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针对在春运尾声营口地区迎来一次大风大雪强降温过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分析资料,从物理量场入手,对此次暴雪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冷暖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影响系统是江淮气旋;此次降水过程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结构表明对流发展旺盛;充沛的水汽输送是强降水发生的必要条件,此次过程江淮气旋北上为大雪提供充足水汽。  相似文献   

2.
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对江西井冈山境内鱼类资源进行了本底调查,共采集鱼类样本1062尾,经鉴定有鱼类39种,隶属4目12科32属.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24种,占此次调查井冈山鱼类物种总数的61.5%,以鲤形目鲤科的泥鳅、侧条光唇鱼和鲫鱼在区域内分布最广,在井冈山主要溪流均有分布.鱼类群落以山区溪流小型鱼类为主,其中杂食性鱼类最多,占总种数的51.3%;其次是动食性鱼类,占总种数的48.7%,此次未捕获植食性和滤食性鱼类.从区系分析结果看,井冈山地区鱼类种类分为5个区系复合体,南方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和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种类较多,分别占此次调查鱼类总种数的46.2%和30.8%;其次是晚第三纪早期区系复合体,占此次调查鱼类总种数的12.8%,南方山地和北方山地区系复合体较少,分别占此次调查鱼类总种数的5.1%和2.6%.与以前研究结果相比,此次调查新记录鱼类17种;同时,有15种鱼类在此次调查中未采集到.  相似文献   

3.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012年3月23日发生在顺义区的大风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高空槽是此次大风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500 h Pa的高空环流携带冷空气受脊前偏北风引导快速南下造成了此次大风天气过程。地面锋面过境和北京上游的气压梯度加大后,顺义地区出现大风,当顺义站的气压陡增后,大风天气结束。此次大风的物理量分析表明此次过程北京处于低压后部,以西北风为主,不利于低层水汽输送,高空水汽条件也比较差,导致此次高空槽对顺义的影响主要是大风,无降水。  相似文献   

4.
罗万纯 《百姓》2008,(5):18-19
大米是主要粮食品种,世界各国对大米价格的波动都非常敏感。此次世界"粮食危机"是由粮食价格特别是大米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引发的。理性应对此次大米价格暴涨,需要对大米价格的变动情况和影响因素有很好的把握。在此次关于"粮食危机"的讨论中,美国由于近几年大幅度发展生物质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NPCE在分析资料对2015年7月27日唐山地区一次局地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并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拟对水汽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冷涡和副热带高压是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冷暖空气汇合是造成此次暴雨的主要原因;暴雨开始前期的高温高湿为此次暴雨积累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产生的上升运动为此次暴雨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条件,也为强对流的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此次局地暴雨过程水汽条件充足,水汽沿太行山自南向北持续稳定输送。  相似文献   

6.
从宿州市灵璧县2015年8月5日雷雨大风发生前的环流背景、能量条件和灾情发生当天的环流形势特征及临近时雷达图特征等方面,探讨此次灾害过程的成因机理及特征,且逐级再次梳理省、市、县气象预报预警服务过程,总结服务工作得失。结果表明,此次雷雨大风是受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和高空低槽东移扩散的冷空气共同影响;副热带高压北抬加强,持续高温积累的不稳定能量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在此次强对流天气来袭临近前,气象部门针对此次雷雨大风天气过程及时发布了准确的预警预报信息,在此次过程中气象部门密切关注天气形势,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联合响应,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效果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蔡志海  贺发胜  陈秋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424-8425,8456
从大环流形势分析,结合广西寒潮和北部湾大风历史预报经验,对2010年12月1517日北海市寒潮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阻塞高压和横槽的建立,是造成此次寒潮大风降温的主要环流背景;极地异常强的冷高压配合500 hPa横槽转竖引导冷空气大举南侵,是此次寒潮和大风的主要原因;ECMWF对此次寒潮过程的形势调整做出了比较准确的预报。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隋东  刘凯  李大为  韦涛  祖歌  曹志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38-19640
2010年5月2日,沈阳南部出现了2010年首场雷暴,虽然此次雷暴没有给沈阳地区带来严重的雷电灾害,但由于没有准确地预报出雷雨天气,预报服务效果较差。对此次雷暴天气过程漏报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用中尺度分析技术做了雷暴潜势分析,为雷暴潜势预报提供技术指标和着眼点。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漏报原因是:前期地面气温持续大幅度偏低,不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展;解释分析数值预报产品能力有待提高;在此次过程中T639模式预报结果优于日本数值预报;应加强对中尺度分析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提高强对流天气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利用气象流形势和物理条件,对2012年7月下旬河套地区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简单分析,得出此次大范围高强度暴雨产生的原因在于:副热带高压位置和流型是此次暴雨形成的初始因素之一;低层正涡度值较大,有利于对流天气的发生,是造成此次暴雨的触动机制;刨面区域500 h Pa以下出现水汽辐合使降水范围扩大,且水汽供应充足。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东盟农业和食品论坛于6月23-25日在河内召开,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加强合作,促进公平。"此次论坛由越南商务工业部、越南农村与农业发展部、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联合主办。参加此次论坛的总人数大概为350-400人,其中有150-200人是东盟各国农业部官员以及国际组织的代表。此次论坛就如何提高咖啡、玉米、大米、  相似文献   

11.
明惠青  杨宝伟  唐亚平  李岚  孙丽  息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69-11271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和非常规观测资料,对2008年7月15日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着重分析了这次暴雨的形势场演变过程以及数值预报产品对这次暴雨过程的预报误差,得出预报该地暴雨的一些地方性指标,借以指导以后的暴雨预报。  相似文献   

12.
2010年5月6日湘中突发性强降雨天气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月  杨琨  李玮  杨亚平  肖硕 《现代农业科技》2010,(17):292-293,295
对2010年5月6日湖南省1次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次暴雨发生过程中,在川中有低涡移出影响湖南省;高低空急流的配置非常有利于暴雨的发生;物理量诊断分析表明,地面冷空气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从水汽条件来看,该次水汽辐合和暴雨中心对应很好,但是没有提前指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泰山CINRAD/CD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结合区域自动气象站的记录,对2007年8月16日8:00至8月18日8:00新泰地区的1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多普勒天气雷达的高时空分辨率、连续观测以及其丰富的回波分析,在其探测汛期暴雨的过程中,能比较清楚地看到中尺度对流回波系统的演变过程,从而能更好地把握暴雨的落区,为做出更准确的预报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晓红  刘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516-1518
通过卫星云图、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动力条件分析了2007年7月7~8日临泉县迎仙气象观测站特大暴雨。结果表明:在有利的梅雨期环流背景下,由江淮切变线附近发生发展维持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使迎仙站长达8 h持续处在-50℃东西向狭窄TBB低值带,云顶TBB梯度达2~3.5℃/km,导致安徽省日最大降水记录的特大暴雨发生。  相似文献   

15.
近52年湘西自治州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9—2010年湘西自治州8县(市)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法对近52年该州暴雨的年代际、月际和空间分布进行分析,揭示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湘西自治州暴雨期长,暴雨的平均初日是4月11日,平均终日是9月27日;暴雨年际变化明显,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中后期、90年代中后期分别出现3次峰值,80年代及2000年后变化较为平缓;暴雨最多的是1996年的62站次,最少的是1961年的7站次;2—11月均有暴雨发生,4月暴雨开始明显增多,主要集中于5—8月,其中以6月最多,7月次之,其他月份依次下降;暴雨具有明显的双峰态特点,按旬统计也大致可分5月下旬—6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中旬2个峰值,2个时段分别占全年暴雨和区域暴雨总数的39.9%和44.3%。暴雨中心和大暴雨中心基本保持一致,出现频次由东部向西南部递减,永顺、古丈、泸溪县是暴雨中心,凤凰暴雨出现频次是州内最少的。影响湘西自治州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是切变线、低空西南急流、高空槽、冷锋和西南涡。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一次区域暴雨水汽输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士民  杨文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9047-9049
利用Ncep和Micaps资料对2008年7月15~16日辽宁发生的区域性暴雨进行诊断和水汽图像分析。结果表明,该次暴雨产生的水汽输送对流层底层主要来自南海,其次还有孟加拉湾和西太平洋的水汽,对流层高层主要是孟加拉湾的水汽,从而反映出这次暴雨天气过程暴雨区域上空的充足水汽供给和暴雨区上空不同层次的不同水汽源。  相似文献   

17.
王桂春  宋若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33-18336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对2010年7月19~22日发生在辽宁地区的区域性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的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南涡、副热带高压是此次大暴雨产生的主要天气系统,低涡、高空槽、切变线是产生大暴雨的动力机制。大暴雨与低空急流有密切的关系,低空急流是通过中尺度脉冲的形式向下游传播动量、热量和水汽,充足的水汽来源于孟加拉湾。  相似文献   

18.
统计漳平市1958—2017年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文件中逐日降雨资料,分析该市暴雨的时间分布、强度特征。结果表明,漳平市暴雨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雨季和台风季是暴雨的多发期,暴雨发生次数占全年的74.1%。暴雨日数存在明显的年代变化,20世纪暴雨日数最多,无论是暴雨次数、强度都明显增加,尤其是大暴雨日数明显增多,进入21世纪后,年暴雨日数时多时少,干旱和洪涝交替呈现,极端气候事件明显。不同等级的暴雨出现频率差异大,暴雨占91.1%,大暴雨占8.9%。研究暴雨的变化特征可为漳平市城市防洪排涝及城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当地暴雨预报、决策气象服务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暴雨是我国最重要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之一。对2007年5月26日华南暖区的一次暴雨个例进行详细的中尺度分析,并在此基础士利用美国中尺度局地预报分析系统(IAPS)输出的融合多种数据的再分析场,对造成暴雨的卢中尺度对流系统进行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20.
2009年6月18~19日和2010年8月14~15日,在东北冷涡的影响下,黑龙江省出现初夏和盛夏历史同期罕见的区域暴雨。利用常规观测和NCEP/NCAR再分析等资料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极端暴雨过程相同之处在于大降水都出现在500 hPa冷涡中心的东侧,850 hPa暖湿切变线北侧,700 hPa和850 hPa风向风速辐合线之间,湿层深厚的区域和假相当位温梯度大值处。区别在于初夏暴雨对于系统强度、水汽、不稳定能量和低空急流的要求均高于盛夏暴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