖技术适合西北沿黄盐碱地区池塘主养草鱼种生态养殖应用及推广。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在生产中应用推广了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灭活疫苗注射免疫防病的技术,效果良好。但是,注射免疫操作麻烦,难在生产中大面积集中放养的情况下推广。因此,探索非注射途径的免疫技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草鱼,为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是淡水养殖常规品种。因其肉质好、生长快、适应性强、养殖技术相对容易,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广大地区池塘、网箱等不同水域养殖的主要品种。但草鱼抗病力差,病害多,特别是“草三病”(烂鳃、肠炎、赤皮)和“出血病”是草鱼养殖生产上的常见病和多  相似文献   

9.
<正>在草鱼冬片鱼种培育中,每年养到10月初就会暴发草鱼出血病、"老三病"而大量死亡,养殖户损失较大。近年来,有部分养殖户尝试在夏花放养时注射草鱼"四联"防病疫苗,即预防草鱼出血病、烂鳃、肠炎、赤皮,取得较好的效果。投放注射了疫苗的草鱼夏花,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很少发病,成活率很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推广以免疫为主的综合防病技术,有效控制养鱼“四病”,促进商品鱼基地成鱼增产增收,我们于一九八三年在沅江县鹭鸶湖渔场再次进行注射免疫生产示范试验。  相似文献   

11.
草鱼细菌性的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与病毒性的出血病,俗称草鱼“四病”,严重威骖着芋鱼鱼种及成鱼生产,挫伤群众的养鱼积极性。为此,我们调查了草鱼病的关口,针对性地选择了中科院水生所出血病灭活疫苗注射免疫技术,自一九七八年开始生产性试验,经多点试验成功之后,积极应用推广,逐步建立相应的疫苗生产供应体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养鱼生产上,推广应用免疫技术,预防草鱼传染性鱼病的工作,有了较快的进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据省水产局统计,去年全省有三十七个县市的渔场和部分社队,应用了这项技术,普遍反映效果良好。经过免疫注射的草鱼,成活率达85%以上,比在同等条件下饲养,而没有注射疫苗的草鱼,成活率提高35%左右。因此,草鱼的免疫防病技术,  相似文献   

13.
1987年2月19日,湘潭市郊区召开了首次科技进步奖授奖大会,对在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全郊有十五项分别获得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其中水产有两项:即“推广草鱼免疫防病技术”获推广成果二等奖,“调整养殖品种结构试验”获科技成果三等奖。  相似文献   

14.
南方一直是我国草鱼的主养区,近年来,由于北方人们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对草鱼的需求越来越大,养殖面积也不断增加。然而草鱼的老三病“烂鳃、肠炎、出血”制约着草鱼产业在北方的发展。根据本人多年在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草鱼养殖过程中,巧用氯化钠对疾病防治有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将乐县水产技术部门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树立病害防控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根据养殖户以往每年7~8月份培育的水产鱼种常常暴发草鱼病毒性出血病,且并发草鱼烂鳃、肠炎、赤皮三病等发病死亡率高的实际情况。技术人员积极探索鱼病防治新办法,改原在冬春季节对草鱼种注射疫苗为对夏花草鱼种注射疫苗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草鱼为我国传统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由于其生长速度快,饵料水平要求低,个体规格大等优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但是,草鱼病毒性出血病及其"老三病"(赤皮病、烂鳃病和肠炎病)一直制约着草鱼养殖业的发展.随着草鱼出血病四联疫苗开发研究和免疫技术的推广应用,草鱼养殖过程中的主要病害得到了有效控制.近年来休闲渔业的发展和草鱼价格的上涨,池塘主养草鱼在大丰市逐步发展.为探索草鱼池塘主养高产高效技术,养殖户韦龙潭在笔者的指导下,利用16 900 m2池塘进行了主养草鱼高产高效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供相关业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草鱼是目前池塘养殖中的主要混养对象之一,然而,草鱼又是发病率很高的鱼种。常见的“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三病。在危害草鱼中尤为严重。在此,向广大养鱼户们介绍利用“土法免疫”来预防草鱼“三病”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8.
草鱼是我国淡水养殖主养品种,列为“四大家鱼”之一,自然分布较广,养殖产量大,约占我国淡水养殖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草鱼养殖一个瓶颈问题是疾病,常见的危害比较大的疾病主要有草鱼出血病、细菌性败血症、老三病(赤皮病、肠炎病、烂鲍病)、小瓜虫、车轮虫、绦虫病等,各种疾病在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流行,给草鱼养殖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草鱼注射疫苗防病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长友 《内陆水产》2006,31(2):16-16
草鱼[Cteno phar yngodon idellus(Cuvier et Valen- eiennes)]古名(?),又名鲩、白鲩、白(?)、草根子、猴子鱼、棍子鱼等,为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是淡水养殖常规品种。因其肉质好、生长快、适应性强、养殖技术、生产操作相对容易。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广大地区池塘、网箱等不同水域养殖的主要当家品种。但草鱼抗病力差, 病害多,特别是“草三病”(烂鳃、肠炎、赤皮)和“出血病”是草鱼养殖生产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约为80%,死亡率约为30%,成为推广草鱼集约化、规模化、精养高产的主要制约瓶颈。  相似文献   

20.
在我市池塘养殖总产量中,草鱼产量占总产量的50%以上,但是,由于草鱼抗病能力较低,在饲养的各个阶段皆易感染各种疾病,尤以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发病率较高,影响较大。根据农业部和我省水产部门统一部署,为落实"112"草鱼免疫防疫计划,2006年我们在乐平市进行了草鱼注射疫苗免疫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